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28)
2023(11062)
2022(9372)
2021(8815)
2020(7409)
2019(17628)
2018(17290)
2017(33213)
2016(18099)
2015(20800)
2014(20922)
2013(21198)
2012(20236)
2011(18604)
2010(18587)
2009(17246)
2008(17477)
2007(15799)
2006(13683)
2005(12638)
作者
(54512)
(45802)
(45789)
(43764)
(29078)
(22219)
(20980)
(18076)
(17249)
(16264)
(15800)
(15394)
(14739)
(14561)
(14540)
(14272)
(13915)
(13831)
(13294)
(13217)
(11616)
(11405)
(11139)
(10371)
(10333)
(10311)
(10100)
(9987)
(9316)
(9266)
学科
(83457)
经济(83386)
管理(48745)
(44786)
方法(39405)
(35164)
企业(35164)
数学(34904)
数学方法(34581)
(26695)
贸易(26684)
(25997)
中国(24025)
(21006)
(20665)
(18528)
(15740)
环境(14941)
地方(14852)
业经(14746)
(14665)
农业(13260)
(12752)
银行(12707)
(12420)
金融(12418)
(12376)
(12222)
(11563)
财务(11538)
机构
大学(276705)
学院(271415)
(124012)
经济(121834)
研究(100778)
管理(98054)
理学(83916)
理学院(82917)
管理学(81486)
管理学院(80996)
中国(76838)
科学(60152)
(59325)
(54368)
(52381)
(48214)
研究所(47659)
中心(44541)
财经(43606)
经济学(40873)
(40041)
业大(40000)
(39760)
农业(38358)
北京(37995)
经济学院(37079)
(36031)
(35150)
师范(34754)
财经大学(32324)
基金
项目(175615)
科学(137104)
基金(129597)
研究(125679)
(114104)
国家(113271)
科学基金(94792)
社会(81135)
社会科(77093)
社会科学(77070)
基金项目(67262)
(64930)
自然(60167)
自然科(58772)
自然科学(58753)
自然科学基金(57750)
教育(57117)
(55991)
资助(54937)
编号(48431)
(40880)
重点(40362)
成果(40260)
(38527)
(35330)
国家社会(34921)
教育部(34813)
中国(34483)
科研(34350)
课题(33846)
期刊
(133517)
经济(133517)
研究(82919)
中国(51706)
学报(46608)
(43461)
(41619)
科学(41320)
大学(34904)
管理(34648)
学学(32862)
农业(29548)
(24722)
金融(24722)
教育(24705)
经济研究(23373)
(22970)
财经(22329)
技术(21703)
国际(20238)
(19401)
问题(19329)
业经(19049)
(17177)
世界(16144)
技术经济(14256)
统计(13989)
(13450)
商业(12132)
理论(11996)
共检索到4128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菲  李娟  
笔者综合能源、贸易方面的数据,应用投入产出方法,研究了中国对日本出口贸易中隐含的能源与碳排放。认为:中国承担的日本消费型隐含碳排放量巨大,1997年~2007年间隐含二氧化碳排放累计增长约1.5倍;中国对日本出口隐含碳排放产业分析表明,2007年的承担日本隐含碳排放最多的3个行业分别是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制造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基于SDA模型的隐含碳排放的结构分解证明1997年~2007年间中国能源使用效率的改进起到了碳减排的作用,生产技术、对日本出口规模和出口结构均促进隐含碳排放增长,其中出口规模的作用最为显著,贡献率为119.02%。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艳梅  付加锋  
作为出口贸易大国,中国的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总量相当可观,而且还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1997和2007年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进行了核算,结果分别为290.61Mt和940.69Mt,占中国生产活动碳排放总量的比重分别为28.47%和45.53%。进而构建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将影响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为4种:直接碳排放强度效应、中间生产技术效应、出口总量效应和出口结构效应。并以1997-2007年为样本期,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上述4个因素的贡献值分别为-638.95Mt、132.41 Mt1、266.38 Mt和-109.77Mt。可见造成出口贸易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戴育琴  冯中朝  李谷成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法计算2001—2013年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并从农产品出口CO2排放的部门来源、能源分布以及技术系数三方面分析其结构特征。实证表明,从总体变化趋势来看,尽管农产品出口隐含碳排放占总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比例较小,但农产品出口CO2排放量随出口贸易扩大不断上升,甚至超过一些工业部门。从结构特征来看,目前中国仍以中、高碳排放农产品出口为主;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不尽合理;农产品生产链上总体CO2排放水平大大上升。农产品出口结构的调整、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农业生产技术进步,会有效降低农产品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达到发展低碳农业、增强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目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盛仲麟  何维达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法,通过分析1999-2012年中国海关进出口商品数据,研究测算我国在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量。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出口贸易的不断增长,中国所排放的碳中有相当部分被用于生产满足国外消费者生产和生活需求的出口产品,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是中国出口贸易碳排放的主要受惠国。文章通过实证分析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各部门隐含碳排放情况,为国家从碳排放控制的角度调整产业及贸易结构提供参考,同时对于国家未来应对国际气候谈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胡剑波  安丹  任亚运  
借鉴投入产出法的思想,构建起我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测度模型,基于2002~2010年投入产出数据,对我国28个出口行业隐含碳排放足迹进行测算。研究发现:我国28个出口行业的直接碳排放系数和完全碳排放系数呈下降趋势,但行业间存在较大差异;我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总量在2002~2007年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态势,但在2010年有所下降;我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而第三产业出口隐含碳排放量波动较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保乾 陈 盼 杜 根 蒋晓花  
