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98)
- 2023(11311)
- 2022(9952)
- 2021(9642)
- 2020(7953)
- 2019(18817)
- 2018(18541)
- 2017(35614)
- 2016(19326)
- 2015(21961)
- 2014(21755)
- 2013(21759)
- 2012(19966)
- 2011(18141)
- 2010(17783)
- 2009(16172)
- 2008(15612)
- 2007(13041)
- 2006(11321)
- 2005(9890)
- 学科
- 济(77964)
- 经济(77878)
- 管理(53099)
- 业(49222)
- 企(40188)
- 企业(40188)
- 方法(37457)
- 数学(33033)
- 数学方法(32701)
- 中国(22636)
- 农(19810)
- 财(17775)
- 贸(16368)
- 贸易(16360)
- 学(16230)
- 易(15989)
- 业经(15896)
- 地方(14005)
- 农业(13128)
- 制(13056)
- 和(12641)
- 环境(12501)
- 理论(11657)
- 技术(11483)
- 银(11075)
- 银行(11039)
- 划(11012)
- 务(10966)
- 财务(10906)
- 财务管理(10890)
- 机构
- 大学(275592)
- 学院(271065)
- 济(112300)
- 经济(110052)
- 管理(108766)
- 研究(96166)
- 理学(94941)
- 理学院(93866)
- 管理学(92413)
- 管理学院(91938)
- 中国(70765)
- 京(59995)
- 科学(59434)
- 所(48107)
- 财(47690)
- 农(44466)
- 研究所(44372)
- 中心(42061)
- 业大(41314)
- 财经(39349)
- 北京(38541)
- 经(36129)
- 江(35867)
- 范(35524)
- 师范(35234)
- 农业(35140)
- 院(34840)
- 经济学(34091)
- 经济学院(30797)
- 财经大学(29564)
- 基金
- 项目(191338)
- 科学(150240)
- 基金(140500)
- 研究(139097)
- 家(123637)
- 国家(122690)
- 科学基金(104299)
- 社会(87714)
- 社会科(83171)
- 社会科学(83148)
- 基金项目(74682)
- 省(71439)
- 自然(68199)
- 自然科(66610)
- 自然科学(66593)
- 自然科学基金(65392)
- 教育(62797)
- 划(62110)
- 资助(58401)
- 编号(55475)
- 成果(45055)
- 部(43323)
- 重点(42684)
- 发(40645)
- 创(39588)
- 课题(37938)
- 创新(37010)
- 教育部(36977)
- 科研(36591)
- 国家社会(36519)
- 期刊
- 济(116435)
- 经济(116435)
- 研究(81813)
- 中国(49025)
- 学报(44527)
- 科学(41389)
- 农(40410)
- 管理(39014)
- 财(33685)
- 大学(32861)
- 学学(30786)
- 农业(28888)
- 教育(28563)
- 技术(21941)
- 融(19978)
- 金融(19978)
- 经济研究(19454)
- 财经(18659)
- 业经(17187)
- 业(16056)
- 经(15898)
- 问题(15527)
- 图书(14809)
- 科技(13468)
- 理论(13383)
- 贸(13098)
- 技术经济(12967)
- 世界(12689)
- 资源(12264)
- 现代(12215)
共检索到3873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何中虎 林作楫 王龙俊 肖志敏 万富世 庄巧生
根据生态因子对品质表现的影响 ,土壤质地、肥力水平及栽培措施对品质的影响 ,品种品质的遗传特性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 ,以及我国小麦的消费状况、商品率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将我国小麦产区分为 3大品质区域 ,即北方强筋、中筋白粒冬麦区 ,南方中筋、弱筋红粒冬麦区和中筋、强筋红粒春麦区。还提出了推进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建设的意见
关键词:
小麦 加工品质 基因型 环境 区划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千怀遂
大面积小麦遥感估产区划是一项专项应用区划,主要服务于小麦遥感估产研究与实践。本文结合农作物区划理论和小麦遥感估产的具体要求,并重点考虑后者,提出了小麦遥感估产区划的原则和依据,建立了区划指标体系,藉此把我国分为14个估产区和32个估产亚区。
关键词:
小麦,遥感,估产,区划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苗果园 张云亭 侯跃生 尹钧 王士英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小麦品种温光生态区划第一层次是确定了我国的两条播性界限,即春播秋播线与秋播秋冬播线,并得出了我国的播性分区.第二层次是根据品种温光反应特性与播性分区相拟合,将我国品种温光生态区划分为4个主区,9个亚区.并揭示了我国品种温光生态特性分布的四个特征.
