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84)
- 2023(12492)
- 2022(10778)
- 2021(10301)
- 2020(8523)
- 2019(20034)
- 2018(19670)
- 2017(38120)
- 2016(20441)
- 2015(23120)
- 2014(22894)
- 2013(22786)
- 2012(20914)
- 2011(18959)
- 2010(18606)
- 2009(17062)
- 2008(16478)
- 2007(14059)
- 2006(12205)
- 2005(10759)
- 学科
- 济(86621)
- 经济(86531)
- 管理(57949)
- 业(55509)
- 企(45262)
- 企业(45262)
- 方法(41910)
- 数学(37222)
- 数学方法(36907)
- 中国(25404)
- 财(21456)
- 农(21397)
- 贸(17501)
- 贸易(17491)
- 业经(17459)
- 易(17076)
- 学(16868)
- 地方(15157)
- 农业(14499)
- 制(14030)
- 务(13728)
- 财务(13669)
- 财务管理(13652)
- 环境(13485)
- 企业财务(13055)
- 和(12967)
- 技术(12796)
- 融(12389)
- 金融(12387)
- 理论(12321)
- 机构
- 大学(295848)
- 学院(290797)
- 济(125485)
- 经济(123206)
- 管理(118508)
- 理学(103804)
- 理学院(102713)
- 管理学(101182)
- 管理学院(100672)
- 研究(100523)
- 中国(74522)
- 京(62801)
- 科学(59928)
- 财(54543)
- 所(49604)
- 研究所(45664)
- 财经(45162)
- 中心(43865)
- 农(42443)
- 经(41488)
- 业大(41366)
- 北京(40233)
- 经济学(38898)
- 江(38260)
- 范(37400)
- 师范(37116)
- 院(36425)
- 经济学院(35278)
- 财经大学(34088)
- 农业(33315)
- 基金
- 项目(203952)
- 科学(161882)
- 基金(151481)
- 研究(149653)
- 家(131848)
- 国家(130828)
- 科学基金(112821)
- 社会(96462)
- 社会科(91587)
- 社会科学(91563)
- 基金项目(80566)
- 省(75394)
- 自然(72951)
- 自然科(71319)
- 自然科学(71304)
- 自然科学基金(70038)
- 教育(67902)
- 划(64707)
- 资助(62721)
- 编号(59480)
- 成果(47802)
- 部(46739)
- 重点(45117)
- 发(42733)
- 创(42203)
- 教育部(40586)
- 国家社会(40542)
- 课题(40168)
- 创新(39323)
- 人文(39115)
- 期刊
- 济(129146)
- 经济(129146)
- 研究(88475)
- 中国(50019)
- 学报(44174)
- 管理(42433)
- 科学(42167)
- 财(39180)
- 农(37837)
- 大学(33777)
- 学学(31694)
- 教育(29520)
- 农业(27291)
- 技术(23592)
- 融(23181)
- 金融(23181)
- 经济研究(22002)
- 财经(21992)
- 经(18819)
- 业经(18773)
- 问题(17188)
- 贸(15390)
- 业(14682)
- 图书(14655)
- 技术经济(14541)
- 理论(14208)
- 世界(14139)
- 国际(13935)
- 科技(13623)
- 现代(12805)
共检索到4146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任培强
针对国际上某些对中资企业在非洲投资就业效应的质疑,本文分析了外资在东道国的就业创造效应和就业质量效应,研究了中资企业在非洲投资的就业效应。在创造就业岗位方面,中资企业为非洲东道国创造了较多的普通就业岗位,并不存在大范围雇用中国籍劳工的现象,中国投资有利于缓解非洲各国大量低技能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董艳 张大永 蔡栋梁
本文基于中国对外投资提出了两个命题:即中国在投资中是否对非洲国家(地区)存在偏好性;同时,对非洲国家的投资如何受到目标国经济、地缘、政治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实证中采用极限边界分析法来确定稳健显著的投资决定因素。结论证明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投资不存在偏好性,而主要取决于目标国经济、市场及能源储量。此外,本文还发现有些风险在中国对外投资行为中未受到足够重视。这将是中国跨国企业在未来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挑战。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极限边际分析法 非洲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申晓方 杜群阳 温静 倪云蕾
近年来,中国在非洲的投资迅速增长,引起世界广泛关注。据中国商务部统计,1996年中国对非洲投资仅为5600万美元,2005年增至15亿美元,2011年则达到了150亿美元。对此,国际舆论褒贬参半。但评论者通常认为,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主要是国有企业在基建、能源、矿业开采等领域的投资。不少人担心这类投资过多依赖双方政府高层达成的协议,缺乏市场竞争的透明度。有人甚至批评中国在通过这种对外投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琴 陈建丽 杨颖
文章基于2003~2012年中非贸易额比重较大的13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运用引力模型分析了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对中国向非洲出口和中国从非洲进口的贸易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对中国向非洲出口存在替代效应,对中国从非洲进口存在互补效应,但统计检验并不显著。但中非各国的GDP和人均国民收入GNI、贸易距离、贸易自由化指数等对中非贸易存在显著效应。分析了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对中非贸易的门槛效应,发现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存量对进、出口有门槛效应,而中国直接投资流量对进出口没有门槛效应。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田泽 董海燕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南线的实施,中非贸易与投资将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论文聚焦中国对非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问题,采用非洲48国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并按照非洲各国投资环境进行分类,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混合回归模型,通过对非投资贸易效应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对非洲直接投资贸易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距离负效应也较为明显,并且投资贸易效应因国别和区域存在明显的差异,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中国 非洲 对外直接投资 出口贸易效应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马永健 郑志强 范爱军
