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12)
- 2023(9436)
- 2022(8038)
- 2021(7681)
- 2020(6679)
- 2019(15634)
- 2018(15312)
- 2017(29117)
- 2016(16033)
- 2015(18264)
- 2014(18328)
- 2013(18605)
- 2012(17677)
- 2011(16193)
- 2010(16102)
- 2009(15025)
- 2008(15217)
- 2007(13548)
- 2006(11387)
- 2005(10481)
- 学科
- 济(70027)
- 经济(69965)
- 业(40394)
- 管理(40238)
- 方法(34774)
- 数学(31533)
- 数学方法(31284)
- 企(30966)
- 企业(30966)
- 中国(20529)
- 农(18284)
- 财(17264)
- 贸(15903)
- 贸易(15898)
- 易(15566)
- 学(15317)
- 制(13206)
- 业经(12264)
- 农业(11877)
- 银(11544)
- 银行(11487)
- 行(11014)
- 地方(11012)
- 融(10987)
- 金融(10985)
- 务(10414)
- 财务(10395)
- 财务管理(10367)
- 和(9958)
- 企业财务(9860)
- 机构
- 大学(241788)
- 学院(237598)
- 济(104807)
- 经济(102916)
- 研究(90131)
- 管理(85494)
- 理学(73764)
- 理学院(72852)
- 管理学(71569)
- 管理学院(71125)
- 中国(67590)
- 科学(56161)
- 京(52187)
- 农(48985)
- 所(47985)
- 财(46284)
- 研究所(44089)
- 中心(39960)
- 业大(39290)
- 农业(39232)
- 财经(37531)
- 经(34379)
- 经济学(34377)
- 江(33702)
- 北京(33407)
- 院(31432)
- 经济学院(31189)
- 范(30243)
- 师范(29919)
- 科学院(28537)
- 基金
- 项目(159489)
- 科学(124138)
- 基金(118044)
- 研究(110425)
- 家(106251)
- 国家(105482)
- 科学基金(87299)
- 社会(71025)
- 社会科(67450)
- 社会科学(67428)
- 基金项目(61572)
- 省(59204)
- 自然(57168)
- 自然科(55861)
- 自然科学(55838)
- 自然科学基金(54911)
- 划(51835)
- 教育(50437)
- 资助(49671)
- 编号(41816)
- 重点(36948)
- 部(36923)
- 成果(34862)
- 发(34453)
- 创(32577)
- 科研(31484)
- 教育部(31018)
- 国家社会(30883)
- 创新(30764)
- 中国(30601)
- 期刊
- 济(108167)
- 经济(108167)
- 研究(69776)
- 学报(46094)
- 中国(44931)
- 农(44478)
- 科学(39760)
- 财(35690)
- 大学(33186)
- 学学(31565)
- 农业(29925)
- 管理(29052)
- 融(21413)
- 金融(21413)
- 教育(20328)
- 财经(19334)
- 经济研究(19189)
- 技术(17933)
- 业(17731)
- 经(16725)
- 业经(15246)
- 问题(15196)
- 贸(14830)
- 世界(13142)
- 国际(12838)
- 版(12726)
- 技术经济(12070)
- 统计(11781)
- 业大(11413)
- 科技(10580)
共检索到3489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柳莎 王佳真 师令智 朱琳 李星 刘大群
【目的】由小麦叶锈菌(Puccinia triticina)引起的小麦叶锈病是影响小麦稳产、高产的一种重要真菌病害。目前防治小麦叶锈病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是种植抗病品种。中国小麦品种兰天9号苗期对大多数叶锈菌小种表现感病,成株期对小麦叶锈菌则表现为明显的慢锈性。研究旨在分析中国小麦品种兰天9号的成株抗叶锈性,发掘其中含有的QTL,并利用分子标记进行定位,为小麦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抗病亲本兰天9号和感病亲本辉县红杂交获得到197个家系的F2:3群体,2011—2014年连续3年在河北保定种植,并利用3个叶锈菌生理小种混合菌种(THTT、THTS、THTQ)进行田间接菌,小麦成株...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利军 李在峰 Morten Lillemo 夏先春 刘大群 杨文香 罗家传 王海燕
