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12)
- 2023(15339)
- 2022(12824)
- 2021(12112)
- 2020(9936)
- 2019(22878)
- 2018(22685)
- 2017(43083)
- 2016(23176)
- 2015(26566)
- 2014(26576)
- 2013(26113)
- 2012(23801)
- 2011(21517)
- 2010(21144)
- 2009(19129)
- 2008(18616)
- 2007(16054)
- 2006(14070)
- 2005(12623)
- 学科
- 济(98752)
- 经济(98654)
- 管理(65368)
- 业(63212)
- 企(51027)
- 企业(51027)
- 方法(44515)
- 数学(38507)
- 数学方法(38169)
- 中国(28912)
- 农(26362)
- 贸(26225)
- 贸易(26211)
- 易(25482)
- 业经(21613)
- 财(21349)
- 学(19481)
- 技术(19130)
- 地方(18535)
- 农业(17656)
- 制(16440)
- 理论(16279)
- 环境(14993)
- 和(14361)
- 银(14157)
- 银行(14116)
- 融(13687)
- 金融(13686)
- 行(13536)
- 划(12890)
- 机构
- 大学(335611)
- 学院(333395)
- 济(142331)
- 经济(139644)
- 管理(131220)
- 研究(115979)
- 理学(113977)
- 理学院(112745)
- 管理学(110968)
- 管理学院(110370)
- 中国(85190)
- 京(71702)
- 科学(69713)
- 财(59996)
- 所(57510)
- 研究所(52808)
- 农(51649)
- 中心(50537)
- 财经(49372)
- 业大(48254)
- 江(46174)
- 北京(45663)
- 经(45262)
- 范(44157)
- 经济学(44020)
- 师范(43783)
- 院(42148)
- 农业(40435)
- 经济学院(39944)
- 州(37587)
- 基金
- 项目(230281)
- 科学(181556)
- 研究(170782)
- 基金(168036)
- 家(146614)
- 国家(145457)
- 科学基金(124605)
- 社会(108570)
- 社会科(103037)
- 社会科学(103012)
- 基金项目(88874)
- 省(87435)
- 自然(79400)
- 教育(78270)
- 自然科(77601)
- 自然科学(77586)
- 自然科学基金(76210)
- 划(73990)
- 资助(68921)
- 编号(68917)
- 成果(55474)
- 部(51906)
- 重点(51701)
- 发(49561)
- 创(48153)
- 课题(47480)
- 国家社会(45674)
- 创新(45027)
- 教育部(44848)
- 科研(43468)
- 期刊
- 济(149830)
- 经济(149830)
- 研究(101043)
- 中国(61643)
- 学报(51375)
- 科学(48440)
- 管理(47718)
- 农(47337)
- 财(42608)
- 大学(39279)
- 教育(38965)
- 学学(36726)
- 农业(33749)
- 技术(31065)
- 融(26212)
- 金融(26212)
- 经济研究(25851)
- 财经(23877)
- 业经(23414)
- 贸(21423)
- 问题(20904)
- 经(20552)
- 国际(19019)
- 业(18409)
- 图书(17621)
- 技术经济(17295)
- 科技(16692)
- 世界(16387)
- 理论(15309)
- 现代(14805)
共检索到4850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石晶晶 杨良 刘宏伟
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转型升级压力增加的背景下,本文利用1995-2014年的数据考察了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垂直分工对中国经济的技术进步具有正向影响,但影响有限。这可能是因为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垂直分工使中国位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发达国家对高技术产品和技术转让的控制较严。未来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必须依靠鼓励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等措施,加快提升整体技术水平,仅靠垂直分工拉动出口的传统贸易模式并不足以使中国跃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石晶晶 杨良 刘宏伟
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转型升级压力增加的背景下,本文利用1995-2014年的数据考察了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垂直分工对中国经济的技术进步具有正向影响,但影响有限。这可能是因为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垂直分工使中国位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发达国家对高技术产品和技术转让的控制较严。未来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必须依靠鼓励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等措施,加快提升整体技术水平,仅靠垂直分工拉动出口的传统贸易模式并不足以使中国跃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静 楠玉
本文构建一般均衡理论模型,对垂直专业化技术进步迟滞现象进行解释。研究结果发现两条内在机制:其一,若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国际分工中对发达国家技术存在依存关系,垂直专业化过程会"挤出"研发部门的人力资本水平,并把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锁定在技术低端的生产性部门,弱化了自主创新能力;其二,基于生产技术的偏向性,发展中国家也会将人力资本用于生产环节而不是创新环节,从而研发部门人力资本不足,表现出技术进步迟滞现象。基于反事实的论证结果表明,如果选择参与国际分工的人力资本与垂直专业化不同环节相匹配,则垂直专业化可以引致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体现出发展中国家在垂直专业化继续深化过程中对初始人力资本适配性选择的要求。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中华 赵曙东 王雅琳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国际垂直专业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技术转移的动机与收益。在此基础上运用我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的技术进步效应。结果表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有利于促进工业行业技术进步与生产率的提升;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生产率的影响程度与行业特性密切相关,行业的资本密集度和外向度是影响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技术进步作用程度的重要因素,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与出口密集度高的行业中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生产率与技术进步的积极影响更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敏 冯宗宪 袁晓燕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垂直专业化分工和贸易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现有文献对垂直专业化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基于贸易理论建立垂直专业化贸易理论分析框架,分析垂直专业化贸易产生的动因;二、使用投入——产出数据度量垂直专业化贸易的深度和规模;三、分析垂直专业化贸易的贸易福利效应。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梳理并评述垂直专业化贸易研究文献,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宋玉华 朱思敏
