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14)
2023(5685)
2022(4875)
2021(4850)
2020(4016)
2019(9272)
2018(9188)
2017(16267)
2016(9475)
2015(11253)
2014(10947)
2013(10756)
2012(10455)
2011(9780)
2010(9768)
2009(9059)
2008(9211)
2007(8166)
2006(7210)
2005(6659)
作者
(27738)
(23449)
(23115)
(22396)
(15159)
(11354)
(10513)
(9282)
(9126)
(8254)
(8157)
(7892)
(7802)
(7630)
(7605)
(7139)
(7138)
(6869)
(6815)
(6787)
(6307)
(5749)
(5735)
(5293)
(5279)
(5277)
(5272)
(5111)
(4973)
(4846)
学科
(38663)
经济(38608)
管理(22869)
(20111)
方法(17450)
(15772)
企业(15772)
数学(15082)
数学方法(14887)
中国(14399)
(10506)
(10363)
贸易(10354)
(10227)
(9854)
理论(7992)
(7927)
(7332)
业经(7246)
教育(7004)
(6602)
银行(6581)
(6423)
农业(6348)
(6270)
关系(6170)
教学(6151)
(6137)
金融(6137)
(5827)
机构
大学(141382)
学院(137394)
(60154)
经济(59125)
研究(55585)
管理(45697)
中国(42561)
理学(38782)
理学院(38276)
管理学(37565)
管理学院(37327)
科学(32973)
(31592)
(29346)
研究所(26858)
(26082)
(25540)
中心(23593)
财经(21029)
北京(20689)
农业(20403)
经济学(20200)
(20039)
(19916)
(19616)
业大(19491)
(19479)
师范(19324)
经济学院(18116)
科学院(16706)
基金
项目(88335)
科学(68830)
基金(64688)
研究(64633)
(57849)
国家(57421)
科学基金(47319)
社会(40900)
社会科(38655)
社会科学(38645)
基金项目(32602)
教育(31811)
(31296)
自然(29524)
自然科(28925)
自然科学(28916)
自然科学基金(28422)
资助(28384)
(28107)
编号(24747)
成果(21949)
(21551)
重点(20839)
中国(20160)
(18727)
课题(18649)
教育部(18456)
国家社会(18120)
(18049)
大学(17611)
期刊
(66486)
经济(66486)
研究(44615)
中国(34284)
学报(25880)
(23792)
科学(23004)
教育(22612)
大学(19391)
(19113)
管理(18966)
学学(17980)
农业(16596)
技术(12291)
(11906)
金融(11906)
财经(11564)
经济研究(11355)
(10725)
(10239)
世界(9969)
(9889)
国际(9843)
问题(9052)
业经(7819)
(7192)
技术经济(6600)
(6574)
论坛(6574)
图书(6444)
共检索到2182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苗宏志  童裳亮  徐斌  姜明  刘晓云  
通过对中国对虾的淋巴器官和经过培养的养殖、海捕中国对虾的淋巴组织细胞进行电镜观察 ,均发现在细胞内存在一种形状为球形 ,有囊膜 ,平均直径为 136nm的病毒 ,病毒分布于细胞质内 ,或成团存在 ,似为一种虹彩病毒 ;在养殖对虾淋巴器官及培养过的组织细胞中还发现另一种病毒 ,病毒粒子为正二十面体 ,无囊膜 ,平均直径为 33nm ,分布于细胞质中 ,似为一种小RNA病毒。在体外培养淋巴组织过程中 ,病毒在细胞内没有明显增殖迹象。感染病毒的细胞呈现细胞核固缩 ,细胞质空泡化 ,线粒体内嵴模糊 ,粗面内质网水肿等一系列病理变化。对淋巴组织切片进行光镜观察 ,发现淋巴器官组织部分坏死 ,有些细胞核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国子娟  王印庚  荣小军  廖梅杰  郭华荣  韩倩  
为深入了解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致病机理和体外培养的对虾细胞对WSSV的敏感性,实验以1.5×L-15培养基培养刀额新对虾原代淋巴细胞,待细胞形成单层后接种WSSV,通过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接种病毒后细胞的病理变化。结果显示,使用1.5×L-15培养基培养对虾淋巴组织,3 h后可观察到有细胞迁出,并能迅速形成单层,36 h后细胞的迁出汇合率可达80%,且能存活20 d以上。接种WSSV 24 h后,出现病变的细胞变圆、漂浮,细胞之间的网状结构消失,最后细胞破碎、溶解;接种WSSV 48 h后Hoechst 33342染色结果显示,感染的细胞核深染,且变形、膨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樊廷俊  史振平  
