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29)
- 2023(13770)
- 2022(11701)
- 2021(10941)
- 2020(9088)
- 2019(21237)
- 2018(20802)
- 2017(39465)
- 2016(21329)
- 2015(24236)
- 2014(24341)
- 2013(24515)
- 2012(23577)
- 2011(21761)
- 2010(21914)
- 2009(20210)
- 2008(20428)
- 2007(18279)
- 2006(16057)
- 2005(14941)
- 学科
- 济(102054)
- 经济(101965)
- 业(54241)
- 管理(53876)
- 方法(41334)
- 企(40262)
- 企业(40262)
- 数学(36341)
- 数学方法(36056)
- 中国(31473)
- 农(28113)
- 贸(26584)
- 贸易(26567)
- 地方(26233)
- 易(25768)
- 财(21873)
- 业经(20397)
- 学(19785)
- 农业(18973)
- 制(18219)
- 银(16954)
- 银行(16923)
- 融(16717)
- 金融(16714)
- 行(16410)
- 环境(14829)
- 地方经济(14410)
- 发(14317)
- 和(14015)
- 技术(13427)
- 机构
- 大学(317949)
- 学院(316837)
- 济(142319)
- 经济(139641)
- 研究(120592)
- 管理(113786)
- 理学(96709)
- 理学院(95435)
- 管理学(93924)
- 管理学院(93311)
- 中国(91823)
- 科学(72127)
- 京(69284)
- 所(63073)
- 财(62794)
- 农(57763)
- 研究所(57176)
- 中心(53419)
- 财经(49630)
- 江(47723)
- 业大(46111)
- 经济学(45546)
- 农业(45459)
- 经(45127)
- 北京(44695)
- 范(43221)
- 院(42887)
- 师范(42799)
- 经济学院(41199)
- 州(38373)
- 基金
- 项目(204616)
- 科学(160292)
- 研究(148897)
- 基金(148854)
- 家(131021)
- 国家(129962)
- 科学基金(108873)
- 社会(95991)
- 社会科(91098)
- 社会科学(91075)
- 省(77712)
- 基金项目(77692)
- 自然(68241)
- 教育(67322)
- 自然科(66640)
- 自然科学(66618)
- 划(66595)
- 自然科学基金(65458)
- 资助(61827)
- 编号(58699)
- 发(49714)
- 成果(48779)
- 重点(47144)
- 部(46588)
- 创(41948)
- 课题(41728)
- 国家社会(40849)
- 发展(40148)
- 教育部(39581)
- 展(39523)
- 期刊
- 济(160137)
- 经济(160137)
- 研究(99759)
- 中国(66336)
- 农(53862)
- 学报(51758)
- 科学(47706)
- 财(47011)
- 管理(41355)
- 大学(38622)
- 农业(36815)
- 学学(36340)
- 教育(32993)
- 融(32941)
- 金融(32941)
- 经济研究(27457)
- 技术(25625)
- 业经(25423)
- 财经(25147)
- 贸(23225)
- 问题(22609)
- 经(21845)
- 国际(21067)
- 业(20577)
- 世界(17881)
- 技术经济(16071)
- 商业(14943)
- 版(14871)
- 统计(14780)
- 资源(14375)
共检索到4922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伟 何莉
本文利用收敛σ、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理论检验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地区差异的收敛性。总体而言,1978-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存在β收敛但不存在σ收敛,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俱乐部收敛特征。究其原因,主要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贸易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以及各地区发展基础的不同。最后,本文对中国各地区对外贸易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莉
文章利用变差系数、基尼指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ESDA)等分析了1978—2016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省际差异,并运用泰尔指数对总体的对外贸易发展差异按照东、中、西部地区进行结构分解。结果显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区差异并且其演变具有显著的阶段性,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差距不断加大,风险问题已经凸显。同时,各省份对外贸易发展的空间自相关性也逐渐增强。空间上,对外贸易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分别趋于集聚,体现出极大的空间异质性。从地区结构来看,东、中、西部三大地带间的差异在总体差异中占主导地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石良平
中国的对外贸易虽然一直反复剧烈波动,但对外贸易的绝对额已达1957亿美元的水平,其中出口额已超过900亿美元,具有相当的规模.这一规模已超过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接近荷兰、比利时.用建国以来的对外贸易增长率考察中国对外贸易的动向,可以看出,从1950—1993年的43年间,中国实现了较快的增长,按美元计算的进出口总额的年均增长率达12.7%,其中出口额年均增长12.6%,进口额年均增长12.8%.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伟 何莉
文章分析了1978—2005年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省际差异,并运用泰尔指数和基尼系数对总体差异进行地区结构和产业结构分解。分析表明,从地区结构来看,东、中、西部三大地带间的差异在总体差异中占主导地位;从产业结构来看,制成品贸易上的差异构成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差异的主体。中国对外贸易的协调发展应该着重降低三大地带之间制成品贸易发展上的差异。
关键词:
对外贸易 省际差异 泰尔指数 基尼系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金徽
本文在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基于熵权法的Topsis模型测算出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分析其区域差异及演化趋势,并就不同地区数字贸易发展的收敛性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样本期间,各地区数字贸易发展水平持续上升;经济发展水平高的沿海省份数字贸易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内陆省份相对偏低;东中西三大区域数字贸易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发展差距不断缩小;不同省份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存在绝对和条件β收敛。随着时间推移,不同地区将收敛至各自的稳态水平。最后,提出推动传统贸易数字化转型、促进区域数字贸易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贸易 综合评价 区域差异 收敛性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眸眸
