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11)
2023(5811)
2022(4773)
2021(4646)
2020(3768)
2019(8748)
2018(8613)
2017(16083)
2016(8404)
2015(9914)
2014(9650)
2013(9532)
2012(8834)
2011(8202)
2010(8006)
2009(7402)
2008(7280)
2007(6475)
2006(5888)
2005(5128)
作者
(22697)
(19135)
(18988)
(18159)
(12131)
(9020)
(8589)
(7446)
(7371)
(6702)
(6702)
(6377)
(6181)
(6052)
(6008)
(5956)
(5636)
(5612)
(5329)
(5076)
(4877)
(4531)
(4525)
(4382)
(4272)
(4211)
(4191)
(4027)
(3902)
(3813)
学科
(39475)
经济(39444)
管理(22501)
(16998)
中国(16252)
方法(15593)
数学(14149)
数学方法(14101)
(12188)
企业(12188)
环境(11892)
(11089)
(9536)
贸易(9529)
(9407)
(8375)
地方(8341)
(7876)
(7256)
业经(7017)
农业(6816)
发展(6693)
(6688)
(6635)
(6456)
关系(6187)
(5955)
银行(5955)
(5857)
(5852)
机构
大学(120467)
学院(118188)
(59626)
经济(58764)
研究(47694)
管理(42769)
中国(37981)
理学(36135)
理学院(35714)
管理学(35338)
管理学院(35118)
(26933)
科学(25577)
(25241)
(23113)
研究所(20990)
中心(20950)
经济学(20453)
财经(20105)
(18657)
经济学院(18417)
北京(17766)
(17433)
(16885)
(16541)
(15960)
师范(15860)
财经大学(15024)
科学院(14753)
业大(14052)
基金
项目(78577)
科学(62792)
研究(60236)
基金(59239)
(51781)
国家(51413)
科学基金(43517)
社会(41629)
社会科(39500)
社会科学(39492)
基金项目(30530)
(26922)
教育(26710)
自然(25111)
资助(24517)
自然科(24471)
自然科学(24464)
自然科学基金(24053)
(23699)
编号(22523)
(19333)
中国(19246)
国家社会(18980)
成果(18774)
重点(18116)
(17994)
教育部(16796)
课题(16350)
(15780)
人文(15677)
期刊
(66076)
经济(66076)
研究(40134)
中国(28204)
(17838)
科学(16384)
(16211)
管理(16020)
学报(15656)
教育(12957)
大学(12695)
经济研究(11701)
学学(11540)
农业(11497)
(10952)
金融(10952)
财经(10552)
技术(9697)
(9438)
(9320)
问题(9204)
世界(9074)
业经(8532)
国际(8517)
图书(6923)
(6878)
资源(6675)
技术经济(5821)
(5532)
论坛(5532)
共检索到1882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耀先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人居环境理论,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人居环境6层塔理论模型。模型从第6层到底层分别是:人类活动,建筑环境,居住社区环境,建成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从塔的顶层到底层,空间越来越广阔,但变化速度越来越慢。人居环境科学就是研究这6个层次环境以及其间的关系。总结认为:中国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模式有工业促进模式,农业依托模式,商贸引领模式,交通兴镇模式,旅游带动模式,城市辐射模式和专业型模式。中国小城镇人居环境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工业发展,聚集规模,土地产权,规划整合,基础设施和集群发展。最后,提出了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的5条原则,即资源节约和经济原则,环境友好和生态原则,地方传统和文脉原则,...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林兴  孙林桥  
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如何实施这一大战略,涉及到一系列问题,笔者就有关小城镇建设的几个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一些研讨。一、关于镇概念几种不同的看法自从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被提到议事...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费孝通  
一、小城镇的由来 小城镇在当前中国的语言里已成了一个通用的名词,它指正在兴起的一种新型的社区。在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基础的社区里,最基本的生活单位是由农民以亲属关系组成的农户。若干农户聚居在一地构成一个村落。各地村落的大小不同,少至几户,多至几百户。这些由客观条件形成聚居的村落,称作自然村。为了行政上的便利,常把若干较小的自然村合在一个行政系统里称作行政村(在公社时期一个行政村相当于一个生产大队)。若干行政村组成一个称作乡的行政单位(在公社时期乡相当于一个公社)。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新建  
近年来,中国小城镇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对小城镇功能理论的探讨也日益得到重视。然而,以往的研究比较偏重于小城镇外部功能问题,即偏重对小城镇在城镇化和城镇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的一般分析,忽视对城镇类别和自身功能的深层探讨。在实践中又过于强调单一的发展模式和城镇个体功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瑞记  
土地使用权问题是小城镇建设的核心问题。伴随着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小城镇数量猛增,土地利用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逐渐成为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我们必须走土地资源节约型城镇化发展之路,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科学规划小城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臻荣  姚志民  
小城镇建设对于现阶段我国推进农村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日前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就如何解决现存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幸强国  白云升  
我国小城镇发展迅猛 ,小城镇建设的土地集约化利用的重要性越来突出。小城镇建设必须贯彻实施“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小城镇建设的土地集约化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前我国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 ,必须坚持小城镇建设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原则。在我国小城镇建设中 ,依法实施土地管理是小城镇土地集约化利用的法制保障。加强土地管理的科学化 ,特别是加强土地信息系统建设是实现小城镇建设土地集约化利用的重要条件。当前 ,应该建立小城镇建设土地集约化利用的指标体系 ,总结小城镇建设土地集约化利用的成效和经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魏晓晶  栾淑梅  陈秋菲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农村小城镇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小城镇的建设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针对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进行了论述,为提高农村小城镇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曹润林  王俊霞  
在我国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小城镇的概念越来越模糊,脱离了循序渐进的原则,超出了正常的发展轨道,在进程上属于"急速城镇化"。本文在对小城镇概念的辨析基础上,结合我国小城镇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我国小城镇建设背后的"粗放式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蕴藏着后遗症"、"耕地红线的破环危及粮食安全"等五大风险,并分析了小城镇建设背后的"正面"、"负面"动力,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观点和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丽  闫碧玮  
文章以小城镇建设为切入点,对小城镇建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小城镇建设与农村工业、产业化、第三产业发展均有密切联系,其在农村企业集群发展、人口转移、循环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均产生了十分有益的影响,可见小城镇建设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申平华  
当前我国的小城镇建设 ,尤其是内地小城镇建设普遍存在重量轻质、发展的综合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降低了小城镇发展的综合素质 ,弱化了城镇功能 ,使小城镇的诸多效应得不到正常发挥。为此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从多方面着手提高小城镇发展的综合素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孔凡文  徐玉梅  
小城镇是连接城乡的基地和桥梁,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关节点,是城镇化发展的潜力所在,小城镇的发展对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我国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小城镇发展的重点,一是要优先发展县城和大城市卫星城镇,二是重点发展基础条件较好的建制镇或中心镇,三是要将部分区位条件较优,产业发展较好、未来发展潜力较大的乡发展为新的小城镇。同时,小城镇的发展必须重视其质量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要重视小城镇的发展特色。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袁中金,杨朝辉  
在对全国1,636个中心镇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带的划分框架,讨论了小城镇经济发展总量、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率、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的地区差异。认为我国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地带差异明显巨大,已经到了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时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