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15)
2023(10396)
2022(8749)
2021(8281)
2020(7173)
2019(16781)
2018(16304)
2017(31215)
2016(16835)
2015(19423)
2014(19389)
2013(19601)
2012(18578)
2011(16864)
2010(16855)
2009(15774)
2008(15986)
2007(14363)
2006(12398)
2005(11337)
作者
(49823)
(41921)
(41831)
(40166)
(26725)
(20110)
(19176)
(16405)
(15742)
(14846)
(14363)
(13931)
(13443)
(13294)
(13239)
(13116)
(12467)
(12464)
(12188)
(12039)
(10360)
(10302)
(10275)
(9475)
(9470)
(9461)
(9340)
(9085)
(8554)
(8423)
学科
(78927)
经济(78863)
(49066)
管理(48695)
(38830)
企业(38830)
方法(38757)
数学(35224)
数学方法(35008)
中国(22912)
(21404)
(20554)
贸易(20547)
(20170)
(19687)
技术(15404)
(14349)
(14115)
业经(13767)
(13642)
农业(13145)
(12783)
银行(12756)
(12600)
财务(12577)
财务管理(12543)
地方(12457)
(12276)
金融(12274)
(12230)
机构
大学(256616)
学院(251687)
(118552)
经济(116542)
管理(96463)
研究(91191)
理学(82919)
理学院(82028)
管理学(80888)
管理学院(80404)
中国(70705)
(54635)
科学(52400)
(52039)
(46590)
研究所(42262)
财经(41913)
(41897)
中心(41046)
经济学(38773)
(38365)
(36293)
业大(35863)
经济学院(35306)
北京(35139)
农业(33250)
(32200)
财经大学(31278)
(31074)
师范(30785)
基金
项目(164522)
科学(130107)
基金(122937)
研究(119235)
(107628)
国家(106848)
科学基金(90674)
社会(78510)
社会科(74771)
社会科学(74746)
基金项目(64110)
(60245)
自然(57074)
自然科(55822)
自然科学(55805)
自然科学基金(54877)
教育(54591)
(52124)
资助(51495)
编号(46111)
(39216)
成果(37518)
重点(37283)
(35485)
(34369)
国家社会(34266)
教育部(33845)
中国(32526)
创新(32382)
人文(31939)
期刊
(123025)
经济(123025)
研究(77048)
中国(48431)
(40877)
学报(39020)
(36922)
科学(36662)
管理(34235)
大学(29460)
学学(27658)
农业(25253)
(24194)
金融(24194)
技术(23257)
教育(22112)
财经(21676)
经济研究(21477)
(19075)
(18760)
国际(17389)
问题(17315)
业经(16678)
技术经济(15366)
(15208)
世界(14598)
统计(13106)
(11662)
理论(11651)
(11296)
共检索到3795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欧阳艳艳  喻美辞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的逆向技术溢出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有关的行业分析尚不多见。本文基于中国各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变迁,运用DEC模型计算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的平均生产率(Malmquist指数)、技术效率(TEC指数)和技术进步(TC指数),并与各行业对外直接投资所产生的外国研发溢出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的逆向技术溢出与行业平均的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数呈中等关联度,其中,第二产业(制造业、建筑业)的关联度较强,而第三产业的关联度差别较大。技术含量不高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具有较高关联度;技术含量高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则不具较高的关联度。因...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欧阳艳艳  郑慧欣  
作为国际技术溢出的一种渠道,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已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但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深入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基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不同境内地区分布,采用国际研发溢出模型框架,并利用各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各省市对外直接投资获取逆向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针对三大地区的差异性进行了分组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各省市的经济增长呈现出微弱的正效应,但不及资本和劳动力投入以及各省市自身的研发投入;三大地区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地区的经济增长均有正向显著作用,东部地区的影响要大于中西部地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柴庆春  张楠楠  
近年来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2014年已经超过我国吸引的外商投资成为资本净流出国。以获得国外先进技术为动机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否带来了我国的技术进步,在理论和实证检验两个层面都是需要进行广泛而深入研究的课题。笔者在Lichtenberg与Potterie提出的L-P模型基础上,采用我国2006—2012年11个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额,测算在11个主要国家投资所产生的研发溢出,利用灰色综合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的海外研发溢出与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验证了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产生了较为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通过对外直接投资oDi...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明霞  
本文利用2003~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以及国内外技术差距对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逆向溢出效应;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技术差距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且技术差距与逆向溢出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比线性关系模型拟合得更好。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艳艳  
国内外研究显示,一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技术寻求动机,而且普遍存在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但是针对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研究处于相对空白。本文以中国作为分析对象,从东道国的创新能力、国际技术传递渠道和中国的消化吸收能力3个方面归纳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10个影响因素,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并运用辅助分析手段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东道国的研发资本存量、人均国民收入和中国的GDP是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三大因素,真实汇率水平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负相关,而政府支持力度的影响很小,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寻求逆向技术溢出主要还是企业的要求和行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杏  钟亮  
