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30)
2023(16437)
2022(13720)
2021(12754)
2020(10782)
2019(25095)
2018(24451)
2017(47264)
2016(25223)
2015(28194)
2014(27981)
2013(27729)
2012(25521)
2011(22769)
2010(22462)
2009(20873)
2008(20592)
2007(17897)
2006(15130)
2005(13521)
作者
(71663)
(60436)
(59928)
(57430)
(38258)
(29062)
(27318)
(23367)
(22676)
(21153)
(20505)
(20177)
(18970)
(18949)
(18907)
(18775)
(17955)
(17758)
(17344)
(17147)
(14697)
(14659)
(14653)
(13681)
(13667)
(13481)
(13308)
(12935)
(12099)
(11976)
学科
(109343)
经济(109235)
管理(72105)
(70536)
(56712)
企业(56712)
方法(53597)
数学(48342)
数学方法(47820)
(29774)
中国(29146)
(28342)
(21942)
贸易(21933)
(21437)
(21430)
业经(21341)
农业(19179)
(19152)
财务(19107)
财务管理(19070)
(18952)
地方(18798)
企业财务(18204)
环境(17117)
(16969)
金融(16966)
(16845)
银行(16809)
(16020)
机构
大学(362553)
学院(360269)
(159020)
经济(156281)
管理(140185)
研究(123536)
理学(122287)
理学院(120964)
管理学(118915)
管理学院(118245)
中国(93988)
(74933)
科学(73927)
(71326)
(61681)
(60479)
财经(58138)
中心(56816)
研究所(56450)
业大(53539)
(53236)
经济学(50999)
(50132)
农业(47851)
北京(46793)
经济学院(46313)
(44430)
(44312)
师范(43832)
财经大学(43750)
基金
项目(248395)
科学(197585)
基金(186042)
研究(176677)
(163758)
国家(162506)
科学基金(139935)
社会(116310)
社会科(110598)
社会科学(110567)
基金项目(97829)
(93578)
自然(91321)
自然科(89329)
自然科学(89302)
自然科学基金(87809)
教育(80993)
(80098)
资助(76775)
编号(67905)
(56764)
重点(56197)
成果(53983)
(52782)
(51865)
国家社会(50202)
教育部(48958)
创新(48684)
科研(48663)
人文(47112)
期刊
(160979)
经济(160979)
研究(102428)
中国(62221)
学报(57481)
(56038)
(53338)
科学(53263)
管理(49666)
大学(43816)
学学(41735)
农业(36812)
(31893)
金融(31893)
技术(30258)
教育(29476)
财经(28851)
经济研究(28162)
(24928)
业经(24233)
问题(21827)
(21044)
(20401)
统计(19195)
技术经济(18440)
国际(18048)
世界(17634)
(17311)
(17046)
理论(15544)
共检索到5146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琰欣  屈小娥  董明放  
本文基于时空异质性视角,采用2004—2013年中国29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长期和短期异质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对外直接投资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具有一定的长期促进效应,且这种影响随时间推移呈现波动增大态势;(2)对外直接投资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异质效应和滞后效应,其并非促进了所有省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部分省市甚至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3)在"走出去"过程中,充分注重对外直接投资与政府财政支出、产权制度以及市场化进程等因素的有效融合,有助于强化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绿色溢出效果,且这种交互效应也呈现显著的空间差异;(4)对外直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乾  钟昌标  黄远浙  
基于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交互模型探讨OFDI对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构建门槛模型考察区域吸收能力如何影响OFDI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看,OFDI显著提升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环境规制正向调节二者之间关系;从分样本看,OFDI显著提升了东部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环境规制正向调节两者之间的关系,而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运用面板门槛检验环境规制、金融发展和人力资本在OFDI对GTFP影响中的非线性门槛效应,检验显示环境规制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均存在显著的单门槛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乾  钟昌标  黄远浙  
基于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交互模型探讨OFDI对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构建门槛模型考察区域吸收能力如何影响OFDI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看,OFDI显著提升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环境规制正向调节二者之间关系;从分样本看,OFDI显著提升了东部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环境规制正向调节两者之间的关系,而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运用面板门槛检验环境规制、金融发展和人力资本在OFDI对GTFP影响中的非线性门槛效应,检验显示环境规制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均存在显著的单门槛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景华  
利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中国2004~2017年服务业细分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进行测算;根据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方法对服务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行业差异及来源进行分解,同时利用多种方法对其收敛性进行检验。研究发现:环境约束下不同服务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变动不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7个行业表现出环境友好的属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技术进步;近年来服务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行业差异在缩小,行业间差异是服务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行业差异的主要来源;服务业各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没有呈现明显的σ收敛特征,但均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生产性服务业的收敛速度最慢。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超凡  韩晶  毛渊龙  
通过方向性距离函数及GML生产率指数,测度2000—2014年中国工业36个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运用面板门限模型检验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增长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倒退0.02%,只有轻度污染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了增长;环境规制改善了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不同类型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均符合倒"U"型关系;由于行业异质性,不同行业的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驱动效应不尽相同。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艳秀  毛艳华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加入反映FTA异质性的FTA深度、第三国因素等拓展分析FTA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文章首先通过构建FTA纵向深度指标体系测算了FTA深度异质性,然后从"第二代"FTA规则出发分析了其影响投资的机制,并在知识资本模型和Baltagi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分析了我国与东道国FTA深度,东道国与第三国FTA深度及其优惠市场规模对我国OFDI的影响。结论表明,我国与东道国双边FTA深度、东道国与第三国签订的FTA深度及其优惠市场规模与我国对东道国的OFDI呈正相关关系;且当加入东道国与第三国的FTA深度时,要素禀赋差异和地理距离对我国OFDI的作用会在显著性上有所改变;整体而言,东道国与第三国签订深度FTA会直接和间接促进我国的OFDI,并且会抑制地理距离对我国OFDI产生的负面效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建辉  
