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80)
- 2023(9958)
- 2022(8116)
- 2021(7768)
- 2020(6147)
- 2019(14167)
- 2018(13883)
- 2017(25252)
- 2016(13176)
- 2015(14903)
- 2014(14411)
- 2013(13915)
- 2012(13100)
- 2011(11891)
- 2010(11838)
- 2009(10731)
- 2008(10543)
- 2007(9555)
- 2006(8321)
- 2005(7178)
- 学科
- 济(53160)
- 经济(53002)
- 管理(39564)
- 业(37290)
- 企(32278)
- 企业(32278)
- 方法(21532)
- 中国(21187)
- 数学(17007)
- 数学方法(16933)
- 技术(16149)
- 农(15372)
- 业经(13969)
- 财(12240)
- 技术管理(11964)
- 贸(11421)
- 贸易(11406)
- 易(11239)
- 制(10898)
- 理论(10784)
- 和(10146)
- 教育(9874)
- 农业(9777)
- 地方(9725)
- 银(9288)
- 银行(9288)
- 行(9048)
- 融(8771)
- 金融(8770)
- 环境(8505)
- 机构
- 大学(179192)
- 学院(177583)
- 济(81954)
- 经济(80584)
- 管理(68339)
- 研究(64055)
- 理学(58234)
- 理学院(57605)
- 管理学(56955)
- 管理学院(56586)
- 中国(50868)
- 京(38315)
- 财(36919)
- 科学(33579)
- 所(29697)
- 中心(29216)
- 财经(28964)
- 经(26729)
- 研究所(26654)
- 经济学(26541)
- 江(26295)
- 北京(25015)
- 范(24672)
- 师范(24510)
- 经济学院(23821)
- 院(23297)
- 财经大学(21765)
- 农(21744)
- 州(20894)
- 师范大学(19890)
- 基金
- 项目(117839)
- 科学(95566)
- 研究(94735)
- 基金(86468)
- 家(73950)
- 国家(73242)
- 社会(64656)
- 科学基金(63843)
- 社会科(60311)
- 社会科学(60299)
- 基金项目(45006)
- 教育(45006)
- 省(44120)
- 划(37465)
- 编号(37206)
- 自然(36390)
- 自然科(35622)
- 自然科学(35615)
- 自然科学基金(35104)
- 资助(33515)
- 成果(31670)
- 创(30682)
- 部(28438)
- 创新(27633)
- 国家社会(27603)
- 课题(27384)
- 重点(26943)
- 发(25796)
- 教育部(25524)
- 中国(24984)
共检索到2843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宋洪远 魏佳朔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小康理念从千年梦想到百年目标,小康社会从理论创新到实践探索,小康进程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关于小康社会建设的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稳定解决温饱问题、建设实现总体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光辉历程。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的经验启示可以提炼概括为坚持走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坚持以科学理论作为指引,坚持强化各方面制度保障,坚持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韩保江 邹一南
"小康"目标是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12月会见来华访问的前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正式提出来的,至今已整整40年。40年的小康社会建设是贯穿中国改革开放全过程的主旋律。本文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的历史节点,梳理回顾了40年来小康社会建设从目标提出到全面建成的4次历史性飞跃,将小康社会建设的成功经验总结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经济发展在各项事业中的基础性地位、始终坚持循序渐进的目标导向、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根本途径。2020年将开始实施"十四五"规划并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期,应继续发扬小康社会建设的成功经验,用"发展"提供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用"改革"破除现代化进程的艰难险阻,用"全面"引领现代化道路的前进方向,用"质量"设定现代化水平的更高目标,用"美丽"扮靓现代化中国的国际形象。
关键词:
小康 现代化国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韩保江 邹一南
"小康"目标是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12月会见来华访问的前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正式提出来的,至今已整整40年。40年的小康社会建设是贯穿中国改革开放全过程的主旋律。本文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的历史节点,梳理回顾了40年来小康社会建设从目标提出到全面建成的4次历史性飞跃,将小康社会建设的成功经验总结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经济发展在各项事业中的基础性地位、始终坚持循序渐进的目标导向、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根本途径。2020年将开始实施"十四五"规划并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期,应继续发扬小康社会建设的成功经验,用"发展"提供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用"改革"破除现代化进程的艰难险阻,用"全面"引领现代化道路的前进方向,用"质量"设定现代化水平的更高目标,用"美丽"扮靓现代化中国的国际形象。
关键词:
小康 现代化国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荆克迪 逄锦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南,也为世界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这些创新包括:在一个经济极端落后的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革命道路的创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目标的创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和理念的创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创新;等等。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和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标志,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前进的新发展阶段。总结中国共产党关于现代化建设百年的历程和经验,目的是使我们站到新的历史起点,接续奋斗,要准确把握新阶段、新目标、新任务;完整、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美凤 蒋锋
竺可桢先生是我国近代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独树一帜 ,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成功的办学经验。本文论述了竺可桢教育思想的主要内涵 ,即以求是精神为核心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本文还总结了竺可桢教育实践的经验 ,这些经验对于我们今天开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竺可桢 教育思想 浙江大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桂家红
几千年的历史表明,乡村孕育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维系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为此,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杰出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先明,围绕他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近代中国乡村建设资料编年整理与研究"课题,将科研成果集结为《百年中国乡村建设的思想与实践论集》一书。该书分上、下两册,经商务印书馆于2021年1月出版发行。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葛光前
