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15)
2023(7596)
2022(6144)
2021(5939)
2020(4564)
2019(10688)
2018(10285)
2017(18348)
2016(9905)
2015(11291)
2014(10857)
2013(10635)
2012(9966)
2011(9315)
2010(9195)
2009(8440)
2008(8555)
2007(7170)
2006(6422)
2005(6094)
作者
(27543)
(22967)
(22925)
(21917)
(14640)
(10888)
(10378)
(9158)
(8818)
(8079)
(7979)
(7562)
(7451)
(7367)
(7248)
(7218)
(6881)
(6525)
(6462)
(6350)
(5868)
(5653)
(5394)
(5293)
(5277)
(5166)
(5015)
(4815)
(4781)
(4707)
学科
(44399)
经济(44343)
管理(25268)
(22269)
方法(19157)
(18468)
企业(18468)
数学(16261)
数学方法(16104)
中国(15641)
(10993)
(10341)
贸易(10332)
(10156)
业经(9680)
(9425)
(9221)
理论(8777)
(8385)
(7250)
银行(7248)
(7075)
金融(7075)
(7070)
环境(7065)
(7029)
农业(6857)
(6636)
(6624)
(6025)
机构
大学(146478)
学院(142784)
(66984)
经济(65910)
研究(55650)
管理(51296)
理学(44224)
理学院(43705)
中国(43476)
管理学(43091)
管理学院(42820)
(32344)
科学(30499)
(29943)
(27126)
研究所(24760)
财经(24065)
中心(23936)
经济学(22914)
(22300)
(21417)
北京(21287)
经济学院(20553)
(19682)
(19404)
师范(19248)
(18765)
财经大学(18258)
业大(17590)
科学院(17272)
基金
项目(94115)
科学(75054)
研究(71630)
基金(70620)
(62497)
国家(62039)
科学基金(52251)
社会(47773)
社会科(45308)
社会科学(45294)
基金项目(35586)
教育(33870)
(32601)
自然(30871)
自然科(30146)
自然科学(30136)
自然科学基金(29646)
(29142)
资助(28849)
编号(27212)
成果(23405)
(23077)
重点(22233)
国家社会(21811)
中国(21806)
(20321)
教育部(20310)
课题(19957)
(19849)
大学(18849)
期刊
(71937)
经济(71937)
研究(46977)
中国(31893)
(22044)
学报(21602)
科学(20779)
管理(20742)
(20278)
教育(19473)
大学(16662)
学学(15394)
农业(14100)
经济研究(12975)
技术(12944)
财经(12786)
(12476)
金融(12476)
(11271)
(10369)
世界(9910)
问题(9688)
国际(9249)
(9030)
业经(8348)
技术经济(6625)
(6451)
图书(6358)
统计(6281)
职业(6072)
共检索到2188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万权  康振生  马占鸿  徐世昌  金社林  姜玉英  
小麦条锈病是影响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生物灾害。文中介绍了全国小麦锈病工作者通过60多年通力协作,对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理论和技术研究取得的显著成绩,系统揭示了中国小麦条锈病的越冬、越夏规律、菌源传播规律、病菌致病性变异途径以及品种抗病性"丧失"的规律与原因,发现中国小麦条锈病存在秋季菌源和春季菌源2大菌源基地。提出了"综合治理越夏异变区、持续控制冬季繁殖区和全面预防春季流行区"的病害源头治理策略,研发出小麦条锈病分子诊断、异地测报以及抗锈良种、药剂拌种、退麦改种、适期晚种和带药侦查、打点保面等一系列病害监测预警和关键防治技术,构建了以生物多样性利用为核心的中国小麦条锈病菌源基地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志勇   张怀志   白斌   李俊   黄林   徐智斌   陈永兴   刘旭   曹廷杰   李淼淼   陆平   吴秋红   董玲丽   韩玉林   殷贵鸿   胡卫国   王西成   赵虹   闫素红   杨兆生   畅志坚   王涛   杨武云   刘登才   李洪杰   杜久元  
小麦条锈病是中国重要的流行性真菌病害,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通过持续应用抗病品种和植保措施,小麦条锈病在中国得到了较好的控制。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栽培制度的变革、育种方法技术的改进、产量水平的提高及条锈菌群体结构和毒性频率的不断变异,有必要对新时期小麦抗条锈病基因育种利用现状进行科学评估,以期为广谱持久多抗小麦品种的培育提供依据。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中国西南、西北和黄淮主产区小麦品种(系)的条锈病抗性进行系统的抗病鉴定、遗传分析和抗条锈病基因分子标记的定位和检测,总结了中国小麦育种中主要抗条锈病基因的利用情况,对中国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发掘与种质创新、小麦育种中利用的主要抗条锈病基因、新时期抗条锈病基因利用的策略、小麦育种中抗条锈病基因选择和鉴定等进行了论述,并对新时期小麦抗条锈病育种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蔺瑞明  郄彦敏  冯晶  徐世昌  
