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25)
2023(10959)
2022(9595)
2021(9330)
2020(7718)
2019(18247)
2018(18050)
2017(34686)
2016(18700)
2015(21300)
2014(21088)
2013(21059)
2012(19330)
2011(17512)
2010(17110)
2009(15574)
2008(14934)
2007(12537)
2006(10826)
2005(9496)
作者
(53072)
(43966)
(43522)
(41551)
(28048)
(20953)
(19820)
(17485)
(16732)
(15476)
(15000)
(14910)
(13875)
(13666)
(13569)
(13399)
(13128)
(12942)
(12451)
(12287)
(10824)
(10728)
(10380)
(9828)
(9745)
(9700)
(9615)
(9540)
(8786)
(8608)
学科
(76827)
经济(76744)
管理(51074)
(47883)
(39198)
企业(39198)
方法(37148)
数学(32764)
数学方法(32464)
中国(22169)
(19347)
(17044)
(16191)
贸易(16183)
(15960)
(15821)
业经(15716)
地方(13638)
农业(12736)
(12709)
(12373)
环境(12219)
理论(11441)
技术(11301)
(11052)
银行(11020)
(10566)
(10538)
金融(10537)
(10424)
机构
大学(267247)
学院(262509)
(110585)
经济(108500)
管理(106944)
理学(93523)
理学院(92497)
研究(91915)
管理学(91116)
管理学院(90654)
中国(68303)
(57693)
科学(56211)
(46763)
(45577)
研究所(42090)
中心(40245)
(40152)
业大(38735)
财经(38718)
北京(37059)
(35574)
(34485)
(34345)
师范(34211)
经济学(33697)
(33249)
农业(31657)
经济学院(30464)
财经大学(29133)
基金
项目(185740)
科学(146508)
基金(136979)
研究(136437)
(119549)
国家(118628)
科学基金(101574)
社会(86541)
社会科(82069)
社会科学(82047)
基金项目(72963)
(68852)
自然(65827)
自然科(64305)
自然科学(64291)
自然科学基金(63146)
教育(61622)
(59340)
资助(56750)
编号(54577)
成果(44293)
(42266)
重点(41170)
(39299)
(38406)
课题(37053)
教育部(36406)
国家社会(36075)
创新(35865)
科研(35490)
期刊
(114248)
经济(114248)
研究(78985)
中国(45885)
学报(41213)
科学(39130)
管理(38098)
(36205)
(32517)
大学(31112)
学学(29112)
教育(27457)
农业(26250)
技术(21329)
(19806)
金融(19806)
经济研究(19192)
财经(18397)
业经(16951)
(15667)
问题(15103)
图书(14598)
(14118)
理论(13323)
(12955)
科技(12833)
技术经济(12721)
世界(12500)
实践(12054)
(12054)
共检索到3729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金文林  濮绍京  
文章通过对中国近10年小豆主要研究方面的回顾,对小豆生态气候区划、种质资源收集与研究、育种研究、遗传基础研究、产业化开发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进展进行介绍和总结。同时,为纪念已故中国小豆知名专家金文林教授,本文是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最后一篇论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彦  田静  范保杰  刘长友  曹志敏  张志肖  苏秋竹  
小豆是我国传统的栽培豆类之一,近年来,由于植物病害的发生与流行,导致小豆大面积减产,质量和品质严重下降。我国小豆病害病原菌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而利用分子技术鉴定病原菌的致病力分化未见报道,导致小豆抗病育种进度缓慢,育成品种利用率较低。笔者将从国内外不同小豆种植区病害的种类、不同病害病原菌的致病力分化及其变异趋势、抗病育种等方面综合阐述小豆病害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旨在了解国内外小豆主要病害病原菌的地理分布情况、不同病害病原菌致病力及其变异趋势,探讨中国小豆病害研究前景,为我国小豆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濮绍京  金文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述民  曹永生  胡家蓬  
