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07)
2023(7022)
2022(5846)
2021(5657)
2020(4696)
2019(11000)
2018(10569)
2017(20014)
2016(10486)
2015(11828)
2014(11753)
2013(11835)
2012(11056)
2011(10276)
2010(10017)
2009(9237)
2008(9248)
2007(7831)
2006(6787)
2005(6197)
作者
(30382)
(25526)
(25346)
(24251)
(16251)
(12499)
(11614)
(10089)
(9618)
(8949)
(8937)
(8485)
(8235)
(8211)
(8096)
(7774)
(7465)
(7361)
(7335)
(7231)
(6464)
(6253)
(6099)
(5682)
(5678)
(5675)
(5610)
(5358)
(5263)
(5165)
学科
(50069)
经济(50029)
管理(25802)
方法(24949)
(24798)
数学(22429)
数学方法(22247)
(20867)
贸易(20857)
(20343)
(19300)
企业(19300)
中国(15347)
(10468)
(10416)
关系(9278)
(9196)
(8831)
(8549)
业经(8184)
(7779)
银行(7772)
(7604)
出口(7600)
出口贸易(7600)
(7539)
(7537)
金融(7537)
地方(7423)
环境(7161)
机构
大学(158025)
学院(154555)
(77645)
经济(76595)
研究(60603)
管理(56324)
理学(48738)
理学院(48168)
管理学(47528)
管理学院(47237)
中国(46109)
科学(34294)
(33624)
(32081)
(30549)
研究所(28169)
财经(26526)
经济学(26185)
中心(25506)
(24699)
(24522)
经济学院(23720)
(22103)
北京(21621)
业大(21070)
财经大学(20035)
(20003)
农业(19628)
(18909)
科学院(18808)
基金
项目(105260)
科学(83540)
基金(79943)
研究(75099)
(71003)
国家(70557)
科学基金(59204)
社会(50998)
社会科(48735)
社会科学(48722)
基金项目(40950)
自然(36885)
(36872)
自然科(36093)
自然科学(36081)
自然科学基金(35470)
资助(34002)
教育(33528)
(32542)
编号(26774)
(25480)
重点(24316)
中国(23490)
国家社会(23121)
(22888)
教育部(21919)
成果(21753)
(21556)
(20641)
科研(20522)
期刊
(77066)
经济(77066)
研究(48853)
中国(28178)
学报(24924)
科学(23376)
(23171)
(21308)
管理(20146)
大学(19049)
学学(18107)
(17178)
国际(15619)
经济研究(15579)
农业(15224)
(13810)
金融(13810)
财经(13617)
(11929)
问题(11861)
教育(11483)
技术(11424)
世界(11149)
业经(10017)
(9757)
统计(8555)
(8452)
贸易(8452)
技术经济(8111)
(7496)
共检索到229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忠振  郭利泉  
基于可达性指标研究我国外贸货物通过港口运输的便利性和连通性。首先,研究外贸海运可达性的内涵并找出其影响因素;其次,以地级城市为空间单元,分析货主(托运人)运输外贸货物的路径选择行为,并给出外贸海运可达性的计量方法;最后,将35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出发点,选取与它们有贸易往来的日韩、东南亚、中东、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欧洲和非洲等海外地区作为外贸货物的目的地,评价各城市到海外地区的外贸海运可达性。本研究有利于决策者充分认识我国外贸海运可达性的空间格局,为外向型产业和海运系统的发展奠定基础。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建华  刘非  
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贸易的影响问题一直是国际贸易和投资等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的争论主题。本文以对外直接投资的对外贸易相对有效性为切入点,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评价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相对于对外贸易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将数据包络分析与预测技术相结合,预测了相对于对外贸易有效的对外直接投资水平。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何莉  
在构建对外贸易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本文从外贸发展和外贸效益两方面衡量了中国的对外贸易质量。研究显示,对外贸易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加速了技术进步、优化了产业结构,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贸易促进整体经济增长的同时显著地扩大了地区间经济增长差距,就业推动作用有限且处于下降趋势,技术溢出效应存在地区差异等,为此,本文提出了改善中国对外贸易质量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何莉  
文章构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简称AHP)的对外贸易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1990~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质量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对外贸易质量不高,并且1997年之后还出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在认真分析中国对外贸易质量不高的深层次原因后,提出了多方位提升中国对外贸易质量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付文宇  赵景峰  李彦  
