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06)
- 2023(15845)
- 2022(13304)
- 2021(12581)
- 2020(10658)
- 2019(24481)
- 2018(24095)
- 2017(46297)
- 2016(24526)
- 2015(27952)
- 2014(27222)
- 2013(26801)
- 2012(24217)
- 2011(21753)
- 2010(21567)
- 2009(20001)
- 2008(19607)
- 2007(16703)
- 2006(14634)
- 2005(13047)
- 学科
- 济(99880)
- 经济(99745)
- 管理(72947)
- 业(67209)
- 企(56417)
- 企业(56417)
- 方法(48977)
- 数学(43611)
- 数学方法(42931)
- 财(30662)
- 中国(27908)
- 贸(27261)
- 贸易(27246)
- 易(26542)
- 农(25012)
- 税(21925)
- 制(21747)
- 业经(21035)
- 税收(20450)
- 收(20268)
- 务(17858)
- 财务(17792)
- 财务管理(17755)
- 学(17462)
- 企业财务(16762)
- 地方(15915)
- 农业(15810)
- 银(15675)
- 银行(15660)
- 理论(15356)
- 机构
- 大学(344264)
- 学院(343629)
- 济(150677)
- 经济(148062)
- 管理(133515)
- 理学(116224)
- 理学院(115028)
- 研究(114314)
- 管理学(112862)
- 管理学院(112230)
- 中国(88312)
- 财(73531)
- 京(71095)
- 科学(66219)
- 财经(57987)
- 所(55552)
- 经(52895)
- 中心(52120)
- 研究所(50177)
- 农(49789)
- 江(49152)
- 经济学(48253)
- 业大(46889)
- 北京(44553)
- 经济学院(43691)
- 财经大学(43315)
- 院(42041)
- 范(41279)
- 师范(40863)
- 农业(38948)
- 基金
- 项目(234850)
- 科学(187756)
- 基金(175827)
- 研究(170947)
- 家(153497)
- 国家(152391)
- 科学基金(132058)
- 社会(112227)
- 社会科(106811)
- 社会科学(106788)
- 基金项目(91857)
- 省(88013)
- 自然(85032)
- 自然科(83174)
- 自然科学(83155)
- 自然科学基金(81678)
- 教育(79277)
- 划(75253)
- 资助(72844)
- 编号(67285)
- 成果(53930)
- 部(53886)
- 重点(53216)
- 创(49720)
- 发(49345)
- 国家社会(48395)
- 制(47264)
- 教育部(47056)
- 创新(46682)
- 课题(45863)
共检索到5043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志明 杜明威 耿景珠
本文以2017—2019年HS8位码进口品数据为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评估了对美加征反制关税对中国进口贸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发现,对美加征反制关税显著降低了中国自美进口额,尤其对自美农食产品、非GVC贸易及一般贸易进口额的负向影响更大。从影响渠道看,第一轮关税反制通过降低自美进口量和平均进口价格对自美进口额产生负面影响,而第二轮关税反制仅通过降低自美进口量对自美进口额产生影响。第一、三轮反制关税成本由美国对华出口企业及中国的进口商和消费者来共同承担,而第二轮反制关税成本全部转嫁给了中国的进口商和消费者。中国从其他国家(地区)的进口替代可有效抵消由第二轮关税反制所引致的自美进口额及进口量下降,但无法完全抵消由第一轮关税反制所引致的自美进口额及进口量下降。此外,加征幅度越大的关税反制,其对自美进口额、进口量及平均进口价格的负面影响就越大。
关键词:
关税反制 进口贸易 双重差分模型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成 张玉霞
本文利用2011~2013年企业微观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营改增"改革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由于存在进项税额"抵扣效应","营改增"改革显著提高了试点地区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由于"税负转嫁效应",导致试点地区企业人均销售额显著增加;试点企业有动机加大技术要素投入,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升;不同行业间"税负转嫁"难易程度导致试点企业间投资、销售、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幅度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营改增 进项抵扣 税负转嫁 双重差分模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林 胡玲菲 方巧云
中国自2007年确定了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已经陆续与周边15个国家(地区)签订了区域自由贸易协定,这意味着在WTO多边贸易体制外,中国正通过构建跨国区域贸易合作,进一步通过降低关税开放市场。本文基于中国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这一准自然试验,在贸易自由化的框架下,将进口食品按照2002年进口关税高低划分为高关税食品(实验组)和低关税食品(对照组),并采用DID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政策冲击)对中国进口食品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提高了中国进口食品质量,自由贸易区战略对高关税食品进口质量的提升幅度比低关税食品更大;该结论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特定市场也成立。本研究从区域自由贸易的维度,为解释中国大幅增加食品进口提供了新的实证依据。
关键词:
自由贸易区战略 进口质量 双重差分模型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赵敬文
