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44)
- 2023(9991)
- 2022(8415)
- 2021(7744)
- 2020(6248)
- 2019(14419)
- 2018(13926)
- 2017(25731)
- 2016(13996)
- 2015(16069)
- 2014(15678)
- 2013(16063)
- 2012(15796)
- 2011(14876)
- 2010(14911)
- 2009(13640)
- 2008(13543)
- 2007(11974)
- 2006(10960)
- 2005(10485)
- 学科
- 济(67860)
- 经济(67788)
- 管理(33333)
- 业(31944)
- 中国(24813)
- 企(23284)
- 企业(23284)
- 方法(22804)
- 数学(19642)
- 数学方法(19509)
- 农(18787)
- 地方(18635)
- 学(15060)
- 业经(14926)
- 贸(14714)
- 贸易(14697)
- 易(14285)
- 制(13586)
- 农业(12605)
- 融(12021)
- 金融(12021)
- 银(12010)
- 银行(11973)
- 发(11965)
- 行(11775)
- 财(11283)
- 地方经济(10688)
- 环境(10675)
- 教育(9831)
- 和(9528)
- 机构
- 大学(213057)
- 学院(209132)
- 济(93307)
- 经济(91415)
- 研究(91142)
- 管理(71065)
- 中国(67986)
- 理学(59432)
- 理学院(58586)
- 管理学(57635)
- 管理学院(57259)
- 科学(54833)
- 京(49101)
- 所(48555)
- 研究所(44155)
- 农(43794)
- 财(40183)
- 中心(38224)
- 农业(34727)
- 院(33099)
- 江(32948)
- 北京(32314)
- 业大(32094)
- 财经(31073)
- 经济学(29862)
- 范(29462)
- 师范(29009)
- 经(28487)
- 科学院(28074)
- 省(26700)
- 基金
- 项目(135708)
- 科学(106052)
- 基金(98403)
- 研究(96724)
- 家(88884)
- 国家(88189)
- 科学基金(72555)
- 社会(61874)
- 社会科(58631)
- 社会科学(58620)
- 省(51398)
- 基金项目(50106)
- 自然(46140)
- 划(45094)
- 自然科(45067)
- 自然科学(45047)
- 自然科学基金(44268)
- 教育(43974)
- 资助(41744)
- 编号(36376)
- 发(36005)
- 重点(32180)
- 成果(30935)
- 部(30862)
- 发展(28690)
- 展(28217)
- 课题(28212)
- 创(28187)
- 中国(27478)
- 国家社会(26696)
共检索到3446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陆宏达
通过对1993年患暴发性流行病的中国对虾和1994年中国对虾越冬亲虾、幼虾、仔虾、养成期虾,以及暴发病充分发展期虾的肝胰腺、鳃、后胃、前中肠、心脏、卵巢、淋巴样组织和肌肉等组织器官的光、电镜观察,发现虾组织中仅有一种形成核内包涵体的肝胰腺细小病毒。该病毒引起细胞肿大,细胞变性,尤其在疾病充分发展期的病虾肝胰腺、鳃组织,以及后胃和前中肠粘膜层细胞坏死解体,病虾失去消化吸收功能,呼吸器官严重受损,影响气体交换,造成窒息而死。肝胰腺细小病毒为本研究中养殖的中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原。为探讨该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通过对各阶段中国对虾体内病毒包涵体出现率和出现强度进行统计观察得知:1994年的越冬亲虾中...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薛清刚 钱鸣亮 王文兴 王克行
用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的对虾肝胰腺细小病毒(HPV)颗粒免疫家兔制备特异性抗血清,并建立了一种反向间接血凝法以诊断HPV感染。该方法的敏感性可达ng/ml病毒蛋白的检测限水平。通过对10份已固定的患病对虾肝胰腺样品分别取一小部分进行检测,证实反向间接血凝法与组织病理检查的相符性良好,而前者具有方法简便、重复性好、试剂稳定和样品检测可在1.5—2小时内完成等特点,适合在现场推广使用。
关键词:
对虾,肝胰腺细小病毒,反向间接血凝法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勤涛 张庆利 杨昊霖 刘天齐 刘笋 杨冰 黄倢
根据对虾肝胰腺细小病毒(HPV)保守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的锁式探针及其扩增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肝胰腺细小病毒超分支滚环扩增检测方法。实验中采用一步法连接,探针在Taq DNA连接酶作用下,58℃连接40 min、62℃扩增30 min便可以扩增出明显条带。反应特异性验证实验表明,该体系能够特异性地检测出HPV,而不与供试的其他对虾病原发生交叉反应;灵敏度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检测极限为105 copies/μl,与PCR检测方法相比,一步法连接的滚环扩增的灵敏度低两个数量级。该方法反应过程中温度变化次数少,基本都在等温条件下进行,不需要PCR仪,可发展成为在简便实验条件下使用的简易检测方法...