关键词:
小麦 温光特性 生态区划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卢布 丁斌 吕修涛 于振文 赵广才 万富世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战略储备粮,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地位突出。根据当前小麦生产状况和未来需求,经反复调研论证,对农业部《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发展规划(2003~2007年)》的范围进行了调整,在2008~2015年期间,将我国小麦主要产区划分为黄淮海、长江中下游、西南、西北和东北5个优势区。兼顾总量和质量发展的目标,明确了建设布局的层次重点,制定了到2015年全国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2266.7万hm2、单产达到4875kg/hm2、总产稳定在1.1050亿t、优质率达到85%的总体目标。为实现总体目标,对各优势区小麦生产的发展方向、主攻目标、技术配置等进行了布局,对我国小麦生产的建设重点、政策保障...
关键词:
中国 小麦 优势区域 布局规划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何中虎 晏月明 庄巧生 张艳 夏先春 张勇 王德森 夏兰芹 胡英考 蔡民华 陈新民 阎俊 周阳
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与分子改良技术研究主要进展包括4个方面,(1)从食品品质—性状—蛋白质—DNA四个层次对中国230份小麦品种的6类49个品质性状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建立了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了中国面条标准化实验制作与评价方法,明确了选种指标,建立并验证其分子标记选择体系,还优化并完善面包、北方馒头和饼干的评价方法与选种指标;(2)创立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酸性毛细管电泳(A-CE)与高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质谱(MS)鉴定方法;发现了与面筋强度直接相关的水溶性蛋白WS-6;改进SDS-PAGE方法,明确了面包和面条对亚基组成的要求。筛选出Glu-B1和Glu-D3位点8个亚基的ST...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占鸿 石守定 王海光 张美荣
以具有大区流行特点的小麦条锈病为研究对象,在建立小麦条锈病相关因子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首次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学(Geostatistics)方法,对我国小麦条锈病菌越夏区、越冬区进行了气候区划。明确了我国适合小麦条锈病菌越夏、越冬的范围,可为制定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方案提供依据,也可为条锈病菌越夏、越冬情况的进一步调查研究提供指导。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菌 越冬 越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余华盛 南成虎 田良才
提出了由小麦气候生态区、地理生态区、栽培生态区及品种区域四级所构建的小麦生态区划体系。将中国普通小麦划分为5大气候生态区和20个地理生态区,即:Ⅰ北方温带春麦气候生态区,包括东北、华北和西北3个春麦地理生态区;Ⅱ黄淮海暖温带冬麦气候生态区,包括海河流域、黄土高原、胶东沿海、华北平原、黄河中游丘陵川地和淮北平原6个冬麦地理生态区;Ⅲ南方亚热带(热带)秋(冬)播春麦气候生态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秦巴山地、南方山地、四川盆地、云南高原、川贵高原6个秋播春麦地理生态区和华南冬播春麦地理生态区;Ⅳ新疆内陆冬春麦气候生态区,包括北疆春冬麦和南疆冬春麦两个地理生态区;Ⅴ青藏高原春冬麦气候生态区,包括青海春...