利用PEG介导的细胞融合方法 ,将已成系的牙鲆鳃细胞与中国对虾淋巴细胞进行细胞杂交 ,对所获得的杂交细胞用MEM∶MPS( 1∶1)混合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培养 5天后发现 ,杂交细胞长成了单层 ,传代培养后仍可继续生长和分裂。通过逐渐提高混合培养液中MPS的所占比例所筛选出的杂交细胞 ,目前已传 12代 ,生长和分裂势头仍然十分旺盛。通过接种对虾杆状病毒发现 ,10天后杂交细胞出现了明显的病变特征 (细胞收缩变圆、脱落、死亡 ) ,至 14天细胞便几乎完全脱壁死亡。取病变细胞的培养上清 0 .3mL再加入到一瓶已长成单层的杂交细胞中 ,结果 5天后杂交细胞也出现了明显的病变特征 ,而未接种病...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彭其胜  郭文场  杨振国  王玉平  
用饱和硫酸铵盐析、S 2 0 0 HR凝胶层析、DEAE 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从中国对虾 (Penaeuschi nensis)血淋巴液中分离出 1种凝集素 ,通过SDS PAGE测定 ,该凝集素由 2个亚基组成 ,分子量分别为80 0 0 0、750 0 0 ;此凝集素能凝集牛、马、鼠、兔、鸡、羊和人A、B、O型红细胞 ,其凝集活性不被D 甘露糖、D 果糖、D 乳糖、乙酰半乳糖、神经氨酸、D 葡萄糖、D 半乳糖和D 岩藻糖抑制 ;其最适血凝 pH为 6~ 8,Ca2 +不影响其凝集活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凯  郑国兴  曹直  
报道中国对虾细菌性黑鳃病的症状、鳃组织的显微、超显微结构的病理变化。病虾鳃区呈黑色条斑状、活动力差、厌食、死亡率较高。光镜下观察,鳃组织严重坏死、断裂,鳃丝充血,为多量血淋巴细胞浸润,黑色素大多沉积在鳃丝末端。电镜观察到鳃组织的甲壳层和表皮层中有许多不同切面的杆状细菌,呈多形态,大小约为(0.2~0.4)×(1.2~1.8)微米,单个,偶而连成双,无芽孢,菌体周围细胞结构完全瓦解,组织被腐蚀成许多圆形或不规则的空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鲍恩东  徐福南  陈万芳  于勇  
用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对孵化至18日龄的鸡胚胎进行免疫注射。超微结构观察显示,18日龄胚胎免疫鸡出壳后对淋巴器官的早期发育具有明显的免疫促进作用;而鸡马立克氏病毒(MDV)攻毒试验的结果则表明,非免疫鸡出现较明显的淋巴样细胞的退行性变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蒋琼  王雷  罗日祥  
依据中国对虾血细胞电镜照片中血细胞整体形态和细胞器、细胞核的变化 ,研究对虾抗凝剂成分配比。初步确认了一种理想的抗凝剂配方NaCl45 0mM、KCl10mM、EDTA .Na2 10mM、HEPES 10mM (pH 7.45 )。它能够良好的保持细胞的整体形态以及细胞器、细胞核的形态。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晓云  张志峰  姜明  王静凤  廖承义  
The activity and location of phendoxidase (PO) in lymphatic organ of Penaeus chinensis were studied by enzyme cyto-chemical technique of electronic microscope. The results showed: 1.Few PO positive reaction in lymphatic organ of health individual was observed. 2.In the sick, the activity of PO in ly...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陆宏达  
通过对1993年患暴发性流行病的中国对虾和1994年中国对虾越冬亲虾、幼虾、仔虾、养成期虾,以及暴发病充分发展期虾的肝胰腺、鳃、后胃、前中肠、心脏、卵巢、淋巴样组织和肌肉等组织器官的光、电镜观察,发现虾组织中仅有一种形成核内包涵体的肝胰腺细小病毒。该病毒引起细胞肿大,细胞变性,尤其在疾病充分发展期的病虾肝胰腺、鳃组织,以及后胃和前中肠粘膜层细胞坏死解体,病虾失去消化吸收功能,呼吸器官严重受损,影响气体交换,造成窒息而死。肝胰腺细小病毒为本研究中养殖的中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原。为探讨该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通过对各阶段中国对虾体内病毒包涵体出现率和出现强度进行统计观察得知:1994年的越冬亲虾中...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蓝军南  温久福  李俊伟  区又君  周慧  李加儿  李活  
