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25)
- 2023(5753)
- 2022(4706)
- 2021(4383)
- 2020(3458)
- 2019(8045)
- 2018(7838)
- 2017(14366)
- 2016(7712)
- 2015(8884)
- 2014(8642)
- 2013(8998)
- 2012(8620)
- 2011(8171)
- 2010(7791)
- 2009(6845)
- 2008(6636)
- 2007(5588)
- 2006(4903)
- 2005(4633)
- 学科
- 济(38249)
- 经济(38217)
- 管理(19556)
- 方法(16543)
- 业(15757)
- 数学(15114)
- 数学方法(15050)
- 中国(13691)
- 企(11503)
- 企业(11503)
- 环境(11034)
- 贸(10485)
- 贸易(10477)
- 易(10332)
- 农(8638)
- 学(7878)
- 财(6457)
- 划(6420)
- 制(6388)
- 和(6307)
- 融(6265)
- 金融(6265)
- 银(6234)
- 银行(6224)
- 关系(6209)
- 业经(6135)
- 行(6129)
- 发(6005)
- 出(5978)
- 农业(5300)
- 机构
- 大学(117618)
- 学院(114129)
- 济(59712)
- 经济(59002)
- 研究(50755)
- 管理(40128)
- 中国(38975)
- 理学(34468)
- 理学院(34007)
- 管理学(33613)
- 管理学院(33412)
- 科学(28610)
- 所(26475)
- 京(26241)
- 研究所(24305)
- 财(23602)
- 农(22376)
- 中心(21183)
- 经济学(20378)
- 财经(19322)
- 经济学院(18381)
- 经(18021)
- 农业(17902)
- 北京(17574)
- 院(17566)
- 科学院(17460)
- 业大(16925)
- 财经大学(14680)
- 研究中心(14255)
- 范(14143)
- 基金
- 项目(77995)
- 科学(62470)
- 基金(61025)
- 家(55531)
- 国家(55230)
- 研究(54720)
- 科学基金(45604)
- 社会(37880)
- 社会科(36178)
- 社会科学(36169)
- 基金项目(31168)
- 自然(28739)
- 自然科(28085)
- 自然科学(28078)
- 自然科学基金(27597)
- 省(26007)
- 资助(25274)
- 划(24221)
- 教育(23869)
- 中国(19583)
- 部(19389)
- 重点(18554)
- 编号(18530)
- 发(17900)
- 国家社会(17734)
- 教育部(16474)
- 创(16185)
- 创新(15475)
- 科研(15100)
- 成果(15053)
共检索到1763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钰乔 濮超 赵鑫 王兴 刘胜利 张海林
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研究的热点问题,小麦、玉米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分析小麦、玉米生产碳足迹的时空动态和中国相关农业政策对小麦、玉米生产的温室气体减排的引导效果对于合理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法(LCA)对2005—2015年中国小麦、玉米生产碳足迹进行了核算,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种植业结构及化肥、农药调整政策模拟分析了不同玉米种植面积和不同单位面积化肥及农药施用量等4种情景下2020年小麦、玉米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单位面积碳足迹。研究结果显示:2005—2015年小麦、玉米生产的单位面积碳足迹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均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P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盖力强 谢高地 李士美 张彩霞 陈龙
水足迹概念将水问题拓展到了社会经济领域,是当前测度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系统影响的理想指标。本文借助水足迹的概念,计算了华北平原地区(河北、北京、天津)小麦、玉米的虚拟水含量及其生长生产水足迹,并就绿水的重要性和灰水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07年华北平原主要地区小麦虚拟水含量为1.054m3/㎏,生长用水以蓝水为主;玉米虚拟水含量为0.808m3/㎏,生长用水以绿水为主;小麦生产水足迹为172×108m3,其中绿水足迹30.85×108m3,蓝水足迹102.5×108m3,灰水足迹38.65×108m3;玉米生产水足迹为173.07×108m3,其中绿水足迹101.06×108...
