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71)
- 2023(7463)
- 2022(6217)
- 2021(5905)
- 2020(5117)
- 2019(12044)
- 2018(11424)
- 2017(22712)
- 2016(12091)
- 2015(14066)
- 2014(13687)
- 2013(13853)
- 2012(13187)
- 2011(11623)
- 2010(11471)
- 2009(11036)
- 2008(11184)
- 2007(9702)
- 2006(8394)
- 2005(7802)
- 学科
- 济(62424)
- 经济(62367)
- 业(39514)
- 管理(38028)
- 方法(34472)
- 企(34314)
- 企业(34314)
- 数学(31212)
- 数学方法(31106)
- 财(19935)
- 中国(17357)
- 务(14392)
- 财务(14389)
- 财务管理(14365)
- 企业财务(13969)
- 贸(13401)
- 贸易(13392)
- 易(13132)
- 农(12020)
- 制(10968)
- 业经(10523)
- 融(9674)
- 金融(9673)
- 银(9028)
- 银行(9025)
- 行(8589)
- 学(8418)
- 体(8206)
- 农业(8103)
- 地方(7933)
- 机构
- 大学(182765)
- 学院(177467)
- 济(89760)
- 经济(88624)
- 管理(70191)
- 理学(61182)
- 研究(60668)
- 理学院(60608)
- 管理学(60026)
- 管理学院(59681)
- 中国(49827)
- 财(42161)
- 京(37490)
- 财经(34512)
- 经(31909)
- 经济学(30425)
- 科学(30147)
- 所(28816)
- 经济学院(27710)
- 中心(26750)
- 财经大学(26262)
- 研究所(25763)
- 北京(24277)
- 江(23098)
- 商学(21626)
- 商学院(21469)
- 院(21463)
- 农(21387)
- 范(20599)
- 师范(20441)
- 基金
- 项目(114250)
- 科学(92871)
- 基金(89654)
- 研究(84349)
- 家(76618)
- 国家(76049)
- 科学基金(66572)
- 社会(59743)
- 社会科(57030)
- 社会科学(57017)
- 基金项目(46357)
- 自然(40847)
- 自然科(39993)
- 自然科学(39981)
- 自然科学基金(39388)
- 教育(38999)
- 省(38614)
- 资助(38551)
- 划(33861)
- 编号(31171)
- 部(28942)
- 国家社会(26525)
- 教育部(26131)
- 成果(26126)
- 重点(25359)
- 中国(25022)
- 人文(24831)
- 创(23500)
- 大学(23298)
- 发(23286)
共检索到2652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新飞 张伟俊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明显区位偏好,探究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话题。本文基于上市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数据的事实,从非正式制度出发,以文化偏好为切入点,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偏好提出了一种新的微观解释。结果发现:企业受儒家文化的影响程度越强,其更愿意选择在儒家文化圈国家投资;在运用安慰剂、工具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结果依然成立。进一步检验揭示,规避投资风险和降低管理成本是企业选择在儒家文化圈国家投资的内在驱动机制。本文还发现,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儒家文化在增加企业在儒家文化圈投资中存在互补效应。此外,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文化偏好主要发生在非国有企业中,而在国有企业中并未找到相关证据。本文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偏好提供了新的微观证据。
关键词:
儒家文化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文化偏好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新飞 李磊 郑泽鑫
本文匹配了2006—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记录和地区方言多样性数据集,以方言多样性作为中国地区文化多样性的衡量方式,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研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方言多样性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之间存在倒U型的关系,且该关系在广延边际和集约边际均成立;方言多样性主要通过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影响本地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在适度范围内,方言多样性作为地区文化包容性与开放程度的重要体现,对吸引外资进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过度的方言多样性则会加大心理距离,阻碍人力资源积累和外资进入;完善的法律制度会放大方言多样性对对外直接投资的正向影响。本文的结论在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为理解企业"走出去"的动机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补充。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严兵 郭少宇
产业政策的扶持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本文使用2006—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从微观层面研究了产业政策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鼓励性产业政策显著促进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市场竞争环境、外部金融依赖度以及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均会影响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鼓励性产业政策主要通过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增加企业研发投入促进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融资约束的缓解会促进企业选择跨国并购,而研发投入的增加则促进企业选择绿地投资;此外,产业政策对企业投资模式的影响还受到东道国国际投资保护程度的显著影响。
关键词:
产业政策 对外直接投资 投资模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忠诚 薛新红 张建民
文章使用中国20082015年上市企业匹配的微观数据,研究了全球金融危机后东道国资本管制对中国企业OFDI二元边际的影响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东道国资本管制放松可以显著地促进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原因是资本管制放松会降低资本使用成本,方便企业在当地融资,而且这种正向效应主要发生在对外直接投资的扩展边际上。另外,在拥有较高法治和金融发展水平,特别是政府治理水平的东道国,资本管制放松对中国企业的吸引力更大。文章的研究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区位选择提供了经验证据,融资约束紧的企业更适合选择到资本管制较轻的国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阎虹戎 冼国明
本文利用2010—2015年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对母公司员工收入的影响,为克服样本选择和内生性问题,实证部分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法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高了员工收入且具有滞后性;按照投资动机、投资东道国、企业所有权性质、投资模式区分样本进行检验,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基本上都促进了母公司员工收入的提高;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通过生产率、研发投资、员工结构三条路径正向作用于员工收入。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对外直接投资 员工收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伟 宋林
