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05)
2023(6109)
2022(5105)
2021(4894)
2020(4092)
2019(9898)
2018(9695)
2017(19228)
2016(10004)
2015(11247)
2014(11033)
2013(11284)
2012(10283)
2011(9447)
2010(9224)
2009(8502)
2008(8142)
2007(6905)
2006(6122)
2005(5583)
作者
(26389)
(22145)
(21910)
(21029)
(14132)
(10666)
(10119)
(8743)
(8656)
(7800)
(7774)
(7485)
(7173)
(6924)
(6908)
(6869)
(6542)
(6442)
(6367)
(6260)
(5780)
(5206)
(5177)
(5021)
(4939)
(4904)
(4793)
(4753)
(4692)
(4476)
学科
(45049)
经济(45010)
(23223)
管理(23042)
方法(20086)
数学(18858)
数学方法(18728)
中国(17345)
(14449)
企业(14449)
(11753)
(11023)
贸易(11014)
(10838)
(9405)
(8940)
地方(8042)
(7883)
业经(7646)
农业(7332)
服务(7096)
工作(6823)
(6791)
(6763)
银行(6762)
环境(6722)
(6612)
(6587)
发展(6324)
(6319)
机构
大学(139341)
学院(135058)
(67696)
经济(66554)
管理(53247)
研究(52742)
理学(45497)
理学院(45004)
管理学(44531)
管理学院(44266)
中国(41591)
(30534)
科学(28984)
(28579)
(25816)
研究所(23556)
中心(23137)
财经(22677)
经济学(22561)
(20972)
经济学院(20306)
(20072)
北京(19944)
(19165)
(18412)
(17637)
师范(17538)
业大(17077)
财经大学(16923)
科学院(16383)
基金
项目(93070)
科学(74169)
基金(69963)
研究(69743)
(61016)
国家(60592)
科学基金(51451)
社会(48235)
社会科(45881)
社会科学(45869)
基金项目(36091)
(32548)
教育(29900)
自然(29848)
自然科(29188)
自然科学(29180)
资助(28949)
自然科学基金(28661)
(28317)
编号(26828)
成果(22423)
(22216)
国家社会(21891)
中国(20997)
(20992)
重点(20950)
教育部(19183)
(18607)
人文(18192)
课题(18139)
期刊
(70927)
经济(70927)
研究(44009)
中国(29236)
(20037)
科学(18498)
学报(18324)
(17937)
管理(17809)
大学(14321)
经济研究(13291)
学学(13068)
农业(12632)
图书(12115)
(11984)
金融(11984)
财经(11417)
教育(10754)
技术(10667)
(10321)
(10099)
问题(9801)
世界(9302)
书馆(9246)
图书馆(9246)
业经(9098)
国际(9074)
(7922)
统计(7904)
技术经济(7276)
共检索到2090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许莉  万春  杜志雄  
基于文献回顾及数据分析,构建了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文化娱乐五个方面共11项指标。以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为比较单元,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2007、2009、2011和2012年各年度的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综合指数及四年的平均指数。研究结果表明:四年间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另外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综合指数则呈下降态势。总体而言,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耀先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人居环境理论,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人居环境6层塔理论模型。模型从第6层到底层分别是:人类活动,建筑环境,居住社区环境,建成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从塔的顶层到底层,空间越来越广阔,但变化速度越来越慢。人居环境科学就是研究这6个层次环境以及其间的关系。总结认为:中国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模式有工业促进模式,农业依托模式,商贸引领模式,交通兴镇模式,旅游带动模式,城市辐射模式和专业型模式。中国小城镇人居环境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工业发展,聚集规模,土地产权,规划整合,基础设施和集群发展。最后,提出了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的5条原则,即资源节约和经济原则,环境友好和生态原则,地方传统和文脉原则,...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费孝通  
一、小城镇的由来 小城镇在当前中国的语言里已成了一个通用的名词,它指正在兴起的一种新型的社区。在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基础的社区里,最基本的生活单位是由农民以亲属关系组成的农户。若干农户聚居在一地构成一个村落。各地村落的大小不同,少至几户,多至几百户。这些由客观条件形成聚居的村落,称作自然村。为了行政上的便利,常把若干较小的自然村合在一个行政系统里称作行政村(在公社时期一个行政村相当于一个生产大队)。若干行政村组成一个称作乡的行政单位(在公社时期乡相当于一个公社)。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林兴  孙林桥  
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如何实施这一大战略,涉及到一系列问题,笔者就有关小城镇建设的几个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一些研讨。一、关于镇概念几种不同的看法自从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被提到议事...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小城镇是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 重要角色,不断发展和建设好小城镇是实现 “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 标的关键环节。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 小城镇已成为社会经济体系中最有活力、最 有创造力的区域群体,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整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莉  万春  杜志雄  
