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45)
- 2023(19257)
- 2022(16729)
- 2021(15775)
- 2020(13385)
- 2019(31218)
- 2018(30833)
- 2017(59052)
- 2016(32113)
- 2015(36426)
- 2014(36287)
- 2013(35790)
- 2012(32746)
- 2011(29562)
- 2010(29396)
- 2009(27498)
- 2008(26822)
- 2007(23345)
- 2006(20024)
- 2005(17594)
- 学科
- 济(128390)
- 经济(128249)
- 管理(88996)
- 业(85297)
- 企(69068)
- 企业(69068)
- 方法(61472)
- 数学(54103)
- 数学方法(53436)
- 农(36419)
- 中国(34860)
- 财(33377)
- 贸(28179)
- 贸易(28169)
- 学(28012)
- 易(27478)
- 业经(27079)
- 地方(24143)
- 农业(23634)
- 制(22750)
- 务(20610)
- 财务(20522)
- 财务管理(20473)
- 理论(20263)
- 和(19757)
- 银(19287)
- 企业财务(19270)
- 银行(19230)
- 环境(19176)
- 技术(18650)
- 机构
- 大学(454844)
- 学院(453263)
- 济(184446)
- 经济(180650)
- 管理(176257)
- 研究(153228)
- 理学(152941)
- 理学院(151253)
- 管理学(148463)
- 管理学院(147662)
- 中国(114575)
- 京(96523)
- 科学(95538)
- 财(82685)
- 所(77396)
- 农(75880)
- 研究所(70777)
- 中心(69729)
- 业大(68682)
- 财经(66871)
- 江(64482)
- 北京(61103)
- 经(60868)
- 范(60083)
- 农业(59940)
- 师范(59474)
- 经济学(56405)
- 院(55350)
- 州(52429)
- 经济学院(51024)
- 基金
- 项目(309717)
- 科学(242391)
- 基金(224707)
- 研究(224426)
- 家(196177)
- 国家(194613)
- 科学基金(166327)
- 社会(140664)
- 社会科(133240)
- 社会科学(133206)
- 省(119872)
- 基金项目(118438)
- 自然(108822)
- 自然科(106272)
- 自然科学(106240)
- 自然科学基金(104329)
- 教育(104121)
- 划(101440)
- 资助(93827)
- 编号(91745)
- 成果(74332)
- 重点(69595)
- 部(68762)
- 发(65858)
- 创(63764)
- 课题(62930)
- 科研(59856)
- 创新(59598)
- 教育部(58875)
- 大学(58260)
- 期刊
- 济(195547)
- 经济(195547)
- 研究(130967)
- 中国(81369)
- 学报(73334)
- 农(68688)
- 科学(66626)
- 财(63486)
- 管理(61924)
- 大学(55157)
- 学学(51715)
- 教育(49159)
- 农业(47917)
- 技术(39203)
- 融(36160)
- 金融(36160)
- 经济研究(32963)
- 业经(32374)
- 财经(31833)
- 经(27329)
- 业(26182)
- 问题(25602)
- 图书(23357)
- 贸(22892)
- 技术经济(21801)
- 版(21564)
- 统计(21124)
- 理论(20770)
- 科技(20603)
- 商业(20249)
共检索到6542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行怀勇 李俊
文章从全球价值链分工视角,研究中国对美国林草产品出口贸易,并进行了国内增加值分解,以此分析出口的实际得益和国内增加值产业来源。研究结果表明,林草产品出口国内增加值率出现了金融危机前下降、此后上升的趋势。从增加值产业分解的角度看,林业和伐木业制品国内增加值主要来源于第一产业,其他林草产品行业国内增加值主要来源于第二产业,同时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有显著上升。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明敏 彭兴莲
随着全球价值链不断深化,中间品贸易逐渐兴起,传统的关境统计方法无法准确衡量各国收益。为此,本文结合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基于增加值贸易核算模型,重新测算中国农产品增加值出口额,并与传统关境出口额进行比较。随后从行业间效应和行业内效应角度进行分解,从而厘清农产品出口规模和结构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1)1995—2011年,中国传统关境出口额和增加值出口额虽然均呈现先降后升态势,但两者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传统关境出口额最低点出现在2001年,增加值出口额最低点出现在1999年。(2)中国农产品出口增加值率变动并不平稳,呈现先升后降态势,其中2008年出口增加值率达到历史高点。(3)中国农产品出口增加值率不断升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但中国农产品行业间效应为负,出口份额缩减,农产品对整体出口增加值率贡献降低。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不仅要着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优化出口结构,还要积极参与区域贸易协定谈判。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先海 郭晶
