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37)
- 2023(13955)
- 2022(11879)
- 2021(11363)
- 2020(9473)
- 2019(22208)
- 2018(21710)
- 2017(42149)
- 2016(22320)
- 2015(25424)
- 2014(25191)
- 2013(25289)
- 2012(22990)
- 2011(20687)
- 2010(20552)
- 2009(19296)
- 2008(18149)
- 2007(15557)
- 2006(13633)
- 2005(12156)
- 学科
- 济(91117)
- 经济(91019)
- 管理(63285)
- 业(61182)
- 企(51136)
- 企业(51136)
- 方法(42918)
- 数学(37289)
- 数学方法(36971)
- 中国(31304)
- 融(27611)
- 金融(27610)
- 贸(26416)
- 贸易(26395)
- 银(25847)
- 银行(25815)
- 易(25718)
- 行(24931)
- 财(24504)
- 农(23004)
- 业经(19887)
- 制(18969)
- 地方(18848)
- 学(17603)
- 务(16537)
- 财务(16473)
- 财务管理(16445)
- 企业财务(15406)
- 农业(15374)
- 理论(14898)
- 机构
- 大学(315127)
- 学院(312069)
- 济(136135)
- 经济(133498)
- 管理(124585)
- 理学(107906)
- 研究(107098)
- 理学院(106800)
- 管理学(105251)
- 管理学院(104722)
- 中国(87368)
- 京(66957)
- 科学(62159)
- 财(60408)
- 所(52524)
- 中心(49428)
- 财经(49157)
- 研究所(47995)
- 农(45581)
- 经(44899)
- 业大(43137)
- 北京(43058)
- 经济学(42463)
- 江(42369)
- 范(38955)
- 院(38908)
- 师范(38655)
- 经济学院(38506)
- 财经大学(36880)
- 农业(35524)
- 基金
- 项目(212720)
- 科学(167441)
- 研究(158273)
- 基金(156475)
- 家(135310)
- 国家(134239)
- 科学基金(115252)
- 社会(101138)
- 社会科(96110)
- 社会科学(96085)
- 基金项目(82800)
- 省(79398)
- 自然(73255)
- 自然科(71560)
- 自然科学(71544)
- 教育(71044)
- 自然科学基金(70269)
- 划(67314)
- 资助(65221)
- 编号(63809)
- 成果(51786)
- 部(48316)
- 重点(47133)
- 发(45401)
- 创(44210)
- 课题(43138)
- 国家社会(42312)
- 教育部(42002)
- 创新(41304)
- 人文(40888)
- 期刊
- 济(142181)
- 经济(142181)
- 研究(96637)
- 中国(56655)
- 学报(45509)
- 财(45064)
- 管理(44491)
- 科学(43029)
- 农(41167)
- 融(40326)
- 金融(40326)
- 大学(35114)
- 学学(33009)
- 教育(29989)
- 农业(28627)
- 技术(25039)
- 经济研究(24457)
- 财经(23920)
- 业经(21437)
- 贸(20737)
- 经(20434)
- 问题(19318)
- 国际(18622)
- 理论(16153)
- 世界(15463)
- 业(15363)
- 图书(15173)
- 技术经济(15110)
- 实践(14583)
- 践(14583)
共检索到4628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段世德
中美贸易差额由全球要素共同创造,而产生的金融成本却由中国单独承担,金融净收益外流造成我国贸易利益的耗散。文章以中国统计的中美贸易差额为基础,通过拆解并核算1993~2013年中国承担的金融成本与获得的金融收益,结果显示,机会成本是金融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冲销成本和扭曲成本也有重要影响;金融收益主要来源于投资资本收益、本金增值收益和财政金融收益;中美贸易差额共给中国带来8941.05亿美元金融净收益流出,占贸易差额存量的47.39%。因此,中美贸易利益分配要考虑贸易差额带来金融净收益,不能简单以贸易差额和归属为依据,要改变我国对外汇储备的特殊偏好,降低中美贸易差额的金融成本并提高其收益,增强对美...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羌建新
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从理论上说,对外贸易流量同时形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万锋
本文利用1993—2005年中美贸易顺差和中国对东亚国家贸易逆差数据,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检验技术分析了二者之间的联动关系,得出结论:中美贸易顺差和中国对东亚国家的贸易逆差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二者具有显著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中美贸易顺差对来自中国与东亚国家贸易逆差的随机扰动具有正效应,并且具有很强的持续性。进而,本文揭示了中关贸易顺差产生的根源和产业转移导致贸易失衡的内在逻辑,并验证了中美贸易顺差属于结构性失衡的观点。
关键词:
中关贸易 联动关系 贸易差额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宗刚 刘璐
近年来,随着中美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中方贸易顺差也日益扩大。这种贸易顺差是否是有效率的、贸易差额的真实利益是否被作为贸易顺差国的中国所占有是两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文章从埃奇沃斯盒型图和效用函数两个理论模型入手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说明了近几年中美贸易结构是低效率,不经济的,贸易差额的真实利益没有被中国所占有。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美国长期以来实施的严格的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并根据这种情况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姜鸿