在对中国与非洲联盟55国贸易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动态全球贸易分析模型分析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建设以及中非贸易自由化的潜在经济效应,并论证中非贸易自由化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潜在冲击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中非双边贸易关系整体比较紧密,双边贸易结构具有良好的互补性;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建设将一定程度激活非洲国家的贸易活力,改善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贸易条件以及福利水平;中非贸易自由化将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出口贸易、贸易条件和福利水平产生潜在积极影响,有助于改善中国各行业的贸易条件和进口贸易,但可能对先进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出口贸易与产出活动产生一定的挤出或者替代效应;中非贸易自由化将有效缓解中美贸易摩擦造成的不利冲击,中国可以有针对性地与东部非洲、南部非洲国家开启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进而实质性对接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田泽 顾欣 杨欣远
聚焦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效率评价问题,笔者运用超效率DEA方法,选取2008年~2014年中国对非洲投资20个东道国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以反映中国对非洲投资效率的差异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对非洲多数东道国直接投资效率处于中、低水平且投资效率的国别差异较大,对多数国家投资的效率呈现出稳中有升趋势。中国对非洲各东道国投资效率呈现出收敛态势,投资效率高的东道国空间集聚效应明显。笔者提出了调整投资规模、优化投资区位选择、采取有效投资风险防控策略,实施本土化策略,增强投资产业集聚能力,改善非洲投资环境,提高东道国投资利用水平等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吴绪永 徐建培
近年来,中国对非洲出口持续增加,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但相关产业对非直接投资并无起色,特别是中国对非洲FDI大多流向了资源性行业。基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文章认为非洲区位因素不利于中国非资源性行业进行FDI,区位因素并非非资源性行业FDI的关键决定因素,中国企业可以选择其他地区进行投资。但区位因素是资源性行业的关键决定因素,这导致中国企业对非洲资源性行业投资数量增加。本文指出实现对非贸易投资可持续发展,中国应优化贸易投资结构,扩大贸易投资领域。
关键词:
中非贸易 对非投资 中非国际经济合作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江 万科 黄新建
非洲地区由于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丰富的能源资源,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直接投资的新热点。截至2012年底,非洲已成为中国在境外的第四大投资目的地和第二大承包工程市场。本文首先就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析,并进一步深入研究了直接投资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问题,最终结合各方面实际,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促进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可行性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中国 对外直接投资(FDI) 非洲 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田泽
该文基于东道国视角,选取南非、苏丹、埃及、赞比亚、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和民主刚果等10国进行投资风险评价实证研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根据评价结果编制各国风险评价指数和雷达图,有助于中国企业获得对非洲投资风险的全面认知,提升企业境外投资风险防范能力。
关键词:
中国企业 非洲投资 风险评价 实证研究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郝睿 蒲大可 许蔓
非洲正在崛起中进入发展新阶段,对工业化及相关基础设施的诉求十分强烈,近年来广泛引入私营部门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PPP(公私协作)模式已成为私营部门投资非洲基础设施项目的主要方式。参与和支持非洲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对非经贸合作的重点与优先领域,也是我国的优势与强项。未来对非基础设施合作亟待从援助和工程承包为主向直接投资引领进行转型升级,应加强PPP模式的研究、推广和政策支持力度,支持中国企业广泛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吕少飒
中国开展对非洲农业投资是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举措。由于中非共同面临的粮食安全问题,中国现有的经济基础和技术水平以及非洲改善的农业投资环境,中国对非农业投资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中国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个人均可作为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对非洲的重点农业领域如粮食种植业、畜牧业及渔业进行投资,而投资主体的运作模式大致分为传统农场企业化经营、农工商一体化经营以及农业科技合作经营三种。在对非农业投资取得成效的同时,中国应注意解决投资企业面临的诸如缺乏明确的投资定位、发展目标与整体协调性,缺乏风险预警与风险应对机制,缺乏长远规划及抵御外界干扰的机制等问题。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韩燕
21世纪以来,得益于较好的国际经济环境和各国经济改革进程,非洲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步伐。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1989年至1998年,非洲大陆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2.2%,而1999年至2007年,非洲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4.6%,相当于过去10年的两倍以上。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刘爱兰 黄梅波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中国政府"走出去"战略和中非合作论坛的推动下,中非经贸关系迅速发展。随着中非经贸关系的日益深化,资源丰富的非洲大陆成为了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点地区之一。本文在简要回顾了国际直接投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中国企业进入非洲大陆对当地经济社会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投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杰
近些年来,非洲逐步成为中国投资的热点。自2005年起中国对非投资进入快速上升通道。2009年以来,非洲地区吸收外国直接投资连续下滑,但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增速较快。据统计,2009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流量为14.4亿美元,2012年则增至25.2亿美元,年均增长20.5%。存量则由93.3亿美元增至212.3亿美元,增长1.3倍。在投资总量扩大的同时,中国对非投资层次也不断提升。目前,有超过2000家的中国企业在非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兴业,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