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57)
- 2023(9684)
- 2022(8182)
- 2021(7662)
- 2020(6587)
- 2019(15807)
- 2018(15229)
- 2017(29623)
- 2016(16080)
- 2015(18538)
- 2014(18386)
- 2013(18705)
- 2012(17713)
- 2011(16148)
- 2010(16054)
- 2009(15201)
- 2008(15121)
- 2007(13393)
- 2006(11524)
- 2005(10552)
- 学科
- 济(76003)
- 经济(75932)
- 管理(40495)
- 业(40166)
- 方法(36596)
- 数学(33551)
- 数学方法(33354)
- 企(29751)
- 企业(29751)
- 中国(22253)
- 贸(19997)
- 贸易(19991)
- 农(19816)
- 易(19612)
- 财(19012)
- 学(14133)
- 出(13435)
- 农业(13229)
- 地方(13169)
- 制(13021)
- 业经(12957)
- 银(11511)
- 银行(11487)
- 融(11365)
- 金融(11363)
- 行(11043)
- 环境(10485)
- 和(9954)
- 务(9912)
- 财务(9896)
- 机构
- 大学(242075)
- 学院(236349)
- 济(113189)
- 经济(111397)
- 管理(88133)
- 研究(87907)
- 理学(75911)
- 理学院(75042)
- 管理学(74004)
- 管理学院(73550)
- 中国(67387)
- 京(51478)
- 科学(50377)
- 财(50031)
- 所(44928)
- 研究所(40897)
- 农(40289)
- 财经(40283)
- 中心(39285)
- 经济学(38218)
- 经(36927)
- 经济学院(34911)
- 江(33797)
- 业大(33250)
- 北京(33158)
- 农业(31996)
- 院(31022)
- 范(30705)
- 师范(30433)
- 财经大学(30087)
- 基金
- 项目(155226)
- 科学(122818)
- 基金(116392)
- 研究(112756)
- 家(101842)
- 国家(101101)
- 科学基金(85370)
- 社会(75092)
- 社会科(71464)
- 社会科学(71445)
- 基金项目(60546)
- 省(56092)
- 自然(52933)
- 自然科(51756)
- 自然科学(51738)
- 教育(51495)
- 自然科学基金(50880)
- 划(49066)
- 资助(48730)
- 编号(43229)
- 部(37304)
- 成果(35930)
- 重点(35445)
- 发(34000)
- 国家社会(32979)
- 教育部(32170)
- 中国(31736)
- 创(31644)
- 人文(30339)
- 科研(30239)
共检索到3546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晓钟 黄蓉 袁永明
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罗非鱼养殖和出口国家,但是出口单价较低,所获的贸易比较利益较少。本文拟利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分析中国对美国罗非鱼出口增长效应,剖析相应的原因,并探讨促进中国罗非鱼出口增长提升的对策建议,为中国罗非鱼产业发展以及在罗非鱼贸易中获得更多比较利益提供有益思路。
关键词:
中美贸易 罗非鱼 出口增长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常君
本文采用恒定市场份额分析方法对十几年来中国向日本出口蔬菜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竞争力是中国向日本出口蔬菜持续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但是近几年竞争效应在逐渐减弱。进口国的需求效应对出口的增长也有较大作用,应根据进口市场的需求状况安排出口产品结构。结构效应由对出口的阻碍作用逐渐转变为促进作用,但是作用很小。
关键词:
CMS模型 增长 效应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晓钟 胡卉君 沈潇茹
本文利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从市场规模效应、产品结构效应和竞争力效应三个维度,对1992—2011年中国对日本蔬菜出口增长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出口竞争力和世界市场需求规模是影响出口增长效应的主要因素,而进口国蔬菜标准的提高和金融危机则是导致竞争力和市场规模效应降低的主要原因。本文详细分析了进口国标准提高的"倒逼机制",揭示了我国蔬菜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我国蔬菜出口贸易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兵 乔晶
中国出口的内部区域结构非常不平衡,无论从出口额、出口增长率,还是出口依存度来看,省份间出口的巨大差异都是客观存在的,而这种差距又主要是由于东、中、西三大地带间的差距造成的,从发展趋势看,目前没有扭转的迹象。进一步的实证分析揭示,各省的出口与各省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联,也就是说,不同的省份间,出口的差异部分地解释了省份间经济增长的差异,而且出口的增长效应在东、中、西三大地带各异,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中部最大,西部次之,而东部最低。
关键词:
出口贸易 区域差异 经济增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海鹏 张俊飚 朱信凯
本文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对我国蔬菜出口贸易变动进行阶段分析,以寻找蔬菜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实证结果发现,进口国的需求扩大是我国蔬菜出口持续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商品结构效应对出口的阻碍作用逐渐减小;竞争力效应对1992-1997年期间的蔬菜出口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但对其它时期蔬菜出口增长效果不明显。对竞争力效应的近一步分解发现,新鲜蔬菜等传统优势产品竞争力效应下降,而加工蔬菜等产品竞争力效应增长。根据分析,最后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关键词:
蔬菜出口 CMS模型 增长效应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蕾 李鸿磊
文章基于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对我国商品出口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2005年以来我国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和世界市场进口需求的变动是影响我国商品出口增长的关键因素。金融危机以来,竞争力效应逐渐增强,成为我国出口规模扩大的最重要的促进因素。一般增长效应则趋于弱化,表明世界市场需求对我国出口增长的影响变小。商品构成效应和市场分布效应对出口增长的影响较弱,但近年来有所增强。对竞争力效应的分解表明,我国商品竞争力的提升对出口增长的影响在欧盟、东盟、美国和香港四个国家和地区以及SITC7和SITC8两类商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蕾 李鸿磊
文章基于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对我国商品出口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2005年以来我国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和世界市场进口需求的变动是影响我国商品出口增长的关键因素。金融危机以来,竞争力效应逐渐增强,成为我国出口规模扩大的最重要的促进因素。一般增长效应则趋于弱化,表明世界市场需求对我国出口增长的影响变小。商品构成效应和市场分布效应对出口增长的影响较弱,但近年来有所增强。对竞争力效应的分解表明,我国商品竞争力的提升对出口增长的影响在欧盟、东盟、美国和香港四个国家和地区以及SITC7和SITC8两类商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蕾 李鸿磊
