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36)
- 2023(8929)
- 2022(7545)
- 2021(7322)
- 2020(6044)
- 2019(13788)
- 2018(13778)
- 2017(25049)
- 2016(13966)
- 2015(16282)
- 2014(16133)
- 2013(15866)
- 2012(15226)
- 2011(14127)
- 2010(13949)
- 2009(12993)
- 2008(12927)
- 2007(11738)
- 2006(10470)
- 2005(9641)
- 学科
- 济(57900)
- 经济(57820)
- 管理(34616)
- 业(30421)
- 方法(24507)
- 企(22834)
- 企业(22834)
- 数学(21683)
- 数学方法(21400)
- 中国(20450)
- 农(15908)
- 学(15117)
- 贸(13381)
- 贸易(13374)
- 制(13250)
- 财(13247)
- 易(13055)
- 体(10403)
- 银(10276)
- 银行(10226)
- 业经(10148)
- 融(10033)
- 金融(10025)
- 农业(10024)
- 行(9937)
- 地方(9649)
- 理论(8963)
- 和(8182)
- 关系(7894)
- 环境(7735)
- 机构
- 大学(207921)
- 学院(202416)
- 济(86738)
- 经济(85075)
- 研究(83449)
- 管理(67911)
- 中国(64136)
- 理学(57300)
- 理学院(56517)
- 管理学(55221)
- 管理学院(54861)
- 科学(51848)
- 京(47164)
- 所(44642)
- 农(41451)
- 研究所(40833)
- 财(39126)
- 中心(36160)
- 农业(33236)
- 业大(31874)
- 江(30693)
- 财经(30662)
- 北京(30605)
- 院(30372)
- 经济学(28381)
- 经(28219)
- 范(27153)
- 师范(26691)
- 经济学院(25378)
- 科学院(25224)
- 基金
- 项目(133733)
- 科学(103756)
- 基金(98117)
- 研究(92742)
- 家(89634)
- 国家(88961)
- 科学基金(72735)
- 社会(58823)
- 社会科(55651)
- 社会科学(55637)
- 基金项目(49776)
- 省(48500)
- 自然(47608)
- 自然科(46559)
- 自然科学(46539)
- 自然科学基金(45702)
- 划(43510)
- 资助(42731)
- 教育(42688)
- 编号(35001)
- 重点(31252)
- 部(30796)
- 成果(30533)
- 发(28702)
- 中国(27050)
- 创(26467)
- 科研(26128)
- 课题(26067)
- 国家社会(25792)
- 计划(25683)
共检索到3247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君卓 溎彦 沈云章 吴祖杰 孙瑞林 汪忠强 楼丹
浙江沿海没有中国对虾的自然分布。七十年代初引种南移至池塘获得成功。把中国对虾的南移从人工控制下的有限水体中向自然海域扩大,即进行人工放流与移植,是提高近海生产力的一个好途径。这对改变生态结构也有积极意义。了解、掌握放流移植虾群在港内的移动、分布、集群与出港规律是本项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表明,移植虾群的移动和分布规律既显示出与它的发源地黄渤海相似的共性,又由于港域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显示出自身的地理群特性。
关键词:
中国对虾 象山港 移动 分布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姜亚洲 林楠 刘尊雷 袁兴伟 李圣法 程家骅
以回捕渔获重量和对繁殖群体的补充能力为评价指标,借助标志放流-回捕实验,利用模型模拟分析方法,定量评估浙江象山港黄姑鱼(Nibea albiflora)的增殖放流效果;同时,结合其增殖目标定位,探索构建生态高效的增殖群体利用方式。研究结果表明,象山港黄姑鱼增殖群体的捕捞死亡系数为1.31,在该捕捞强度下,11055尾增殖放流鱼苗可产生737 kg回捕渔获收益,同时还向增殖水域补充了554尾初次性成熟个体,增殖放流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修复象山港黄姑鱼资源、促进渔民增产增收的效果。结果表明,捕捞强度过大是制约象山港黄姑鱼增殖放流功效发挥的重要因素,捕捞死亡系数应降至0.46,同批次黄姑鱼增殖放流...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叶泉土
本文根据1986~1995年在东吾洋水域放流的97948万尾中国对虾种苗材料,研究了移植放流虾在放流海区及福宁湾海区的分布和移动规律,阐明了中国对虾已在东海南部福宁湾海区繁衍生息并形成了自然的生殖群体。此外,还分析了不同规格苗种的放流效益比较,得出在东吾洋放流平均体长在10mm的虾苗,其年均回捕率可达5.26%的增殖效果。
关键词:
中国对虾 移植放流 效果 东吾洋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邓景耀 任胜民 朱金声
中国对虾苗种放流规格试验邓景耀,任胜民,朱金声(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266071)关键词中国对虾,放流规格,捕食死亡率EXPERIMENTONRELEASINGSIZEOFCHINESESHRIMP¥DengJingyao,RenShengminan...
