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25)
2023(5252)
2022(4320)
2021(4240)
2020(3573)
2019(8444)
2018(8175)
2017(15271)
2016(8166)
2015(9489)
2014(9157)
2013(9446)
2012(8997)
2011(8359)
2010(8217)
2009(7763)
2008(7849)
2007(6903)
2006(6099)
2005(5757)
作者
(23606)
(19828)
(19816)
(19281)
(12870)
(9559)
(9016)
(7776)
(7697)
(7125)
(6898)
(6654)
(6614)
(6430)
(6369)
(6206)
(5882)
(5764)
(5709)
(5494)
(5020)
(4807)
(4768)
(4531)
(4478)
(4467)
(4400)
(4182)
(4136)
(4036)
学科
(41491)
经济(41464)
(21173)
管理(21161)
方法(19575)
数学(18108)
数学方法(18041)
(16164)
企业(16164)
中国(14240)
(11473)
(11441)
贸易(11430)
(11261)
(9063)
关系(7373)
(7302)
业经(6619)
(6553)
银行(6547)
(6521)
金融(6520)
(6404)
(6401)
(6084)
财务(6081)
财务管理(6076)
(5932)
农业(5898)
企业财务(5896)
机构
大学(126940)
学院(123053)
(65295)
经济(64468)
研究(50100)
管理(45583)
中国(39303)
理学(39104)
理学院(38659)
管理学(38249)
管理学院(38014)
(27688)
(27606)
科学(26607)
(25609)
研究所(23392)
财经(22539)
经济学(22322)
(20913)
中心(20791)
经济学院(20186)
(18675)
北京(18500)
(17829)
财经大学(17049)
(15824)
科学院(15787)
业大(15021)
(14855)
师范(14740)
基金
项目(80172)
科学(64174)
基金(61845)
研究(58608)
(54732)
国家(54330)
科学基金(45651)
社会(40479)
社会科(38603)
社会科学(38593)
基金项目(31455)
自然(27739)
自然科(27172)
自然科学(27164)
自然科学基金(26772)
资助(26695)
(26336)
教育(26325)
(24035)
编号(20986)
(20350)
中国(20019)
国家社会(18612)
重点(18453)
成果(17709)
教育部(17695)
(17504)
(16309)
人文(16239)
大学(15716)
期刊
(67410)
经济(67410)
研究(41305)
中国(23765)
(20394)
学报(18445)
科学(18020)
管理(17837)
(16398)
大学(14244)
学学(13414)
(12938)
金融(12938)
经济研究(12553)
财经(12270)
(12234)
国际(11935)
农业(11783)
(10723)
世界(10173)
问题(9869)
教育(9606)
技术(9040)
(7891)
业经(7513)
技术经济(6850)
统计(6436)
(5888)
贸易(5888)
经济问题(5435)
共检索到1906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静萍  高敏雪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勇超  郭丹杨  
文章运用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测算了2003—2015年中国对前50位贸易伙伴的出口潜力,并将贸易伙伴划分为"出口不足"和"出口过度"两种类型。使用两步GMM分别对全样本、"出口不足"和"出口过度"的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从总体上看,国内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避开贸易壁垒进入东道国市场,使出口潜力有所降低;(2)对出口不足的国家或地区而言,对外直接投资产生贸易创造效应,使出口潜力有所下降,OFDI导致出口更为均衡;(3)对出口过度的国家或地区而言,对外直接投资使出口潜力被进一步压缩,不利于国际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均衡发展。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贸易伙伴,企业应当采取差异化的国际投资方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世泽  
越南是外商直接投资的热点地区。中国对越直接投资发展较快,但数量偏少,规模偏小,质量较低,效益一般,与中国拥有对越的投资优势很不相称,也与中国对越贸易的强势地位极不相称。为挖掘中国对越直接投资的潜力,需选择正确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谦  马晓晋  
随着中国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对外开放政策已经从单纯的吸引外资转向鼓励国际投资的双向流动,支持有条件的中国企业“走出去”,以对外跨国并购为手段获取国外的技术、资源与市场,推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文章对中国对外跨国并购投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对外跨国并购目前尚还处在初级阶段,在国际并购市场上的地位偏低,并明显滞后于国内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展望未来,中国跨国并购巨大潜力。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俊英  
在过去的25年中,对外直接投资(FDI)包括中国对越南的对外直接投资一直在增加。截至2015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位置、大小、形态、领域和地域扩张连续上涨。本研究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越南的概况,并且表明了越南要想吸引中国的投资,应从理论和实践上遵循国家利益优先的程序,改变越南当局的态度和企业的产能。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宏  赵晓敏  
近十年来,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OFDI)从小到大,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突破。2010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首次超过日本,达到创纪录的688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五,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比例上升至接近2∶1。对外直接投资是中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主动参与国际分工、有效利用国际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翠萍  
了解和研究中国在东盟国家的投资潜力和投资拓展空间,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现实意义。文章选取2009—2020年中国与东盟十国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分析中国在东盟的投资地位、投资效率及投资潜力。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东道国的政治稳定性、营商环境便利度、货币自由度、财务自由度、劳动力结构等因素均对投资效率产生显著的正效应;而东道国税收负担、通货膨胀率水平等都会对投资效率产生显著的负效应,即抑制中国OFDI效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吴雪明  