本文使用中国海关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测度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DVAR),从贸易模式和企业动态等方面拓展DVAR的分解方法,揭示中国DVAR提升的来源。结果表明:不同贸易方式企业的DVAR存在明显差异;退出企业DVAR均值高于进入和持续企业,不同代际进入企业在持续期间DVAR不断提升;从加工贸易向一般贸易的贸易模式转型是中国DVAR提升的来源之一;持续存在企业的集约边际变动是中国DVAR提升的主要来源,企业进入退出的扩展边际对中国DVAR提升的贡献很小;产业内DVAR提升是不同技术含量产业DVAR变动的主要来源。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郭晶 刘菲菲
文章对Upward(2013)的出口国内增加值测度方法进行修正,使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测度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结果表明: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呈上升趋势;高技术含量产业、加工贸易企业、外资企业和大型企业等出口国内增加值低于其他类型但提升明显。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的提升既来自于FdI等外部因素拉动,也来自于服务投入等内部高端要素的推动。因此,中国全球价值链升级政策要进一步促进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并着力实现向内部高端要素的动力机制转换。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董有德 唐云龙
该文使用上游度测算各个具体产业在整个产业链上的准确位置,弥补了长期以来人们仅能定性地分析各个产业在产业链中的相对位置的不足。该文具体采用Fally在2011年提出的算法,并结合世界投入—产出表对中国1996~2011年期间各产业部门的上游度进行了定量测算,揭示了我国各产业部门在产业链中的分布状况。同时,该文还按照Koopman在2014年提出的分析框架,对相应年份中国各产业部门出口产品的国内增加值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出口产品的国内增加值总体上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但是,不同产业部门出口产品创造的国内增加值差别很大。该文通过综合分析还发现,我国优势产业一直是处于上游度为2~4之间的中游产业。据此,该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上游度 出口国内增加值 投入—产出模型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董有德 唐云龙
该文使用上游度测算各个具体产业在整个产业链上的准确位置,弥补了长期以来人们仅能定性地分析各个产业在产业链中的相对位置的不足。该文具体采用Fally在2011年提出的算法,并结合世界投入—产出表对中国19962011年期间各产业部门的上游度进行了定量测算,揭示了我国各产业部门在产业链中的分布状况。同时,该文还按照Koopman在2014年提出的分析框架,对相应年份中国各产业部门出口产品的国内增加值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出口产品的国内增加值总体上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但是,不同产业部门出口产品创造的国内增加
关键词:
上游度 出口国内增加值 投入—产出模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祝树金 金小剑 赵玉龙
本文基于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匹配数据,测算了中国企业的出口国内增加值率,并构建进口产品转换强度和进口产品种类范围来反映企业进口产品转换,实证研究了进口产品转换对于出口国内增加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进口产品转换强度对出口国内增加值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进口产品范围扩大对出口国内增加值提升具有抑制效应;对不同贸易类型、不同所有制、不同要素密集度企业而言,实证结果比较稳健。进一步的影响机制检验表明,企业进口产品转换通过生产率、要素密集度、贸易条件和贸易结构等路径显著影响了出口国内增加值。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进口产品转换 出口国内增加值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高运胜 甄程成 郑乐凯
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下中国制成品出口有相当比例来自于国外增加值,传统贸易统计方法不仅存在"统计假象",且可能会为贸易政策制定带来误导。本文利用WIOD国家间投入产出表,借鉴Wang等(2013)总贸易核算法,从国家、行业及双边贸易部门层面对1995~2011年中国制成品出口欧盟的增加值结构进行分解。结果表明:期间国内增加值率呈下滑趋势,且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低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国外增加值中间品重复计算比重上升,显示我国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程度不断加深,但中欧贸易差额被高估,且主要制造业部门目前仍处在全球价值链低端位置。
关键词:
国内增加值 贸易差额 垂直专业化分工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中
基于2011年世界投入产出表,采用总出口分解模型,将中国等40个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总出口完全分解为不同的增加值项目和重复计算项目,并衍生出增加值贸易的相关指标。从行业层面,测算了中国各行业的增加值出口规模及其实现路径。依据"吸收地原则",研究了我国总体、行业增加值出口的地区(国别)去向。结果显示,中国总出口中国外成分(VS)所占比例为21.77%,高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其重复计算项的比例为24.53%;中国传统出口规模较小的农业、狩猎业、林业及渔业、采掘业和服务行业,通过将行业产出用于制造业行业产品的生产,从而实现本行业的增加值出口,其增加值出口规模位居行业前列;北美地区、欧盟地区是中...
