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05)
- 2023(4137)
- 2022(3419)
- 2021(3384)
- 2020(2838)
- 2019(6529)
- 2018(6177)
- 2017(10891)
- 2016(6021)
- 2015(7004)
- 2014(6667)
- 2013(6952)
- 2012(6624)
- 2011(6307)
- 2010(6059)
- 2009(5515)
- 2008(5537)
- 2007(4557)
- 2006(3985)
- 2005(3732)
- 学科
- 济(27933)
- 经济(27909)
- 方法(12810)
- 数学(12183)
- 数学方法(12116)
- 管理(12013)
- 中国(11298)
- 业(10619)
- 贸(8665)
- 贸易(8660)
- 易(8585)
- 企(7135)
- 企业(7135)
- 学(6501)
- 农(6268)
- 关系(5146)
- 出(5115)
- 制(4836)
- 财(4656)
- 银(4577)
- 银行(4548)
- 行(4495)
- 口(4294)
- 出口(4281)
- 出口贸易(4281)
- 融(4266)
- 金融(4266)
- 环境(4255)
- 业经(4247)
- 发(4136)
- 机构
- 大学(92811)
- 学院(89007)
- 济(45525)
- 经济(45043)
- 研究(42971)
- 中国(32708)
- 管理(28494)
- 科学(26142)
- 理学(24403)
- 理学院(24078)
- 管理学(23766)
- 管理学院(23602)
- 所(23457)
- 研究所(21967)
- 京(20989)
- 农(19886)
- 财(18101)
- 中心(17129)
- 经济学(16281)
- 农业(16140)
- 院(15880)
- 财经(14897)
- 经济学院(14693)
- 业大(14194)
- 科学院(14091)
- 北京(14036)
- 经(14005)
- 研究院(12772)
- 研究中心(11789)
- 财经大学(11348)
- 基金
- 项目(62791)
- 科学(48347)
- 基金(47808)
- 家(45505)
- 国家(45236)
- 研究(41657)
- 科学基金(35655)
- 社会(28044)
- 社会科(26732)
- 社会科学(26727)
- 基金项目(23879)
- 自然(22769)
- 自然科(22288)
- 自然科学(22281)
- 自然科学基金(21923)
- 资助(21066)
- 省(20443)
- 划(19745)
- 教育(17915)
- 中国(16497)
- 部(15473)
- 重点(15407)
- 发(14346)
- 国家社会(13695)
- 编号(13114)
- 创(12869)
- 计划(12869)
- 科研(12814)
- 教育部(12632)
- 创新(12364)
共检索到1371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健 刘萍 何玉英 宋全山 牟乃海 王清印
中国对虾经过连续6代的群体选育,表现出生长快、抗逆性强等优良的经济性状。选育群体的体长比对照平均增长8.40%,体重增长26.86%。抗逆性强,发病率不足10%,而未经选育的对照池发病率在40%以上。对不同世代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1)同工酶:在13个基因位点中,MDH 2、GPI、MPI、PGM 2和PGM 3五个位点呈多态。PGM 3位点上的变异程度最高,其等位基因频率呈递减趋势,选育群体在MPI位点上发现c基因,其等位基因频率呈递增趋势,其平均观察杂合度呈依次递减趋势。(2)RAPD:对5个世代进行了RAPD分析,各世代间多态性比例呈下降趋势,F6代保持了F5水平。遗传分化指数Gst除F...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健 何玉英 王清印 刘萍 李吉涛 王学忠
2006年收集中国对虾"黄海1号"保种群以及海州湾、莱州湾2个野生群体为基础群体构建核心育种群,采用群体选育技术以仔虾Ⅰ期耐氨氮胁迫成活率和收获时对虾体重为选育指标,经过连续5代选育,培育出中国对虾"黄海3号"新品种。新品种耐氨氮胁迫能力强,仔虾Ⅰ期成活率较商品苗种提高21.2%,养殖成活率提高15.2%;生长速度快,收获对虾平均体重较商品苗种提高11.8%。AFLP技术分析获得5代选育群体的平均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2.28%、40.64%、40.32%、39.95%和38.05%。研究结果显示,随着选育世代的增加,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呈现下降趋势,但随着选育时间的延长,世代之间的分化逐渐降低...