关键词:
水足迹 虚拟水 小麦 玉米 华北平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钰乔 赵鑫 王兴 刘胜利 刘洋 张海林
为探究我国小麦生产碳足迹的时空动态,分析小麦生产的可持续性,本研究基于2005—2014年中国小麦生产的农资投入及产量数据,系统分析我国小麦生产的碳足迹、净碳吸收量与可持续性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2005—2014年,我国小麦生产系统表现为碳汇,小麦生产过程中化肥施用所造成的碳足迹最大,占总碳足迹的比例为55.25%64.77%。2005—2014年随着小麦产量的提高,我国小麦生产的净碳吸收量逐年上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的影响逐年降低,可持续性指数逐年升高。小麦生产的碳足迹、净碳吸收量及可
关键词:
小麦 碳足迹 可持续性指数 气候变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史磊刚 陈阜 孔凡磊 范士超
农业碳足迹理论可以系统评价农业生产过程中人为因素引起的碳排放,是构建低碳农业的理论基础,对实现低碳农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探明农业生产中的碳足迹,本文基于河北吴桥县农户生产调查数据,利用农业碳足迹理论及研究方法,评价了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两熟种植模式的碳足迹。结果表明: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碳足迹的大小为1 737.37±337.02 kgCe/hm2.a,生产1 kg粮食的碳成本是0.12±0.03 kgCe,其中冬小麦的碳足迹是1 101.3l±251.91 kgCe/hm2.a,小麦的碳成本是0.16±0.04kgCe/kg,夏玉米的碳足迹是636.06±163.90 kgCe/hm...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蔚青
中国是世界玉米主要生产国之一,同时又在世界玉米贸易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本文介绍了加入WTO以来中国玉米贸易情况,分析了中国玉米贸易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中国玉米贸易发展趋势。
关键词:
加入WTO 中国玉米贸易 展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锋
小麦生产成本是中国小麦国际贸易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美国等小麦生产成本的比较优势是中国从美国等进口小麦的重要原因。本文以小麦生产成本为对象,比较中国和美国小麦生产成本差异现状;根据时间序列趋势,估计2020年中国和美国小麦生产成本变化情况;围绕生产成本结构情况,以提高中国小麦生产成本国际竞争力为目标,提出中国小麦生产的技术创新及成果应用的需求,以期对小麦生产科研方向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 生产成本 国际比较 技术需求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丽莎 何玉成 宋长鸣
针对近几年出现的小麦、玉米价格倒挂现象,本文利用VAR和VECH模型对小麦和玉米的价格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玉米价格的波动对小麦市场的影响较为强烈,玉米的抗外部冲击能力比较强,小麦更容易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小麦、玉米的价格波动都趋于分散,外部冲击对两者的联合波动影响不显著。根据以上结论,本文提出稳定粮食市场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立萍 王晓鸣 段灿星 龙书生 李晓 李洪连 何月秋 晋齐鸣 武小菲 宋凤景
【目的】明确玉米灰斑病发生现状,预测病害未来的扩展区域,为有针对性开展灰斑病的早防早控工作、保护玉米生产提供信息。【方法】采用形态、培养及分子特征鉴定的方法明确新发生玉米灰斑病区域的病菌分离物种类;汇总2004—2014年各地玉米灰斑病的调查信息,根据季风特点,推测具有重大破坏力的玉米尾孢灰斑病扩展路线,预测未来的病害发生区域。【结果】基于形态学、培养特征以及分子鉴定结果,明确了贵州西部、西北部以及四川北部的分离物为玉米尾孢(Cercospora zeina),河北承德地区致病菌为玉蜀黍尾孢(C.zeae-maydis),在陕西南部、西部以及河南西部鉴定出了玉米尾孢和玉蜀黍尾孢;初步明确了具有...
关键词:
玉米 灰斑病 玉米尾孢 玉蜀黍尾孢 传播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仇焕广 李新海 余嘉玲
新世纪以来,中国玉米的生产和消费都保持了较快增长。玉米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2020年播种面积为4126.4万公顷,总产量达到2.61亿吨。近几年,受相关调控政策的影响,中国玉米产量出现小幅下降,供需缺口加大,导致2020年玉米进口量急剧增加至1130万吨,创历史新高,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过去20年中国玉米供需及贸易发展趋势、相关调控政策转变及其对玉米产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未来中国玉米产业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和发展潜力,并对"十四五"期间中国玉米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预测结果显示,到2025年中国年度玉米供需缺口约为2000万吨,若通过政策激励玉米恢复生产面积、通过技术提升单产,供需缺口可下降到800万吨左右。最后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市场预期;(2)加大科技投入,有效提高玉米单产和降低成本;(3)增加农田和水利基础设施投资,保持耕地和水资源可持续发展;(4)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规模经营和机械化发展;(5)适度增加玉米和替代品的进口,提前向国际市场释放信号等促进中国玉米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玉米产业 发展趋势 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申哲 韩天富 曲潇林 马常宝 王慧颖 柳开楼 黄晶 都江雪 张璐 刘立生 李继文 张会民