中共中央关于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决定中指出:“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我们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我国对外开放的思想与国策。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来自于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又对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发挥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并在实践中日益显示出其正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审计署兰州特派办理论研究会课题组 胡大华 焦龙
大型审计项目具有规模大、站位高、管理复杂等特点,将驱动审计组织方式不断变革。本文在总结大型审计项目主要特点,分析大型审计项目实践和面临主要困难的基础上,尝试以矩阵式审计项目组织方式为"框",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增加数据支撑、质量流程管控和专业"团队"等要素,力求审计项目组织结构更具扁平化、弹性化和网络化。进而提出以实现审计核心目标为中心、以提高审计效率为基准、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质量控制为侧重点的审计项目组织方式设计原则,抽象出矩阵嵌套型组织结构,即依托矩阵型的网状组织模式,叠加垂直和横向层次结构联系,嵌入多个项目型单元结构,使审计项目组织管理更富有弹性和效率。
关键词:
大型审计项目 组织方式 组织结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海权 张文献 周潇潇
加快发展流通业有利于提高最终消费率,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改变过分依赖投资驱动的传统增长模式。创新是现代流通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提升流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企业、市场共同的需求。本文在探讨流通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的基础上,总结全国流通大省——广东省现代流通业自主创新的经验,指出其存在的矛盾和差距,最后提出今后的突破思路,为广东省乃至我国现代流通业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现代流通业 自主创新 动力机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孟凡华 邵宏润
2016年11月21-22日,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会在山东济南召开2016学术年会,以践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不断推进中华职教社事业发展。中华职业教育社把弘扬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作为理论研究工作的首要任务,多途径宣传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各地方社以服务民生为根本,聚焦职业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传承黄炎培职业教育精神。一些职业院校也进行办学的实践。今后,要把研究工作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解决好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学习宣传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结合起来。
关键词:
黄炎培 职业教育思想 理论研究 实践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常乔丽 胡德鑫
日本自第四期科学技术创新基本计划启动以来,助推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成为其产学官合作的核心目标。为全面系统把握日本“产学官”纵深推动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合作机制,从驱动因素、规划设计、落地实践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并以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建设计划中被评为优秀等级的“筑波创新生态系统”项目的建设实施为案例,具体分析其运作模式。分析结果表明,在创新驱动方面,科技创新作为产学官合作主体的利益联结点推动了政府、学术界、产业界持续深入地参与产学官合作活动;在制度举措方面,日本政府从构建“产学官”知识循环体系、提升产学官合作的规模与效能、加固并拓宽产学官合作桥梁、加速推进跨界主体的深度融合入手,对产学官合作政策进行了进阶优化。案例分析表明,立足区域优势规划设计、强化中介力量以推动跨界交互、促进协同运行以实现从知识生产到创新制造的循环迭代是日本产学官合作的实践特征。借鉴日本经验,未来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推进应在顶层设计上建立完善产学研融合发展机制、在驱动主体方面推动构建多元协同创新合作体、在动力核心方面充分发挥大学的知识生产作用、在运行保障方面注重引入中介协调力量。
关键词:
产学官合作 创新生态系统 协同创新 日本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芦千文 朱锡玉
加快建设可持续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是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关键举措。山东淄博探索发展兜底型、普惠型、社会型的多种养老服务机构,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村庄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老人踊跃享受、村民积极参与、社会自愿助力、政府引导有效的共享型、内生型、可持续的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新模式,有效满足了农村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淄博市创新农村养老服务的主要经验有整合盘活与共享利用相结合、财政投入与社会捐助相结合、养老功能与产业振兴相结合、公益岗位与志愿服务相结合、规范运营与严格监督相结合,为农村养老机构可持续运营提供了可参考、可借鉴的样板。要推进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必须适合农村特点定制模式,整合共享现有资源要素、创新资金投入长效机制,激发乡村善治赋能活力,构建相关部门共推机制。这是农村养老事业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农村养老服务 乡村振兴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孙智君 范嘉旭 吴传清 李萌
习近平在英明提领和把握中国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和回答共同富裕这一时代课题,从经济学、伦理学等视野推进共同富裕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共同富裕既是经济创新,也是新时代中国式文化与伦理创新。生产层面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实现宏观、中观和微观经济高质量良性循环,铸就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分配层面基于经济伦理、劳动伦理和政治伦理设计科学合理的基础分配制度;在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的过程中,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等问题,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范旭 张毅
创新极理论是在增长极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主要用来描述创新活动高度集聚的现象。根据极的构成和性质,创新极可分为区域创新极、产业创新极和机构创新极。通过对波士华、硅谷和卡文迪什实验室等西方国家创新极发展案例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科学规划和政策支持、产业分工和错位发展、完善的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和领军人才以及开放宽容的创新环境等,都对创新极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其创新极发展的实践经验对中国打造区域创新增长极,引领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吴滔
在目前的中国大学里,传统的课程体系大都是建立在教务处和院系之间的,先由各院系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再由教务处负责安排公共课和专业课。尽管每个院系有自己的专业设置,各个院系的培养方案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总体来讲,常见的做法是各院系根据各自的培养需要设计出一系列的专业课程,再由教务处统一排课,各院系的课程就这样被整合进学校的总体课程体系之中。此外,教务处还负责安排一些不由院系直接开设的公共课,例如外语、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