小麦条锈病是由条锈病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 tritici)侵染引起的气传性叶部真菌病害,是影响中国小麦生产安全的最重要病害之一,增加抗病基因多元化并积极推广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小麦条锈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中国小麦农家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可能蕴含着丰富的抗条锈基因。对收集于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区的684份农家品种采用田间成株期、温室内苗期抗性鉴定以及潜育期变温处理等方法进行抗条锈性鉴定。结果表明:在684份农家品种中获得只包含主效抗病基因且对当前主要流行小种反应型为中抗至免疫159份材料,其中117份为成株抗性材料,42份为全生育期抗性材料,所获得的抗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立人  牛永春  
本文总结了近 50年来我国小麦条锈病防治研究的经验 ,根据现代植物病理学理论和持续农业思想 ,科学分析了所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从提高生产品种抗病基因丰富度和阻断病菌侵染循环着手的控制策略和具体思路。充分利用现有有效抗病基因、发掘利用新的抗病基因、各类抗性兼蓄并用 ,培育多系品种和多基因聚合品种 ,实现生产品种抗病基因多样化 ,抑制病菌新毒性菌系的发展和优势小种的形成。同时 ,在陇南等条锈菌越夏易变菌源基地实施种植结构调整等综合治理措施 ;在条锈菌越夏区和越冬区、其它不同流行区域实施抗病基因合理布局 ,以阻断病菌的侵染循环 ,控制病菌的繁殖、扩散和病害流行。经过不断的努力 ,就可望实现我国小麦条...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马磊  
河北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省份,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近30年来累计超采地下水1500亿立方米,超采区面积达6.7万立方米,成为全国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引发了地面沉降、湿地萎缩等地质环境灾害。2014年,国家确定在河北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河北省坚持问题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建立了"确权定价、强化管控、内节外引、综合施策"的综合治理模式,三年来,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郑法忠  
综合治理违法用地的实践与思考江苏灌南县委副书记郑法忠《土地管理法》的实施标明了我国的土地管理事业已进入依法运行的轨道。但时至今日,违法用地现象在一些地方仍十分严重。特别是近几年,乱占、滥用耕地及违法用地、批地的现象又重新抬头,个人违法用地禁而不止,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马磊  
河北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省份,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近30年来累计超采地下水1500亿立方米,超采区面积达6.7万立方米,成为全国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引发了地面沉降、湿地萎缩等地质环境灾害。2014年,国家确定在河北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河北省坚持问题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建立了"确权定价、强化管控、内节外引、综合施策"的综合治理模式,三年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占鸿  石守定  王海光  张美荣  
以具有大区流行特点的小麦条锈病为研究对象,在建立小麦条锈病相关因子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首次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学(Geostatistics)方法,对我国小麦条锈病菌越夏区、越冬区进行了气候区划。明确了我国适合小麦条锈病菌越夏、越冬的范围,可为制定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方案提供依据,也可为条锈病菌越夏、越冬情况的进一步调查研究提供指导。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沈丽  张贵胜  邝文静  姬红丽  罗林明  倪建英  彭云良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俊晔  张峭  赵思健  
【目的】探索建立作物自然灾害风险综合评价方法,对省级单元小麦自然灾害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方法】基于区域自然灾害理论,构建作物自然灾害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差异化赋权方法,综合加权得到灾害风险综合评价指标(I),基于I进行风险综合评价和分级,并利用小麦因灾损失估算值(L)进行验证。【结果】基于以小麦为承灾体的不同类型灾害发生频次和危害程度分析致灾因子的构成和危险性的区域分异;利用14个评价指标对不同省区小麦自然灾害的孕灾环境不稳定性(S)、致灾因子危险性(H)、承灾体脆弱性(V)和抗灾减灾能力(C)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利用各省区小麦自然灾害风险综合评价值,借助GIS技术将风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亮  刘太国  肖星芷  屈春艳  刘博  高利  罗培高  陈万权  