我国引进融资融券制度是完善证券市场的重要举措。本文采用DID双重差分模型以及配对样本,考察了卖空机制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卖空机制的引入使得融券标的企业的审计收费有所提高;分析师跟踪人数越多,融券标的企业的审计收费提高程度会越弱;当股权结构适度集中时,这种"提价效应"会消失。此外,本文还考察了卖空机制对异常审计收费的影响。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吴建新
本文采用动态面板数据一阶差分广义距方法结合1985至2005年我国28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检验了进口贸易对我国的技术溢出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结果发现:进口贸易不但提高了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水平,还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在吸收能力变量中,只有作为综合技术水平的TFP促进了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此外还发现,人力资本构成中只有高等教育人力资本与TFP及收入水平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进口贸易 技术溢出效应 经济增长效应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李丹 袁淳 廖冠民
本文主要研究卖空机制对分析师乐观性偏差的影响。基于我国开通融资融券交易的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DID),检验发现:对于融资融券标的公司,引入卖空机制显著降低了分析师盈余预测的乐观性偏差,并提高了盈余预测的准确度;当机构私利引起的利益冲突较轻时,卖空机制对分析师乐观性偏差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市场交易制度的完善促使财务分析师提供更准确的预测信息,进而有助于提高资本市场效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付鑫 张威 李俊 邵宇佳
文章以2007—2019年中国服务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2016年起实施的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所具有的"准自然实验(Quasi-Natural Experiment)"性质,使用双重差分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实证检验了中国服务开放对服务企业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中国服务开放影响服务企业效率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国服务开放显著提高了服务企业效率,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地区的服务企业效率提升约14.8%;中国服务开放对于外资及非国有服务企业、新兴服务企业、东中部地区服务企业效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此外,研究发现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是中国服务开放促进服务企业效率提升的重要作用机制。文章不仅系统评估了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建设的政策效果,而且为促进我国服务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杨金诺 张燕华
推动低碳经济转型是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基于我国碳排放交易的准自然实验场景,选取2009-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显著提高了企业ESG表现,机制分析显示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能够促进企业研发投入。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一结果主要体现在高碳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在“双碳”背景下,本文为评估减排政策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效应提供了证据,有助于深化对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本质的认识,同时为企业提升ESG表现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正平 陈璐
本文以中国2011-2022年295个城市为样本,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地方征信平台建设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地方征信平台建设显著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地方征信平台建设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缓解信息不对称两种机制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此外,当地征信链建设将强化地方征信平台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地方征信平台建设对东部和中部城市、重点城市和社会信任水平较高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西部城市、一般城市和社会信任水平较低地区的影响不明显。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晓伟 李传明 管彩峰 罗均梅
利用2008—2018年地方政府实施引导基金的政策事件与所属地域内企业创新的大样本数据,构建准自然实验的双重差分模型,检验政府引导基金政策对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政府引导基金政策整体上发挥了创新驱动效应,支持了政府“扶持之手”假说。通过改善当地企业创新的制度环境,政府引导基金政策与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政策相辅相成,形成了政策协同;通过提升企业资产周转效率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政府引导基金政策为驱动企业创新提供了资源保障。在非国有产权、制造业和低市场化等异质性情境,政府引导基金政策的创新驱动效应更具统计显著性。
