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51)
2023(14745)
2022(12710)
2021(11941)
2020(9907)
2019(22986)
2018(22796)
2017(43921)
2016(23356)
2015(26470)
2014(26419)
2013(26411)
2012(24477)
2011(22292)
2010(22149)
2009(20544)
2008(19818)
2007(17098)
2006(15333)
2005(13753)
作者
(67856)
(56657)
(56215)
(53628)
(36255)
(26996)
(25435)
(22243)
(21493)
(20078)
(19477)
(19232)
(18017)
(17949)
(17602)
(17405)
(16772)
(16291)
(16104)
(16007)
(14113)
(13969)
(13478)
(12830)
(12739)
(12591)
(12392)
(12133)
(11307)
(11024)
学科
(114741)
经济(114615)
管理(64994)
(61410)
(49784)
企业(49784)
方法(46881)
数学(41114)
数学方法(40736)
中国(29205)
(26126)
地方(24290)
(23225)
(23064)
业经(22092)
(19916)
贸易(19902)
(19290)
农业(17780)
(17527)
(16294)
环境(16143)
(15334)
金融(15332)
地方经济(14993)
理论(14961)
(14839)
银行(14795)
(14220)
技术(13850)
机构
大学(344451)
学院(338899)
(150784)
经济(147968)
管理(133450)
研究(122935)
理学(115580)
理学院(114245)
管理学(112431)
管理学院(111834)
中国(91233)
(73936)
科学(72964)
(65421)
(61796)
研究所(56460)
中心(53163)
财经(52889)
(51514)
(48320)
业大(47815)
北京(47525)
(47230)
经济学(47016)
(44619)
师范(44266)
(44207)
经济学院(42172)
农业(40072)
财经大学(39456)
基金
项目(230261)
科学(181927)
基金(170142)
研究(168260)
(148979)
国家(147559)
科学基金(125939)
社会(109195)
社会科(103561)
社会科学(103531)
基金项目(89729)
(85636)
自然(80443)
自然科(78564)
自然科学(78545)
自然科学基金(77172)
教育(75658)
(72968)
资助(70680)
编号(66286)
成果(54276)
(52171)
重点(51270)
(49487)
(47098)
国家社会(45979)
课题(45528)
教育部(45067)
创新(44048)
科研(43661)
期刊
(167456)
经济(167456)
研究(107125)
中国(62662)
学报(52532)
管理(50317)
科学(50277)
(47760)
(46799)
大学(39985)
学学(37668)
教育(32981)
农业(32942)
(28252)
金融(28252)
经济研究(28236)
技术(28098)
财经(26667)
业经(23614)
(22978)
问题(21489)
(18210)
世界(18134)
技术经济(18028)
(17682)
图书(16724)
国际(16645)
理论(15911)
科技(15629)
现代(15166)
共检索到5063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冯凯  李荣林  陈默  
本文将中国对非援助与非洲国家经济增长之间的同期影响纳入动态联立方程组中,实证检验了二者之间存在的双向因果关系。研究发现,中国援助一方面可以促进非洲国家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非洲各国的经济增长也会进一步吸引中国援助资金的流入。在区分中国对非官方发展援助与其他官方融资后,结论依然成立。PSVAR结果表明,援助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形成正反馈循环,其影响是累进性的,并且以积累的方式扩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冯凯  李荣林  陈默  
中国对非援助始终是中非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援助变量的内生增长模型,揭示了援助对受援国经济增长与居民福利水平的促进作用,并采用2000—2015年中国对非援助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非援助显著地促进了非洲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居民福利水平的提升,但不同类型援助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异质性。其中,非转移支付类援助虽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对居民福利水平的影响是倒U型的;而公共支出类援助可以直接促进经济增长并提高居民的福利水平。本文为分析中国对非援助的有效性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并展示了中国援助非洲效果的整体图景,对客观认识并进一步开展中国对非援助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汪文卿  赵忠秀  
本文研究了中国在撒哈拉以南地区的经济活动对该地区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使用索洛增长模型及1991-2011年间的面板数据,本文发现该地区出口自然资源的国家贸易条件得到了改善,并从中获利。实证结果还表明,来自中国产品的竞争对非洲当地企业产生了替代效应,中国的投资与援助对非洲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正向显著的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朱玮玮  徐康宁  王美昌  
关于非洲经济增长是否得益于中国的援助一直是存有争议的话题,至今未有定论。首先,本文从援助规模、方式和结构层面对中国援非项目进行了典型化特征事实分析;其次,构建了援助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分析框架,包含物质资本补充效应、人力资本提升效应和技术传递与外溢效应;最后基于2001-2013年中国对38个非洲国家的微观援助项目和校准夜间灯光数据,采用动态面板系统GMM方法对援助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整体和分类别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持续稳定的基础设施和财政支持援助显著促进了非洲地区,尤其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的经济增长。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凯   李荣林  
基于2000—2017年间中国对非援助数据,选用非洲国家夜间灯光数据作为经济增长的代理变量,深入探究中国对外援助与非洲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在提取、校正并整合了DMSP-OLS和NPPVIIRS两类灯光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广义可加模型验证了其可靠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结果发现中国援助能够显著促进非洲国家经济增长,且非洲国家经济增长也会进一步吸引中国援助资金流入,更改样本范围与核心解释变量后上述结论并不会改变。而西方双边与多边对非援助与非洲国家经济增长间并不存在这种正反馈循环。不同流向与来源的中国对非援助与非洲国家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具有异质性,其中优惠程度更低的OOF类援助、流向社会基础设施的援助以及来自中国政策性银行的援助对非洲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但受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小;而ODA类援助、流向经济基础设施的援助以及来自中国政府机构的援助则正好相反。扩展性分析表明,随着上述互动关系循环累积,使得中国援助对非洲国家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长期效应。这为拓展中国国际发展合作领域的相关研究,进一步优化对非援助工作提供了重要经验。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顾振华  高翔  