垂直专业化是当代经济全球化在国际分工领域的一个显著特点。本文通过研究四种不同市场结构下中间产品价格的决定,对垂直专业化贸易利益分配机制进行了探讨。并在明确我国分工地位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垂直专业化水平和获取更高利益分配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利益分配机制 市场势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钱志权 杨来科
随着中国在东亚垂直分工体系中角色日渐凸显,其产业及贸易结构产生了重要的变化,这对中国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利用可比价格的全球投入产出表,构建了一个包含中、日、韩、印尼、马、菲、新、泰、中国台湾、越等东亚国家(地区)的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运用MRIO-SDA技术对1997-2002年、2002-2007年、2007-2012年中国对东亚地区出口隐含碳进行了跨期比较。研究表明:1东亚垂直分工导致了中国隐含碳排放增长,而且虽然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对隐含碳的增加有缩减效应,但减幅明显收窄。贸易结构恶化与贸易规模扩张是中国对东亚地区出口隐含碳增长的重要因素;2由于隐含碳排放区域...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马涛
本文利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根据出口产品的国内外投入构成,分别测算了加工贸易出口和非加工贸易出口中的国产和进口内涵碳排放构成,进而分析出口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尽管中国出口贸易中碳排放总量在不断增加,但是碳排放强度在降低;加工贸易出口中投入品国产化程度的提高,扩大了国产内涵碳排放,而非加工贸易出口中投入品国产化程度的降低,则减少了国产内涵碳排放。本文还从碳排放视角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调整,碳排放强度较高产业出口结构的逐步优化,不仅促进了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有效实施,也有利于贸易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转移。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文东伟 冼国明
基于Hummels et al.(2001)分析框架,本文利用OECD提供的中国1995—2005年的投入产出表,测算了中国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水平,用1995—2006年中国24个行业的贸易数据,描述了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演变趋势,考察了影响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产品部门,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垂直专业化水平的迅速上升,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近年来中国出口,特别是高技术行业出口规模的爆炸式增长。②中国的比较优势并没有发生本质改变,仍来源于低技术制造业,但高技术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贸易竞争力呈不断增强的趋势。③垂直专业化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业的贸易竞争力。海外市场依存度、国内...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贸易竞争力 投入产出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唐杰英
文章在Cole等(2005)的分析框架下,构建模型分析在垂直专业化不同的行业分组,环境规则、外资参与程度等因素对中国工业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垂直专业化不同行业的特性及环境规则、外资参与程度、物质资本密度等因素对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贸易竞争力较高的行业大多属于低排放行业,中国在国际产业转移中没有成为污染产业"避难所";在垂直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分组,外资参与程度对贸易竞争力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在垂直专业化程度较低的行业分组,外资参与程度对贸易竞争力不具有显著的效应;人力资本、资本密度并不是中国工业贸易竞争力的主要来源。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中华 梁俊伟
从理论上分析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参与国贸易增长的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工业行业数据和贸易附加值指标,可以测算中国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贸易增长背后的福利效应。结果表明:中国的贸易顺差和出口量的激增是一种"幻象",样本期内工业行业的贸易附加值绝对值显著提高,但出口中贸易附加值比重不高,实际贸易利得相对较低。贸易附加值比重的增长率远远低于贸易量和贸易顺差的增长率,出口欠缺质的提高,贸易利得的改善有限。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贸易增长 福利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伟 马征
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最新论题之一是对国际垂直分工以及基于垂直分工贸易的关注,本文在较为系统梳理这方面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产品内国际垂直分工的角度切入,测算了中国典型年份的垂直专业化贸易程度,并对一些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械设备制造业占我国垂直专业化贸易份额的30%以上,纺织业其次;关税与垂直专业化贸易扩展呈明显的正相关联系;产业规模较小、中小企业居多的部门一般具有较高的垂直专业化程度。
关键词:
产品内分工 垂直专业化贸易 投入产出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倪红福 夏杰长
本文通过全球投入产出模型研究发现:若全球生产网络体系正常运转,垂直关联并没有放大外生最终需求冲击对全球贸易下滑的影响,反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球贸易下滑。中间产品贸易的下降幅度远低于最终需求产品贸易,但因权重为2/3,其贡献率较大(49%以上);非垂直专业化值与垂直专业化值的下降幅度基本一致,因后者权重较小,其对全球贸易的贡献率低于28%。进一步比较真实统计数据计算结果表明:一旦供给侧遭到外生冲击,全球生产网络体系遭到破坏,垂直关联中断,将导致中间产品贸易和垂直专业化贸易大幅下降,进而造成全球贸易大幅下滑。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叶迎 孟祺
人民币的升值并没有导致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的减少,结合中国参与国际垂直分工,计算整体和行业层面对美国出口的垂直专业指标,并且利用汇改以来的月度数据,检验在垂直专业化条件下的汇率与贸易的关系,结果发现,垂直专业化程度高的行业,汇率的变化对于贸易没有影响;而垂直专业化程度低的行业,人民币的升值对于出口和贸易顺差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其主要原因是高垂直专业化的行业大量进口中间产品,经过组装以后再出口,其利益主要为跨国企业获得。并且从整体上看中国的出口主要依赖这些行业,所以人民币的升值并没有导致对美国贸易顺差的减少。
关键词:
汇率 垂直专业化 贸易不平衡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林季红 孟静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美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计算了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的垂直专业化程度以及其主要的来源国情况,并对中美贸易顺差和垂直专业化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垂直专业化程度增加是中美贸易不平衡不断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对中美贸易顺差的贡献度约为50%,其中来自日本、韩国、东盟的部分分别约为20%、5%和10%。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国际分工 贸易顺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