文章基于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对我国商品出口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2005年以来我国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和世界市场进口需求的变动是影响我国商品出口增长的关键因素。金融危机以来,竞争力效应逐渐增强,成为我国出口规模扩大的最重要的促进因素。一般增长效应则趋于弱化,表明世界市场需求对我国出口增长的影响变小。商品构成效应和市场分布效应对出口增长的影响较弱,但近年来有所增强。对竞争力效应的分解表明,我国商品竞争力的提升对出口增长的影响在欧盟、东盟、美国和香港四个国家和地区以及SITC7和SITC8两类商品上体现得最为明显。未来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重点是提升商品竞争力,扩大出口的优势地域范围和优势商品种类,从而打造多元化出口市场和高端出口产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资树荣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表明了中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中国实际消费品出口值存在协整关系,即它们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如果中国实际消费品出口值变化了,中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将会同方向变化。误差修正模型的分析进一步说明了两者的均衡关系比较稳定。由于国外居民消费需求变动影响着中国消费品出口贸易的发展,那么分析结果也预示着国外居民消费需求变动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将愈来愈明显。
关键词:
消费品出口贸易 经济增长 效应 分析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晓钟 黄蓉
本文利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中国对美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效应进行分解,利用产品质量指数分析中国对美国出口高技术产品质量的变化。研究表明,中国高技术产品对美国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美国进口规模扩大和出口产品竞争力提高,但是,贸易类型仍属于垂直差异型低质量贸易,出口产品质量没有实质性提高,本文对原因进行了剖析,并探讨了促进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质量提升的对策建议,为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以及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的比较利益提供了有益思路。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任培强 黄梅波
文章运用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在控制投资与出口之间的内生性后,考察中国在非投资存量对中国对非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在非投资存量对中非出口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作者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对16家中资企业在南非投资的出口效应的调研也证实了计量分析结论。继续扩大和深化对非投资,不仅能带动更多的中国企业"走进"非洲,也能将更多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销往非洲,有助于一些非洲国家控制和缓解通货膨胀。
关键词:
中国对非投资 出口效应 南非企业调研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汪琦 William Wei
中国、美国、日本三国作为全球主要的经济实体和贸易大国,其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近年来呈现出不同的绩效特点。本文通过借鉴固定市场份额(CMS)模型,把中、日、美三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绩效分解成国际需求引致效应、结构性效应和产业竞争力效应,并探讨各种效应对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的真实影响。最后,提出改善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绩效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出口增长 效应分解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高凌云 王洛林 苏庆义
本文利用半参数广义可加模型和按行业分类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整体专业化曲线的动态变化,以及该种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出口走的实际上是一条非线性的、超越所处发展阶段的渐进专业化道路;在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还可能出现加速专业化的趋势;同时,这样的道路已经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不利影响,并将长期存在。而且,结论在控制了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后仍然稳健。因此,未来扭转我国出口发展中这种内在的专业化发展惯性,无疑是出口结构调整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关键词:
出口结构 专业化 要素配置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方福前
近几年中国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国工人工资率显著偏低。中国出口快速增长隐含着较高的机会成本或政策支持成本。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的方式是独特的:中国出口的产品是用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和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加上廉价的土地)相结合生产出来的,中国处于这些产品全球化生产链条中的末端。在中国出口快速增长的背后,是中国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收益大量外流,中国国内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工人、农民的收入和消费增长缓慢。其结果,一方面加剧了中国国内各方面的利益矛盾;另一方面又加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利益矛盾。
关键词:
中国出口 低工资率 全球化 利益矛盾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明申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随着外资规模的扩大和外商投资领域的拓宽,这股力量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美国对华直接投资是这股力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与其他来源国的跨国资本相比,美资企业具有生产技术先进、管理水平高和单个项目投资规模大等特点。因此,本文在分析外商对华投资总体影响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美国对华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国外资本的进入,对我国的长期经济增长会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但美资进入却呈现出相反的效果:其在我国国内资本形成中所占比例的增长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我国人均GDP的增长率将下降0.095个百分点。
关键词:
美国对华直接投资 经济增长 外溢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