关键词:
政府引导基金政策 企业创新 双重差分模型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林 夏俊
文章将1999年的高校扩招视为一次公共政策实验,基于准实验与双重差分法的研究框架,利用1998~2011年29个内地省份和香港、台湾地区的面板数据,以DEA—Tobit计量模型就高校扩招政策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高校扩招对内地省份的创新总产出有正向作用,但同时对效率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冲击,扩招后的地区创新效率会因政策冲击下降约35.7%。从持续影响看,扩招后培养的"新大学生"在高等教育人口中占比越高,该地区研发人员的平均创新效率就越低。虽然导致高等教育投入激增的高校扩招政策存在刺激创新总产出的积极效应,但对技术创新效率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高校扩招似乎未能同时提升中国技术创新的质与量。因此,高校扩招政策的综合效应难以用"好"或"坏"进行评价。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刘柏 王馨竹
"十三五"规划的结构性调整中,"营改增"是一项重要的改革项目。这种按照行业的分批次政策改革试点效果,适合使用双重差分法来检验其作用。本文利用"营改增"试点前后的企业指标,使用双重差分法对比了早期试点行业与晚期试点行业的差异,探究了"营改增"对试点行业的财务效应。研究发现,由于"营改增"可以抵扣进项税额,所以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投资水平。"营改增"还明显提高了企业的税负转嫁能力。进一步发现,"营改增"政策的实施不仅提高了企业当期的获利水平,同时也显著地促进了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
关键词:
营改增 双重差分法 现代服务业 财务效应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仁月 马海涛
在国家大力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背景下,多种税收优惠方式用于激励企业研发投入,这些税收优惠方式是否取得了预期效应?多种优惠政策同时实施是否存在政策资源的浪费?笔者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不同税收优惠方式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税收优惠方式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效应由强到弱依次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率优惠>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效果并不显著;多种税收优惠方式同时实施存在激励效应相互抵减。因此,为了提高税收优惠对企业研发激励的效应,笔者建议应加大直接优惠力度,扩大税率优惠的适用范围;使促进企业研发的优惠成为行业的"普惠性"优惠政策,取消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行业限制;企业应注重多种税收优惠方式的合理搭配,避免抵减效应。
关键词:
税收优惠方式 研发投入 双重差分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秋红
中美贸易战是目前国际国内关注的焦点,贸易战的特征是两国对对方国家的商品加征较高的进口附加税。特朗普认为,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受损失的只是中国,美国只会受益。运用国际贸易学中的关税效应理论,在对贸易"大国"和贸易"小国"加征关税带来的影响进行一般均衡分析的基础上,就美国加征关税对美国生产者、消费者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美国加征关税无益于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反而给美国生产者、消费者造成损失的同时,还会给美国造成无谓损失;不仅影响美国经济,还会影响美国的政治,给美国带来多重伤害。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飞
本文基于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2004年货币政策紧缩与2009年货币政策扩张对中国上市公司信贷资源再分配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货币紧缩时期,非国有上市公司获得的银行信用相比国有上市公司下降的幅度更大,但对外提供的商业信用和净商业信用上升的幅度更大;在货币扩张时期,非国有上市公司获得的银行信用相比国有上市公司没有显著差别,但净商业信用的上升幅度仍然更大。实证结果说明中国国有企业并没有比非国有企业更好地发挥信贷资源再分配的功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关税、出口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基于蒙代尔模型的检验
进口贸易是否抑制了技术进步——状态空间模型的再检验
卖空真的会促进企业的创新投资吗?——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检验
高铁开通推动地区人力资本提升了吗?——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检验
智慧城市建设能提升创业水平吗?——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检验
融资融券对股价特质性波动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检验
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了审计质量吗?——基于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检验
“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贸易畅通——基于2006—2018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双重差分检验
肯定列表制度的农产品出口质量提升效应研究——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检验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制造企业创新投入效果评估——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