【目的】小麦品种Saar由CIMMYT育成,在欧洲、亚洲和南美洲对小麦叶锈、条锈和白粉病均表现出很高的成株抗性,发掘其成株抗叶锈QTL对于选育持久抗锈品种有重要作用。【方法】以Avocet与Saar杂交的109个F6代重组自交系为材料,利用142个SSR标记和209DArT(Diversity Arrays Technology)标记构建连锁图,对Saar和Avocet的成株抗性进行QTL分析。试验材料于2006-2007年度种植在河北保定和河南新乡两个试验点,调查各个家系对叶锈病的成株抗性。【结果】由351个位点组成的遗传连锁图,覆盖小麦21个连锁群,全长3083cM。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
关键词:
普通小麦 叶锈病 成株抗性 QTL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悦 吴娱 李星 李在峰 刘大群
【目的】确定来自四川的两个小麦品种绵阳351-15和SW8588所携带的抗叶锈基因,为选育持久抗锈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苗期用15个叶锈菌生理小种接种小麦品种绵阳351-15、SW8588和30个含有已知抗叶锈基因的近等基因系,推导2个材料中所含有的抗叶锈病基因,同时以小麦抗叶锈品种绵阳351-15和SW8588分别同感病品种郑州5389杂交获得F1和F2代群体,用叶锈菌小种FHTT接种各亲本及其杂交后代,进行抗叶锈遗传分析,并利用SSR和STS标记进行抗叶锈病基因的分子定位。【结果】经苗期基因推导发现SW8588中含有未知基因不同于已知抗叶锈病基因Lr1,绵阳351-15中可能含有已知...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义 康占海 董素芬 王羽 李艳艳 赵欣雨 李星
为了挖掘小麦抗叶锈病基因,为我国小麦抗叶锈病遗传育种基因库提供更多的选择。选取了75份国内外小麦材料以及36份已知抗叶锈基因载体品种,将这些材料在苗期分别接种14个不同毒力的叶锈菌生理小种,分别鉴定这些不同毒力的生理小种在小麦材料上的发病严重程度;同时提取所有材料的新鲜叶片DNA,选取已经确定的抗叶锈病基因相关联的分子标记特异性引物对75份供试材料进行分子标记检测。结合以上2种方法,推测75份小麦材料中含有的抗叶锈病基因。结果显示,75份小麦材料中含有Lr1、Lr2a、Lr2c、Lr10、Lr11、Lr14a、Lr16、Lr18、Lr20、Lr26、Lr34、Lr37、Lr46这13种已知抗叶锈病基因,这些基因以单基因或多基因聚合的方式存在于小麦品种中。其中,Lr1基因和Lr46基因占比较大,分别高达43%,56%。这些基因单独存在于小麦材料中,并不能表现出良好的抗叶锈性;当几个或者多个基因共同存在于小麦材料中,可以表现出远远高于单一基因的抗叶锈性,与前人研究相符。通过分子标记检测到小麦材料大白春小麦S3中含有Lr1、Lr10和Lr46基因,温室苗期鉴定发现该材料对本研究的11种叶锈生理小种表现出抗性,是比较良好的抗叶锈病小麦材料。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闫晓翠 李在峰 杨华丽 张换换 Gebrewahid Takele Weldu 姚占军 刘大群 周悦
【目的】小麦叶锈病是影响中国小麦产量的重要病害之一,培育持久抗病品种可以经济、有效地控制该病害。论文通过基因推导结合系谱分析、分子标记及成株抗病鉴定对小麦生产品种中抗病基因进行鉴定,从而确定小麦品种中所携带的抗病基因。【方法】选用18个小麦叶锈菌菌系(PHGQ、THJT、PHJT、KHJS、PHJS、THTT?、KHHT、FHRT、FHJQ、PHTT、THTT?、PHTT、FHTR、FHHT?、FHHT?、TGGT、FHTT、FGMT)接种36个已知抗叶锈病基因载体品种和中国的30个小麦生产品种进行苗期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丽娜 任晓娣 胡亚亚 张涛 张娜 杨文香 刘大群
