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29)
- 2023(8822)
- 2022(7438)
- 2021(7028)
- 2020(5973)
- 2019(13621)
- 2018(13424)
- 2017(24228)
- 2016(13485)
- 2015(15667)
- 2014(15367)
- 2013(15144)
- 2012(14287)
- 2011(13425)
- 2010(13208)
- 2009(12038)
- 2008(11897)
- 2007(10557)
- 2006(9346)
- 2005(8759)
- 学科
- 济(52768)
- 经济(52700)
- 管理(30618)
- 业(27973)
- 方法(20706)
- 企(20393)
- 企业(20393)
- 中国(19536)
- 数学(18097)
- 数学方法(17890)
- 农(16786)
- 学(14875)
- 制(12980)
- 贸(12078)
- 贸易(12070)
- 易(11795)
- 财(11744)
- 业经(10785)
- 农业(10455)
- 银(10048)
- 银行(10021)
- 体(9960)
- 行(9806)
- 地方(9694)
- 融(9389)
- 金融(9381)
- 理论(8561)
- 环境(7952)
- 和(7918)
- 发(7685)
- 机构
- 大学(194877)
- 学院(191348)
- 济(81407)
- 研究(80999)
- 经济(79761)
- 管理(65248)
- 中国(62217)
- 理学(55022)
- 理学院(54241)
- 管理学(53171)
- 管理学院(52813)
- 科学(50314)
- 京(44253)
- 所(43529)
- 农(41454)
- 研究所(39978)
- 财(36757)
- 中心(35891)
- 农业(32806)
- 业大(30625)
- 江(29777)
- 院(29319)
- 北京(28719)
- 财经(28566)
- 范(27022)
- 师范(26600)
- 经(26233)
- 经济学(25757)
- 科学院(24686)
- 省(23474)
- 基金
- 项目(129981)
- 科学(101044)
- 基金(94319)
- 研究(93267)
- 家(85982)
- 国家(85275)
- 科学基金(69586)
- 社会(58151)
- 社会科(54919)
- 社会科学(54908)
- 基金项目(48644)
- 省(48353)
- 自然(44557)
- 自然科(43523)
- 自然科学(43506)
- 划(43125)
- 教育(42851)
- 自然科学基金(42728)
- 资助(39442)
- 编号(36282)
- 成果(31349)
- 重点(31058)
- 部(29980)
- 发(29046)
- 课题(27067)
- 中国(26719)
- 创(26631)
- 科研(25505)
- 国家社会(25378)
- 创新(25123)
共检索到3061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邓灯 张庆文 王伟继 刘萍 孟宪红 孔杰 孔晓瑜
白斑综合征可以导致养殖对虾短时间内大面积死亡,是迄今为止对虾养殖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本试验采用巢式PCR法对2001年采自黄渤海的中国对虾几个产卵场群体进行白斑综合征病毒检测,旨在较全面地了解黄渤海野生中国对虾携带病毒状况。各群体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朝鲜半岛南海岸群体55%;渤海湾群体35%;辽东湾群体94.7%;海州湾群体47.4%。结果显示,中国对虾几个产卵场群体均不同程度地携带白斑综合征病毒。辽东湾产卵场群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群体,推测人工孵化苗种放流、海湾的地理和水质条件与中国对虾的WSSV感染率相关。而中国对虾野生群体携带病毒对于对虾养殖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笔者认为,只有从无特异...
关键词:
中国对虾 巢式PCR 白斑综合征病毒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闫冬春 董双林 黄倢
2002年采用PCR-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法检测了乳山对虾养殖场1000余份样品携带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情况。结果显示,639例对虾样品中阳性检出率为26·6%;77例蟹类样品中阳性检出率为18·2%;266例浮游动物样品中阳性检出率为38·3%,3~9月份浮游动物阳性率呈下降趋势,消毒后水体中浮游动物的阳性率仍很高;30例贝类样品检测均为阴性;204例底泥样品中,阳性检出率为17·6%,22例抽滤海水样品检测均为阴性。结果表明,虾、蟹类在传播WSSV中起着重要作用,贝类、海水传播WSSV的可能性很小,浮游动物、底泥在传播WSSV中的作用和机制应引起高度重视。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宋晓玲 史成银 黄倢 张立敬
于 1996~ 1998年采用DNA斑点杂交法 ,完成了共计 836份养殖对虾 ,2 13份对虾饵料和环境生物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 ,对虾在每年的 4~ 10月都可检测出白斑综合症病毒 (WSSV) ,6月出现最高峰 ,阳性检出率达到 4 2 .6 % ;其次 ,为 7月和 5月 ,分别达 31.6 %和 2 4 .5 %。在对虾不同生长阶段 (包括亲虾、各期幼体、仔虾、幼虾及成虾 )均可检出WSSV ,其中以仔虾的带毒率最高 ,达 36 .4 % ,其次为糠虾幼体 ,达 34.6 %。体长范围 1.1~ 2 .0cm的仔虾阳性率最高 ,其次体长为 5 .1~ 6 .0cm的幼虾样品。检测的中...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战军 孟宪红 孔杰 单从文 罗坤 栾生 常亚青
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能否产生类免疫保护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将健康的中国对虾接种经不同辐照强度γ射线灭活的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wpot wyndrome virus,WSSV),连续投喂接种20 d后,对其存活个体进行抗WSSV性能测试,检验其存活情况。结果显示,至216 h实验组(射线辐照剂量分别为5 kGy、10 kGy、15 kGy和20 kGy)存活率分别为45.5%、54.2%、68%和65.4%,存活对虾的病毒携带量分别为(14.0±11.9)、(14.1±4.3)、(24.5±15.0)和(15.1±7.8)copies/ng DN...