本文基于2008年中国企业层面数据,使用多元回归模型经验研究生产率异质性、市场规模与生产率异质性交互变量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率高的企业倾向于到市场规模大的区位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这个结论对于企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高生产率的企业应尽可能选择到市场规模大的区位进行直接投资,从而可以获取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低生产率的企业应尽可能选择到市场规模小的区位进行直接投资,从而可以减少市场竞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利晓  韩先锋  
文章基于中国2011—2018年省级数据,运用变系数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剖析数字金融在区域绿色创新发展中的作用,反映了数字金融对绿色创新存在时空异质赋能现象的问题。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对绿色创新具有积极影响,且赋能效果在东部地区及长期内更为明显;与互联网普及、城市化和政府研发资助等因素的融合,有助于强化数字金融的长期赋能效应;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是造成数字金融赋能绿色创新存在时空差异特征的重要动因,而数字支持服务带来的冲击相对较弱。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未来国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利晓  韩先锋  
文章基于中国2011—2018年省级数据,运用变系数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剖析数字金融在区域绿色创新发展中的作用,反映了数字金融对绿色创新存在时空异质赋能现象的问题。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对绿色创新具有积极影响,且赋能效果在东部地区及长期内更为明显;与互联网普及、城市化和政府研发资助等因素的融合,有助于强化数字金融的长期赋能效应;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是造成数字金融赋能绿色创新存在时空差异特征的重要动因,而数字支持服务带来的冲击相对较弱。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未来国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孙乾坤  包歌  郑玮  
基于2000—2011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商务部的《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的相关数据,将投资目的地划分成"一带一路"国家和非"一带一路"国家两种类型,运用multinomial logit模型,从企业生产率和企业所有权(企业与政府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的视角检验了企业异质性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高生产率优势对于促进企业选择到"一带一路"国家进行直接投资的推动作用不大,但能显著地促进企业选择到非"一带一路"国家进行直接投资;相比于对非"一带一路"国家的直接投资,企业与政府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对于企业选择向"一带一路"国家进行直接投资的影响更大,且更加显著;企业在选择对"一带一路"国家进行直接投资时,其与政府之间的密切关系可以弥补企业在全要素生产率方面的不足。此外,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企业的生产率和所有权异质性同时还会影响到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内部不同区域间进行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林立杰  陈新  
利用2005—2015年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显著促进了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行业异质性检验表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投入服务化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作用并不显著,而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投入服务化显著提高了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中介模型检验表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通过激励行业研发强度进而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此外,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将存在拐点,但目前大部分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仍然处于"爬升阶段"。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林立杰  陈新  
利用2005—2015年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显著促进了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行业异质性检验表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投入服务化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作用并不显著,而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投入服务化显著提高了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中介模型检验表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通过激励行业研发强度进而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此外,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将存在拐点,但目前大部分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仍然处于"爬升阶段"。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世迪  韩先锋  宋文飞  
基于中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门槛回归技术,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是否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正向边际效率递增的非线性规律;新常态下,积极的绿色生产率增长效应主要产生于东部和西部地区,而其在中部地区并不明显;人力资本、要素禀赋、市场化进程和贸易开放度等吸收能力条件显著作用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绿色生产率增长效应,且存在明显的异质非线性特征。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世迪  韩先锋  宋文飞  
基于中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门槛回归技术,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是否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正向边际效率递增的非线性规律;新常态下,积极的绿色生产率增长效应主要产生于东部和西部地区,而其在中部地区并不明显;人力资本、要素禀赋、市场化进程和贸易开放度等吸收能力条件显著作用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绿色生产率增长效应,且存在明显的异质非线性特征。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葛鹏飞  黄秀路  韩先锋  
创新是"一带一路"国家从高碳型向绿色发展转变的驱动力量。本文通过构建异质性创新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新经济增长模型,理论阐述了基础创新与应用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差异。随后,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基础创新和应用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情况、作用机制和非线性特征。结果表明,基础创新和应用创新均显著促进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前者的影响路径是技术效率,后者的影响路径包括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应用创新对亚洲国家的促进作用远高于欧洲国家。此外,面板门槛模型的研究发现,基础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