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10)
2023(9127)
2022(7445)
2021(6858)
2020(5633)
2019(12794)
2018(12140)
2017(22282)
2016(12088)
2015(13532)
2014(12836)
2013(12901)
2012(11968)
2011(11030)
2010(10698)
2009(9741)
2008(9525)
2007(7971)
2006(6906)
2005(6071)
作者
(37931)
(32015)
(31917)
(30038)
(19961)
(15427)
(14061)
(12715)
(12133)
(11071)
(10892)
(10464)
(10083)
(10021)
(9949)
(9728)
(9565)
(9509)
(9109)
(9028)
(8061)
(7749)
(7694)
(7284)
(7081)
(7078)
(6862)
(6668)
(6470)
(6394)
学科
(52547)
经济(52493)
管理(31042)
(30095)
方法(24990)
数学(23193)
数学方法(23049)
(22058)
企业(22058)
中国(16890)
(14099)
(14026)
贸易(14021)
(13791)
(11966)
(11226)
业经(10029)
农业(9530)
(8986)
环境(8851)
(8104)
银行(8054)
(7827)
(7774)
(7705)
金融(7705)
关系(7448)
技术(7422)
(6981)
(6875)
机构
大学(181805)
学院(178179)
(82540)
经济(81498)
研究(70651)
管理(64775)
理学(57374)
理学院(56630)
管理学(55740)
管理学院(55432)
中国(52773)
科学(44765)
(40584)
(38960)
(37273)
研究所(34904)
(33169)
农业(32737)
业大(32016)
中心(30037)
财经(27876)
经济学(27429)
(25945)
经济学院(25005)
(24745)
北京(24607)
科学院(23756)
(22680)
农业大学(21621)
(21590)
基金
项目(129614)
科学(102580)
基金(99131)
(91691)
国家(91035)
研究(85244)
科学基金(75731)
社会(58444)
社会科(55660)
社会科学(55648)
基金项目(52057)
自然(50704)
自然科(49610)
自然科学(49592)
自然科学基金(48791)
(46301)
(41859)
资助(40304)
教育(38084)
重点(30448)
(29896)
编号(29487)
(27949)
(27077)
国家社会(26624)
中国(26287)
计划(25911)
科研(25669)
创新(25603)
教育部(24965)
期刊
(79157)
经济(79157)
研究(50517)
学报(38321)
(35626)
科学(33367)
中国(32404)
大学(27366)
学学(26345)
农业(24472)
(23238)
管理(21958)
经济研究(15802)
(14781)
财经(14237)
(14173)
金融(14173)
(12412)
(12173)
教育(11435)
国际(11094)
世界(11056)
问题(11056)
业经(11016)
技术(10969)
业大(10287)
资源(9517)
(9410)
农业大学(8817)
科技(8763)
共检索到2512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冬平   冯继红   杨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麦供需平衡出现新的变化特点,小麦价格变化日益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小麦供给主要受小麦生产的影响,进口与库存起辅助调节作用。由于播种面积、单产及小麦价格的影响,使小麦供给波动较大。人口增长、收入增加及城市化进程是影响小麦需求的主要因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海燕  司伟  
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口粮之一,在粮食安全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主产区农民和小麦消费者的利益。1990年以来,我国小麦价格波动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规律,但相对于其他大宗农产品其价格较稳定。本文通过构建小麦局部均衡模型进行结构分析和情景模拟,检验传统供求因素对小麦价格波动的影响程度,并找出价格相对较稳定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2年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均GDP的增长是小麦价格波动主要影响因素,且物质与服务费用的影响更大;补贴和最低收购价政策保证了小麦生产的稳定,贸易小国地位较大程度上规避了国际小麦价格波动对国内的传导,从而平抑了国内价格波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郝晓燕  张益  韩一军  
[目的]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口粮作物,其生产布局变化影响市场供给的均衡性,关系小麦生产稳定,也关系国家粮食安全。[方法]采用1978—2014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生产规模指数、集中度指数、生产重心指数及重心转变路径全面分析中国小麦生产布局空间演化特点,通过莫兰指数检验各区域小麦播种面积的空间相关性,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小麦生产布局的影响因素。[结果](1)随着时间迁移,小麦生产布局由分散逐渐变集中,主要集中于中部、黄淮海地区,该地区的面积和产量对全国小麦生产的贡献最大;(2)无论是从播种面积还是产量角度,中国小麦生产重心都表现出自北向南再向东的趋势;(3)小麦生产的空间集聚效应随时间变化越来越显著;(4)灌溉水平和化肥投入对该区、相邻地区和全国的小麦播种面积均有正向作用,机械投入、政策和技术水平对该区、相邻地区和全国的小麦播种面积均产生负向影响,比较收益和非农就业机会对该区和相邻地区的小麦播种面积均有影响,但作用方向相反。[结论]建议小麦生产布局优化要注重发挥相邻区域农民的学习效仿能力,促进小麦品种研发技术提升,增强小麦生长的环境适应性,提高小麦生产的要素配置效率,关注非农就业导致的小麦播种面积波动,保障主产省农民收益。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伟  
