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48)
- 2023(15094)
- 2022(12691)
- 2021(11917)
- 2020(10359)
- 2019(24203)
- 2018(23633)
- 2017(45155)
- 2016(24017)
- 2015(27434)
- 2014(27265)
- 2013(27064)
- 2012(24881)
- 2011(22517)
- 2010(22165)
- 2009(20616)
- 2008(20363)
- 2007(17829)
- 2006(15205)
- 2005(13689)
- 学科
- 济(103495)
- 经济(103375)
- 管理(67036)
- 业(63623)
- 企(51703)
- 企业(51703)
- 方法(50331)
- 数学(44676)
- 数学方法(44158)
- 中国(28159)
- 贸(27106)
- 贸易(27094)
- 农(26862)
- 易(26347)
- 财(26282)
- 业经(20720)
- 制(20273)
- 学(19981)
- 地方(18103)
- 农业(17189)
- 务(16036)
- 财务(15989)
- 财务管理(15949)
- 银(15451)
- 银行(15406)
- 融(15150)
- 金融(15147)
- 企业财务(15045)
- 行(14746)
- 和(14678)
- 机构
- 大学(350841)
- 学院(347922)
- 济(153198)
- 经济(150493)
- 管理(134011)
- 研究(119307)
- 理学(116422)
- 理学院(115130)
- 管理学(113195)
- 管理学院(112537)
- 中国(90205)
- 京(72948)
- 科学(70888)
- 财(67373)
- 所(59209)
- 农(57169)
- 财经(54723)
- 中心(54621)
- 研究所(54088)
- 业大(51419)
- 经(49947)
- 江(49268)
- 经济学(48755)
- 北京(45745)
- 农业(45307)
- 经济学院(44131)
- 范(44077)
- 师范(43602)
- 院(43066)
- 财经大学(40757)
- 基金
- 项目(236274)
- 科学(187076)
- 基金(175339)
- 研究(170432)
- 家(153479)
- 国家(152299)
- 科学基金(130562)
- 社会(110918)
- 社会科(105304)
- 社会科学(105276)
- 基金项目(92324)
- 省(89348)
- 自然(84130)
- 自然科(82227)
- 自然科学(82203)
- 自然科学基金(80803)
- 教育(78611)
- 划(76396)
- 资助(72294)
- 编号(66971)
- 成果(54186)
- 部(53991)
- 重点(53725)
- 发(50626)
- 创(49089)
- 国家社会(47404)
- 教育部(46608)
- 创新(46092)
- 科研(46077)
- 课题(45911)
共检索到5029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钻石 张娟
本文把635个贸易行业SITC 4位分类数据转换成27个工业行业ISIC 3位分类数据,利用工业品外部金融依赖度、实物资本密度、人力资本密度和自然资源密度4个行业特征指标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和贸易不平衡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在这27个行业中大部分是贸易顺差,这种顺差的变化趋势是向外部金融依赖度高的行业、实物资本密度低的行业、自然资源密度低的行业转移。根据贸易整体要素密度指数可以看出,中国四个维度表示的贸易结构中,多年来都是进口要素密度指数高于出口要素密度指数,进出口贸易结构不断升级,出口贸易结构升级更为显著。本文还分析了中国与9个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双边贸易的净要素密度指数。
关键词:
贸易结构 贸易不平衡 要素密度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继勇 余罡 葛明
本文在多区域投入产出框架下,通过构建一国对外贸易不平衡的全球价值链分解模型,结合1995—2011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测度了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结构,从贸易增加值视角解析了贸易不平衡的商品结构、国别结构和产业结构。研究表明,剔除国外转移增加值净值的影响后,中国对外贸易大体保持平衡,不少年份处于逆差状态;最终产品保持巨额顺差,而中间产品却逆差明显,商品失衡结构特征鲜明;顺差主要源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而逆差则集中于东亚地区和新兴经济体国家,国别失衡结构有偏性扩大;顺差主要来自制造业部门,而初级产品、资源产品以及大部分服务业部门处于逆差状态,产业失衡集中度比较高。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贸易不平衡 价值转移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杨文兰
内蒙古自治区属于西部欠发达边境省份,在国家沿边开放、西部大开发及向北开放政策实施下,内蒙古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及国家赋予的政策优势,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与合作,采取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殷越男
随着美中贸易不平衡状况的加剧,两国贸易摩擦日益增多,争论也不断升级。构成近年来如此巨大的贸易不平衡状况,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该文立足于以客观、现实的态度,对于在美中贸易不平衡中的中国因素加以分析,以便找出中国应当承担的责任,促进美中贸易稳步、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美中贸易 不平衡 中国因素 分析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廖芳 姜茜 谢家智
经济全球化是现代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随着各国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外部经济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日益重要。国际贸易作为连接外部经济和国内经济的重要桥梁,它的发展与变化不仅直接传递了外部市场供给与需求的信息,反映了本国产品竞争力的变化,而且通过促进国内资本积累、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制度创新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增长。然而,国际贸易对不同国家的影响存在很大的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士亮 熊磊
