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04)
- 2023(7142)
- 2022(5963)
- 2021(5639)
- 2020(4684)
- 2019(10661)
- 2018(10415)
- 2017(19471)
- 2016(10549)
- 2015(12074)
- 2014(11909)
- 2013(11922)
- 2012(11098)
- 2011(10252)
- 2010(10062)
- 2009(9694)
- 2008(9619)
- 2007(8440)
- 2006(7501)
- 2005(7190)
- 学科
- 济(45480)
- 经济(45398)
- 管理(34066)
- 业(29237)
- 企(24024)
- 企业(24024)
- 方法(18547)
- 数学(16687)
- 数学方法(16596)
- 中国(16038)
- 制(14363)
- 财(13925)
- 农(11354)
- 贸(11167)
- 贸易(11160)
- 易(11031)
- 体(9999)
- 业经(9594)
- 银(9192)
- 银行(9184)
- 行(8880)
- 体制(8596)
- 融(8462)
- 金融(8460)
- 环境(8017)
- 务(7625)
- 财务(7607)
- 财务管理(7587)
- 学(7227)
- 企业财务(7218)
- 机构
- 大学(158016)
- 学院(154038)
- 济(76119)
- 经济(74970)
- 研究(59697)
- 管理(56626)
- 理学(48219)
- 理学院(47691)
- 中国(47291)
- 管理学(47233)
- 管理学院(46929)
- 财(36670)
- 京(33498)
- 科学(31372)
- 所(29545)
- 财经(28621)
- 研究所(26565)
- 经(26270)
- 中心(25844)
- 经济学(25781)
- 经济学院(23110)
- 农(23095)
- 北京(21824)
- 江(21672)
- 财经大学(21475)
- 院(21062)
- 业大(18841)
- 农业(18133)
- 范(18128)
- 师范(17987)
- 基金
- 项目(100183)
- 科学(80421)
- 基金(76820)
- 研究(74639)
- 家(67451)
- 国家(66996)
- 科学基金(56644)
- 社会(51770)
- 社会科(49293)
- 社会科学(49283)
- 基金项目(39257)
- 省(34431)
- 自然(33909)
- 教育(33708)
- 自然科(33115)
- 自然科学(33103)
- 自然科学基金(32557)
- 资助(31657)
- 划(30827)
- 编号(27357)
- 部(25223)
- 制(25026)
- 成果(23699)
- 国家社会(23462)
- 重点(23331)
- 中国(23114)
- 教育部(22045)
- 发(21662)
- 创(21026)
- 人文(20363)
共检索到2424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戴志远
中国政府最近宣布:未来五年将限制海洋捕捞产量,年捕捞量不超过5.5百万吨,与1990年相同。除了广东省,几乎所有沿海省都计划在未来五年减少海洋捕捞量。到1995年,浙江省的年捕捞量目标为95万吨,比1990年减少4.4%。作为我国主要渔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程炎宏 樊伟
利用东海区 195 6~ 1995年计 4 0年的海洋捕捞产量统计数据 ,研究东海区小黄鱼等 10个主要种类渔业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 :东海区主要种类渔业发展过程符合渔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即经历未开发、开发中、成熟和衰退 4个阶段 ,且主要种类如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马面等渔业大多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 ,从而预测其发展趋势 ,并提出必须加强渔业管理、控制捕捞强度等使渔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
东海区 海洋捕捞产量 时间序列分析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陈文河 梁振林
为摸清今后海洋捕捞业的发展动态,以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提供的1996~2003年广东省海洋捕捞业统计数据为基础,分别建立灰色预测模型,通过模型对广东省海洋捕捞业发展趋势做出了近5年预测。预测结果,2010年海洋捕捞产量在167×104t,南海的捕捞产量为156.78×104t,远洋渔业产量为19.82×104t。通过对预测结果的可信度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这种分析结果的合理性,从而为确定今后广东省海洋捕捞业发展方向,渔业生产部门制订投资决策和合理安排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海洋捕捞 灰色系统理论 前景分析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波 孙珊 唐启升
海洋捕捞业是碳汇渔业之一,人类通过收获渔获物将食物链/网传递的海洋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移出水体,在海洋碳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对海洋捕捞业碳汇功能的评估方法,得出1980~2000年间渤海捕捞业的年固碳量是283~1008万t,黄海捕捞业的年固碳量是361~2613万t。尽管加大捕捞产量增加了从海洋生态系统移出浮游植物的固碳量,但随着捕捞业的高速发展,其碳汇功能却被削弱了,黄渤海捕捞业的年固碳量最大分别减少了23%和27%。而且由于资源量的下降,封存于水体和海底的碳减少,不利于捕捞业发挥可持续的碳汇功能。渤海2009年增殖放流的中国对虾使捕捞业增加1.66万t的固碳量,因此,需要采取包括增...
