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31)
- 2023(9790)
- 2022(8408)
- 2021(7837)
- 2020(6750)
- 2019(16078)
- 2018(15530)
- 2017(29652)
- 2016(16199)
- 2015(18827)
- 2014(18691)
- 2013(18957)
- 2012(17909)
- 2011(16509)
- 2010(16290)
- 2009(15457)
- 2008(15653)
- 2007(14027)
- 2006(12135)
- 2005(11067)
- 学科
- 济(74392)
- 经济(74320)
- 管理(44703)
- 业(43663)
- 方法(36463)
- 企(33578)
- 企业(33578)
- 数学(33086)
- 数学方法(32843)
- 中国(21492)
- 农(19836)
- 财(19106)
- 贸(16351)
- 贸易(16345)
- 易(15976)
- 学(15734)
- 业经(13621)
- 制(13499)
- 农业(12933)
- 地方(11893)
- 务(11579)
- 财务(11563)
- 财务管理(11530)
- 银(11294)
- 银行(11254)
- 环境(10889)
- 融(10848)
- 金融(10846)
- 行(10767)
- 企业财务(10654)
- 机构
- 大学(248908)
- 学院(244158)
- 济(110712)
- 经济(108773)
- 研究(92961)
- 管理(89322)
- 理学(76784)
- 理学院(75876)
- 管理学(74645)
- 管理学院(74219)
- 中国(70376)
- 科学(57088)
- 京(54189)
- 农(50431)
- 所(49266)
- 财(48083)
- 研究所(45151)
- 中心(41153)
- 农业(40359)
- 业大(39771)
- 财经(38709)
- 经济学(36185)
- 江(35410)
- 经(35399)
- 北京(34817)
- 经济学院(32757)
- 院(32458)
- 范(30313)
- 师范(29921)
- 科学院(29366)
- 基金
- 项目(162147)
- 科学(126633)
- 基金(120216)
- 研究(112872)
- 家(108086)
- 国家(107302)
- 科学基金(89061)
- 社会(73198)
- 社会科(69503)
- 社会科学(69478)
- 基金项目(62448)
- 省(60283)
- 自然(58056)
- 自然科(56720)
- 自然科学(56695)
- 自然科学基金(55756)
- 划(52975)
- 教育(51050)
- 资助(50876)
- 编号(42781)
- 重点(37679)
- 部(37664)
- 发(35664)
- 成果(35106)
- 创(33224)
- 科研(32018)
- 国家社会(31808)
- 教育部(31630)
- 中国(31601)
- 创新(31407)
- 期刊
- 济(116219)
- 经济(116219)
- 研究(73038)
- 中国(47746)
- 学报(45587)
- 农(45125)
- 科学(39914)
- 财(37834)
- 大学(33033)
- 学学(31267)
- 管理(31192)
- 农业(30583)
- 融(21276)
- 金融(21276)
- 经济研究(20532)
- 教育(20432)
- 财经(19986)
- 技术(19432)
- 业(18273)
- 经(17360)
- 业经(16285)
- 问题(16029)
- 贸(15398)
- 世界(14092)
- 国际(13442)
- 技术经济(13157)
- 版(12796)
- 统计(12124)
- 业大(11025)
- 理论(10787)
共检索到3642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浩然 刘悦
随着农业劳动力工资、土地成本和中间投入品价格的不断上涨,中国农业生产成本逐年上升,同时国际市场大宗农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削弱了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在农产品贸易逐渐开放的情况下,削减生产成本是提高中国农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本文以小麦和苹果为例,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分析了中国小麦和苹果主产省份的成本效率。结果显示,配置效率较低是导致中国小麦和苹果生产成本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技术效率存在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性。降低生产成本一方面需要完善各省份的要素市场,另一方面也需要提高生产要素诸如土地、劳动力和化肥的利用效率。
关键词:
生产成本 技术效率 配置效率 小麦 苹果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林仁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冬平 冯继红
本文利用我国小麦生产成本收益数据,分析了2 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小麦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的变化趋势及特点,从而探讨我国小麦生产效率下降的原因及提高的途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辉尚 胡晨沛 曲春红
[目的]基于2006—2015年我国15个小麦主产省(区)小麦生产投入产出数据,对小麦主产区生产效率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Malmquist指数模型以及探索性空间分析(ESDA)对我国小麦生产效率演变的时空异质性进行研究。[结果](1)在时间异质性方面,2006-2015年我国小麦主产区小麦生产的综合技术效率均值为0. 928,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 943,规模效率均值为0. 984,均未达到有效水平,主产区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介于0. 920和0. 977之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受到了技术进步更大的制约。(2)在空间异质性方面,不同省(区)在纯技术效率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而在规模效率方面则较为接近。在全要素生产率方面,超过半数的研究省(区)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负增长的趋势。(3)在生产效率的空间相关性方面,我国小麦主产区的小麦生产效率整体上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相较于其他地区而言,黄淮海小麦优势区存在较为显著且稳定的空间正相关关系。[结论]因地制宜地发挥区域生产禀赋优势、提高小麦主产区技术的有效投入,是提高小麦生产效率的关键,同时,通过资源合理配置实现小麦生产的空间布局优化,是整体提升我国小麦生产效率、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的关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锋