解决中美两国间贸易赤字问题,一直成为中美双边贸易中引人注目的问题。 根美方统计,1983年前美对华贸易一直为顺差,1983年开始逆转为逆差,以后越来越大,1992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最高达183亿美元。然而,根据中方统计,1980—1992年间,中国对美一直逆差,1989年最高达22亿美元,1992年达3.1亿美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俞娟
中国的货物贸易差额已保持连续十年顺差。从1998年开始,这一差额开始减少,呈现下降趋势。2003年1季度和2004年1月,中国还出现了近五年来首次的月度和季度逆差。本文结合了对中国货物贸易差额长期趋势的观察,从分析顺逆差商品的结构入手,对上述现象进行了分析。通过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顺逆差结构以及贸易逆差主要构成来源的角度,解释近期贸易差额减小的结构原因,并预测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仁言
长期内,贸易差额与人民币汇率的相关性不显著。中国对外贸易出现持续顺差的重要原因是人口赡养率下降、国民储蓄增加及消费需求不振刺激了出口增长;青壮年人口比重上升,强化了中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和出口竞争力。未来15年内,国民高储蓄率和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可望维持,对外贸易即使出现短期波动,顺差的大格局也不会发生根本变化。因此,汇率政策不必过于考虑汇率水平对进出口的影响,汇率的形成应更加市场化。
关键词:
人口年龄结构 贸易差额 汇率政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玮 张文婷
本文通过建立所有权原则下的二元和三元模型分析外国直接投资对一国贸易差额的影响,并运用所有权贸易统计体系对中国对外贸易差额及中美、中日、中欧(欧盟)双边贸易差额进行重新估算。研究说明原产地贸易统计体系已经不能准确反映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真实利得。
关键词:
所有权贸易统计 外国直接投资 贸易差额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魏琦 王春波
自1992年至今中方在中韩贸易中始终处于逆差地位,且逆差出现逐年扩大的趋势。本文在分析中韩贸易逆差特点和成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中韩贸易逆差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 韩国 贸易 逆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孙炜
近年来,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逆差问题呈逐年上升趋势,双边贸易摩擦也日益加剧,给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本文基于对1994—2005年中美双边贸易差额的分析研究,剔除统计不对称及增值率因素,重估十年来双边贸易差额范围,进一步全面探讨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为平衡中美贸易,中方应采取的对策应推进新贸易统计方法的研究实施;调整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加快产业的升级换代;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发展技术贸易;企业应该采取措施缓解中美贸易摩擦。
关键词:
重估贸易差额 新贸易统计方法 正和博弈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昕
全球化发展促进了可贸易品生产链向世界延伸,出口品价值由不同生产模块上的不同国家组成,这直接导致以国为单位的传统通关统计无法正确反映国际产品分工链条中各国的实际价值创造。对折返增加值部分的重复计算不仅夸大了发展中国家的实际贸易顺差同时也夸大了发达国家的贸易逆差。本文通过将增加值法引入国际贸易核算体系发现:2002年和2007年,按增加值统计的我国贸易总额分别低于通关统计贸易总额的14.1%和20.5%,贸易顺差分别低于通关统计贸易顺差的20.3%和24.9%。利用新方法对国际贸易中的国内、国外增加值进行分解,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能从微观角度纠正传统的通关统计对双边贸易平衡真实性的误判,还可以从开放宏观角度避免这种误判可能给予实际汇率以错误的权重,使汇率成为矛盾的焦点。
关键词:
全球化 通关统计 增加值统计 投入产出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彭化非
进出口贸易和贸易结售汇反映了一定时期我国与外国(地区)之间的各种经济交易的规模、结构等状况,为对外经济分析和制定对外经济政策提供依据。从当前的涉外经济出发,探讨欠发达地区进出口货物流和外汇资金流的关系,对欠发达地区的外贸进出口的影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为此,本文对近年来湛江市贸易结售汇差额与进出口差额情况进行深入调查。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姜新安
中美贸易差额的变化及其对中美贸易关系的影响厦门大学国际贸易系姜新安一、中美贸易的迅速发展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中美贸易关系开始解冻;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并于同年7月签订了中美贸易关系协定、此后.两国经济贸易迅速发展起来。从197...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彬
近年来,伴随着中美贸易顺差额的持续扩大,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越来越成为了阻碍双边经贸关系顺利发展的障碍。中美贸易顺差形成的原因众多,但中美双方均未将服务贸易统计在中美贸易额中是构成中美巨额贸易顺差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将把中美服务贸易的数据计入中美贸易总额,从而对中美贸易差额进行重新的估算,由此得出中美贸易差额的另一种景象。一、中美贸易差额的基本状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