【目的】探测23份微核心种质材料的抗叶锈性和可能携带的抗叶锈基因。【方法】选取12个具有鉴别能力的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对23份微核心种质进行了苗期和成株期的抗性鉴定以及基因推导,同时结合使用已经报道的能够用于抗病基因分子鉴定的分子标记对其进行进一步抗叶锈基因的分子检测。【结果】这些品种中除中国春表现感病外,其余22份种质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性。火球、老齐麦、凤麦11、山红麦、红和尚头、府麦、尕老汉和郑引4号含Lr34和未知抗性基因,中国春含Lr34,碱麦和小佛手含Lr1和Lr34,同家坝小麦和红花麦含Lr34和Lr32,克丰3号含有Lr10、Lr34、Lr16和Lr32,Atlas66含有Lr1、L...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彦慧 赵轩宇 杨文香 刘大群
为确定8个来自土耳其的普通小麦品种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对其进行全生育期农艺性状观察,并利用44个以Thatcher为背景的近等基因系(单基因系)作为已知基因的鉴别寄主,接种8个小麦叶锈菌致病型进行苗期抗叶锈基因推导,结合成株期抗病鉴定,初步明确了这些品种(系)的抗性和可能携带的抗病基因。利用20个与Lr基因紧密连锁或共分离的分子标记,对8个土耳其小麦品种进行抗叶锈病基因的进一步鉴定。推测YJ000900中可能含有Lr1、Lr3、Lr17、Lr20;YJ000906中可能含有Lr1、Lr17、Lr20;YJ000901、YJ000902、YJ000904、YJ000905、YJ000907中可能含...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姚琴 宋彦霞 周荣华 傅体华 贾继增
【目的】对小麦成株期条锈病抗性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方法】以小麦重组自交系内乡188/偃展1号为材料,在连续两年田间充分发病的情况下,分别用病程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Disease Progress Curve,AUDPC)和反应型(Infection Type,IT)2种病情指标,通过复合区间作图,分析成株抗条锈性的加性QTL、上位性互作及其分别与环境的互作效应(QTL×environment interaction,QE)。【结果】两年共检测到9个加性抗性QTL,其中使用AUDPC和IT共检测到2个相同的QTL;9个QTL中,5个具有环境互作效应。还检测到7对上位性...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QTL 上位性互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北 徐琪 杨宇衡 王琪琳 曾庆东 吴建辉 穆京妹 黄丽丽 康振生 韩德俊
【目的】重庆是中国小麦条锈病流行体系中重要冬繁区,准确评价该地区小麦品种(系)对当前小麦条锈病流行小种的抗性和了解抗条锈基因在该区的分布状况,为小麦安全生产、品种合理布局及小麦抗条锈育种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该区征集了18份当地主栽品种和89份高代品系材料,应用中国小麦条锈菌流行生理小种条中32(CYR32)、条中33(CYR33)、V26/G22-9和V26/CM42,在杨凌进行苗期分小种(CYR32、CYR33、V26/G22-9和V26/CM42)温室抗病性鉴定、并于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万权 秦庆明 陈扬林 王海旺
在田间,用15个具有不同毒性基因组合的叶锈菌系混合接种在37个小麦品种(系)上,分析了品种成株期慢锈特性。并通过病害潜育期(LP)、流行速率(ER)、病程曲线下面积(AUDPC)、侵染型(IT)、夏孢子堆显症率达50%所需的有效积温(ATLP50)等抗性组分的相关分析和品种的聚类分析,初步筛选出荆州234、荆州236、荆州239、绵阳26号、绵优1号、绵优2号和818IN98等7个具有明显慢叶锈性的品种(系)。发现在病害发生有利的环境条件下,终期病情指数(FDR)小于0.30和夏孢子堆显症率达50%所需的有效积温相对值(RATLP50)大于1.20在很大程度上可代表品种慢叶锈抗病性,似可作为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师丽红 张娜 胡亚亚 杨文香 刘大群
