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91)
- 2023(14249)
- 2022(12303)
- 2021(11727)
- 2020(9760)
- 2019(22678)
- 2018(22587)
- 2017(42416)
- 2016(23375)
- 2015(26605)
- 2014(26726)
- 2013(26315)
- 2012(24230)
- 2011(21957)
- 2010(21663)
- 2009(19886)
- 2008(19145)
- 2007(16614)
- 2006(14488)
- 2005(12894)
- 学科
- 济(92406)
- 经济(92299)
- 管理(65785)
- 业(61365)
- 企(50468)
- 企业(50468)
- 方法(43085)
- 数学(37696)
- 数学方法(37278)
- 中国(26842)
- 农(24545)
- 财(21281)
- 学(21223)
- 业经(19341)
- 技术(18431)
- 贸(18318)
- 贸易(18310)
- 易(17868)
- 制(17614)
- 地方(17021)
- 农业(16217)
- 理论(15344)
- 和(14924)
- 环境(14780)
- 银(14283)
- 银行(14220)
- 行(13639)
- 融(13478)
- 金融(13470)
- 体(13201)
- 机构
- 大学(334807)
- 学院(331374)
- 济(132647)
- 经济(129860)
- 管理(129022)
- 研究(119687)
- 理学(111456)
- 理学院(110174)
- 管理学(108317)
- 管理学院(107729)
- 中国(87707)
- 科学(76330)
- 京(73237)
- 所(61905)
- 农(60841)
- 财(57604)
- 研究所(57043)
- 业大(53476)
- 中心(52648)
- 农业(48221)
- 江(47104)
- 北京(46708)
- 财经(46583)
- 范(43999)
- 师范(43522)
- 院(43182)
- 经(42621)
- 经济学(39543)
- 州(38121)
- 技术(37430)
- 基金
- 项目(231904)
- 科学(180474)
- 基金(167074)
- 研究(166726)
- 家(148677)
- 国家(147509)
- 科学基金(123926)
- 社会(103453)
- 社会科(98007)
- 社会科学(97977)
- 省(89744)
- 基金项目(88215)
- 自然(81298)
- 自然科(79407)
- 自然科学(79381)
- 自然科学基金(77930)
- 划(76805)
- 教育(76195)
- 资助(69393)
- 编号(66675)
- 成果(54519)
- 重点(52517)
- 部(51488)
- 发(49501)
- 创(48395)
- 课题(47088)
- 创新(45316)
- 科研(44401)
- 教育部(43264)
- 计划(43197)
- 期刊
- 济(141731)
- 经济(141731)
- 研究(97416)
- 中国(66493)
- 学报(59436)
- 农(55349)
- 科学(53339)
- 管理(46944)
- 大学(43259)
- 财(41930)
- 学学(40662)
- 教育(39086)
- 农业(38929)
- 技术(30701)
- 融(25313)
- 金融(25313)
- 经济研究(23115)
- 财经(22335)
- 业(21687)
- 业经(21559)
- 经(19128)
- 问题(18378)
- 科技(18041)
- 图书(17921)
- 技术经济(17244)
- 版(15975)
- 理论(15415)
- 业大(15391)
- 贸(15327)
- 世界(14741)
共检索到4856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何中虎 晏月明 庄巧生 张艳 夏先春 张勇 王德森 夏兰芹 胡英考 蔡民华 陈新民 阎俊 周阳
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与分子改良技术研究主要进展包括4个方面,(1)从食品品质—性状—蛋白质—DNA四个层次对中国230份小麦品种的6类49个品质性状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建立了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了中国面条标准化实验制作与评价方法,明确了选种指标,建立并验证其分子标记选择体系,还优化并完善面包、北方馒头和饼干的评价方法与选种指标;(2)创立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酸性毛细管电泳(A-CE)与高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质谱(MS)鉴定方法;发现了与面筋强度直接相关的水溶性蛋白WS-6;改进SDS-PAGE方法,明确了面包和面条对亚基组成的要求。筛选出Glu-B1和Glu-D3位点8个亚基的ST...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魏益民 张波 关二旗 张国权 张影全 宋哲民
小麦是中国第三大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和食品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消费者的生活需求正在发生变化,工业化和城市化使食品工业,特别是传统食品工业化加速发展。与此同时,食品工业对食品原料的专用化和规模化,即品种的质量、规格和数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研究和解决这一矛盾,已成为小麦产业和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新问题。本文以国内发表的论著为基础,整理、分析了小麦品质改良历史、研究进展、存在问题;讨论了小麦产业链和食品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优质小麦的需求;结合农业生产和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提出建议,供小麦育种、生产、收贮、食品加工等部门和研究人员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郑永胜 张晗 王东建 孙加梅 王雪梅 段丽丽 李华 王玮 李汝玉