关键词:
中国对虾 类免疫 γ射线 白斑综合征病毒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颖博 战文斌 邢婧 唐小千 刘宝良
筛选小分子受体配基或抗受体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作为阻断剂,是阻断病毒感染的有效途径。通过差速离心法提取海捕中国对虾血细胞膜,分别利用Dot-Blot和ELISA技术,将血细胞膜包被于硝酸纤维素(NC)膜或酶标板,使地高辛(Digoxigenin,DIG)标记的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DIG)与之4℃结合4h,并以碱性磷酸酶标记抗DIG抗体作为探针检测,实验结果皆为阳性,证明体外环境下WSSV能稳定地与血细胞膜结合。通过血细胞膜免疫Balb/c小鼠生产抗中国对虾血细胞多克隆抗体,以该多抗37℃孵育血细胞膜1h,然后使WSSV-DIG与血细胞膜结合并检测。在Dot-Blot实验中,阻断组发色明显...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冯亚萍 孔杰 罗坤 栾生 曹宝祥 刘宁 卢霞 曹家旺 王明珠 王军 孟宪红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邓灯 王伟继 刘萍 孟宪红 孔杰
卤虫是虾、蟹苗种培育的关键动物性饵料,查清其能否携带白斑综合征病毒,对培育健康苗种至关重要。2002年7月至10月,自盐田中取野生卤虫,经暂养后选20尾抱卵雌虫,每尾置1个烧杯中,投喂单胞藻,产卵后取出亲体;20d后,每个烧杯中取5尾子一代个体,利用巢式体外DNA扩增技术对亲体和子一代成体进行WSSV病毒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卤虫中可扩增出特异性的、与引物设计吻合的DNA片段;DNA测序分析表明,扩增片段的DNA序列与白斑综合征病毒序列一致;野生卤虫携带白斑综合征病毒的阳性率为58%,实验条件下野生卤虫后代的阳性率为43%;同一家系中,亲代与子代携带病毒的情况不完全一致,不能确定白斑综合征病毒可...
关键词:
白斑综合征病毒 卤虫 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韦嵩 宋晓玲 李海兵 李赟
免疫活性物质可以调动或激活虾类自身的免疫系统,提高动物的免疫机能,增强动物的抗病毒能力。实验通过连续投喂的方法,用3个水平(1%、0.5%、0.1%)的Ig-Guard(shrimp)制成的试验饲料,同时以基础饲料为空白对照饲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20 d,分别测定了第5,10,15,20天血淋巴的酚氧化酶(PO)、溶菌酶(UL)、酸性磷酸酶(ACP)及肌肉匀浆液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非特异性免疫因子活性,并对血清及肌肉匀浆液中蛋白进行定量。结果表明,免疫组的PO、UL、ACP、SOD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20d后,用白斑综合征病毒(...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白斑综合征病毒卵黄抗体 免疫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姜有声 战文斌 程顺峰 王世表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囊膜蛋白在提纯的过程中易脱落,用传统的密度梯度离心方法不易获得完整的病毒粒子,对传统的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加以改进后,可以获得大量完整的病毒粒子。用患白斑综合征病毒病的中国对虾鳃制备WSSV粗提液,感染螯虾(Cambarus proclarkii),选取25%的蔗糖溶液用作病虾鳃的匀浆液,然后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分取各带负染后电镜观察,大量完整的病毒位于46%~52%蔗糖梯度之间,病毒粒子末端带有很长的尾;而病毒裸露的核衣壳位于40%~46%蔗糖梯度之间;在57%~62%之间观察到较多完整病毒粒子和少量细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病毒提纯方法较好,可得到大量完整的带...