【目的】探究近15—20年我国小麦和玉米相对产量差的时空变异特征、影响因素以及不同地力水平下相对产量差对氮肥的响应,为氮肥的合理施用及实现小麦和玉米的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农业农村部耕地土壤质量监测数据,用施肥区与无肥区作物产量之差代表由肥料投入和由此引起的土壤性质改变所贡献的相对产量(RY),利用高产农户统计法获取最高相对产量(HRY)、平均相对产量(ARY)和相对产量差(G_(RY)),根据无肥区产量划分低、中、高基础地力水平,量化不同基础地力水平下小麦、玉米相对产量差与氮肥用量的关系,并结合随机森林模型探讨施肥和土壤因素对相对产量差影响的重要程度。【结果】全国小麦的HRY为3.83—6.75 t·hm~(-2),ARY为2.10—3.42 t·hm~(-2),G_(RY)为1.73—3.33 t·hm~(-2),相对产量差占最高相对产量的44.64%—49.06%。小麦HRY、ARY和G_(RY)均是华北区>长江中下游区>西北区>西南区。玉米的HRY为6.53—8.20 t·hm~(-2),ARY为3.37—4.12 t·hm~(-2),G_(RY)为3.16—4.08 t·hm~(-2),相对产量差占最高相对产量的44.78%—50.52%。玉米HRY、ARY和G_(RY)均是东北区>华北区>西南区>西北区。除华北区外,各个区域HRY和G_(RY)均随监测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除西北区外,在低、中地力土壤上G_(RY)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而在高地力土壤上,下降不显著。华北区小麦和玉米、长江中下游区小麦和东北区玉米在低、中地力土壤均出现了氮肥施用平衡点。整体而言,在低、中地力土壤上,氮肥施用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小麦和玉米G_(RY)相对重要的因子;高地力土壤上,钾肥用量对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区的G_(RY)影响较大,有机质含量对西北和西南区的G_(RY)影响显著。【结论】土壤地力水平越高,施用氮肥降低相对产量差的效应越低,高地力土壤应适当减施氮肥。为保证作物增产的同时避免氮肥的浪费和环境风险,建议氮肥施用量不宜超过其平衡点,即华北平原低、中地力土壤上小麦氮肥推荐施用量分别为260.6和159.2 kg·hm~(-2),玉米分别为262.6和246.0 kg·hm~(-2);长江中下游区低、中地力土壤上小麦分别为199.5和187.5 kg·hm~(-2);东北区低、中地力水平土壤上玉米分别为259.5和228.0 kg·hm~(-2)。西南区低、中地力和西北区低地力土壤,应适当增加氮肥投入。此外,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区高地力土壤上还应注重施用钾肥,西北、西南区应当将提升土壤有机质作为增产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相对产量 相对产量差 氮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范成方 史建民
该文依据1998~2012年山东省粮食种植成本资料,运用时间序列Holt-Winters无季节型模型及趋势——ARMA模型构成的计量经济组合模型,对2013~2017年山东省粮食种植单位面积实际生产成本进行预测。研究表明,山东省粮食种植每公顷实际生产成本将持续加速增长,玉米将以年均增长9.48%的速度由2013年的5 913.30元提高到2017年的8 495.25元;小麦将以年均增长8.79%的速度由2013年的7355.55元提高到2017年的10 305元。成本高、加速增长将成为2013~2017年山东省粮食种植单位面积实际生产成本变动的主要特征,成本的快速增长已成为制约粮农种植收益增长...
关键词:
玉米 小麦 组合模型 成本预测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化春 韩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健 张吉辉
为解决区域水资源相对不足的问题,以天津市为例,从水足迹视角,根据其实际情况,综合运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算法,从生产用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生活用水、生态用水和污水排放等方面计算了2004—2009年水资源足迹情况,并运用精度较高的拟合函数对其未来几年水资源足迹量、人口数量分别进行了趋势预测,从而得到天津市人均水资源足迹处于下降趋势的结论,并针对这种趋势(2015年将降至617m3),建议从调整产业用水结构、转变虚拟水贸易策略、优化产品消费结构、提高三大产业污水排放达标率、建立水足迹定期监控和预警机制等方面进行动态调节。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闫云凤
本文采用30个省、区、市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和分省市分行业碳排放数据,构建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测度京津冀碳足迹和空间、产业分布。结果表明:与2007年相比,2010年京津冀碳足迹增加了29.57%,其中天津增长最快。北京和天津是隐含碳净调入,河北是隐含碳净调出。京津冀三地碳足迹关键部门分布集中且相似度较高。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三地应统一规划,综合评价,协调治理京津冀污染排放问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琦 张世煌 李新海 孟昭东 慈晓科 张德贵 郝转芳 翁建峰 白丽 李明顺
【目的】以中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时期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主要推广品种为材料,研究中国玉米主推品种籽粒品质性状的变化趋势,以期为未来的优质玉米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950—2000年代各时期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品种共35个,种植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顺义试验基地,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品种种植5行,3次重复,选中间2行收获,收获后考察每小区籽粒产量、容重,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测定籽粒中淀粉、蛋白质与脂肪的含量。对所有品种的品质性状、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同时对品质性状与产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根据每个年代的各品质性状、产量的平均值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品质性状与产量随年代的变化趋势。【结果...
关键词:
玉米 主推品种 淀粉 蛋白质 脂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