关键词:
中国对虾,放流规格,捕食死亡率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左涛 黄经献 张传涛 王俊 孙坚强
为探究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增殖放流对水域内鱼类的影响及其表现形式,采用原位实验生态学方法,在对虾放流河道构建围隔,设置3种虾苗放流量(模拟莱州湾近岸放流5亿尾、7.5亿尾和10亿尾)和无放流处理,经过一个对虾生长季后,比较不同处理围隔中鱼类组成和生态位特征差异。结果表明,4种处理围隔中,回捕对虾数量随放流量增加而增加,但其生物量、平均个体大小和回捕率未随放流量增加而增加;回捕率在放流围隔间差异显著,以5亿尾模拟围隔的值最高;鱼的种类组成相似,可归于杂食性、浮游动物食性和鱼/虾食性。总鱼类和鱼/虾食性的鱼类产出量在围隔间差异不显著,杂食性鱼的产出量以放流围隔较高,浮游动物食性鱼的产出量随对虾放流量增加而减少。鱼种间高生态位重叠(>0.75)配对数随对虾生物量增多而减少。相似性分析显示,放流最多的和无放流围隔的鱼类生态位相异程度最高。综上认为,在实验水体中,放流对虾并不降低鱼类总量产出,但可能会影响不同食性鱼类的相对组成和生态位重叠度,且影响效应随放流量增加更为明显。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放流 鱼类 生态位特征 围隔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贵生 何建国 吴冰 江静波
利用组织切片法研究了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MBV)在养殖早期斑节对虾及养成期斑节对虾中肠腺各部位的分布特点。斑节对虾的中肠腺可分为头部、亚头部、中部、亚尾部和尾部等 5个部分 ,其上皮细胞包括E细胞、F细胞、B细胞和R细胞等 4种类型。头部和尾部均以E细胞为主 ,亚头部、中部和亚尾部均以R细胞为主。在感染度较轻的样本中 ,MBV一般只感染F细胞、R细胞和B细胞。感染度较重时 ,E细胞也同时受累。在养殖早期虾和养成期虾中 ,MBV相对感染度在中肠腺各部分的分布均以中部最高 ,而且以中部的中间最高 ,离中部越远 ,相对感染度越低
关键词:
斑节对虾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中肠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海龙 陈新军 陈勇 谷德贤 乔秀亭
为评估环境突变、被捕食、纳潮、非法捕捞和交尾死亡对资源量和渔获量的影响,及5种死亡因素和与生长有关的参数引入不确定性对估算生物学参考点(Fmax和F0.1)的影响,基于发展的可应用于研究放流增殖渔业的YPR(Yield PeR RecRuitment)模型,模拟5种死亡因素不同水平下放流中国明对虾的资源变动规律。结果显示,环境突变、被捕食、纳潮、非法捕捞和交尾死亡水平越高,单位放流资源量和渔获量越少,交尾死亡尤其对累计单位放流渔获量的影响明显;在未引入不确定性时,作用于开捕前的环境突变、被捕食、纳潮和非法捕捞死亡的不同水平对生物学参考点无影响,与生长有关的参数及5种死亡因素引入不确定性可能存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魏鸿擎 张凤英 蒋科技 姜亚洲 孟永永 宋炜 马春艳 程家骅 马凌波
为评估增殖放流对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放流前捕捞渔获群体(FLQ)、放流后捕捞渔获群体(FLH)以及放流虾苗群体(FLXX)的遗传多样性水平。3个群体共测定了135尾日本囊对虾的线粒体D-Loop序列,经比对分析确定测得的序列长度为938 bp,检测到237个变异位点,177个简约信息位点,定义了100种单倍型。经分析,核苷酸多样性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FLQ、FLH、FLXX,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大小为FLQ=FLH>FLXX。aMoVa分析表明FLQ和FLH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F_(st))值为0.00629,其小于0.05,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朝霞 李健 王清印 何玉英 刘萍
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黄海1号”人工选育群体和野生群体进行11项形态性状的测定,采用方差分析和2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比较2个群体的外部形态特征。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表明,2个群体在部分形态特征上表现出明显差异,主要反映在选育对虾的腹节1及腹节总长度增加,但头胸甲及腹节1的宽度降低。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分别为:主成分1为18.14%,主成分2为15.09%,主成分3为11.09%,主成分4为9.53%,累积贡献率为53.85%。分析结果显示,2个群体在横向体型因子方面差异最明显,结果与显著性检验的结论基本一致。判别分析显示,2个对虾群...