关键词:
白斑综合征病毒 病毒提纯 完整病毒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何培民 郭媛媛 贾晓会 施定基 庄旻敏 何玲 贾睿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一种引起养殖对虾爆发性死亡的病毒,由于它宿主范围广、蔓延速度快以及致死率高,已经成为对虾养殖中的第一杀手,因此有效防治wssv爆发在水产养殖中具有重要意义并极具挑战性。本文主要介绍wssv基因组以及结构蛋白、对虾wssv免疫机制、对虾wssv疫苗研究进展,以及我国对虾养殖中wssv防治措施,认为对虾wssv疫苗将是今后对虾大规模养殖中病害防治的一种重要手段。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许华 黄倢 杨官品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引起对虾大规模死亡的主要病毒性病原,且该病毒感染的宿主广泛。自WSSV基因组全序列公布以来,国内外的学者对WSSV的研究热点转移到该病毒基因产物功能的相关研究上面来。弄清WSSV感染机理是有效防治病毒的基础,而对其感染机理的阐释则主要是搞清病毒各蛋白在感染中的作用,这些是WSSV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之一。分析WSSV蛋白同时可以在分子水平上为研究海洋和陆地生物病毒的进化趋势提供有力的基础。
关键词:
WSSV 结构蛋白 非结构蛋白 囊膜蛋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建中 陆承平
从江苏射阳某对虾养殖场采集患白斑综合征的病死对虾 ,以对虾组织匀浆液接种克氏原螯虾并传至 2代 ,结果螯虾全部发病死亡。用斑点杂交和单抗ELISA检测对虾和 2代螯虾 ,均为白斑综合征病毒 (WSSV)阳性 ,将此WSSV命名为射阳株。进一步用斑点杂交和单抗ELISA检测射阳株在肌注和口服感染螯虾体内的动态分布 ,并与青岛株的动态分布相比较。口服和肌注螯虾在感染后 12h ,病毒首先在血淋巴中检出 ,然后减少 ,36h后又明显检出 ,并增加至高峰然后减少 ;肠上皮、心脏、肌肉中的病毒在口服和肌注感染后 36h同时出现并呈总体递增分布 ;此外 ,病毒在胃上皮、真皮和结缔组织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分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素红 张天时 孟宪红 孔杰
一个包括42个全同胞家系的中国对虾选育群体,荧光标记后每个家系各取40尾健康个体混养,自然发病并确认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syndrome virus,W SSV)。发病1周后将所有个体取出,统计各家系的存活率,并对活体利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 reaction,PCR)进行W SSV检测。对存活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个家系的存活率在60%以上,7个家系的存活率在20%以下;存活率与第一次扩增阳性率、第二次扩增阳性率呈不显著负相关。第一次扩增阳性率与第二次扩增阳性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合两次扩增的阳性率分析得出:青岛野生群体内自交产生的一个家系...
关键词:
中国对虾 巢式PCR 白斑综合征病毒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洪玉 张天时 孔杰 罗坤 常亚青
以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为实验材料,分别投喂配合饲料、蚯蚓、蛤蜊、蝇蛆等四种饵料,利用生长和抗病性指标综合评价蚯蚓和蝇蛆作为中国对虾饵料的可行性。生长实验前测定每个实验组的初始体长和体重,养殖40 d后再次测定生长指标,之后,分别投喂不同毒饵量进行人工感染实验。方差分析表明:投喂4种饵料后,蛤蜊组生长最快,其次是蚯蚓,再次是蝇蛆,最后是配合饲料,各组之间对虾体长增长差异显著(P<0.05),体重增长差异极显著(P<0.01)。利用线性固定模型分析不同饵料及不同病毒量感染下对中国对虾存活率的影响,其中蚯蚓组存活率最高,配合饲料组存活率最低,并且蚯蚓组存活率显...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邓康裕 史晓丽 张莹雪 孟宪红 孔杰 罗坤 栾生
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中国明对虾CAspAsE2基因CDNA序列全长,并对该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明对虾CAspAsE2基因全长为1517 bp,开放阅读框长924 bp,5'非编码区长78 bp,3'非编码区长515 bp,命名为FCCAsp2。推测该基因编码307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34.21 ku,理论等电点为7.62。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发现,FCCAsp2基因与凡纳滨对虾CAspAsE2和斑节对虾CAspAsE的相似性分别为88%和80%,与其他节肢动物CAspAsE家族基因聚为一类。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FCCAsp2基因在肝胰腺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在肌肉中表达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