采用石蜡组织连续切片和HE染色技术,对1~60 dph(Days post hatching)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的淋巴器官个体发育进行研究,描述了淋巴器官发育特点及组织学特征。结果显示,在盐度为9.0±0.5,水温为(28±2)℃条件下,3 dph胸腺原基出现,由4~6层未分化干细胞和淋巴母细胞样的细胞组成;胸腺发育迅速,主要由淋巴细胞填充;至25 dph皮质区和髓质区分明显,胸腺发育基本完成。3 dph头肾原基形成,由前肾管和少量造血干细胞组成;5 dph胸腺淋巴细胞向头肾迁移,头肾开始淋巴化;随着鱼体生长,造血干细胞分化成不同类型细胞;18 dph前肾管开始退化,至53 dph完全消失,头肾主要由网状内皮系统支持下的淋巴造血组织构成。7 dph脾脏原基形成,至16 dph开始淋巴化;脾脏内皮系统较头肾发达,但其发育速度较胸腺和头肾慢,淋巴细胞明显少于胸腺和头肾。研究表明,四指马鲅淋巴器官原基出现及淋巴化的顺序是胸腺、头肾、脾脏。免疫淋巴器官结构及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可能是四指马鲅在变态期间幼体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杜程鹏  汪沐  绳秀珍  战文斌  
应用抗牙鲆淋巴囊肿病毒(lymphocystis disease virus,LCDV)受体蛋白(27.8 ku)的单克隆抗体(2G11和3D9)定位LCDV受体蛋白在牙鲆组织中的分布。通过对牙鲆外周血、白细胞、鳃、胃、肠、表皮、肝脏、头肾、体肾、脾、性腺、脑、心脏等进行LCDV受体蛋白的间接免疫荧光与免疫组织化学定位观察,发现在牙鲆外周血白细胞的细胞膜、鳃上皮细胞、表皮、胃黏膜上皮细胞顶端、肠上皮细胞、肝细胞、脾表层结缔组织细胞及头肾后端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均有较强的阳性信号,表明这些部位分布有LCDV的27.8 ku受体蛋白,但在体肾、性腺、脑、心脏及外周血红细胞中未观察到阳性信号。推测LC...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于春霞  王安利  王维娜  李凤超  郭明申  
用市售冰冻斑节对虾中头胸甲有白斑的病虾做感染源,对中国对虾仔虾进行人工感染,通过电子显微技术,对中国对虾仔虾的肝胰腺细胞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冰冻斑节对虾体内的杆状病毒能够使中国对虾致病,其发病程度与对虾养殖密度有关。从病毒基质发生到形成完整的病毒粒子及侵染大致分4个阶段:病毒基质发生期、病毒囊膜形成期、病毒粒子装配期、病毒粒子再度侵染期。同时观察中还发现了一些可能与病毒形成有关的特殊物质,如绒团物和冰晶状物等。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彭其胜  郭文场  杨振国  王玉平  田相利  
1999年8月,运用血凝活性测定法分别检测中国对虾血淋巴凝集素、血淋巴液、血细胞、肌肉、肠、肝胰腺和甲壳的血凝活力,并运用■啶橙血细胞吞噬测定法检测血细胞的吞噬活力,同时测定了经注射中国对虾副粘病毒提纯液后血淋巴凝集素血凝活力及血淋巴液抗菌活力、酚氧化酶活力、溶菌活力。结果表明,血淋巴凝集素主要分布在血淋巴液和血细胞中;该凝集素对人(A、B、O型)、鸡和兔红细胞及其醛化红细胞的凝集具有一定专一性;对血细胞吞噬异物具有促进功能;注射副粘病毒提纯液后,血淋巴凝集素凝集活力变化和血淋巴液抗菌活力、酚氧化酶活力。溶菌活力变化相一致。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昌福  
从鲤胸腺、头肾和血液中分离淋巴细胞,在添加不同剂量的柱状嗜纤维菌脂多糖(LPS)的RMPI1640培养基中培养一定时间后,采用MTT比色法测定LPS对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SI),比较了LPS对不同组织中离体培养淋巴细胞的转化率。结果表明,LPS添加量和培养时间对淋巴细胞的转化率都有明显的影响,当LPS添加量为20μg/ml,培养时间为72h,鲤各种组织中淋巴细胞的转化率达到峰值。血液中淋巴细胞转化率最高,SI达到1.77;头肾其次,SI为1.33;而胸腺中淋巴细胞的转化率最低,SI仅为1.03。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绳秀珍  邢婧  战文斌  王云忠  
取山东、河北、浙江等地感染淋巴囊肿病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许氏平鮋(Sebastes schlegeli)、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及纹腹叉鼻(Arothron hispidus),利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及组织化学方法,对患病鱼淋巴囊肿组织的病理特征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发现,来自不同地区同一种鱼的淋巴囊肿组织的病理特征无明显差异,不同种鱼的淋巴囊肿细胞具有共同的特征:细胞膨大,细胞核不规则,细胞质内有嗜碱性的、呈Feulgen和Mann氏反应阳性的包涵体,囊肿细胞的细胞膜外有呈PAS反应阳性的均质囊壁,细胞质内病毒颗粒的大小200~2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