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299)
2023(19098)
2022(15773)
2021(14627)
2020(12268)
2019(27942)
2018(27219)
2017(51999)
2016(27479)
2015(30759)
2014(30186)
2013(29946)
2012(27921)
2011(25200)
2010(25261)
2009(23727)
2008(23225)
2007(20877)
2006(18775)
2005(17062)
作者
(78549)
(66029)
(65569)
(62371)
(41986)
(31527)
(29575)
(25601)
(25316)
(23609)
(22613)
(22105)
(21082)
(21039)
(20526)
(20183)
(19419)
(19135)
(19048)
(18821)
(16507)
(16128)
(15909)
(15553)
(14868)
(14811)
(14471)
(14276)
(13372)
(13124)
学科
(137625)
经济(137405)
(99361)
管理(84449)
(80346)
企业(80346)
方法(53420)
(51881)
数学(43956)
数学方法(43477)
业经(37203)
中国(35467)
农业(34460)
(33670)
地方(28201)
(24770)
(24752)
(22489)
贸易(22471)
(21844)
(21842)
财务(21796)
财务管理(21760)
企业财务(20614)
(20385)
技术(20305)
(20045)
理论(19523)
(18978)
(18437)
机构
学院(398841)
大学(395457)
(179504)
经济(176412)
管理(156088)
研究(137945)
理学(133668)
理学院(132309)
管理学(130222)
管理学院(129475)
中国(108946)
(83482)
科学(80109)
(79903)
(75077)
(68647)
中心(63530)
财经(63197)
研究所(61782)
(61293)
业大(59059)
农业(57627)
(57520)
经济学(55622)
北京(52594)
(50118)
经济学院(49881)
师范(49629)
(48905)
(47641)
基金
项目(261774)
科学(208522)
基金(193370)
研究(192773)
(167751)
国家(166240)
科学基金(143940)
社会(128757)
社会科(121357)
社会科学(121323)
基金项目(101346)
(101142)
自然(90484)
自然科(88448)
自然科学(88420)
教育(86980)
自然科学基金(86918)
(84119)
资助(78658)
编号(75923)
成果(60976)
(59287)
重点(58546)
(58053)
(56024)
国家社会(54193)
课题(52150)
创新(51897)
教育部(51178)
人文(50147)
期刊
(210981)
经济(210981)
研究(121913)
中国(82207)
(74809)
(63306)
管理(61491)
学报(59647)
科学(58589)
农业(50857)
大学(47228)
学学(44782)
(39628)
金融(39628)
业经(36845)
教育(36333)
技术(35989)
经济研究(33075)
财经(32800)
(28467)
问题(27641)
(26968)
世界(22807)
技术经济(22548)
(21416)
统计(20285)
(19649)
国际(18683)
现代(18472)
(18255)
共检索到6169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邓宏图  
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导致消费结构变化,为改造传统农业提供了直接刺激。消费结构变化触发了农民的技术和产业选择,而产业选择导致农产品供给结构发生变化,这个变化诱发了价格竞争并引起组织和制度选择(竞赛),结果,由于资本与地权结构及其性质上的差异,同一地区出现多种形态的农业经济组织。由需求结构的持续变化而引致的技术竞争、产业竞争、组织和制度竞争将使新型农业代替传统农业,从而实现农业与农村社会的整体转型。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高帆  
新农村建设是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一个积极回应,它包含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两个层面。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出发,在经济增长方面,户籍、土地、保障等制度性因素制约到农村劳动力的有效流转,从而对劳动生产率提升和农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在社会福利方面,农民的数量优势没有转化为谈判优势,对市场价格和政策制定的影响力较小,其社会福利获取以及发展程度处于不利地位。据此,新农村建设必须对相关制度性、组织性因素进行完善和改革,部分农民的真正流转和留守农民的自发组织将尤其重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原   马九杰  
农业新质生产力意味着对农业生产要素、生产过程以及产业链上的组织、分工和协作进行创新性转化,进而在农业领域和乡村地区实现更大的价值创造。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以及技术进步的长足积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巩固和完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和一系列聚焦“三农”领域的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创造了必要前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实践落地,应注重技术创新与乡村物质及社会特性相适应,也应重视通过包容性的产业链变革助力新生产方式进一步转化为新增价值。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严宏  田红宇  祝志勇  
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是转型期完善农村治理的核心,本文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审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的理论逻辑和现实基础,认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应该通过"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基础、第三方推动、农户参与"的多主体参与机制,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制度供给,协调农村公共产品各供给主体之间的利益,优化激励机制设计,促进激励相容,提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绩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严宏  田红宇  祝志勇  
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是转型期完善农村治理的核心,本文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审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的理论逻辑和现实基础,认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应该通过"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基础、第三方推动、农户参与"的多主体参与机制,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制度供给,协调农村公共产品各供给主体之间的利益,优化激励机制设计,促进激励相容,提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绩效。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黎文靖  