关键词:
对虾 肝胰腺细小病毒 检测 滚环扩增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峥 黄倢 高强 成君军 王明森
中国明对虾肝胰腺细小病毒是一种单链、线性DNA病毒。本研究利用DNA末端加尾和嵌套PCR首次完成了对虾肝胰腺细小病毒(hepatopancreatic parvovirus,HPV)中国分离株(HPV-Pc)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HPV-Pc株(GenBank登录号GU371276)的全基因组由6 085个核苷酸组成,包含3个开放阅读框(ORF)(分别代表ns1、ns2和cp基因)和2个非编码区。ORF1、ORF2和ORF3分别编码由427、578和821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分子量分别为50.4 kD、68.2 kD和92 kD。分析HPV-Pc基因组结构,发现该基因组没有末端反向...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天齐 杨冰 刘笋 万晓媛 王秀华 黄倢
采用水产行业标准《对虾肝胰腺细小病毒病诊断规程第1部分:PCR检测法》(SC/T7203.1-2007)的方法,对2011-2013年期间我国沿海7个省市主要养殖对虾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的对虾样品进行该病毒携带情况的筛查。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为0.07 fg,相当于大约20个病毒拷贝。结果显示,639份样品的HPV阳性检出率为18.47%。其中,在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中均有阳性检出,且仔虾、幼虾、成虾各个阶段均可检出HPV,表明HPV已在我国养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薛清刚 罗挽涛 宋庆云 王文兴 杨虹
阐述一种从对虾肝胰腺组织中纯化肝腺细小病毒的方法。将对虾肝胰腺组织样品研磨并进行适当脱脂处理后,进行一系列的浓缩和过35%(w/w)蔗糖垫离心,然后通过一个不连续的酒石酸钾-甘油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结果证实,该方法对样品中的病毒颗粒的分离和纯化效果均较理想,可以满足有关研究工作的需要。经与CsCl密度梯度离心法比较,提示两者效果相似,但本方法更加经济实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高晓华 张海强 安伟
为查明上海市奉贤区某对虾养殖场疑似患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病原菌,本研究从患病凡纳滨对虾肝胰腺组织分离纯化到1株优势菌FHBX-1,并通过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其致病性,利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和16S rRNA、热休克蛋白HSP60基因序列分析进行综合鉴定,并检测其毒力基因。同时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并通过石蜡切片观察患病凡纳滨对虾肝胰腺组织的病理特征。结果显示:菌株FHBX-1经生理生化特征测定、16S rRNA和热休克蛋白HSP60基因序列分析,综合鉴定为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且携带了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相关的毒力基因pirA~(VP)、pirB~(VP),未携带副溶血弧菌临床主要毒力基因耐热直接溶血毒素tdh和相对耐热直接溶血毒素trh基因。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在菌液浓度为1.0×10~6 CFU/mL浸泡感染试验组,7 d内累计死亡率为80%,患病凡纳滨对虾具有肝胰腺颜色变白、萎缩变小,胃肠变空等症状,从病虾再次分离的优势细菌与原攻毒菌FHBX-1特性相同。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患病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上皮细胞严重脱落,肝小管崩塌,呈典型的AHPND病理特征。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菌株FHBX-1对氟苯尼考、多西环素、恩诺沙星等11种抗菌药物敏感,对新霉素、红霉素中度敏感,对链霉素、庆大霉素等5种抗菌药物耐药。本研究可为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及药物防控提供基础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梁忠秀 李健 谭志军 李吉涛 梁俊平 葛红星
选择一株能产生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的赤潮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株),研究其是否能通过引发中国明对虾的脂质过氧化作用而发挥其毒性作用。塔玛亚历山大藻粗提液经肌肉注射方式染毒中国明对虾,于染毒后1、3、6、12、24和48 h测定肝胰腺和鳃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染毒后1~6 h,中国明对虾肝胰腺和鳃组织SOD,GST活性均增加,12和48 h鳃组织的上述指标受到抑制。中国明对虾肝胰腺MDA含量除1 h外未见明显改变,鳃中MDA含量随时间增加呈升高趋势。研究表明,塔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静 郭冉 苏利 夏辉 崔敏