【目的】建立基于SSR荧光标记的小麦品种DNA指纹鉴定体系,为中国小麦育成品种鉴定提供高通量技术手段。【方法】收集已定位到小麦21条染色体上的SSR标记引物,通过PCR扩增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技术,筛选在中国小麦育成品种中多态性高的标记,对筛选出的引物5′末端利用6-FAM、HEX、ROX和TAMRA 4种荧光染料之一进行标记,利用DNA分析仪对扩增产物的峰型进行评价并检测不同等位变异的扩增片段大小,选择峰型简单易读、多态性高、较均匀分布到21条染色体上的标记,确定不同位点等位变异的大小及相应的参照品种,建立基于荧光SSR标记的高通量小麦品种鉴定体系。【结果】利用2 438对SSR标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亮 刘太国 肖星芷 屈春艳 刘博 高利 罗培高 陈万权
【目的】了解中国小麦品种的条锈病抗性水平,掌握条锈病抗性基因的分布与利用情况,加强小麦品种的合理应用,促进品种布局与推广,延长品种使用年限,保障小麦生产安全。【方法】在温室中采用条锈菌CYR32、CYR33、G22-9、G22-14对中国小麦主产区的79个小麦品种(系)进行苗期抗性鉴定,喷雾接种的幼苗在(10±1)℃的黑暗保温桶中保湿12—18 h,取出置于白天16—18℃,夜晚14—16℃温室中,光周期为L﹕D=16 h﹕8 h,15 d后按0—9级分级标准进行调查;在河北廊坊大田中采用条锈菌CYR3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何中虎 林作楫 王龙俊 肖志敏 万富世 庄巧生
根据生态因子对品质表现的影响 ,土壤质地、肥力水平及栽培措施对品质的影响 ,品种品质的遗传特性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 ,以及我国小麦的消费状况、商品率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将我国小麦产区分为 3大品质区域 ,即北方强筋、中筋白粒冬麦区 ,南方中筋、弱筋红粒冬麦区和中筋、强筋红粒春麦区。还提出了推进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建设的意见
关键词:
小麦 加工品质 基因型 环境 区划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云 原雅玲 刘青林
该文通过文献研究表明 :中国是百合属植物的自然分布中心 ,原产 47个种、18个变种 ,对世界百合品种改良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尚有一半性状优良的百合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利用 .近几十年来 ,围绕着百合的观赏性状、抗性、品质和繁殖能力等育种目标已培育出许多新品种 .生物技术在百合品种改良上主要应用于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 ,离体胚培养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 ,花药培育与单倍体育种 ,利用转基因技术定向修饰性状 ,以及良种快速繁育等 .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的结合 ,将使百合育种工作呈现出美好的前景
关键词:
百合 种质资源 育种目标 生物技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果忠 游光霞 孙京燕 张秀英 武淑祯 苑菲 王海波 肖世和
为了培育抗穗发芽品种,对我国10个小麦主产省份的75个品种进行了穗发芽抗性鉴定,同时利用3个分子标记Vp1B3、Xbarc310和Barc294对上述品种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穗发芽抗性存在明显差异。Vp1基因的等位变异与穗发芽抗性关系不密切,Vp1B3标记难以用于品种的穗发芽抗性筛选。主效QTL(QPhs-3AS)与种子休眠关系密切,Xbarc310和Barc294可作为穗发芽抗性选择的重要参考,且Barc294较Xbarc310的选择效果好。上述结果为抗穗发芽小麦品种的改良和推广提供了重要信息。
关键词:
小麦 穗发芽 分子标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芳萍 何心尧 何中虎 尚勋武 杨文雄 夏先春
【目的】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phytoene synthase,Psy)基因是影响小麦黄色素含量的关键基因,利用分子标记检测中国冬小麦品种(系)Psy-A1基因的等位变异及其与黄色素含量的关系,进一步验证Psy-A1基因分子标记的有效性。【方法】利用7A染色体上Psy-A1基因的分子标记YP7A检测该基因在中国217份冬小麦品种(系)中的等位变异,分析不同等位变异与黄色素含量的相关性及变化趋势。【结果】Psy-A1基因标记YP7A为共显性标记,在高、低黄色素含量的小麦材料中分别扩增出194bp和231bp片段,相应的等位基因为Psy-A1a和Psy-A1b(GenBank编号分别为EF60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树安 兰林旺 周殿玺 王志敏 王璞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蔺瑞明 郄彦敏 冯晶 徐世昌