基于地理区划、农艺性状鉴定和营养品质分析资料 ,通过离差平方和法聚类 ,采用系统取样和随机取样相结合 ,从 394 6份小豆种质资源中选取 4 0 8份种质作为核心样品 ,并经多样性指数和数值性状的t测验以及核心种质与全部种质的性状极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比较 ,初步证明已构建的核心样品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邱丽娟  王昌陵  周国安  陈受宜  常汝镇  
大豆分子育种代表了大豆育种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和品种分子设计育种三个方面。通过综合利用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计算机模拟与遗传育种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大豆分子育种可对大豆从表型到分子等多个层次进行遗传操作,有助于大幅度提高育种效率,最终实现大豆品种的定向遗传改良。本文介绍了中国大豆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和品种分子设计育种三个方面的开创者,将国内的主要研究进展与国外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和比较,由于知识所限对未提及的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在此致歉。通过比较发现,中国大豆分子育种与国外相关研究的差距普遍存在,然而,有些分子育种相关研究如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等方面则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段灿星  朱振东  孙素丽  王晓鸣  
食用豆是人类重要的传统食物资源,是中国种植业结构调整、出口创汇和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作物。病虫害是影响食用豆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抗性品种的选育和利用是控制食用豆病虫害的经济、安全和有效措施。目前,中国已对万余份食用豆种质进行了抗性鉴定与评价,筛选出一批抗性资源,对部分材料进行了抗性遗传和抗性基因定位研究,并育成了一些抗性品种。然而,相对大宗作物而言,中国食用豆抗性育种研究基础薄弱,进展缓慢,导致生产上缺乏高产、多抗、优质的食用豆品种。文中从食用豆抗性种质资源的筛选与评价、抗性遗传及抗性基因的发掘与分子定位、抗性品种的选育等方面对食用豆抗性育种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庆亚  金文林  
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对小豆花芽分化的外部形态及内部的组织分化和营养物质变化等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小豆花序为复总状花序;花芽形态分化的进程可划分为:未分化期、花序原基分化期、花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和雌蕊原基分化期、雄蕊和雌蕊结构分化期等7期;细胞分裂快、合成作用旺盛的原基中,蛋白质含量高,淀粉粒则分布在原分生组织衍生的组织内。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卫平  黄荣韶  黄清渊  盛孝邦  
为探索红小豆花、幼荚脱落的原因,应用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红小豆胚囊的多糖变化动态.结果表明,红小豆雌蕊发育早期,淀粉粒积累于子房壁,以后珠被中积累淀粉粒.胚囊成熟后,胚囊中不积累淀粉粒,只呈PAS正反应.胚珠合点端是营养进入胚囊的主要通道,胚囊营养不足可能是幼荚脱落的主要原因.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仁慧  闫智臣  段廷玉  
病害是蚕豆(Vicia faba)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本文回顾了国内外近年来蚕豆主要真菌病害种类、分布及其对植物生长、生理生化的影响、品种抗病性、病害流行学及防治技术等方面研究进展,并对蚕豆病害研究及防控技术等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病害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不同真菌病害可对植株造成不同影响,如增强蚕豆蒸腾作用,增加细胞内Na+、全酚含量,致使植物叶绿体膜混乱,或产生毒素。不同蚕豆品种间存在抗病性差异,病害的侵染与单宁、氨基酸含量、抗病相关基因如Af家族的表达密切相关。病菌以种子、植株病残体等为初侵染源;土壤和空气高湿、暖热时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可通过培育抗病品种,轮作、间作等农业措施,荧光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等生物防治措施,红光处理及代森锌、三唑酮化学防治等技术有效防控病害发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团结  盖钧镒  
从大豆属物种的系统进化和栽培大豆起源研究的方法等方面评述了栽培大豆中国东北起源、黄河中下游起源、长江流域及南方起源、日本南部起源等多种假设的依据。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多样性中心与起源中心的关系、栽培物种起源与演化的研究方法,以及运用比较实验生物学研究作物进化时的技术性问题。作者倾向于支持栽培大豆南方起源假设。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宋瑶瑶  曾鹏  蒋景龙  焦成瑾  徐全乐  