基于2004-2013年中国国民经济分行业的统计数据,利用变系数模型分析了不同行业的对外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效果,并在控制了模型的内生性偏误后运用GMM估计了溢出的效果。通过构造门槛回归模型研究影响行业技术溢出效果的吸收能力因素,测算出导致行业积极逆向溢出的各门槛变量的门槛值。研究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性。面板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考虑行业吸收能力因素的逆向技术溢出存在明显的门槛特征。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朱彤  崔昊  
本文在国际技术溢出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逆向技术溢出对中国技术水平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创新在于将人力资本溢出引入了国际技术溢出的研究范畴。前人仅研究了逆向研发资金溢出对中国技术水平的影响,而本文还研究了逆向人力资本溢出对中国技术水平的影响。通过研究,主要发现:(1)在本文的研究年限中(1985~2008年),整体而言,东道国逆向研发资金溢出和逆向人力资本溢出对中国技术水平没有显著的影响;(2)对于逆向研发资金溢出而言,中国的人力资本可以形成一定的吸收能力,为使得逆向研发资金溢出对国内技术有正向的影响,存在国内人力资本的"门槛效应",即,从2001年开始,逆向研发资金溢出经过国内人力资本的吸收,对国...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明霞  王学军  
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技术进步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一个较新论题,也是中国政府推出"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预期之一。本文利用2003~200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逆向技术溢出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吸收能力影响逆向技术溢出的大小。另外,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技术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国内R&D投资促进了国内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同时阻碍了国内技术效率的提高。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胡亚楠  
本文利用2003年-2012年全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对外直接投资的基准计量模型和包含吸收能力的交互计量模型对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进而通过建立静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考察了吸收能力对逆向技术溢出影响的"门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其吸收能力密切相关且存在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以人力资本、研发强度、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证实吸收能力影响逆向技术溢出的效果具有"门槛效应",且吸收能力越高,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越显著。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强  刘海峰  汪冬华  徐驰  
在以往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中,通常使用的是笼统的宏观统计数据,没有对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进行区分,因而一定程度影响了研究结论的精确性。本文采用拓展的LP模型,将中国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作为独立的变量,利用主成分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内研发投入、商品进口、外商来华投资、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和其它对外直接投资均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其中外商来华投资的影响显著高于其它因素,国内研发投入和商品进口的影响居中,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和其它类型对外直接投资也都对国内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显著的正面影响,但程度均较低。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霍忻  刘宏  
对外直接投资(OFDI)作为一种技术外溢路径能有效提升国内技术水平,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和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向前迈进。在L-P模型的基础上,针对1985—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以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技术水平衡量指标系统可以探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技术进步效应及影响因素。结论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能够产生明显的逆向技术溢出效果,也即对外直接投资每上升1%将提高国内全要素生产率0.016 3%,但影响效果不及外商投资、进口贸易和国内研发;此外,逆向技术溢出作用程度受到国内研发强度、人力资本、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以及技术差距等因素的显著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梅  袁小艺  张易  
母国制度环境正逐渐成为影响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论文运用2003~2011年我国对外投资的省际面板数据,从母国制度环境视角考察制度因素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的教育扶持、科技扶持、金融支持、政策开放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政府对企业的扶持未能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制度环境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良好的制度环境有力地促进了该区域企业逆向技术溢出的实现,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制度环境在促进逆向技术溢出方面仍有待改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宏  赵佳颖  
与传统的技术利用型对外直接投资(FDI)相对应的,以获取东道国更为先进的智力要素、技术、信息等资源为目标,以提升企业技术竞争力为宗旨的跨境资本输出行为被称为技术获取型FDI。技术获取型FDI将会产生对投资母国的技术溢出效应,这种技术溢出与传统研究中FDI母国对东道国技术溢出效应的方向恰恰相反,因此称之为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有关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认为,获取逆向技术溢出已成为企业进行FDI的重要动因,并且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具有提高母国全国、产业或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范丹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OFDI)取得快速发展。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部分发展中国家取得了发达东道国的先进技术,获得了技术溢出,促进了母国的技术进步。本文主要围绕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相关研究,针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母国技术进步,尤其是与母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以及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对现有研究的最新动态进行述评,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莹  沙文兵  
从对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机理、影响因素、研究视角以及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差异性四个方面,尝试对该领域研究最新动态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论述,并尝试构建一条以"研发互动—成果传递—内部吸收"为主线的循环技术溢出模型,据此分析已有研究的进展,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工作提出相关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