关键词:
海洋捕捞业 碳汇 黄渤海 增殖放流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郑奕 方水美 周应祺 项亦子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以渔船数、总吨位、总功率和专业劳动力为投入指标。以年捕捞产量为产出指标,对我国1994至2005年的近海捕捞与远洋渔业的捕捞能力与能力利用度进行了系统的计量,并以此为依据对我国渔业管理的政策绩效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近年来近海捕捞的渔船数和捕捞劳力的过剩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渔船总吨位与总功率的过剩率却还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说明目前我国近海增加捕捞能力的主要手段依然是提高渔船的总功率与总吨位,需要在今后的渔业管理中引起重视。通过近海与远洋渔业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近海捕捞能力的实际过剩率已超过了50%,捕捞能力的利用水平不高且提高程度有限;而远洋渔业的能力利用度则尚有较大的提...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陈晔
CPTPP是目前世界水平和标准最高的自由贸易协定,2021年9月16日,中国正式申请加入CPTPP。CPTPP第20.16条专门涉及海洋捕捞渔业,海洋捕捞渔业已成为CPTPP关注重点。中国已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中都没有专门涉及环境保护的章节,更没有与海洋捕捞渔业相关的内容,CPTPP势必会对中国海洋捕捞渔业产生影响。CPTPP中有关渔业补贴的条款,很可能发展成为贸易壁垒,而CPTPP中有关IUU的条款可能进一步推进中国打击IUU捕捞的力度,但是也可能演变为技术贸易壁垒,对中国海洋捕捞渔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为了更好地应对CPTPP,建议加强原产地管理、增进各部门协调、构建可追溯体系、推进认证企业发展扩大国际互认、加强国际履约和谈判团队建设等。
关键词:
CPTPP 渔业补贴 IUU 应对措施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光华
一、海洋捕捞马力的现状和基本特征以80年代初为起点,我国海洋渔业高速发展,与此同时,海洋捕捞马力急剧膨胀,渔业资源恶化,生产效率下降,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到8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限制和削减海洋捕捞马力,但至今成效不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唐建业 张建国 赵铁武
《物权法》第123条对捕捞权的规定,将促进我国海洋渔业管理的改革,建立海洋捕捞权制度。海洋捕捞权制度,是一种以权利为中心的渔业管理制度,以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首要目标。仔细分析《民法通则》、《物权法》以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之间的关系,领海以内海域的海洋捕捞权与我国专属经济区内海洋捕捞权在法律性质上应有所区别。领海内的捕捞权的分配应优先考虑沿海渔区或渔民,而专属经济区内的海洋捕捞权可以实行拍卖,优先考虑现有在此区域作业的渔船。根据现行海洋渔业管理制度,可能有3种构建海洋捕捞权制度的途径,即以捕捞许可证为载体、以渔船主机功率指标为载体和以捕捞限额为载体。结合国际渔业管理发展趋势以及我国政府...
关键词:
捕捞权 物权法 用益物权 渔业管理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井娟 林坚
本文采用1949—2005年我国渔业统计数据,借助于SPSS软件,对建国以来我国海洋捕捞产品产量的波动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我国海洋捕捞产品产量的波动较大,但1999年前总体上呈增长态势,之后稳中有降;海洋捕捞投入的机动渔船数量和渔船功率对海洋捕捞产量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基于控制渔船数量和功率的"双控制度"的实施效果却不显著;"零增长制度"、专业劳动力投入和水产品平均价格对海洋捕捞产量变动的影响不显著,"休渔期制度"效应显著;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在我国沿海11个省市区中有显著差
关键词:
海洋捕捞 影响因素 制度效应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邵化斌 唐议
海龟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现存海龟仅有2科6属7种,且都处于濒危状态,国际上十分重视海龟保护工作。在海洋渔业捕捞活动中,经常误捕到海龟,捕虾拖网、刺网、延绳钓渔业对海龟资源的误捕和伤害性最大。目前,国际上已形成了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为主导,各区域性渔业组织及捕鱼国政府部门为管理主体的法律政策框架,制定通过了一系列有关海龟养护、减少海龟误捕及伤害的决议性文件。主要的管理手段有:渔民培训、渔具渔法优化设计、信息收集与交流、港口检查措施、观察员制度、规范渔捞日志等。在技术措施方面,拖网捕捞中的"海龟逃生装置"、刺网捕捞中的"窄网"和提高拉杆长度、延绳钓渔业中采用的圆形钓钩和鲐鱼饵料...