关键词:
中国对虾 群体选育 黄海3号 氨氮胁迫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孔杰 罗坤 栾生 王清印 张庆文 张天时 孟宪红 王伟继 阮晓红
选取中国对虾"黄海1号"、"即抗98"2个养殖群体,朝鲜半岛南海群体、乳山湾群体、青岛沿岸群体及海州湾群体4个自然群体,采用不平衡巢式交配设计方案,于2005年建立了中国对虾育种的基础群体。设计并建立了中国对虾的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选育的目标性状为生长速度、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感染后的存活时间及养殖存活率。结果显示,养殖170 d收获体质量的遗传力为0.22,抗WSSV存活时间的遗传力为0.14,存活率的遗传力为0.03。采用BLUP法估算个体育种值,通过百分比加权的形式,分别赋予生长速度、抗WSSV存活时间和存活率的加权值为80%、1...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淑文 杨立军 王天茂 朴基正
采用系统分离育种方法,对柞蚕全茧重和生命力两项主要指标进行平衡选择。经10年12代的定向选择培育,育成了柞蚕新品种“龙蚕1号”。其千粒茧重达11.4kg,产量比对照青6号提高12.8%。结果表明,新品种“龙蚕1号”的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对照品种青6号,具有茧型大、生命力强、产量高、增产效果明显等优点。
关键词:
柞蚕 新品种 大茧型品种 龙蚕1号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朝霞 李健 王清印 何玉英 刘萍
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黄海1号”人工选育群体和野生群体进行11项形态性状的测定,采用方差分析和2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比较2个群体的外部形态特征。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表明,2个群体在部分形态特征上表现出明显差异,主要反映在选育对虾的腹节1及腹节总长度增加,但头胸甲及腹节1的宽度降低。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分别为:主成分1为18.14%,主成分2为15.09%,主成分3为11.09%,主成分4为9.53%,累积贡献率为53.85%。分析结果显示,2个群体在横向体型因子方面差异最明显,结果与显著性检验的结论基本一致。判别分析显示,2个对虾群...
关键词:
中国对虾 形态特征 多元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春华 王云 罗凡 王小萍 唐晓波 张厅 马伟伟 李刚 郑淑琴
茶树新品种—‘宜早一号’是从四川中小叶群体种中经变异单株系统选育而成,其品种性状突出,性状明显,与对照‘福鼎大白茶’相比,具有发芽特早,生长势强,叶色绿,叶片厚,持嫩性较强,芽肥大,年生长期长,其加工的的名优绿茶,具有条索紧细油润、栗香持久、滋味鲜醇回甘、汤色黄绿明亮等特点。
关键词:
选育 ‘宜早一号’ 茶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贺喜全 盛良学 王树兵
科湘糯玉1号是用自选系HN01作母本,自选系HN02作父本杂交育成的糯玉米新品种,经过品比、区域试验、生产示范、抗性鉴定和品质测试,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稳产、抗性较强,籽粒皮薄,味道鲜美,营养和食味品质好,果穗外观品质好等优点。
关键词:
糯玉米 品种选育 科湘糯玉1号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义仁 秦玉艳 石生林 杨瑞生 刘延群 秦利
柞蚕新品种选育及应用是提高柞蚕茧质量和产量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针对近年来东北及华北地区春季常发生高温干旱等气象灾害,拟在东北地区选育黄蚕血统的大型茧品种,以适应柞蚕生产的需要。以青6号为母本、方山黄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选择F2代分离出的黄色及全茧量高的个体继代,经过高温、低温冲击及抗病性筛选试验,经6年12代杂交选育,于2003年选育出适合东北蚕区的柞蚕黄蚕血统新品种—"沈黄1号"。该品种秋季全茧量9.76g、茧层量1.29g、茧层率13.22%,单蛾产卵数春秋分别为310粒及295粒,实用孵化率98%,虫蛹统一生命率98.5%;全龄经过春、秋分别为52d及42d;小区及农村生产试验表明,...