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对外开放程度也不断加深。国际贸易的发展对本区域的就业形势产生了复杂的影响。文章采用1981~2012年中部地区的国际贸易和就业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该区域国际贸易对就业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进口渗透度的上升对就业具有负向作用,出口导向率的增长对就业具有正向作用。
关键词:
对外贸易 就业 进口渗透度 出口导向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金雪军 金建培 卢佳
1986—2004年间,总体而言我国FDI发展不存在σ收敛,存在β收敛,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俱乐部收敛。以1993年为界,在不同时段FDI发展的地区差异呈现出不同的收敛性特征。原因主要在于,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不平衡、地区内部的市场、人力资本等环境不同。本文最后给出了促进我国FDI地区协调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FDI 地区差异 收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凯杰 曲如晓
本文构建了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了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993—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指数逐渐上升,但是中间也存在一定的波动;出口商品结构和出口额是影响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郭锐
一、我国所处贸易时代特征分析 外贸时代实质上是一国出口商品结构的阶段性标示,它可由该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顺序及特征反映出来。 关于我国自“一五”以来各时期出口商品结构见表1。 表1 我国历期出口商品构成表(单位:亿美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连玉明
大城市既是碳排放的主要载体,也是实现国家和区域低碳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本文借鉴DPSIR模型构建了低碳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Spearman秩系数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国35个重点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市低碳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跃迁的良好势头,但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及利用仍然是决定现阶段中国城市低碳发展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影响因素。
关键词:
低碳城市 指标体系 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雨时
本文认为,2002年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若世界经济贸易局势不发生超乎预期的逆转和我国外贸管理体制改革近期内取得进展,我国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在2002年下半年将显著提高。
关键词:
对外贸易 发展前景 体制改革 热点问题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维佳 黎泽普
本文利用我国1998年~2011年9月的季度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之间的因果关系及长期动态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金融规模的扩张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对外贸易的效率对金融效率和金融结构也表现出影响作用。这与我国是对外贸易带动金融发展为主导的"需求尾随"经济体的特征相符合,表明我国金融发展是需求诱致性的发展路径。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促进我国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汪浩瀚 徐娟
本文利用泰尔指数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东中西部的地域间差异长期主导着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整体差异,而地域内差异在近年来有所上升。基于东中西部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协整理论和广义矩估计方法,本文实证分析了区域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互动影响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影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保建云
中国与俄罗斯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随着两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外贸易与双边贸易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俄罗斯进出口贸易发展相对较为平稳,表现出激进式转型中的稳定性对外开放特征;虽然中国已经是俄罗斯商品的重要出口市场,但俄罗斯商品在中国市场上仍然面临着不确定性和其他国家的竞争,中俄双边贸易对俄罗斯的重要性明显高于对中国的重要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郭苏文 黄汉民
良好的制度环境是影响对外贸易的重要因素。体现良好制度质量的金融深化、对外开放以及城市化率对我国对外贸易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相反,体现低制度质量的政府管制对我国对外贸易有显著的阻碍作用。我国各省(市、自治区)之间的不同历史经历、不同发展轨迹以及我国梯度型推进的改革开放战略导致了制度质量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各省(市、自治区)之间的制度质量差异是我国对外贸易差异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制度质量 对外贸易 固定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