本文运用环境三效应理论,将影响中国与主要伙伴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因素分解为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并在投入产出模型框架下,构建双边贸易隐含碳排放的结构分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技术效应有助于抑制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规模效应增加了隐含碳排放,结构效应可能增加中国贸易隐含碳排放也可能抑制碳排放;且规模效应对中国出口贸易碳排放影响程度最大,技术效应次之,结构效应作用效果最小。基于此,提出促进中国出口贸易碳减排的根本途径是强化技术改造与技术进步,优化能源结构和出口贸易结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齐玮  侯宇硕  
通过构建投入产出模型,笔者测算并分析了1995年~2014年中国农产品贸易中隐含碳排放量。测算结果发现,进口农产品的隐含碳大量替代了本国生产所产生的碳排放。在测算结果的基础上,笔者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对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解,发现出口规模是导致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碳排放强度效应是促进碳排放降低的主要原因,而出口结构正逐渐成为抑制碳排放降低的原因。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欧阳小迅  戴育琴  瞿艳平  
本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2001-2013年中国农产品出口隐含碳排放量及其部门分布,采用LMDI分解法将2001-2013年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增长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等3种因素的贡献。实证结果表明,2001-2013年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年均增长8.98%,农业部门、食品加工业部门是出口隐含碳排放量最多的部门,规模效应是导致农产品出口的CO_2增加的主要原因,技术效应是抑制农产品出口的CO_2排放量增长贡献的最重要因素,而结构效应较微弱。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齐玮  侯宇硕  
通过构建投入产出模型,笔者测算并分析了1995年2014年中国农产品贸易中隐含碳排放量。测算结果发现,进口农产品的隐含碳大量替代了本国生产所产生的碳排放。在测算结果的基础上,笔者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对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解,发现出口规模是导致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碳排放强度效应是促进碳排放降低的主要原因,而出口结构正逐渐成为抑制碳排放降低的原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杜运苏  孙辉煌  
本文构建了一个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恒等式,运用LMDI分解技术,对中国1997~2007年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从产业层面和贸易伙伴层面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出口总量的扩张是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持续高速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排放强度的降低是抑制隐含碳排放增长最主要因素,出口结构变化对隐含碳排放的影响有限,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在短期内,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排放强度是中国抑制出口中隐含碳排放增长的有效途径;从长远来看,出口结构的调整升级则是可行的选择。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蒙英华  裴瑱  
通过利用EIO-LCA软件,我们对中国出口美国前十位货物的隐含碳进行分部门计算。结果认为:中国出口美国前十位货物的隐含碳总量约占总出口的75%以上.其中,隐含碳排放量较高的出口主要是:办公室机器和自动资料处理仪器、杂项制品、电信和录音及音响设备和仪器等三类产品;较低的主要集中于以提供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为主的轻纺工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庞军  石媛昌  闫玉楠  黄少艺  
本文首先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计算了我国整体及各行业2002-2007年的出口贸易隐含能,在此基础上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将出口贸易隐含能的变化进一步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并分析这三种效应的不同影响。结果显示:2002、2005及2007年我国出口贸易隐含能分别占当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6.60%、41.23%和38.54%,出口商品生产已经成为我国能源消费量高居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出口规模扩大对于我国出口贸易隐含能的增加起着重要推动作用,而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的影响则随时间和行业的不同呈现出显著差异性。最后,本文在总结我国出口贸易隐含能较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降低...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齐晔  李惠民  徐明  
采用投入产出法,估算了1997-200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对进出口商品都采用中国的碳耗水平所作的保守估计发现:1997-2006年,通过产品的形式,我国为国外排放了大量的碳,1997-2004年,隐含碳净出口占当年碳排放总量的比例在0.5%~2.7%之间,2004年之后迅速增加,2006年该数字达10%左右。按照日本的碳耗效率对进口产品进行调整后的乐观估计发现,中国为国外转移排放的碳数量更为惊人。1997-2002年隐含碳净出口量占当年碳排放总量的12%~14%,2002年之后迅速增加,到2006年,该数字已达29.28%。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中国和其出口国都是这些碳排放的受益者,都...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吴英娜  姚静  
中国作为贸易大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国,面临着快速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两难命题。在国际气候谈判中,来自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自身的发展需求也不容妥协。本文以中美贸易为研究对象,利用投入产出法,在考虑两国技术水平和能源利用水平差异的基础上,计算了2000—2009年两国的贸易污染指数,旨在为中国在气候谈判中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提供理论依据,利于中国在气候谈判中获得公平的减排目标,以及中国进一步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春花  何延昆  
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1995~2011年的天津市出口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出口贸易和碳排放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天津市出口贸易每增加1%,碳排放要增加0.37%。从而验证了"污染天堂假说",天津市也是属于"转移碳排放"的城市之一。为分析出口贸易的隐含碳排放问题,选取2006年和2011年两个时间点的数据,运用因素分解分析法研究天津市的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出口商品的结构是导致碳排放量上升的主要原因,而技术进步是减少出口碳排放量的关键因素,出口规模的扩大也使碳排放减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