实验设置黄曲霉毒素B1(AFB1)为0、400、800、1200,1600、2000μg/kg6组饲料,饲养初始体质量为(0.3±0.02)g的凡纳滨对虾,经过8周的生长实验观察饲料中AFB1对凡纳滨对虾生长、体营养成分组成、肝胰腺显微结构以及血淋巴和肝胰腺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AFB1的增加,各组全虾粗蛋白量无显著性差异,1600μg/kg组和2000μg/kg组的全虾粗脂肪量高于其他组。AFB1为1200μg/kg时对虾增重率最低(304.67%),2000μg/kg时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组,但成活率最低(58.33%)。随着饲料中AFB1的升高酶活性普遍呈下降趋势。2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细法 吴定虎 黄槐 陈平
本文用改良的电镜固定液和新包埋剂制备超薄切片,在电镜下观察健康和感染MBV的肝胰腺上皮细胞的超微病理变化,结果发现感染细胞的核质中有1个或多个包涵体和大量病毒粒子。随着包涵体和MBV粒子增多,核染色质凝聚,核膜局部扩张,部份破裂,甚至完全消失,直至整个核崩解,使得MBV和包涵体游离出来。胞质水肿,内质网髓鞘样变性,滑面内质网增生,脂滴增多,线粒体绒团样变性和并发细菌混合感染。作者认为核内包涵体和病毒大量存在,并引起严重病变,可用于诊断草虾病毒病的特征性指标之一,而细菌混合感染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肝胰腺脂肪代谢障碍有可能影响病后草虾的正常生长。
关键词:
草虾,草虾杆状病毒,细胞病理变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苗宏志 童裳亮 徐斌 姜明 刘晓云
通过对中国对虾的淋巴器官和经过培养的养殖、海捕中国对虾的淋巴组织细胞进行电镜观察 ,均发现在细胞内存在一种形状为球形 ,有囊膜 ,平均直径为 136nm的病毒 ,病毒分布于细胞质内 ,或成团存在 ,似为一种虹彩病毒 ;在养殖对虾淋巴器官及培养过的组织细胞中还发现另一种病毒 ,病毒粒子为正二十面体 ,无囊膜 ,平均直径为 33nm ,分布于细胞质中 ,似为一种小RNA病毒。在体外培养淋巴组织过程中 ,病毒在细胞内没有明显增殖迹象。感染病毒的细胞呈现细胞核固缩 ,细胞质空泡化 ,线粒体内嵴模糊 ,粗面内质网水肿等一系列病理变化。对淋巴组织切片进行光镜观察 ,发现淋巴器官组织部分坏死 ,有些细胞核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任素莲 王德秀 绳秀珍 宋微波
在患“红肉病”文蛤的消化盲囊上皮细胞中发现了一种球形病毒及其发生基质。病毒粒子呈球形 ,无囊膜 ,直径约 5 0~ 80nm ,在细胞质内形成多泡状的包涵体并进行病毒粒子的装配。受感染的细胞具有明显的病理变化 ,主要表现为核固缩或肿胀并出现核空泡 ,内质网膨胀、大部分转化泡状 ,线粒体溶解或固缩 ,溶酶体数量增多等。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陶易凡 强俊 王辉 徐跑 马昕羽 赵文强
研究了高pH胁迫对克氏原螯虾鳃、肝胰腺中酶活性的变化,以及对鳃、肝胰腺组织结构的影响。在得出96 H L C_(50)的基础上,设置对照(pH7.6)和实验(pH10.2)2个pH处理组,进行96 H高pH胁迫,于胁迫后0、2、8、24和96 H测定鳃Na~+-K~+-aTp酶、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延胡索酸还原酶(fumaraTe reduCTase,frd)、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并采集完整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静凤 张志峰 张道波 刘晓云 廖承义
采用组织学方法 ,研究了中国对虾循环系统的发生过程 ,在无节幼体第 3期 ,起源于头胸甲皱褶部位的腹侧中胚层细胞通过增殖向背面迁移 ,在中肠的背面形成一中胚层板 ,此板两侧向背面上卷、合拢而成心脏 ;与此同时 ,该中胚层板两侧周围的中胚层细胞向两侧迁移 ,与体壁接触形成围心腔 ;心孔出现在无节幼体第 5期 ,是由该处的心壁细胞直接内陷形成 ;心脏的形态结构随着幼体的发育而不断完善 ,至蚤状幼体第 1期以后 ,组成心壁的细胞分化为单层的心肌细胞 ,随后其外包被一层由结缔组织细胞形成的心外膜 ;至仔虾期 ,心脏的外形和结构已与成虾的相似 ;背腹动脉发生的方式与时间和心脏的相同 ;中背动脉的发生包括...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健 张志峰 邵明瑜
采用组织学和细胞学方法,初步研究了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脑的发生和分化过程。成神经细胞起源于原肠胚期,至膜内无节幼体期位于幼体前端;脑神经节起始于无节幼体Ⅰ期(N1),1对;无节幼体Ⅲ期(N3)脑神经节前端愈合;状幼体Ⅰ期(Z1)分化出嗅脑和前中后脑,此时前脑和中脑前端两侧愈合;仔虾期脑的大部分已经愈合,但后脑仍分离。随发育脑体积增加,髓质占脑体积的比例增加。脑神经细胞在无节幼体Ⅵ期(N6)初步分化为2类:Ⅰ类神经细胞核着色浅,异染色质较少;Ⅱ类神经细胞着色深,核内异染色质较多。神经分泌细胞(NSC)在Ⅱ期(Z2)出现,胞体巨大,电镜下可见分泌颗粒;随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病原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分析
基于Deep Forest算法的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预警数学模型构建
猪伪狂犬病病毒及猪细小病毒复合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白化症组织病理变化
凡纳滨对虾不同品系生长和急性肝胰腺坏死病抗性遗传参数估计
不同盐度下饵料蛋白质含量对凡纳滨对虾生长、体成份和肝胰腺组织结构的影响
引起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的副溶血弧菌MLST新序列型
低pH胁迫对克氏原螯虾鳃和肝胰腺酶活力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低盐水体Na~(+)/K~(+)对凡纳滨对虾生长、体成分与肝胰腺、鳃组织结构的影响
中国对虾细菌性黑鳃病的组织病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