关键词:
中国对虾 形态特征 多元分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志峰 廖承义 姜明 刘晓云 徐怀恕
用组织学、细胞学以及细胞化学等手段对中国对虾中肠腺的结构发生和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肠腺始于N4~5期,为中肠前端先后向两侧突出的2对盲囊,第1对中肠腺育囊至M3期退化消失,成体中肠腺由第2对中肠腺盲囊发育而成。中肠腺小管上皮在Z2期细胞已有了分化,由4类细胞组成,即胚细胞(E细胞)、纤维细胞(F细胞)、泡状细胞(B细胞)和吸收细胞(R细胞)。电镜下,腺上皮细胞在发育的各个时期基本一致;E细胞的核质比大,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F细胞舍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及酶原颗粒,该细胞在微绒毛处可见ACP活性,主要进行细胞外消化;B细胞有明显地微胞饮现象,该细胞内可见明显的ACP阳性反应物质,表现出旺盛的细胞...
关键词:
中国对虾 幼体 中肠腺 细胞学 细胞化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澄茂
研究了闽东海区中国对虾放流虾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 ,同渤海的中国对虾一样 ,放流虾也表现出雌雄生长差异。雄性虾体生长较快 ,而雌性虾体可达到更大的个体 ;在相同体长条件下 ,放流虾体重比渤海野生虾大 ;体重生长拐点在 10 2日龄左右。据此 ,笔者认为在 7月中旬开始捕捞较为合理。
关键词:
中国对虾 放流虾 生长特性 闽东海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高尚德 陈旭仁 吴以平
中国对虾养成期间虾池水体和底质中细菌含量的变化高尚德,陈旭仁,吴以平(青岛海洋大学,266003)(青岛教育学院,266001)关键词养虾池,细菌数量,变化VARIATIONOFTOTALBACTERIANUMBERINSHRIMPPONDWATER...
关键词:
养虾池,细菌数量,变化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邓景耀
中国对虾是我国开展种苗放流试验的首选对象,一方面日本1964年开始在濑户内海进行了日本对虾种苗放流试验,70年代初开始规模性放流,并取得了成功;另一方面对虾生命周期短、经济价值高。我国从50年代末开始就对其渔业生物学、种群动态和资源管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70年代末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的日臻完善,为开展种苗放流试验奠定了基础。 1981年7月中旬黄海水产研究所和下营增殖站首先在莱州湾潍河口进行了对虾种苗放流试验,共放流体长30mm种苗370万尾。1982~1984年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在象山港进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吕荣书 宋盛宪 江纪炀 俞建力
中国对虾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虾类,主要分布于渤海和黄海。1985年我们在珠江口发现了中国对虾资源,为了对这一珍稀资源进行有计划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对其资源状况和分布与移动的认识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为此,我们根据调查的资料,对其分布与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袁有宪 崔毅 曲克明 辛福言 孙耀 宋云利 衣铭明 陈碧鹃 陈民山
1995年冬季 ,测定了青岛地区四个池龄 10年以上的对虾养殖池不同层次沉积物中有机碳 (TOC)、总氮 (TN)、总磷 (TP)和pH并研究了其垂直分布。结果表明 ,沉积物中的TOC和TN为积累过程而形成污染 ,泥质虾池污染深度为 2 0~ 30cm ,泥沙质虾池污染深度为 4 0cm ,沉积表层污染较底层严重 ,泥质虾池表层污染较泥沙质更严重。沉积物中TP为输出过程而导致缺乏 ,TP的受扰动层与TOC和TN的污染层基本一致。沉积物的pH无规律性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