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85)
- 2023(6962)
- 2022(5836)
- 2021(5791)
- 2020(4708)
- 2019(11320)
- 2018(11265)
- 2017(20302)
- 2016(10746)
- 2015(12295)
- 2014(12186)
- 2013(12014)
- 2012(11413)
- 2011(10437)
- 2010(10398)
- 2009(9693)
- 2008(9512)
- 2007(7854)
- 2006(7337)
- 2005(6975)
- 学科
- 济(51089)
- 经济(51042)
- 管理(22161)
- 方法(21276)
- 贸(20732)
- 贸易(20721)
- 易(20197)
- 业(19675)
- 数学(19216)
- 数学方法(19123)
- 中国(18232)
- 企(14100)
- 企业(14100)
- 农(11908)
- 制(11694)
- 财(10981)
- 出(9824)
- 地方(9481)
- 关系(9361)
- 融(8813)
- 金融(8813)
- 银(8621)
- 银行(8615)
- 体(8594)
- 业经(8578)
- 行(8435)
- 口(7872)
- 出口(7870)
- 出口贸易(7870)
- 学(7661)
- 机构
- 大学(149668)
- 学院(145435)
- 济(78758)
- 经济(77759)
- 研究(62408)
- 管理(49888)
- 中国(49534)
- 理学(41386)
- 理学院(40868)
- 管理学(40467)
- 管理学院(40166)
- 财(35545)
- 京(33091)
- 科学(31223)
- 所(30915)
- 研究所(27664)
- 经济学(27108)
- 财经(27017)
- 中心(26526)
- 经(25013)
- 经济学院(24440)
- 院(22520)
- 北京(22235)
- 江(20752)
- 财经大学(20172)
- 农(20149)
- 范(19522)
- 师范(19391)
- 贸(18959)
- 科学院(18375)
- 基金
- 项目(89824)
- 科学(71178)
- 研究(69870)
- 基金(67587)
- 家(58943)
- 国家(58539)
- 科学基金(48681)
- 社会(47217)
- 社会科(44937)
- 社会科学(44931)
- 基金项目(33871)
- 教育(32370)
- 省(29855)
- 资助(28401)
- 自然(27480)
- 自然科(26821)
- 自然科学(26816)
- 划(26566)
- 编号(26492)
- 自然科学基金(26402)
- 成果(23106)
- 中国(22942)
- 部(22803)
- 国家社会(21754)
- 重点(21132)
- 发(20383)
- 教育部(20238)
- 课题(19364)
- 性(18710)
- 人文(18376)
共检索到2511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裴长洪
尽管新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可以明显划分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重大历史分期,但仍然存在紧密联系的一条基本线索,那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济实践中的变革与增长。从新中国对外贸易65年的发展历程看,变革与增长是中国对外贸易65年前后一贯的历史实践。新中国建立的前30年,中国的对外贸易就既是一个数量增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变革的过程,所不同的是在改革开放后的35年,这两个过程更加迅速,内涵也更加丰富。一、新中国的前30年:独立自主、增长与进出口商品结构解放前,中国的对外贸易完全依附于帝国主义,完全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解放后,中国立即废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收回了长期被外国霸占的海关管理权,取消了外国...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一、2005年前三季度中国对外贸易运行态势良好 2005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前三季度全国进出口总值达到10245.1 亿美元,同比增长23.7%;其中出口5464.2亿美元,增长31.3%;进口4780.8亿美元,增长16.0%;累计贸易顺差683.4亿美元。据测算, 前三季度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刘建颖
2012年,在世界经济复苏明显减速、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国内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我国进出口总额增长6.2%。尽管进出口增速比上年回落16.3个百分点,但我国的对外贸易在提升质量、提高效益、优化结构等方面仍取得了一定进展。在主要经济体对外贸易增速普遍放缓或负增长的背景下,预计2012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占国际市场份额继续提升。一、2012年中国外贸运行特点(一)外贸增速缓中趋稳,市场份额稳中有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任婉婉 林天汉 郝宇倩
在深度剖析“丝路电商”合作影响贸易发展内在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17—2021年国家—月度—产品贸易数据,本文以电子商务合作谅解备忘录的签订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丝路电商”的贸易效应与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丝路电商”合作能够显著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贸易总额增长,且主要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弥合数字鸿沟、促进规制融合、释放需求潜力四种渠道实现;“丝路电商”不仅有助于推动跨境电商产品、数字产品等外贸新业态的发展,还促进了合作方与中国自由贸易协定缔约国的双边贸易增长,具有显著的第三方效应。本文为持续推动“丝路电商”合作提供了直接证据,也为构建电子商务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提供了理论支撑。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曹晓蕾
从总量层面、产品价格层面以及产品结构层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放缓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进出口贸易不仅在总量层面上表现出十分显著的增长放缓特征,而且增长放缓具有明显的产品价格差异性和产品结构差异性。贸易增长放缓的同时,我国对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环节的获取能力以及参与国际分工的收益明显提升,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由直接拉动经济快速增长,转向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与市场优化提升我国开放型经济结构。基于以上分析,一方面,要继续扩大进口增长,提升我国利用国际资源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加快构建国内产业价值链。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光春 甘朝阳 马小龙
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不仅关系到我国外贸发展的可持续性,也关系到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其增长的理念先后经历了"强调产值的增长"、"关注弱势群体的增长"、以及"包容性增长"几个过程。对外贸易"包容性增长"的核心含义,是指其增长要同时具有经济、环境、社会、政策和贸易伙伴5个维度的"包容性"。中国对外贸易要实现"包容性增长",应从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节能减排、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几个方面来考虑。