【目的】明确小麦新品种(系)河农5290、河农58-3、河农825、河农826、河农827、河农6049、河农6251、河农6425、河农7106和河农9206的抗叶锈性,确定其应用潜力,为合理推广使用这些品种(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6个具有鉴别能力的小麦叶锈菌株对测试的10个材料进行苗期抗性鉴定和基因推导;选用其中6个菌株对其进行田间成株期抗叶锈性鉴定和基因推导,同时,结合使用已报道的15个抗叶锈病基因稳定的分子标记对测试材料进行抗叶锈基因的分子检测。【结果】河农6425和河农9206含有抗病基因Lr1和Lr26,河农825、河农826、河农827、河农6049和河农6251含有Lr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竹林 王德森 何中虎 王辉 陈新民 段霞瑜 周益林 夏先春
【目的】发掘慢白粉抗性基因及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为培育抗中国小麦主要病害白粉病的慢病性小麦品种奠定基础。【方法】利用100个SSR标记和58个AFLP标记,分析百农64×京双16组合218个F2:3系的基因型,构建由158个位点组成的遗传连锁图,在小麦连锁群上覆盖3 114 cM。2003~2004和2004~2005年度将该群体种植于北京和安阳两点,鉴定各个家系对白粉病的抗性。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慢白粉病的QTL分析。【结果】发现3个控制慢白粉病的QTL,其中位于2B和2D染色体的2个QTL在两种环境下均能检测到,贡献率分别为9.6%~11.3%和21.2%~26.1%。QTL遗传效应表...
关键词:
普通小麦 白粉病 慢病性 QTL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家秀 张帆 李晓 李云鹤 刘述英 王心溶
通过7年室内外结合监测测定,明确了四川小麦条锈病菌生理小种的组成;新发现了对凡6、绵阳11及其大多数衍生品种(系)表现强致病性的条中30、条中31号生理小种;测定出绵阳系列品种、川麦系、川育系、川幅系、川农系、绵农系及其他小麦系列品种对省内条锈病菌不同生理小种的抗性反应;鉴定出一批抗条中30、条中31号新小种的小麦新品种。提出在全省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加强对新小种变异动态的监测,抓好抗源多样化的研究和应用粉锈宁等药剂处理种子控制病害流行等防治措施。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生理类型,小种,持久控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晶 淦爱华 徐世昌 蔺瑞明 王凤涛 马占鸿
南大2419(Mentana)是中国小麦条锈菌重要鉴别寄主之一。采用经典遗传分析与等位性分析相结合方法,通过分小种(菌系)鉴定,分析南大2419所含抗条锈病基因和遗传特点及其与已知基因的异同。结果发现:南大2419对Su-1和86036菌系的抗性正交由3对隐性互补基因控制,反交由2对隐性重叠或独立基因控制;对CY26小种抗性正交由2对隐性重叠或独立基因所控制,反交由2对隐性互补基因控制。正反交抗病遗传特点不同,可能与细胞质效应有关。等位性分析表明南大2419所含的3对主效基因与已知基因载体品系中的主效基因Yr7、Yr8、Yr9、Yr10、Yr17、Yr19、Yr22、Yr23、Yr27和YrS...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鉴别寄主 主效基因 遗传分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玲丽 孙道杰 冯毅 王辉 宋喜悦
【目的】揭示我国主要麦区小麦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选用分布于小麦各染色体臂上的42对SSR引物,对我国10个麦区81个小麦地方品种的遗传变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到316个等位变异,单个引物扩增的等位变异为1~17个,平均为7.5个。参试小麦地方品种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值为0~0.90,平均为0.63。平均等位变异数A基因组>D基因组>B基因组,平均PIC值各基因组间差异不大。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的麦区是黄淮冬麦区和西南冬麦区。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来自同一生态区的全部材料没有完全聚在一起,但冬麦区和春麦区材料间差异较明显。【结论】我国小麦地方品种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不同麦区间遗传多样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