关键词:
普通小麦,生态区划,中国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丰敏
本文根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最新数据,介绍了美国小麦生产的价格、成本、地区差异、品种差异等情况,并从农业生产政策、生产技术、植物病害等方面概述了美国小麦生产的基本情况,了解美国小麦产业对中国小麦生产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魏益民 张波 关二旗 张国权 张影全 宋哲民
小麦是中国第三大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和食品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消费者的生活需求正在发生变化,工业化和城市化使食品工业,特别是传统食品工业化加速发展。与此同时,食品工业对食品原料的专用化和规模化,即品种的质量、规格和数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研究和解决这一矛盾,已成为小麦产业和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新问题。本文以国内发表的论著为基础,整理、分析了小麦品质改良历史、研究进展、存在问题;讨论了小麦产业链和食品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优质小麦的需求;结合农业生产和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提出建议,供小麦育种、生产、收贮、食品加工等部门和研究人员参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田良才 李晋川 余华盛 南成虎
以生态学为指导,小麦生态区划为基础,小麦适应性及其生态性状为依据,构建了与小麦生态区划对应的小麦生态分类系统,将全国分为5大生态气候群及20个地理生态型。
关键词:
小麦,小麦气候生态群,小麦地理生态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郝晓燕 张益 韩一军
[目的]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口粮作物,其生产布局变化影响市场供给的均衡性,关系小麦生产稳定,也关系国家粮食安全。[方法]采用1978—2014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生产规模指数、集中度指数、生产重心指数及重心转变路径全面分析中国小麦生产布局空间演化特点,通过莫兰指数检验各区域小麦播种面积的空间相关性,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小麦生产布局的影响因素。[结果](1)随着时间迁移,小麦生产布局由分散逐渐变集中,主要集中于中部、黄淮海地区,该地区的面积和产量对全国小麦生产的贡献最大;(2)无论是从播种面积还是产量角度,中国小麦生产重心都表现出自北向南再向东的趋势;(3)小麦生产的空间集聚效应随时间变化越来越显著;(4)灌溉水平和化肥投入对该区、相邻地区和全国的小麦播种面积均有正向作用,机械投入、政策和技术水平对该区、相邻地区和全国的小麦播种面积均产生负向影响,比较收益和非农就业机会对该区和相邻地区的小麦播种面积均有影响,但作用方向相反。[结论]建议小麦生产布局优化要注重发挥相邻区域农民的学习效仿能力,促进小麦品种研发技术提升,增强小麦生长的环境适应性,提高小麦生产的要素配置效率,关注非农就业导致的小麦播种面积波动,保障主产省农民收益。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子军 吴敬学
本文利用1990—2004年中国小麦生产的省区面板数据,估算这个时期的年均技术进步率,并利用特定的生产函数E-S模型测算小麦生产生物化学型技术进步指数和机械型技术进步指数,对比全国及小麦主产省份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该时期小麦生产呈现机械型技术进步为主的发展模式;技术进步和物质投入的增加是我国小麦单产持续增长的两大因素。未来为保证小麦单产的持续增长,必须加大对小麦生物化学型技术研发的投入,突破技术限制,为未来提供技术储备。
关键词:
小麦 技术进步 模式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马文杰 冯中朝
依据1981—2006年中国小麦播种面积、价格和生产成本的时间序列数据,应用Nerlove模型,测算了我国小麦播种面积对价格和成本的反应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小麦播种面积对价格的反应程度短期较小,但长期较大,这说明小麦供给对价格的反应存在滞后性;与价格弹性相比,小麦的成本弹性要小得多。因此,制定小麦政策时,应在稳定小麦生产资料价格的同时,加大对小麦价格支持政策的连续性,以促使麦农形成对小麦价格增长的稳定预期。
关键词:
小麦 供给反应 价格 Nerlove模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紫燕 孙中叶 曹鹏
[目的]极端气候频发,导致中国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系统不确定性增加,小麦作为重要的口粮品种需要重点关注。从厄尔尼诺事件的视角,分析对中国小麦生产分布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渠道,对建立气候变化影响中国小麦生产分布的长效机制、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基于1978—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生产规模指数和自然断点法全面分析小麦生产分布时空演化特征,进而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论证了厄尔尼诺事件对小麦生产分布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渠道。[结果]研究发现,(1)厄尔尼诺事件会显著减少中国小麦播种面积,对小麦生产分布产生不利影响。(2)降水量和气温是厄尔尼诺事件影响中国小麦生产分布的两个主要的作用渠道,即存在“厄尔尼诺事件发生→降雨/气温格局改变→小麦生产分布调整”的影响路径。(3)与东南沿海麦区相比,厄尔尼诺事件只对黄淮海麦区、长江中游麦区以及西北麦区的生产分布存在不利影响。[结论]因此,应该完善和优化农业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结合中国各区域的气候变化特征合理调整小麦种植方案,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的小麦品种培育力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