山黧豆(Lathyrus sativus)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和贫困地区的重要饲料和粮食作物。长期以来,对于其内源毒素非蛋白氨基酸β-N-草酰-L-α,β-二氨基丙酸(β-N-oxalyl-L-α,β-diaminopropionicacid,β-ODAP)的过度强调导致山黧豆优良的农艺性状和在膳食平衡中的作用遭受无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山黧豆优良的综合抗逆性重新引起了科学家的正视。本文根据山黧豆作为传统有毒作物的定位,对其β-ODAP代谢与硫代谢以及抗旱性关系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含硫营养的改善是山黧豆育种的重要方向。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长友  田静  范保杰  曹志敏  苏秋竹  张志肖  王素华  
在中国栽培的豇豆属食用豆类主要有绿豆(Vigna radiata)、小豆(Vigna angularis)和豇豆(Vigna unguiculata)。豆象是危害这些食用豆类作物的重要仓储害虫。防治豆象危害最为经济且环保的方法是利用作物本身的抗性培育抗豆象品种。中国豇豆属食用豆类抗豆象育种尚处于起步阶段,分子遗传学研究落后,导致抗豆象新品种选育进程缓慢、育种效率低。本文将从抗豆象资源搜集、抗豆象机理研究以及抗豆象分子标记、抗豆象育种等方面综合阐述绿豆、小豆和豇豆3种主要豇豆属食用豆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期对中国开展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柴彦威  塔娜  
自时间地理学和活动分析法引入中国以来的近20年间,时空间行为研究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地理学的重要领域。中国时空间行为研究关注城市空间重构的描述与解释,试图从行为角度解释中国城市社会转型,强调转型期中国城市空间与居民个体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重视日常生活、生活质量、社会公正、低碳社会、智慧城市等热点问题,探索在城市交通、旅游和城市规划等领域中的实践应用。中国时空间行为研究已经形成了以解读城市转型为目标、以规划应用为导向的鲜明特点,为理解中国城市制度与空间转型背景下人类行为模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但是,中国时空间行为研究依然面临着理论发展滞后、实践应用需要突破等挑战。本文是对时空行为研究近年来发展的综述性文章,从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演进、实证研究与规划应用进展等方面回顾了近20年来中国城市时空间行为研究的最新进展,致力于推动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交流和时空间行为研究自身的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高卿  骆华松  王振波  宋金平  
建设美丽中国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国家已经明确了美丽中国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全面了解当前美丽中国的研究进展对于指导未来的研究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有关美丽中国的研究处于探索性阶段,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美丽中国提出的背景与内涵、指标体系探讨和建设路径等方面。其中,美丽中国的内涵及理论基础是目前研究的主体与重点,但依然未形成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和标准;建设路径的研究内容比较空泛,实践操作性不强。在未来的研究中,亟需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明确公认的美丽中国定义与内涵,构建理论体系,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构建可获得、可考核、可落地的差异性、发展型指标体系,解决"建什么"的问题;以及总结地方经验,构建美丽中国建设路径体系,解决"怎么建"的问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曦  
鹭科鸟类是湿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物种类之一 ,也是环境质量评价的一类指示动物。为了保护和利用资源 ,本文对中国鹭科鸟类研究进行了简要总结。中国鹭类有 9属 2 0种 ,可分为树巢类和芦巢类 2大生态类型。树巢型鹭类群落结构多样性受栖息地结构、植物物种多样性、林木的水平和垂直层次复杂性的影响。而芦巢型则栖息地结构简单 ,类群落结构多样性也较低。中国鹭类的地理分布 ,除紫背苇为古北界种类 ,海南、黑冠 2种为东洋界种类外 ,其余种类为广布种 ,台湾有澳洲界种类斑鹭的记录 ,当属偶见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