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89)
2023(17952)
2022(15597)
2021(14822)
2020(12541)
2019(29476)
2018(29100)
2017(56056)
2016(30525)
2015(34727)
2014(34854)
2013(34575)
2012(31986)
2011(28934)
2010(28812)
2009(26720)
2008(26584)
2007(23459)
2006(20220)
2005(18291)
作者
(89107)
(74527)
(73846)
(70698)
(47386)
(35874)
(33801)
(29182)
(28242)
(26606)
(25235)
(25155)
(23555)
(23494)
(23203)
(23034)
(22514)
(22154)
(21283)
(21268)
(18439)
(18372)
(18111)
(16983)
(16649)
(16580)
(16392)
(16315)
(15019)
(14725)
学科
(127323)
经济(127178)
管理(86383)
(82901)
(68441)
企业(68441)
方法(60543)
数学(52746)
数学方法(52025)
中国(34964)
(34356)
(32898)
(28404)
业经(26961)
(24701)
贸易(24693)
(24131)
(24005)
地方(23884)
农业(22544)
理论(20998)
(20858)
财务(20774)
财务管理(20724)
(19751)
企业财务(19624)
(19602)
银行(19544)
(18619)
金融(18614)
机构
大学(445022)
学院(441335)
(181009)
经济(177176)
管理(172292)
研究(150653)
理学(149254)
理学院(147564)
管理学(144816)
管理学院(144033)
中国(113570)
(95188)
科学(93635)
(81984)
(76763)
(72497)
研究所(69968)
中心(68357)
财经(66146)
业大(65888)
(63278)
北京(60824)
(60118)
(58707)
师范(58141)
农业(56947)
经济学(55421)
(54238)
(51387)
经济学院(49969)
基金
项目(297970)
科学(233524)
基金(216605)
研究(216018)
(189260)
国家(187735)
科学基金(160372)
社会(135480)
社会科(128308)
社会科学(128274)
(114489)
基金项目(114324)
自然(104845)
自然科(102394)
自然科学(102364)
自然科学基金(100530)
教育(99788)
(97188)
资助(90828)
编号(87854)
成果(72083)
重点(66976)
(66342)
(63234)
(60816)
课题(60435)
科研(57382)
创新(56854)
教育部(56780)
大学(56006)
期刊
(194584)
经济(194584)
研究(131017)
中国(79407)
学报(71335)
科学(65427)
(65310)
(63105)
管理(61262)
大学(53780)
学学(50536)
教育(47292)
农业(44878)
技术(38149)
(36755)
金融(36755)
财经(32510)
经济研究(31650)
业经(30881)
(27871)
问题(26055)
(23437)
图书(22439)
技术经济(21800)
(21210)
理论(21209)
(20902)
统计(20718)
科技(19900)
资源(19209)
共检索到6422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丽萍  王广州  
文章基于稳定人口理论,利用人口普查数据,探讨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年龄结构问题。研究发现,与汉族基准人口比例快速下降到1.0以下不同,少数民族基准人口比例目前仍在1.0以上。不同民族基准人口比例的差距扩大,离散程度大大增加。尽管少数民族人口年龄结构总体类型仍属于增长型,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变动与汉族人口的差距大体为10年左右。百万以上少数民族人口年龄结构类型转变为稳定型或衰减型的已有6个;虽然少数民族人口惯性比汉族人口大很多,而且与汉族人口惯性持续下降不同,但个别少数民族人口惯性在下降过程中出现波动。从人口年龄结构性问题来看,汉族、朝鲜族和满族将面临人口快速衰减问题的挑战;其他民族已经开始进入人口转变过程,处于人口转变不同阶段的少数民族人口将会走上汉族等超低生育率人口的道路。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荣清  
本文从讨论桑德巴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划分标准出发,说明桑德巴的划分标准是对应19世纪后叶人口形势的一种经验判断,这个标准已不适用于当今、已经变化了的人口情况。但是,桑德巴把人口按各种年龄在人口再生产中的作用划分为三段,在人口分析中还是有作用的。按照这种划分,作者利用稳定人口理论和经验生命表的方法,提出了判断各种年龄结构在人口增长中作用的方法,并以中国各少数民族人口年龄结构为例,说明了这种方法的应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天路,季咏华  
80年代以来,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人口,在数量、婚姻、生育、死亡、性别——年龄与文化程度构成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和进步。当然,有的民族的人口问题还相当严峻,但同时,已有个别民族进入了或即将进入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 一、80年代人口的大幅度增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继军  任志成  程瑶  
从人口年龄结构视角解读了中国经济"高储蓄、高投资、高顺差"的成因。研究表明,老年人口抚育负担的上扬降低了储蓄率和外贸顺差,支持了生命周期假说。但是,少儿人口抚育负担的下降却未能抑制储蓄率和外贸顺差的上扬,我们将其归因于代际间的"利他主义"和"内生化的劳动供给",当家庭中子女数量减少时,用于未来教育、婚嫁等目标性支出随之下降,反而刺激了当期消费;在家庭子女数量增加时,父母有可能选择减少支出或者选择用劳动替代闲暇。本研究的政策涵义在于培育针对劳动适龄人口新的消费热点、延迟退休年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席玮  于学霆  
预测未来人口变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制定相应政策的重要依据,当前所有关于人口结构变动所带来的影响的有关研究,分析的前提都离不开对人口总量和结构的变动的预测。文章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应用队列要素法对我国2013-2035年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情况进行预测,探索未来人口结构演变的趋势,分析其对宏观经济层面的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高向东  王新贤  朱蓓倩  