关键词:
总出口 增加值 价值链 投入产出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毛雁冰 方亚婷
基于增加值视角,本文以OECD-TiV A数据库2000—2018年67个经济体为样本,研究数字贸易规则对提升ICT产品出口增加值的促进效应。结果表明,经济体之间数字贸易规则的缔结对ICT产品的出口增加值提升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并随着对规则承诺水平的提高不断强化。相较于其他条款,“跨境数据自由流动”类条款的促进效应更强;相较于ICT服务部门,ICT设备部门对提升产品出口增加值的正向促进效应更强;相较于发展水平较低国家,发展水平较高国家参与签订的数字贸易规则对提升ICT产品出口增加值的促进效应更显著。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贺梅 王燕梅
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数据库和WIOD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本文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评估危机冲击对异质性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差异化影响。研究发现:(1)金融危机对不同制造业行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危机冲击可以倒逼高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行业提升产品质量。(2)危机冲击主要通过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加成率对异质性制造业行业的出口产品质量产生影响,存在"金融危机冲击→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加成率变化→技术创新/市场份额→高出口国内增加值率行业质量提升"的传导机制。(3)创新投入存在延迟效应,最终使危机冲击对制造业产品质量的长期动态效应呈现"U"型特征。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如何更好应对全球贸易不稳定因素,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睿伣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比传统贸易统计方法更能真实准确地揭示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情况、所处的地位、获取的贸易利益。本文基于OECD和WTO2013年联合发布的1995-2011年连续17年的WIOT数据,先通过增加值贸易法将中国的总出口分解为Koopman(2010)的五部分,然后运用GVC地位指数法测算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并将其和世界主要的39个经济体加以比较,进而判断中国在新型国际分工下的地位和获取贸易利益的情况。增加值分析显示,中国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中最终产品所占比例最高,达33%~46%;其次是转移的中间产品所包含的国内增加值比例,为23%~27%;出口所包含的国外增加值比例为14%~28%;出口的被进口国自己使用的中间产品包含的国内增加值比例为14%~17%;返回的国内增加值比例为0.24%~1.23%。GVC地位指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虽然出口总值超过美国和德国雄踞世界第一,但是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其地位相对较低,出口获利能力不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小平 余远
提升出口国内增加值率(DVAR)是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国内国际双循环视角,考察二元出口架构下中国制造业出口DVAR的变动特点与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国内循环引致的制造业出口DVAR变动远在对外循环之上;受制于"低端投入→低端制造"的分工路径,国内循环导致了出口DVAR攀升与低端转型并存的发展特点;随着竞合关系的变化,发达国家对于中国制造业出口DVAR的抑制作用逐渐凸显,已经成为对外循环中不可忽视的阻力来源。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廖益杰 吕建兴 钟海庆
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生产环节之间的交流和信息传递效率变得愈发重要,而标准是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措施,但却存在遵从成本。那么,标准如何影响全球价值链?作用机制是什么?文章基于2009~2020年国家—行业层面的数据,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了标准对出口国内增加值率(GVCR)的影响和机制。结果显示:第一,总体来看,标准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出口GVCR,更换度量指标、不同固定效应以及处理内生性问题后估计结果依然稳健;第二,中间品种类效应和中间品质量效应是标准提升出口GVCR的重要机制,但中间品种类效应的促进作用极易被国外中间品价格下降的作用稀释甚至覆盖,导致其产生的中间品替代效应不显著,而中间品质量效应的促进作用则不受影响。文章的研究发现对深入认识中国不同类型标准的作用,以及针对不同国情组合使用标准来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祝坤福 陈锡康 杨翠红
中国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的比例很大,出口带来的国内增加值偏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需要重新评估。因此准确测算中国出口贸易的国内增加值,对正确理解中国对外贸易的利益格局、把握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发挥的作用和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反映加工贸易的中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2002年和2007年中国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以及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情况。结果发现,中国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率明显提高,加工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率远低于非加工出口,但加工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率上升速度较快,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加工出口生产,特别是加工出口生产中使用国内原材料和服务的比例在不断上升。2002-2007年中国出口的国内增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