论文分析了全球直接投资流量变化、危机后全球直接投资格局调整以及全球引资竞争态势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对金砖国家引资规模与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中国的引资地位在动态调整过程中总体上得到了提升与巩固。从长期看,中国在吸收外资方面仍具有一定的优势与潜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程中海  南楠  
基于"一带一路"框架下,采用20052014年"一带一路"54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利用SFA模型测算并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效率及潜力。结果表明:"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非效率",对大多数国家的投资效率较小,投资潜力巨大。通过对不同地区的国家投资潜力的对比分析,发现"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阐释了制度环境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联系,发现法律规范和民主程度越高,中国对其直接投资潜力越大,说明一定程度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制度背离"现象。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严婷  韩汉君  
本文在理论和实证上探讨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DI)通过"生产要素需求创造"和"生产要素需求替代"的直接效应,以及通过"生产率效应"和"产业结构调整效应"的间接效应对母国行业间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由于数据获得的局限性,目前国内的研究集中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分析工业企业ODI与工资的关系。本文利用Dealogic及FDI Markets数据库中2003-2017年12623家中国对外并购和绿地投资的企业数据,考虑行业异质性的影响差异,在34个全行业的层面上进行跨时期和分行业生产要素密集度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中国ODI对母国行业间收入差距的影响为先扩大后缩小,呈"倒U型"趋势,但当前阶段缩小的影响仍小于扩大的影响。中国ODI通过"生产率效应"间接扩大了国内行业间的工资差距,并且影响具有时滞性;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效应"间接扩大了国内行业间工资差距,但影响呈收敛趋势。行业异质性影响结果显示:劳动密集型行业ODI总体上呈扩大影响,而资本密集型行业ODI总体上呈先扩大后缩小的影响。34个细分行业中,有24个细分行业的ODI当前处于扩大国内行业间工资差距的阶段。但知识密集型制造业中的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及通信设备行业,以及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中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具有明显的缩小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海云  石小霞  
对外直接投资影响了母国的要素需求结构,从而影响了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的收入差距。本文从直接效应、逆向技术溢出和结构调整三个方面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对部门内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结合中国2003—2014年31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缩小了收入差距,但在不同的时间区段对外直接投资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差异;低技术部门及资源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缩小了收入差距,高技术部门对外直接投资扩大了收入差距,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对收入差距没有明显影响;对外直接投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杏  
国际直接投资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吸引外资方面发展迅速,但对外投资水平较低,在国际直接投资流入与流出上严重失衡。为此我国应进一步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程中海  南楠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效率及国别潜力,纵向分析直接投资潜力的动态趋势,并横向比较对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直接投资潜力的差异。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效率损失主要来自"非效率"因素的影响,投资效率普遍较低,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和个体差异性;直接投资潜力较大,呈现"收敛型"特征。投资自由度、法律规范和民主程度是构成投资"非效率"的主要原因,阻碍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世贸组织、经合组织、上合组织、自由贸易协定、双边投资协定、贸易依存度、对腐败的控制程度、政府效率、监管质量等是促进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主要因素。"一带一路"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之间直接投资潜力差异大,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投资效率递减、投资潜力递增。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史巧玲  周升起  
借鉴联合国贸发会议"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通过构建中国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的直接投资业绩与潜力指数,定量分析了中国对其中15个国家的投资业绩与潜力,结果显示:对比2003~2006年、2009~2012年中国对"海上丝路"国家的投资业绩呈上升趋势且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投资潜力虽有上升但总体幅度不大,存在个别国家的综合潜力排名与构成要素排名不一致的情况;交叉比较来看,除对个别领先和落后国家,中国对大部分国家的投资业绩与潜力不相匹配。鉴于此,中国企业要选择合适的"海上丝路"国家和投资方式以实现投资目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程中海  南楠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效率及国别潜力,纵向分析直接投资潜力的动态趋势,并横向比较对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直接投资潜力的差异。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效率损失主要来自"非效率"因素的影响,投资效率普遍较低,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和个体差异性;直接投资潜力较大,呈现"收敛型"特征。投资自由度、法律规范和民主程度是构成投资"非效率"的主要原因,阻碍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世贸组织、经合组织、上合组织、自由贸易协定、双边投资协定、贸易依存度、对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