现有的关于FDI、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等文献的主要研究思路是探讨FDI对进出口贸易、经济增长的作用,此外,绝大多数关于进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文献主要研究汇率的影响,由此可见,从我国各省市本身的角度考察进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文献不多且进展缓慢。因此,本文基于区域对外贸易理论和区域输出理论提出假设,并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宏观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我国各省市出口贸易受其自身FDI、GDP及劳动力人数的显著影响;而进口贸易受其FDI、GDP及国内投资的显著影响。结论对于进一步深度挖掘我国对外贸易的潜力和竞争力有着一定的政策指导意义。
关键词:
对外贸易 影响因素 固定效应模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建华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发展特征及存在的不平衡性,研究发现我国服务贸易结构表现出各自的发展特征,服务贸易结构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然后,分析了服务贸易结构不平衡性的成因;最后,针对不平衡现状提供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
服务贸易结构 不平衡性 成因 路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盛科荣 高越
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本文就解释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观点:贸易政策论、美国在华直接投资论、产业转移论和人民币汇率论的解释能力做了定量分析。结论表明:美国在华FDI并不是导致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因素,相反,美国在华FDI倾向于减少中美贸易顺差,这与美国经济分析局的统计数据相吻合;此外,贸易政策论、产业转移论和人民币汇率论分别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美贸易的不平衡。
关键词:
中美贸易 贸易逆差 引力模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许和连 赖明勇
以双边名义汇率为基础 ,对 1978~ 1999年期间人民币的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指数进行测算 ,利用协整技术分析中国工业制成品对贸易平衡指标与我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实际收入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实际的人民币贬值改善了我国工业制成品对外贸易平衡状况。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万灵 孙晓艳
外贸依存度是否过高是近年来学术探讨的热点问题。富余劳动力就业和收入增长的压力、多年出口导向政策培育形成的出口竞争力要求保持外贸持续增长,在增量方向上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基本思路是稳定外贸政策,促使加工贸易转向升级,大力挖掘内需和进口潜力,开拓新型市场,实行出口市场多元化,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加大服务业体制改革和开放等。
关键词:
外贸依存度 贸易平衡 中国外贸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晓丽 洪东悦
对外贸易通过能源的直接进出口和间接进出口影响着一国的能源消费。本文首次运用投入产出结构因素分解法分行业研究了1992—2002年间中国对外贸易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将影响中国能源消费的因素分为能源强度效应、技术效率效应(投入产出结构效应)、国内需求效应、净出口效应,根据1992、1997、2002年的投入产出表,计算了上述各效应,并重点分析了净出口效应;得到了1992—2002年间,对中国能源消费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性进出口部门。研究认为,1992—2002年间,中国对外贸易使能源消费减少了11823.58万吨标准煤。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对外贸易 能源消费 结构因素分解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马述忠 张洪胜 Meng Bo
中国持续对外贸易顺差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然而现有文献大都基于传统贸易统计方法,没有考虑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中间品多次跨越国界的重复计算问题,无法反映中国真实的贸易顺差水平。本文基于WIOD数据库1995—2011年的数据,采用投入产出领域的贸易增加值(TiVA)方法,测算出中国与38个贸易伙伴之间的增加值贸易顺差,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加入WTO之前人民币汇率升值对贸易顺差的影响较小而且不显著,而加入WTO之后,人民币汇率升值可以有效降低中国的贸易顺差。在华FDI总额对贸易顺差的影响呈现出相似的特点,即加入WTO之前,总体FDI不显著,加入之后影响显著。FDI来源地区分析...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赵东明
在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可能影响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变量进行筛选,发现影响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美国对中国的出口管制、美中两国收入水平差距巨大、美国储蓄水平偏低以及美国国内过度膨胀的需求等,并对相关指标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
中美贸易 贸易不平衡 灰色关联度分析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欧阳华
近年来我国与东盟的贸易总额保持快速增长,但商品结构、地区结构、区域结构、方式结构、主体结构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平衡现象。外贸结构的失衡,导致我国的出口商品科技含量低,进出口市场的集中度过高,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外贸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为此,必须优化我国与东盟的贸易结构,增加各自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
中国—东盟 贸易结构 结构不平衡 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