非洲作为中国对外援助的重点地区,其区域内国家对华的贸易限制在危机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同期中国对非的持续援助是否减少非洲对华贸易限制?为解答这些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非洲受援国削减对华贸易限制的机理,随后利用2003~2013年非洲53个国家的经济援助与贸易限制数据,测算了非洲各国对华贸易限制程度,并检验了中国对非援助削减非洲对华贸易限制这一假说。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非洲各国包含非关税壁垒在内的对华贸易限制指数均高于关税税率,且在危机前后的样本区间内呈现出先降后升的"U型"趋势;第二,中国对非援助总额的增加会显著削减非洲对华贸易限制指数;第三,相比工业部门,中国对非洲各国农业部门的援助具有更强的贸易限制削减作用。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李意  
近年来,国际发展援助体系正经历着深刻变化,新兴经济体成为国际发展合作新格局中的重要建设性力量,由它们主导的南南合作方式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新兴援助国群体中的海湾阿拉伯援助国作为国际援助体系的新生力量,其表现尤为突出。本文以科威特阿拉伯经济发展基金会为例,探讨该基金会对外援助的动因,分析基金会对非洲国家援助取得的成就和影响。科威特等阿拉伯援助国均属于发展中国家,在开展对外援助时更强调援助主体与援助客体之间的平等与合作关系。这些国家因提供的援助额度大,占据国民总收入比例高,涉及国家和地区广,不但成为新兴援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经济持续增长最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发表题为《来自非洲的好消息》的文章,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近年经济持续增长。文章指出,非洲33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超过了人口的增长。1996年,20个非洲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达到或超过了5%,超...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蔡玲明  
一长时期的殖民统治使整个非洲大陆大大落后于其他各洲的发展水平。工业薄弱,农业单一,科技落后,人民贫困仍然是今天非洲的普遍状况。虽然从殖民统治下独立出来已30多年,但由于各方面基础差,加上国际形势的不利及国内政策、自然条件等因素,大多数非洲国家发展缓慢,贫穷落后的面貌改变不大。它们建设资金匮乏,有的甚至连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都不能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许志成  张宇  
本文研究了中国援助对非洲经济发展的贡献。我们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将中国在非洲的援助项目与卫星夜晚灯光等数据匹配,转化为0.5经度×0.5纬度的栅格面板数据,通过计量模型发现中国援助尤其是基础设施项目对非洲当地经济发展具有显著且稳健的积极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国援助显著促进当地的政治稳定、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异质性分析显示,中国的基础设施援助并非依靠自然资源开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也不受制于受援国政治环境。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吴凌芳  戴金平  
中国对非援助积极贯彻联合国2005年提出的"促贸援助",通过对非援助帮助非洲发展贸易,实现经济增长,摆脱贫困。基于对外援助与OFDI对出口升级联系机制的分析,中国对非援助与OFDI皆有利于非洲出口总额增加,其中中国对非援助有利于非洲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出口工艺升级,而对非直接投资则有利于非洲工艺、产品和功能三个维度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提升,且当前中国对非援助与OFDI对非洲出口升级的边际效应仍处于互补阶段。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朱颖  
非洲国家对外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下降,表现为非洲国家对外贸易增长速度低于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非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发展缓慢。除了通常所知道的阻碍非洲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之外,本文认为,导致非洲国家对外贸易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贸易效应不显著;贸易自由化的政策对贸易促进作用不明显;制造业水平偏低对贸易的制约作用。了解非洲国家的对外贸易有助于中国发展与非洲国家的经贸关系。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李者聪  
基于"一带一路"沿线47个非洲国家2005~2018年的面板数据,建立面板和空间模型,检验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和对外承包工程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对东道国经济增长存在正向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二产业方面。对外承包工程具备异质性特征,受自然资源禀赋和政府管理质量调节影响呈现不同,具体体现在低收入和中高收入国家相同,与中低收入国家相反。从地域上看,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的经济增长效应受自然资源和政府管理调节作用,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与北非地区效果相反。就空间距离而言,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具备空间溢出性效应,即对外承包工程能够提升相邻地区的经济增长,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显著且为正。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玮冰  武晋  
基于地理影响评估方法,采用2000-2015年39个非洲国家的511个地区的地理编码数据,对中国与世界银行对非经济型基础设施援助进行了整体性比较回归分析,并对中国经济型基础设施有效性的可持续性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世界银行对非经济型基础设施援助使受援国地区的经济水平均显著提高,世界银行援助会提高受援国政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援助的有效性;中国经济型基础设施援助项目在开展后可持续稳定地提升当地经济水平,在没有后续资金跟进的条件下,这种效果将维持3-4年。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胡建梅  单磊  
本文基于AidData数据库2000—2014年中国对非援助等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中国对非援助对受援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研究了基础设施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非援助能够显著促进受援国的经济增长,具体表现为中国对非援助额每增加1%,受援国人均GDP将增加0.02%。基础设施在中国对非援助中对促进受援国经济增长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16.20%,即中国对非援助促进受援国经济增长的效应有16.20%是通过完善受援国的基础设施实现的。不同类型基础设施的中介效应存在异质性,能源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和生活基础设施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滞后两期的交通基础设施发挥了完全中介效应。基础设施中介效应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作用显著,而在北非地区作用并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