小麦生产成本是中国小麦国际贸易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美国等小麦生产成本的比较优势是中国从美国等进口小麦的重要原因。本文以小麦生产成本为对象,比较中国和美国小麦生产成本差异现状;根据时间序列趋势,估计2020年中国和美国小麦生产成本变化情况;围绕生产成本结构情况,以提高中国小麦生产成本国际竞争力为目标,提出中国小麦生产的技术创新及成果应用的需求,以期对小麦生产科研方向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 生产成本 国际比较 技术需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一杰 辛岭 胡志全 安晓宁
[目的]小麦是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三大粮食作物中保持着收获面积第一的地位。中国既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消费国,也是世界小麦贸易大国。全面多角度地分析我国小麦的供需现状,找出小麦产业发展面临的难题,提供科学合理政策建议,对于优化小麦生产和促进小麦贸易都具有积极意义。[方法]利用2007-2016年的统计数据,采用对比分析法对近年来我国小麦的生产、消费和进出口贸易情况进行研究,通过国际竞争力指标分析法测算了10年间我国小麦国际贸易竞争力水平,并与小麦主要出口国进行比较。[结果](1)我国小麦总体生产能力稳步提升,2016年小麦产量已达到1.29亿t,小麦的生产区域主要集中于河南、山东等省份,大部分省份仅少量种植小麦,小麦的成本收益率相对较低,净利润不断走低。(2)小麦消费量平稳增加,我国小麦的消费量达到1.16亿t,口粮消费占比80%,消费量较大的省份也多分布在小麦主产区,中部地区省份消费缺口相对较大。(3)小麦的贸易量趋向合理,进口量达453万t,我国小麦的供需总体上保持了平衡,但小麦国际贸易逆差较大,小麦的国际竞争力较弱,小麦进口来源过于集中在加拿大、美国等小麦生产大国的状况并未改善,好在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等新兴小麦大国的兴起为我国小麦的多元化贸易提供了契机。[结论]我国要坚持小麦生产以我为主的战略,做好政府服务和市场导向的有机结合,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小麦高效优质生产,加大科技进步对小麦生产的贡献,合理利用国际市场等措施来保障小麦充分供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关键词:
小麦 生产 消费 国际贸易 粮食安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伟
[目的]分析小麦生产的时空演变特征及成因,可以掌握小麦生产的时空分布规律,从而更加合理地配置农业资源,优化农业生产的空间布局,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小麦产业的稳定发展。[方法]首先利用基尼系数、产业集中度指数等指标对1978—2016年我国小麦生产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建立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定量研究我国小麦生产布局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麦生产逐渐向优势区域集中,集中程度不断提高,呈现出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的空间移动趋势,并且小麦生产表现出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机会对小麦生产规模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小麦生产的比较效益、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和小麦的平均产量对小麦生产规模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小麦生产的比较效益和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还对邻近地区的小麦生产规模具有正向溢出效应。[结论]为保证我国小麦供给的安全,应进一步提高小麦的单产水平,大力提升小麦耕、种、收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并不断提高小麦种植的比较效益。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成 周晓时 冯中朝 彭玮
[目的]文章基于农机服务的视角,旨在分析中国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该文采用2004—2015年中国15个小麦主产省(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一是测算出中国小麦的生产技术效率;二是构建度量农户农机服务采纳程度的指标,并借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探究农机服务对中国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进一步基于社会分工的视角,讨论了农机服务及雇工状况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我国小麦主产省(自治区)的农机服务使用程度及生产技术效率,在区域之间有着显著性差异,农机服务投入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人口老龄化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呈现显著负向影响,农业生产雇工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结论]通过增加小麦的农机服务投入,能够改善小麦生产的要素结构配置,进而有助于促进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基于研究结论,该文建议,积极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优化服务基础设施环境,为优化促进小麦生产以及农民增收提供重要动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郝保军 张勃 王保通 李强 李高宝 王芳 康振生