本文运用新政治经济学中的寻租理论,在分析中国转轨经济的重要制度特征——政府干预的基础上,结合这一届政府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目标,区分不同的所有权性质的影响,为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的理论分析和相关实证研究提供一个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文章评述我国现有社会责任的相关研究并提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树娟  
以山东省寿光市张农商村镇银行为例,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来诠释分析单个农村新型金融组织的建立发展与当地农村经济的关系。实证分析表明,农村新型金融的发展规模对乡镇企业增加值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影响较大,但对农林牧副渔总值影响较小;农村新型金融的发展效率对农林牧副渔总值和乡镇企业增加值影响较大,对农民收入影响较小。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剑锋  顾标  邓宏图  
文章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的整体性分析显示,与其他很多发展中国家存在对外需和外资的双重需求不同,重工业优先模式遗存的高储蓄率体制使中国的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更多地表现为对外需拉动的单一需求。中国在总体并不缺乏资金的情况下,随着政府对加工贸易型FDI的优惠力度不断升级,出现了资本顺差带动贸易顺差增长的现象。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潍坊市中心支行调研组  黄存明  刘福毅  郭虎英  姜森  曹京芝  杨金柱  刘勇  翟波  李东亮  魏征业  隋伟强  周兴江  李宗江  
调整农业结构是当前经济和金融工作共同面临的课题。寿光 ,做为我国北方蔬菜生产、集散地 ,以蔬菜产业发展带动了整个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中央银行发挥了对区域经济的支持与调控作用 ;政府部门则运用市场看不见的手和有效干预加以合理引导 ,从而使得寿光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强   富丽明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先决条件,共同富裕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指引。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维及其辩证关系原理。农业现代化通过驱动生产力构成要素的现代化,厚植共同富裕之根。在此基础上,农村现代化调整生产关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巩固共同富裕之本。农业农村现代化通过发展现代产业分工体系,建立现代化利益联合机制,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培育共同富裕之果。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朝科  王宝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大背景下,党中央提出的一项旨在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出发,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研究乡村振兴的出发点,乡村振兴可以抽象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过程。以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作为研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起点,以"使用价值空间"为核心范畴,将乡村振兴过程抽象为一个"完全使用价值空间"在数量上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的动态过程,由此构建一个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分析框架。以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既定的前提条件,从我国"三农"问题的现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中探索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政策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马池春  马华  
集体所有制是中国农村社会的制度根基,其四十年改革变迁是农村生产关系不断调整和完善的反映,农民利益保护与利益发展始终是这一进程的核心议题。从国家维度分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是农民利益保护的主要制度基础;从市场维度分析,合理有效的产权配置是解决农民利益发展市场化的关键;从农民维度分析,产权要素与市场要素集聚混合所带来的发展新动能与风险并存。农村过渡性市场是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程中的秩序均衡策略,其对农村产权安排的稳定性具有调控作用,对农民利益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乔晓楠  冯志轩  张坷坷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商品之间交换量的关系或比例由其各自所包含的价值量所决定,因此,国际贸易的本质就是劳动的跨国交换。并且,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商品的价值标准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其中包含着两重偏离,即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的偏离,以及国际价值与国际生产价格的偏离。前者反映了生产效率的差异,后者则刻画了国际价值转移。基于上述理论,运用世界投入产出表分析中国27个生产性部门1995~2009年贸易顺差的两重偏离情况,研究发现,中国实现特定贸易顺差所消耗的国别劳动时间始终高于世界必要劳动时间,但是其差距在显著缩小,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并且由于贸易结构的变化,中国的价值转出情况也得到了大幅改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敏娜  陆卫明  王军  
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三变"改革在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中取得显著成效,从4个方面体现和丰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原则:一是探索新型农业合作化道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原则";二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原则";三是优化市场和政府配置资源的分工配合关系,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四是注重分配公平,坚持"共同富裕原则"。同时,"三变"改革以确立农民主体地位、赋予农民财产权利、维护农民切身利益为主旨,坚守和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具有理论发展与实践推广的双重价值。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明国  
目前学术界对现代农业模式的划分是混乱的,大多只是看到不同现代农业模式表面形式上的区别,而没有揭示其本质上的区别。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看,目前世界范围内主要有英美模式、日韩模式、以色列模式、拉美—非洲模式和中国模式这五种模式。从可持续发展的效果来看,英美模式、以色列模式是最为成功的模式,日韩模式次之,拉美—非洲模式效果最差,中国模式次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