【目的】了解中国小麦品种的条锈病抗性水平,掌握条锈病抗性基因的分布与利用情况,加强小麦品种的合理应用,促进品种布局与推广,延长品种使用年限,保障小麦生产安全。【方法】在温室中采用条锈菌CYR32、CYR33、G22-9、G22-14对中国小麦主产区的79个小麦品种(系)进行苗期抗性鉴定,喷雾接种的幼苗在(10±1)℃的黑暗保温桶中保湿12—18 h,取出置于白天16—18℃,夜晚14—16℃温室中,光周期为L﹕D=16 h﹕8 h,15 d后按0—9级分级标准进行调查;在河北廊坊大田中采用条锈菌CYR32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冠林  马占鸿  王海光  
为了解决生产中小麦条锈病和叶锈病症状难以区分的问题,提高识别率和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和多特征参数的小麦条锈病和叶锈病图像分类识别方法。利用图像裁剪方法获取典型症状的子图像,采用中值滤波算法对图像进行去噪,利用K_means硬聚类算法实现病斑分割,提取病斑区域的形状、颜色和纹理特征空间的50个特征参数,设计支持向量机分类器进行分类识别。根据优选的26个特征参数,利用以径向基函数作为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对这2种小麦锈病图像进行识别。结果表明:训练样本识别率均为96.67%,测试样本识别率均为100%;与其他核函数相比,径向基核函数最适合于这2种小麦锈病的识别。所提出的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方法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朝月  王凤涛  郎晓威  冯晶  李俊凯  蔺瑞明  姚小波  
【目的】培育和广泛应用抗病小麦品种是防治条锈病最经济有效和环境友好的措施。由于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Pst)群体中毒性变异频繁,发生新生理小种常导致主栽品种抗病性‘丧失’,引发条锈病大规模流行,严重威胁我国主粮安全供给。本研究通过监测和评价已知抗条锈病基因对我国目前主要条锈菌生理小种的抗性情况及变化,为抗条锈病基因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在温室内,分别用小麦条锈菌强毒性流行生理小种CYR32、CYR33、CYR34和弱毒性生理小种CYR17对103份抗条锈病基因载体品系接种,鉴定苗期抗病性;在条锈病常发区域四川郫都区和甘肃清水县设置鉴定圃,田间人工接种条锈菌CYR32、CYR33和CYR34小种的混合菌株,在湖北襄阳鉴定圃自然接种气传菌源,鉴定抗病基因载体品系的成株抗病性。按照0—4级侵染型分级标准调查抗病基因载体品系苗期和成株期抗条锈病表型级别。【结果】在86份全生育期抗病基因载体品系中,仅含有Yr5、Yr15和Yr45的载体品系全生育期高抗生理小种CYR32、CYR33和CYR34,其他品系苗期均‘丧失’了对条锈菌3个高毒性小种的抗病性,但其中30个品系如CN19(Yr41)、AUS 28183(Yr47)和CH223(Yr50)保留了成株期对条锈病的抗性。在14份成株抗性类型的载体品系中,Yeoman(Yr13)、RL 6077(Yr46)、PI 183527(Yr52)、Louise(Qyrlo.Wpg-2BS)、RIL 65(Yr36)、PI 178759(Yr59)和PI 192252(Yr62)中抗至高抗条锈病;成株期具有2个(S112)或3个(S113)温敏微效基因载体品系中抗条锈病,而仅含一个微效基因的载体品系S111中感条锈病。【结论】在所鉴定的具有单个或多个全生育期抗条锈病基因的品系中,仅有Yr5、Yr15和Yr45对当前主要流行小种具有全生育期抗性,但其中34.9%全生育期抗性类型品系仍保留了成株期抗锈性;小麦成株抗条锈病基因和全生育期抗病基因组合能提供较稳定持久的抗锈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红丽  蒋倩  曹世勤  孙振宇  王海光  
为探索适用于小麦条锈病绿色防控的品种混种模式,选择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谷试验站和中国农业大学上庄实验站为研究地点,分别以小麦品种陇鉴9825、天选66号和陇鉴9822以及铭贤169、北京0045和农大211为研究对象,在两地均设置9个单种和混种处理,调查条锈病的普遍率、病情指数、病害进展曲线下面积(AUDPC)以及小麦千粒重和亩产量数据,并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获得病害相对防效和产量相对增加率,从而比较不同品种混种对条锈病发生和小麦产量影响。结果表明甘谷试验站不同处理间病害普遍率、病情指数、AUDPC的变化比上庄实验站处理间的大。从相对防效综合来看,天选66号和陇鉴9822的混种处理加重病害发生,而北京0045和铭贤169按照3∶1的质量比混种对病害具有较好防效。在甘谷试验站的所有混种处理中,仅陇鉴9825和陇鉴9822按照5∶1质量比混种对千粒重的平均相对增加率为正值,其值为1.49%;仅天选66号和陇鉴9822按照1∶1质量比混种对亩产量的平均相对增加率为负值,其值为-7.57%,按照3∶1质量比混种对亩产量的平均相对增加率最大,其值为13.44%。上庄实验站的混种处理对千粒重和亩产量的平均相对增加率均为负值,农大211和铭贤169按照3∶1质量比混种对千粒重和亩产量的负效应最大,其平均相对增加率分别为-8.62%和-27.20%。在甘谷试验站,千粒重与第五次调查的普遍率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901 4(P0.05)。本研究结果可为利用品种混种可持续绿色防治小麦条锈病提供一定依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震  
黄河绕过河套平原折向南穿越晋陕黄土高原的时候,弯了几道湾,这儿就是山西省的河曲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河曲的山河面貌和生产状况发生了巨变,在全县范围内建设生态农业迈开了一大步。全县土地的林草覆盖率已由1983年的16.7%上升到1989年的31.8%,到今年已接近35%。水土流失的防治面积已达95万亩,占流失面积的59%,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