"胡焕庸线"作为中国人口的突变线,从1935年提出至今的80余年里,在国内外引起广泛的关注和深刻的思考。文章从民族人口的视角出发,收集和整理1953~2010年期间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县级资料,运用Arc GIS、Geo Data的空间分析技术,对"胡焕庸线"两侧的民族人口分布状况、变动趋势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少数民族人口在传统分布区形成多个热点分布区域;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广泛,民族人口向东部地区乃至全国范围迁移扩散的态势显著;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分布格局具有非凡的稳定性。从1953~2010年东南半壁和西北半壁少数民族人口75∶25的比重一直相对稳定,可以说"胡焕庸线"也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的突变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穆怀中  王珍珍  王玥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战略目标,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对环境经济学中生态补偿思想演化的分析,可以看出,自然资源生态系统与人口经济生态系统互为制约因素,二者的良性互动是人类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实施生态补偿是保持人口经济生态与自然生态同步协调发展的有效举措。基于目前按单一资源功能定价的生态补偿标准,提出以不同年龄段人口土地等资源"生存依赖度"为核心,结合人口生命周期的人口结构生态补偿模式,从生存公平与劳动公平两个维度确定生态补偿适度水平理论框架,并就补偿路径进行初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穆怀中  王珍珍  王玥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战略目标,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对环境经济学中生态补偿思想演化的分析,可以看出,自然资源生态系统与人口经济生态系统互为制约因素,二者的良性互动是人类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实施生态补偿是保持人口经济生态与自然生态同步协调发展的有效举措。基于目前按单一资源功能定价的生态补偿标准,提出以不同年龄段人口土地等资源"生存依赖度"为核心,结合人口生命周期的人口结构生态补偿模式,从生存公平与劳动公平两个维度确定生态补偿适度水平理论框架,并就补偿路径进行初步探索。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熊郁  
一、少数民族人口死亡率的演变死亡率是人口自然变动过程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标志着一定的社会发展水平,即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都有其相应的死亡水平。我国少数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解放前虽有许多民族已进入封建地主经济阶段,但也还有一部分民族仍处在封建农奴制或奴隶制,有的甚至还保留着浓厚的原始公社制残余。在落后的社会经济制度下,人民的生活极端贫困,医疗卫生条件极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马瀛通  
文章将欧洲发达国家与中国历经的人口实践进行比较,探讨西方人口转变理论的不足,进而提出人口转变的方向及完成与否的判别标准。文章在构建年龄结构转化理论的基础上,严格区分了相对过剩人口与相对适宜人口,指出未完成年龄结构转化过程的发展中国家与相对基本完成年龄结构转化过程的发达国家人口状况的区别,从而论证中国人口年龄结构转化的日趋合理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毛中根  孙武福  洪涛  
老龄化对老龄人口自身消费将产生影响;老龄化通过影响储蓄率、劳动供给、劳动生产率、经济增长将间接作用于消费需求。实证分析表明:收入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显著,收入越低的地方边际消费倾向越大;老年抚养比的提高是导致居民消费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城乡比较显示:人口老龄化的提高显著降低了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而对农村居民的影响不显著;少儿抚养比的提高显著增加了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老年负担率的提高显著降低了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而对农村居民的影响比较微弱。东中西部地区比较表明: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是东部、中部、西部;少儿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由大到小为中部、西部、东部;老年负担率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由大到小为东部、中部、西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翟振武  
本文针对中国人口规模与年龄结构的矛盾 ,对老年人口规模与人口老龄化关系 ,提高目前生育率的结果 ,抚养比的实质内容 ,“四二一”家庭的影响以及如何协调人口总量控制与人口年龄结构调整双方矛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明确提出了总量第一、结构第二的观点和论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沈继红  
该文通过构建人口的年龄结构对消费率的影响计量模型,用中国2000-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口的年龄结构对消费率的影响并不稳定:总体上,少年人口(0-14岁人口)比重的上升对消费率有正向影响,而老年人口(65岁以上人口)比重的上升对消费率有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经济发展程度越高的省份,其消费率越低,这部分地反映了消费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规律。而收入因素对消费率影响较大且在中国的东、中、西地区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具体而言,中西部地区的消费率更多地受到收入份额的影响而东中部地区的消费率更多地受到收入分配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