小麦条锈病是由条锈病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 tritici)侵染引起的气传性叶部真菌病害,是影响中国小麦生产安全的最重要病害之一,增加抗病基因多元化并积极推广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小麦条锈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中国小麦农家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可能蕴含着丰富的抗条锈基因。对收集于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区的684份农家品种采用田间成株期、温室内苗期抗性鉴定以及潜育期变温处理等方法进行抗条锈性鉴定。结果表明:在684份农家品种中获得只包含主效抗病基因且对当前主要流行小种反应型为中抗至免疫159份材料,其中117份为成株抗性材料,42份为全生育期抗性材料,所获得的抗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松红 曹远银
建立了一个以小麦幼胚为转化受体,转化后快速成苗的体系。筛选出适合于不同小麦品种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2mg·L-12,4-D+0.4mg·L-1IAA+0.2mg·L-1KT,愈伤诱导率达94.87%~99.04%。幼胚接种后,暗处理与弱光、强光合理配置利于绿芽的快速形成,在分化培养基中添加2.0g·L-1活性炭或1mg·L-1多效唑利于小麦再生苗的正常生长,从而提高移栽成活率。
关键词:
小麦 幼胚 组织培养 转化受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谢欢 杨文香 彭巧慧 赵丽娟 刘力伟 张娜 刘大群
以Thatcher及23个以Thatcher为遗传背景的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为材料,开展了MITE扩增体系的建立研究,获得了适合小麦MITE分子标记的扩增体系及不同引物的退火温度,所用56对引物有27对获得稳定扩增。
关键词:
小麦叶锈病 抗病基因 MITE 分子标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史忠良 郑王义 尹青云 马爱萍 许钢垣
穗蚜是麦蚜对小麦产量影响的主要因素。穗平均蚜量的多寡却不能反映小麦品种的抗性水平。通过5年的研究,发现小麦千粒重的损失率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小麦的抗蚜水平,可作为抗蚜育种的一个抗性指标,其技术稳定可靠,适用于一般育种工作者。
关键词:
冬小麦,蚜虫,抗性鉴定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伍孝贤 熊忠华 朱忠荣
在响叶杨次生林中,当树龄达到15a以上时,可采用优势木对比法和绝对值生长量法选择优树。其无性繁殖,可采用埋根促萌、嫁接复壮、组织培养等方法幼化处理后的嫩枝扦插,生根率达80%。
关键词:
响叶杨 优树 选择育种 营养繁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方桃红 张敏 马春花 郑晓晨 谭文静 田冉 燕琼 周新力 李鑫 杨随庄 黄可兵 王建锋 韩德俊 王晓杰 康振生
【目的】评价小麦高温成株期(high temperature adult plant,HTAP)抗条锈病基因Yr52在生产中的应用价值,选育出农艺性状优良并高抗小麦条锈病品系,为充分利用现有高温成株期抗病资源、提高相关产量性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回交和自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方法,将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52转育到轮选987(LX987)、百农矮抗58(AK58)和邯6172(H6172)中。在四川绵阳和陕西杨凌鉴定圃,用小麦条锈菌流行生理小种CYR32、CYR33和CYR34混合侵染,鉴定抗病基因载体品系和受体品种以及它们的高代家系的成株期抗病性。比对中国春参考基因组,结合Yr52两翼SSR分子标记Xcfa2040(6.8 cM-Yr52)和Xbarc182(1.2 cM-Yr52),在目标基因物理区间内寻找35K SNP芯片标记,并开发成dCAPS和KASP分子标记,对BC2F5:6高代群体进行抗条锈病基因Yr52的检测。【结果】抗病性鉴定和农艺性状评价表明,在19个具LX987背景的BC2F5:6家系中,抗条锈性表现为高抗(IT=0—3,DS=1%—20%)有11个,中抗(IT=4—6,DS=15%—30%)有8个,平均千粒重(TKW)、每穗穗粒数(KPS)、单株有效分蘖(PTN)、株高(PH)和穗长(SL)分别为45.33 g、46粒、7个、113.26 cm和10.05 cm。4个具AK58背景BC2F5:6家系全部表现高抗(IT=0—3,DS=5%—25%);平均TKW、KPS、PTN、PH和SL分别为44.67 g、48粒、7个、96.54 cm和10.17 cm。5个具H6172背景的BC2F5:6家系全部表现高抗(IT=0—3,DS=5%—20%);平均TKW、KPS、PTN、PH和SL分别为43.74 g、49粒、8个、109.72 cm和10.06 cm。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Yr52两翼连锁的分子标记Xbarc182、Xcfa2040和Xwmc557在后代群体中的检出率分别为78.57%、66.67%和66.67%,并成功开发出1个dCAPS标记Xdcaps-Yr52-1和1个KASP标记Xkasp-Yr52-1,两者在群体中的检出率分别为73.68%和41.67%。通过比较高抗(IT=0—3)与中抗(IT=4—6)水平家系的农艺性状,结果表明,IT在0—3的家系平均TKW(P>0.05)、PTN(P>0.05)和KPS(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