公共服务的空间经济分析已经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笔者基于主成分分析得到的省域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综合指数,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了中国省域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的空间分布模式和空间效应,并与普通线性回归模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的结论有:2007、2009、2011和2012年,中国省域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在空间中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和空间依赖性。从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空间集聚状况来看,高水平集聚的省份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而低水平的集聚主要集中在了我国的东北和西部地区。四年间,空间滞后模型的实证结果均显示出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和人口密度对小城镇公共服务供给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人均农作物播...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新建  
近年来,中国小城镇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对小城镇功能理论的探讨也日益得到重视。然而,以往的研究比较偏重于小城镇外部功能问题,即偏重对小城镇在城镇化和城镇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的一般分析,忽视对城镇类别和自身功能的深层探讨。在实践中又过于强调单一的发展模式和城镇个体功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孔凡文  徐玉梅  
小城镇是连接城乡的基地和桥梁,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关节点,是城镇化发展的潜力所在,小城镇的发展对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我国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小城镇发展的重点,一是要优先发展县城和大城市卫星城镇,二是重点发展基础条件较好的建制镇或中心镇,三是要将部分区位条件较优,产业发展较好、未来发展潜力较大的乡发展为新的小城镇。同时,小城镇的发展必须重视其质量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要重视小城镇的发展特色。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袁中金,杨朝辉  
在对全国1,636个中心镇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带的划分框架,讨论了小城镇经济发展总量、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率、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的地区差异。认为我国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地带差异明显巨大,已经到了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时候。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国家体改委中国小城镇课题组  
中国农村小城镇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农村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这种独特的城市化道路引起了国家和国际各有关方面的关注。目前,有关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意义在许多方面已得到相当的共识。如何面对现实,采取切实的措施来解决小城镇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积极引导和支持小城镇沿着科学有序的规划方向发展,对于有关政府部门、金融界和企业界等方面的介入更具有实际意义。因此,本文试图从体制方面对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相应的对策做一简要分析,以利于各有关方面对中国农村小城镇的发展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华颖  程泊淞  
我国小城镇规划引入城市设计理论是个新课题,国内的实践不多。如何建立适合小城镇的城市设计理论,成为新的研究方向。本文主要论述了小城镇城市设计的应遵循的原则、对象、类型和不同阶段设计内容,按照城市设计研究的不同方面进行探索,力图渐进式研究小城镇城市设计理论的核心问题,进行成果的编制和实施研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符礼建  罗宏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永  李小建  娄帆  滕琼瑶  
小城镇是中国城镇等级体系中最基层的单元,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载体之一。文章选择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2004—2017年时段,运用GIS将全国统计数据、空间数据和网络数据等相互融合,构建中国小城镇空间数据库,以探究其时空演变格局及机制。研究发现:(1)研究期内小城镇数量在短暂下降后呈持续上升趋势,小城镇人口总规模、平均规模不断上升。(2)以“胡焕庸线”为界,中国小城镇发展水平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总体格局,但在研究期内东南部优势略有减弱。(3)研究期内小城镇规模类型以向上转移和不变两种类型为主,其中超大型小城镇在长三角、珠三角的集聚空间不断扩大,中型以上小城镇由沿海和大城市周边分布为主逐步向中西部地区扩展,中小型以下小城镇由京广—京哈铁路以西密集分布,收缩到“胡焕庸线”两侧和东北部分地区。(4)自然地理条件中的海拔高程、河网密度等内生性变量,区位与可达性中的对外交通网密度、所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外生性变量,对小城镇发展呈现为显著或较显著的影响,初始发展基础对小城镇发展有重要影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郭相兴  夏显力  张小力  冯晨  
在构建小城镇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TOPSIS法对我国不同区域小城镇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小城镇总体发展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从规模水平、经济水平、生活质量水平和发展潜力水平4个维度上看,东部地区在4个维度方面均好于其他3个地区,其他3个地区各有优势,中部地区集中在生活质量水平方面,西部地区集中在规模水平和经济水平方面,东北地区集中在发展潜力方面。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水平是促进小城镇发展的重要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