[目的]分析小麦生产的时空演变特征及成因,可以掌握小麦生产的时空分布规律,从而更加合理地配置农业资源,优化农业生产的空间布局,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小麦产业的稳定发展。[方法]首先利用基尼系数、产业集中度指数等指标对1978—2016年我国小麦生产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建立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定量研究我国小麦生产布局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麦生产逐渐向优势区域集中,集中程度不断提高,呈现出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的空间移动趋势,并且小麦生产表现出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机会对小麦生产规模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小麦生产的比较效益、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和小麦的平均产量对小麦生产规模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小麦生产的比较效益和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还对邻近地区的小麦生产规模具有正向溢出效应。[结论]为保证我国小麦供给的安全,应进一步提高小麦的单产水平,大力提升小麦耕、种、收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并不断提高小麦种植的比较效益。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韩一军  
本文确定了人口、收入、小麦价格、替代品价格、要素投入等影响小麦供求的主要因素,进而运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对未来中国小麦供求、贸易形势进行预测,并在预测的基础上,针对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贸易政策、补贴政策按照不同情景进行了政策效果模拟。结果显示,在现有政策不变的情景下,中国小麦产量将平稳增长,口粮消费基本稳定,饲料消费将有所上升,种子消费基本平稳,而工业用粮略有下降。如果继续提高最低收购价和补贴水平,小麦产量将较快增长,口粮消费将保持稳定,饲料消费仍将保持增长但低于基线增幅。在开放条件下,如果降低小麦关税水平,国内小麦产业将受到一定冲击,消费增加、产量下降将使供需缺口扩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熊娜  
本文结合国家科技扶贫重点县贫困户数据,分析研究表明扶贫科技供需在数量和结构上"双失衡"。通过biprobit模型,从贫困户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乡村特征等三方面揭示了扶贫科技供需均衡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贫困户家庭人口规模、农地面积、农业结构、医疗负担和到乡镇距离等因素影响了扶贫科技供需意愿均衡,贫困户年龄、家庭农业结构、家庭农地规模和家族中是否有人了解科技等因素影响了扶贫科技供需意愿均衡演变。扩大科技扶贫示范领域,规范扶贫科技应用流程,拓展特色农业产业链,优化扶贫科技供给结构,有助于提高扶贫科技资源的脱贫效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于格  刘爱民  
本文对我国小麦主产区与小麦具有耕地竞争关系的不同农作物之间的成本收益进行了比较,发现我国小麦主产区中黄淮海麦区的河南、山东两省小麦种植面积下降,但优质专用小麦播种面积扩大,长江中下游麦区中的湖北、四川和东北麦区中的黑龙江小麦播种面积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研究结果说明,在耕地资源有限并且不断减少的情况下,由于各主产区的小麦成本收益率较低,部分地区的小麦品质较差,小麦的耕地竞争优势下降,从而导致小麦种植面积持续下降,小麦产量不断减少。但优质专用小麦的品质和生产效益较好,我国优质专用小麦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同时,产量下降会直接影响我国小麦市场的供求平衡,通过对建立的中国小麦供求平衡表分析,如...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魏振香  李伟娟  李南  
小麦作为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与国家粮食安全息息相关。本文首先统计了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全国三等小麦的平均出库价格,分析了从危机开始复苏到2010年第二季度小麦价格波动的态势,并从国内外经济、国家政策、客观条件、偶然因素、其它因素五个方面分析其如何影响小麦价格的波动,最后提出相应的策略,为更好地稳定我国小麦市场价格提供参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百吉  张倩倩  
利用全国30个省区市的能源生产与消费数据,以全国以及所划分的六个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信息熵和协调度方法测算了全国及各区域的能源供给子系统内均衡度、需求子系统内均衡度以及供需结构均衡度。并且,构建了面板数据模型以分析能源供需结构均衡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到了如下结论:1从全国整体来看,能源供给子系统内均衡度处于[0.54,0.62]之间,需求子系统内均衡度处于[0.53,0.71]之间。除2014年外,其余时期的能源供需结构均衡度均处于勉强均衡状态。2分地区来看,西北、华东和中南地区能源供给子系统内均衡度相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百吉  张倩倩  
