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51)
2023(12268)
2022(10120)
2021(9240)
2020(7577)
2019(17210)
2018(16696)
2017(31872)
2016(16592)
2015(18622)
2014(18150)
2013(18413)
2012(17629)
2011(16242)
2010(16631)
2009(15393)
2008(14799)
2007(13017)
2006(11902)
2005(11386)
作者
(48438)
(39939)
(39923)
(38097)
(25612)
(19270)
(17987)
(15565)
(15479)
(14209)
(13955)
(13463)
(13147)
(12797)
(12772)
(12618)
(11814)
(11726)
(11553)
(11115)
(10428)
(9734)
(9716)
(9158)
(9155)
(9027)
(8947)
(8519)
(8024)
(7971)
学科
(80870)
经济(80803)
(43586)
管理(41385)
(33467)
企业(33467)
中国(32701)
(27817)
金融(27817)
方法(27155)
(26141)
银行(26122)
(25396)
数学(24037)
数学方法(23915)
地方(23651)
(21516)
(19129)
(18507)
业经(17857)
(17503)
贸易(17484)
(17021)
农业(14738)
(14258)
(13024)
(12447)
地方经济(12429)
环境(11817)
产业(11720)
机构
学院(237599)
大学(236785)
(113029)
经济(110993)
研究(94923)
管理(83817)
中国(81004)
理学(69819)
理学院(68935)
管理学(68011)
管理学院(67559)
科学(53411)
(52212)
(52183)
(48681)
研究所(43856)
中心(43594)
财经(40434)
(38899)
经济学(37159)
(36845)
(36033)
北京(34523)
(34265)
经济学院(33474)
(31986)
师范(31667)
业大(30083)
财经大学(30026)
农业(29997)
基金
项目(150619)
科学(119719)
研究(112518)
基金(110757)
(96808)
国家(96033)
科学基金(81218)
社会(74222)
社会科(70731)
社会科学(70719)
基金项目(57211)
(56423)
教育(49525)
自然(49059)
(48306)
自然科(47840)
自然科学(47830)
自然科学基金(47018)
资助(45871)
编号(43633)
(39413)
成果(36291)
重点(35499)
(34386)
发展(32245)
国家社会(32182)
(31732)
课题(31637)
(31510)
中国(30975)
期刊
(130057)
经济(130057)
研究(82969)
中国(54137)
(41920)
金融(41920)
(38430)
(36667)
科学(34150)
学报(34058)
管理(33466)
大学(26359)
学学(24876)
农业(24538)
教育(23792)
经济研究(22988)
财经(20914)
业经(19820)
技术(18818)
(18247)
问题(17265)
(16483)
国际(16302)
世界(15112)
(13889)
技术经济(11819)
现代(10787)
资源(10743)
理论(10705)
经济问题(10674)
共检索到3923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梁军  
中国的对外金融资产累积有上万亿美元,但却明显呈现出以外汇储备为主的债券类投资占多数份额的偏向结构。企业整体竞争力、出口导向型战略等因素是造成中国对外金融资产呈现偏向结构的重要原因。对外金融资产偏向结构不仅使中国对外投资的总体收益差强人意,对所投资的国家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控制力也相对薄弱,致使中国对外投资的许多重要作用难以发挥。逐步扩大直接投资比重、降低非直接投资特别是外汇储备的比重应该成为今后中国对外金融资产结构调整的基本趋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建忠  姜宝军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AMC")经过十几年的转型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未来,AMC如何面对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提出新策略,取决于其对新常态下AMC行业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金融功能"全能化"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发挥大型金融机构的综合性服务功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建山  
尽管我国对外贸易增长迅速,但我国各地区在外贸进出口能力上的差异性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潜力。本文借用重心转移分析方法阐述了我国对外贸易的空间动态演变特征和发展趋势,并对其合理化改进提出了政策思路。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叶德磊  
近一、二十年来,现代国际金融在其迅猛的发展过程中,露出许多重要的特征,并由此勾勒出今后的发展趋势。这些发展特征与发展趋势可大体上概括为:金融自由化、金融全球化、金融证券化和金融创新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辉煌  
金融服务贸易具有无形性、不可分离性、差异性和无差异性并存以及所涉及到的法律关系的复杂性等四大特征。金融服务贸易的加速发展、地区发展不平衡及自由化趋势等是当代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的典型趋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唐燕  
首先简要界定了多中心都市区的概念。从国家层面分析了德国大都市区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阐述了联邦政府引导大都市区发展的具体政策和建议,并以莱茵鲁尔和柏林为例,从城市区域层面具体说明了德国大都市区的特点、问题和发展战略。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聂名华  
随着中国利用外资政策调整和投资环境不断完善,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出现了一些新动向。本文重点分析了近年外商在华直接投资规模、投资产业、投资来源、投资方式、投资策略等方面的变动特征,试图揭示国际直接投资运动的现实和潜在的变化脉络及发展趋势,以便把握国际资本流动变化带来的新机遇,减少或避免外商投资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提升中国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何为东  钟书华  
省部科技会商是实现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科技合作目的的一种新机制,是我国传统科技政策与管理的创新。省部科技会商的发展可分为形成期、发展期与成熟期3个阶段,省部科技会商具有4个基本特征和3个发展趋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为付  武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本文回顾了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历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经济、政策特点和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性质、类型,最后分析了中国下一步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马涛  庞小凤  范莉丽  
当前我国资产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市场发展潜力逐步显现。为了认清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并更好地理解市场发展的内在逻辑,本文从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基本结构特征入手,在梳理我国主要资产证券化市场相关制度的共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主要从产品的交易结构视角对其各项机制进行了研究,进而对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趋势给出了相关分析预测。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徐佳君   雷吉斯·马罗唐   茹新顺   任晓猛   吴昕月  
公共性发展金融机构(public development financial institutions,PDFIs)正在全球范围内复兴,然而数据匮乏制约了学术研究。为填补数据空白,本文给出PDFIs的界定标准:单独的实体机构、以有偿性金融工具为主要产品和服务、资金来源不仅仅依赖于定期的财政拨款、积极主动以实现公共政策为导向、政府掌舵机构战略定位。本文甄别出全球范围内符合界定标准的PDFIs机构名录,搜集了微观数据,搭建了全球首个PDFIs数据库,为原创的学术与政策研究奠定了基础。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雨露  
在全球金融危机后以美国和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面临重构和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双重背景下,中国的金融改革发展路径将围绕几个基本趋势展开随着全球大国之间经济实力的重新配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和美元为中心的全球金融体系在此轮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面临重构。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和金融发展面临历史性机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何德旭  
根据我国金融服务业的现状以及未来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业的客观需要,同时参考世界各国金融服务业的变迁路径和发展趋势,我国未来几年金融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战略思路是,以防范风险保障安全为前提,以深化体制改革为手段,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提高效益和效率为重点,以持续协调发展为目标,扩大规模,改善结构,务实创新,加强监管,全面提升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萍  
由于历史惯性作用,如果不对消费需求采取适当的干预政策,消费率将会进一步下降中国消费发展趋势消费率M型下降触底反弹是大势所趋我国消费率整体呈现M型下降走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率经历了两上两下的M型运行轨迹,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