关键词:
柞蚕 品种 杂交选育 沈黄1号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健 刘萍 高保全 陈萍
2005年收集鸭绿江口、莱州湾、海州湾、舟山4个三疣梭子蟹野生地理群体,构建核心育种群体,评估有效群体含量,制定合理保种模式;在5%留种率下,采用群体选育方法进行新品种培育。到2010年经过连续5个世代选育,形成特征明显、性状稳定的三疣梭子蟹新品种"黄选1号"。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商品苗种进行对比测试。"黄选1号"收获时平均个体体重提高20.12%,成活率提高32.00%,全甲宽变异系数小于5%"黄选1号"新品种2010~2012年进行中试养殖200余hm2,养殖方法以"蟹、虾、贝、鱼"多品种生态养殖为主。结果显示,新品种收获时个体规格大、成活率高、整齐度好,平均单产提高30%;已推广到山东、河...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贺喜全 盛良学 何春林 童石平
科湘甜玉 1号是用自选系 HT0 1作母本 ,自选系 HT0 2作父本育成的超甜玉米新品种 ,经过品比、区域试验、生产示范、抗性鉴定和品质测试 ,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稳产、抗性较强、籽粒皮薄、甜度高、味道鲜美、营养品质好 ,食味品质好等优点
关键词:
蔬果玉米 品种选育 科湘甜玉1号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乔仁甫 曹彩云 周巧梅
冀谷17号是用冀谷9号作母本,安5498作父本经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适口性好,抗逆性强的特点。1996年4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预审,1998年3月通过省决审,命名冀谷17号。
关键词:
夏谷 品种 冀谷17号 选育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左浦阳 邓大成
为选育西瓜良种 ,以新 80 45 2为母本 ,以日本引进的杂交一代品种、经多代自交分离而成的高世代自交系HF为父本进行杂交 ,于 1997年育成中熟、优质、多抗无籽西瓜新品种湘西瓜 14号 .该新品种全生育期 92 d左右 ,果实发育期 30~ 32 d,果皮绿色 ,覆有深绿色纹条带 ,果实高圆形 ,外形美观 ,果肉鲜红一致 ,肉质细嫩爽脆 ,汁多味甜 ,口感风味好 .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12 %以上 ,边糖 10 % ;平均单瓜重 5~ 6 kg,产量可达 5 .2 5× 10 4kg/ hm2 .抗西瓜炭疽病和疫病
关键词:
无籽西瓜 湘西瓜14号 选育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华增 李健 王清印 何玉英 李吉涛 戴芳钰 王学忠
采用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分子标记技术,结合分群分析法(bulk segregate analysis,BSA)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高氨氮和高pH胁迫敏感组和耐受组进行分析研究,筛选出与高氨氮或高pH耐受性相关的遗传标记。应用110对SRAP引物进行筛选研究,根据在BSA基因池产生的差异,筛选出与高氨氮耐受相关引物77对,与高pH耐受相关引物102对,以用于验证分析。根据片段在群体中出现频率和变化规律,筛选出6个可能与高氨氮耐受性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其中耐受高氨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哈承旭 刘萍 何玉英 李健 李霞
在不同浓度氯化铵作用条件下对中国对虾"黄海1号"群体和中国对虾野生群体的存活率,血清中的溶菌酶(LSZ)、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及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变化进行了测定。发现"黄海1号"的24、48和72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及安全浓度均高于野生群体;氯化铵浓度为8mg/L时,"黄海1号"体内的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活力极显著低于野生群体(P<0.05),酸性磷酸酶活力显著低于野生群体(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哈承旭 刘萍 何玉英 李健 李霞
对高pH养殖水体中"黄海1号"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群体和野生群体的存活率,血清中的溶菌酶(LSZ)、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及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变化进行了测定。经高pH胁迫72h后检测发现,在pH8.2~8.6,"黄海1号"和野生群体存活率均高于90%,两群体机体表现出一定的应激能力;在pH8.8~9.0时,"黄海1号"及野生群体死亡率都急剧增加,几种免疫相关酶类较在pH8.6时都有较高幅度的变化,"黄海1号"的死亡率及酶突变程度均小于野生群体;在pH9.2时,2群体的死亡率及体内的几种免疫相关酶活性变化幅度...
关键词:
中国对虾 黄海1号 pH胁迫 酶活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