利用全国30个省区市的能源生产与消费数据,以全国以及所划分的六个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信息熵和协调度方法测算了全国及各区域的能源供给子系统内均衡度、需求子系统内均衡度以及供需结构均衡度。并且,构建了面板数据模型以分析能源供需结构均衡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到了如下结论:1从全国整体来看,能源供给子系统内均衡度处于[0.54,0.62]之间,需求子系统内均衡度处于[0.53,0.71]之间。除2014年外,其余时期的能源供需结构均衡度均处于勉强均衡状态。2分地区来看,西北、华东和中南地区能源供给子系统内均衡度相对较高,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地区需求子系统内均衡度不断上升;2000以来,西北、华东和中南地区能源供需结构基本均衡,华北地区濒临失衡,东北地区在勉强均衡和濒临失衡间波动,西南地区由濒临失衡上升为勉强均衡。3能源供需结构均衡度对经济增长不产生短期影响效应,但长期影响效应显著。能源供需结构均衡度每增长1%将引起全国GDP平均增长1.416%,其中,华东地区能源供需结构均衡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弹性系数为3.924%;其次为中南地区,其弹性系数为1.668%;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的经济增长受能源供需均衡度影响的差异较小,弹性系数均在0.85%左右;西南地区经济增长受能源供需均衡度的影响最小,弹性系数为0.311%。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成  周晓时  冯中朝  彭玮  
[目的]文章基于农机服务的视角,旨在分析中国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该文采用2004—2015年中国15个小麦主产省(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一是测算出中国小麦的生产技术效率;二是构建度量农户农机服务采纳程度的指标,并借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探究农机服务对中国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进一步基于社会分工的视角,讨论了农机服务及雇工状况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我国小麦主产省(自治区)的农机服务使用程度及生产技术效率,在区域之间有着显著性差异,农机服务投入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人口老龄化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呈现显著负向影响,农业生产雇工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结论]通过增加小麦的农机服务投入,能够改善小麦生产的要素结构配置,进而有助于促进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基于研究结论,该文建议,积极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优化服务基础设施环境,为优化促进小麦生产以及农民增收提供重要动力。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曹宝明  赵霞  
本文利用1980~2009年的相关数据,综合考虑大豆及其制品(豆油、豆粕)之间的相互联系,基于局部均衡理论建立大豆及其制品供需预测的联立方程模型,并利用广义矩估计方法(GMM)估计该联立方程系统;同时建立ARIMA模型模拟和预测供需模型中的外生变量。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联立方程模型,预测"基准情景"、"价格情景"、"人口高位情景"以及"人口低位情景"下中国大豆及其制品2010~2020年的供需变化,并分析大豆及其制品供需变化的特点和趋势。研究结果表明:2010~2020年,中国大豆及其制品的消费量和总产量均会增加,但是,大豆及豆油消费量的增长幅度远大于生产总量的增长幅度;且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农...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艳涛  吴敬学  
当前国内外粮食供求形势在不断变化,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国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研究构建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体系。在此背景下,对中国玉米生产、消费、进出口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构建市场均衡模型,对中国玉米供求平衡的变化与趋势进行预测分析。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玉米供给而言,到2025年中国玉米产量还有7.9%的上升空间,种植面积对于玉米价格的反应较为滞后,而农业补贴政策对于农民种植意愿的提高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增强玉米生产科技要素的投入及提高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有利于玉米单产水平的提高。对于玉米需求而言,到2025年中国玉米消费量将要增长38%,玉米饲用需求量和工业需求量呈刚性增长;由于玉米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