关键词:
海龟 误捕 渔业管理 合作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岳冬冬 王鲁民 阮雯 纪炜炜
综合渔获量规模、作业方式结构、作业方式能耗强度和燃油排放系数等因素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在对2006~2011年海洋捕捞渔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时序分析基础上,利用LMDI方法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因素分解。结果表明:海洋捕捞渔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呈现出稳定的增长趋势,平均每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26.66万t;拖网、刺网两种作业方式产生的温室气体占相应年份海洋捕捞渔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比重最大,约占80%,且温室效应最强。渔获量规模效应是驱动我国海洋捕捞渔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最主要因素。建议通过采取"捕捞配额"或实施较长期的禁渔休渔制度来降低渔获量总量,不仅有利于保护海洋渔业资源,还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也可...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建友
海洋渔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是当前中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趋势之一。从"政策、制度供给"方面看,现有海洋捕捞渔业政策、制度是简单农业管理思维的产物,存在相关政策、制度相对过剩和推动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制度供给相对不足的问题,需要进行以渔民准入限制政策、以资源养护、可持续发展海洋渔业管理体系为核心的海洋捕捞渔业供给侧改革,以满足面向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唐议 赵丽华
2017-2018年我国沿海5省开展了捕捞限额制度实施试点。本文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对试点渔业的捕捞限额制度实施情况进行了回顾和比较分析。试点渔业在利用专项捕捞许可制度限制捕捞准入、加强渔捞日志管理、试行观察员制度、吸纳基层渔民组织参与监管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不同试点之间在实施捕捞限额管理的渔业资源种类选择标准、渔场和渔船及作业方式的特定性、配套制度等方面具有共性;在捕捞对象种类的单一性、渔场进入的排他性、捕捞限额分配方式、渔获量监测措施方面存在差异。目前我国实施捕捞限额制度仍存在多鱼种渔业问题、捕捞生产监测制度尚未建立、针对性资源调查监测不足、捕捞限制性措施未能有效执行、管理能力和体制不适应需求、违反管理的法律责任缺失等问题。建议:修改《渔业法》完善捕捞限额制度体系,加强和完善渔业资源调查、监测,建立综合性渔业数据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基于捕捞许可制度的捕捞作业限制,建立多方参与和跨区域联合的监督机制,根据渔业特点分类设置捕捞限额及其管理机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韩杨 Rita.Curtis 李应仁 马卓君 王亚楠
为了解决近海渔业资源衰退、海洋渔业过度捕捞问题,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台了包括《马格努森·史蒂文斯渔业养护和管理法案》在内的一系列海洋渔业管理法案,其中以总捕捞量控制为先决条件的捕捞份额制度最为核心。近年来,中国也面临着近海渔业资源衰竭、过度捕捞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美国海洋渔业捕捞配额制度的研究,深入探讨、分析美国渔业捕捞制度的实施背景、目标、内容、份额分配方式及制度实施效果,就此进一步结合中国海洋渔业管理中的"捕捞限额"管理探讨其对中国海洋渔业管理的借鉴与启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韩杨 Rita.Curtis 李应仁 马卓君 王亚楠
为了解决近海渔业资源衰退、海洋渔业过度捕捞问题,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台了包括《马格努森·史蒂文斯渔业养护和管理法案》在内的一系列海洋渔业管理法案,其中以总捕捞量控制为先决条件的捕捞份额制度最为核心。近年来,中国也面临着近海渔业资源衰竭、过度捕捞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美国海洋渔业捕捞配额制度的研究,深入探讨、分析美国渔业捕捞制度的实施背景、目标、内容、份额分配方式及制度实施效果,就此进一步结合中国海洋渔业管理中的"捕捞限额"管理探讨其对中国海洋渔业管理的借鉴与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