【目的】明确近年来我国小麦条锈菌主要小种及流行菌系的分子遗传关系。【方法】利用AFLP技术,对我国近年来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f.sp.tritici)的主要流行菌系,特别是水源11类群进行了DNA指纹分析,并与毒性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1)小麦条锈菌流行菌系之间,无论是毒性特征还是DNA指纹特征,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但二者并不相关;(2)AFLP聚类分析显示,水源11类群的不同类型之间并没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其在遗传上不属于同一个来源。【结论】新出现的致病类型很可能由较近的共同起源菌系进化而来;AFLP技术非常适合于小麦条锈菌的遗传分析,能客观揭示小种(...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 毒性分析 AFLP 聚类分析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苗珊珊
利用2000—2011年中国15个省区小麦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中国单位面积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并从农业技术进步有偏演进的视角考察我国及各省区生化技术与机械技术的利用效率。研究结果表明,2000一201 1年小麦单产平均技术效率为0.87,年均提高1.9%,技术效率提高速度较快;各省技术效率水平差异较大,且生化技术与机械技术的利用效率变动差异较大,北方(河南、湖北和黑龙江)农业机械装备程度和土地规模水平高于南方(安徽、河北),因此,北方平均机械技术利用效率高于南方;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姜洁 安晓宁
小麦是中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本文采用秩与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1979~1994年间全国小麦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进行实证分析,并就充分发挥小麦区域比较优势以提高区域间小麦生产水平,乃至最终实现全国小麦生产水平整体增长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帅
本文利用2000~2009年中国黄淮海平原县级小麦种植结构、灌溉条件、日值气象数据,结合小麦的地区生长周期以及社会经济信息,考察了气候变化对中国小麦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尽管气温上升对小麦生产力的影响依其生长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总体气温变化对小麦生产力的影响明确为负;日照日渐减少的趋势将进一步抑制小麦增产;地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趋势加剧,同样对小麦生产力造成了不利影响;在剥离经济因素和人类行为的共同影响后,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平原小麦生产力的总体影响约为每10年减产0.68%,但尚不确定其长期危害是否加剧。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黄淮海平原 小麦生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明辉 周玉玺 周林 杨洁 王盈桦
文章采用地区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实证分析了1994~2013年间中国小麦生产区域格局的演变情况。结果表明,中国小麦生产更加集中,优势省份由15个减少至12个。黄淮海区小麦生产重要性更加突出,综合优势指数与产量比重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向河南、山东、河北3省集中趋势非常明显。安徽、江苏等小麦生产新兴省份对区域带动作用显著,促进长江中游区、东南沿海区综合优势指数与产量持续上升,但由于部分沿海发达城市的小麦生产职能更加弱化,区域综合不具备比较优势。新疆受规模化影响逐步发展成为小麦生产大省,带动蒙新区小麦产量实现了增加。西南区、西北区、青藏区及东北区综合优势指数与产量比重持续下降,区域小麦生产呈现逐步弱化趋...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海燕 司伟
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口粮之一,在粮食安全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主产区农民和小麦消费者的利益。1990年以来,我国小麦价格波动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规律,但相对于其他大宗农产品其价格较稳定。本文通过构建小麦局部均衡模型进行结构分析和情景模拟,检验传统供求因素对小麦价格波动的影响程度,并找出价格相对较稳定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2年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均GDP的增长是小麦价格波动主要影响因素,且物质与服务费用的影响更大;补贴和最低收购价政策保证了小麦生产的稳定,贸易小国地位较大程度上规避了国际小麦价格波动对国内的传导,从而平抑了国内价格波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曹慧
本文通过计算小麦月度价格的变异率,将1993年1月至2006年9月的小麦价格划分为5个周期,并分析了每个周期的特征及形成原因,结果显示:小麦价格周期的平均长度为29个月,而且波动幅度有逐渐缩小的趋势,就小麦价格周期变化的原因来看,决定小麦价格长期趋势的仍是供求状况,但国家政策对小麦价格的波动幅度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