关键词:
包容性增长 对外贸易 探析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逯建 韦小铀 张维阳
空运贸易作为一种昂贵但快捷的运输方式,其发展势必会对中国对外贸易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中国各城市与世界各国的国际航线数据,以及中国海关数据,发现2000—2013年中国的航空运输不断发展壮大,以机械为代表的中高级产品是我国空运出口增长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中国各省份与各国双边贸易额的实证分析还发现,开通国际航班能够显著地增加我国各省份出口和进口贸易总额,并且能够显著地促进对外贸易顺差的增长。稳定开通一条国际航线平均能够带来1009亿~1111亿美元的出口增长,以及393亿~477亿美元的进口增长,贸易产品结构的差异能对航线的出口和进口促进产生正向的调节效应。这些结论在区分不同的航线开通指标、不同的运输距离的分组分析中都显著一致。本文的研究结果能为准确评估航线的经济收益、发展临空产业经济提供有力的参考借鉴。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马林静 梁明
从建国初期的初始创建到改革开放后的重大变革,再到新时期的深化改革,我国对外贸易体制走过了70年的漫长发展历程,实现了从最初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到新时代创新开放体制的伟大变革。在新时代推动贸易强国建设的目标要求下,外贸体制改革仍在不断推进与深化。本文在回顾建国以来我国外贸体制的建立、发展与改革历程的基础上,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及成就,并结合新时期外贸发展目标及外贸高质量发展要求,探索未来外贸体制深化改革的方向及思路。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裴长洪
预测1999年以后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指标,也许是一件很不明智的事情。因为,这两年国内外不确定的因素很多,任何预测都很难从所有的不确定因素中得出确定的结论。 预测的依据 1.世界经济变化和国际市场 国际组织的预测比较乐观。世界银行在“全球经济前景”报告中预测,199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会从1998年的1.8%回升至1.9%,呈现微弱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199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2.2%-2.3%,更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何其春 孙萌
本文根据技术扩散模型阐释,中国的技术进步取决于它对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和可吸收的世界先进技术集合的乘积。金融改革通过消除经济扭曲提升我国的吸收能力。如果国际先进技术通过对外贸易扩散到中国,那么对外贸易和金融改革在增长中就存在相互促进的作用。利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数据,我们没有发现对外贸易(出口或进出口)和金融改革在促进经济增长中有显著的互补作用。该结论在控制条件收敛、其他经济增长因素、分省和时间效应后成立,并在解决贸易的内生性后仍然稳健。将该结论和我们已发现的金融改革和外商直接投资在促进经济增长中有显著的互补作用的结果相对照,可见,与国际贸易相比,国际先进技术更可能通过外商直接投资扩散到中国。
关键词:
对外贸易 金融改革 互补性 经济增长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钟芸香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对经济系统和社会生活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其中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使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资源(包括能源)、环境日益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循环经济是一种物尽其用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资源的再使用和再循环。实行循环经济是保障我国资源安全和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因而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改变中国对外贸易增长模式。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对外贸易 增长模式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友群 周国霞
采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且进口的产出弹性相对较大,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项的因果关系。因此,中国经济增长还是处于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同时在加大出口的同时,要重视进口的作用。
关键词:
对外贸易 经济增长 协整 格兰杰因果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余官胜
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而不同学者对此得出的结论却大相径庭。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经济学界展开了一场关于对外贸易是否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学术争论,批评和反批评构成了这场争论的主线,尤其是针对对外贸易度量方法。在这场争论的推动下,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研究无论在方法论还是实证研究领域均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同时这场理论争论对中国贸易政策的制定也起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贸易开放 经济增长 度量方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于洋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结合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法,采用1990-2008年我国相关数据,对三类环境污染物排放指标与人均GDP、商品进出口总额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随着我国人均GDP和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增长,污染物排放量呈总体上升趋势,而对外贸易比人均GDP对环境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龚家友 钱学锋
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会被贸易条件的不断恶化而抵消 ,这是困扰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增长”问题。实证分析表明 ,由于外贸体制改革的不彻底性以及出品商品结构和国内生产结构发生偏离 ,使中国经济也面临贫困化增长的危险。对此 ,中国对外贸易必须摆脱传统的比较优势的束缚 ,选择的竞争优势为基础的出口导向发展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