文章从贸易发展环境、贸易发展条件、贸易发展能力以及贸易合作水平四个维度构建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采用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基于组合赋权法和多目标线性加权法对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体现出"东高西低"的特征;30个省份被归为五个梯队,各梯队省份对外贸易具有不同的发展状态;各地区对外贸易四个维度的发展情况存在较大差异,贸易发展环境指数的均值最大,而贸易合作水平指数的均值最小。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程杭生  赵龙跃  
评价与建议在评价部分,我尽量避免陷入关于经济改革目标的讨论,而认为改革就是要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去增加社会福利,并维持较高的就业率和较低的通货膨胀率以减少社会成本。在建议部分,我将根据分阶段进行经济改革的方法,将其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阶段。长期的问题这里不作讨论,而留给未来的一代,由他们自己去做出抉择。中期目标(比如未来三年到五年)是我们能够考虑的,而短期任务是我们现在或将来一两年内所要做的。下面将分三个部分进行讨论:(1)外贸的组织结构;(2)外贸计划与限制;(3)外汇管理和外汇市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石良平  
中国的对外贸易虽然一直反复剧烈波动,但对外贸易的绝对额已达1957亿美元的水平,其中出口额已超过900亿美元,具有相当的规模.这一规模已超过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接近荷兰、比利时.用建国以来的对外贸易增长率考察中国对外贸易的动向,可以看出,从1950—1993年的43年间,中国实现了较快的增长,按美元计算的进出口总额的年均增长率达12.7%,其中出口额年均增长12.6%,进口额年均增长12.8%.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绍媛  
80年代中期,许多学者对我国实施"进口替代"战略提出了批评,围绕我国对外贸易战略模式的选择展开了讨论,形成了三种观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为满足迅速推进工业化、现代化的中长期发展目标,着眼于获得动态比较优势、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有限的空间下实行有管理的贸易自由化战略才是现实的选择。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喻志军  姜万军  
如何科学地评价中国对外贸易质量的状况,是制定有效政策以推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型的前提条件之一。本文利用经济理论判断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世界银行WDI数据库中,选取并构造了1980-2010年反映中国对外贸易状况的6个因变量和9个自变量。通过实证分析,在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描述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对外贸易质量总体状况的结构变化特征,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于建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学界对经济生活中的周期性波动现象已开始逐渐重视起来,并在此基础上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这对我们认识经济生活中的运动规律,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就目前的讨论看,还是远远不够的,在周期问题的研究上尚存许多的空白,对外贸易波动的研究就非常缺乏,尤其是从中长期的角度考察对外贸易就更为薄弱。本文试图通过对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光春  甘朝阳  马小龙  
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不仅关系到我国外贸发展的可持续性,也关系到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其增长的理念先后经历了"强调产值的增长"、"关注弱势群体的增长"、以及"包容性增长"几个过程。对外贸易"包容性增长"的核心含义,是指其增长要同时具有经济、环境、社会、政策和贸易伙伴5个维度的"包容性"。中国对外贸易要实现"包容性增长",应从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节能减排、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几个方面来考虑。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廖力平  
本文分析了决定外贸两重性的因素,认为中国现阶段的外贸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析了社会主义外贸与资本主义外贸的区别,认为社会主义外贸更优越;分析了外贸的共性,认为中国现阶段的外贸也具有某些资本主义因素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韩秀申  
一、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特点当前国际贸易形势总体是有利上于我国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国际分工深化,新一轮国际间产业转移给我们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增多,遭遇越来越多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是我们面临严峻的考验。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武力超  
过去,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一直按照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发展对外贸易,既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短期内使我国的外贸盈余增加,但是从长期来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