对外直接投资是企业扩张规模,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文章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法考察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高管薪酬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显著提高高管薪酬,但是促进作用存在一年滞后且作用随时间逐步衰减;市场寻求和资源寻求动机的投资更能促进高管薪酬的增长,技术寻求动机的投资对高管薪酬没有显著影响;相较于绿地投资,以跨国并购方式进入的对外直接投资更能够促进高管薪酬的增长;进一步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通过增加高管权力和改善企业业绩提升高管薪酬,高管薪酬对于规模指标的敏感性大于利润指标。研究结果深化和丰富了对外直接投资和高管薪酬的相关研究,并对中国企业如何更好地"走出去"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高管薪酬 上市公司 业绩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贾妮莎 雷宏振
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势必引发母国生产要素流动和要素价格变动,是"促进"还是"抑制"了母国劳动收入份额?针对该问题,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异质性投资动机OFDI对母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然后利用微观企业数据,采用马氏距离匹配和倍差法实证检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公司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结果表明:就总体而言,母国总公司劳动收入份额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负相关;就异质性投资动机看,商贸服务类OFDI显著降低了母公司劳动收入份额,资源寻求类OFDI和技术寻求类OFDI则显著提升了母公司劳动收入份额;就异质性东道国(地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贾妮莎 雷宏振
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势必引发母国生产要素流动和要素价格变动,是"促进"还是"抑制"了母国劳动收入份额?针对该问题,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异质性投资动机OFDI对母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然后利用微观企业数据,采用马氏距离匹配和倍差法实证检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公司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结果表明:就总体而言,母国总公司劳动收入份额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负相关;就异质性投资动机看,商贸服务类OFDI显著降低了母公司劳动收入份额,资源寻求类OFDI和技术寻求类OFDI则显著提升了母公司劳动收入份额;就异质性东道国(地区)看,投资于发达国家的OFDI显著提升了母公司劳动收入份额,但投资于发展中国家的OFDI则对母公司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抑制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郑丹青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改变着全球价值链的格局。本文利用2004—2011年中国微观企业数据,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倍差法全面评估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价值链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与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之间存在显著的因果效应,对外直接投资明显促进了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并呈现出递增的持续滞后效应;不同类型对外直接投资的价值链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投资发达国家相对于发展中国家表现出更大的价值链升级效应,当地生产型企业的价值链推升效应明显大于商贸服务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表现出超过整体平均水平的价值链分工地位促进效应。本文研究为中国继续有效推进企业"走出去"战略,逐步构建以中国企业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提供了有力的微观经验支撑。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赵维久 何小锋
文章使用中国股市自1993年发行制度建立以来到2012年第八次IPO暂停前的IPO事件样本,研究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金融中心偏好,即在同等条件下是否金融中心的企业更易于上市?研究发现,在控制财务指标、中介机构等因素后,中国股票市场存在显著的金融中心偏好。表现为金融中心企业比非金融中心企业具有更短的IPO年龄,金融中心这种优势随企业国有股比例提高而强化。随着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在核准制下金融中心偏好有所弱化,但在沪市主板市场仍然存在。说明由于信息不对称,地理因素可以影响股票发行。文章建议建立更加市场化的发行制度,同时应进一步加强信息披露,以减少信息不对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宸宇 李雪松
本文运用2010-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与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匹配后的数据,基于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和边际处理效应(MTE)的参数估计方法,估计了企业反事实专利数量,在考虑了异质性效应的基础上估计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有助于提高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规模大、研发费用高、人力资本投入高以及所得税率低的企业,专利数量相对较高;越倾向于进行对外投资的企业,对外投资提升其专利数量的边际处理效应越高;而那些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企业如果对外投资,反而可能会降低
关键词:
对外投资 技术创新 异质性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宸宇 李雪松
本文运用2010-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与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匹配后的数据,基于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和边际处理效应(MTE)的参数估计方法,估计了企业反事实专利数量,在考虑了异质性效应的基础上估计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有助于提高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规模大、研发费用高、人力资本投入高以及所得税率低的企业,专利数量相对较高;越倾向于进行对外投资的企业,对外投资提升其专利数量的边际处理效应越高;而那些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企业如果对外投资,反而可能会降低企业的专利数量;国有企业、综合型对外投资企业以及投资到发达国家(地区)的企业如果选择对外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更大。
关键词:
对外投资 技术创新 异质性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柳 潘镇
母国制度环境对于新兴经济体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与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以往的文献多关注于制度发展的水平,而忽视了制度发展的动态特征,即基于制度理论和信号理论,文章探讨和分析了中国各地区制度发展的三个特征,即速度、节奏和同步性对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作用机制,并利用2003~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制度发展的速度越慢、越不规律、越不同步,企业越倾向于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开展国际化经营。同时,业绩压力和模仿同构压力调节了制度变化特征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并存在双重强化效应。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预期面临制度约束时,非国有企业进行对外投资的意愿更强,企业也更倾向于进入制度环境相对优良的国家和地区。文章的研究深化了对制度构成及其维度的理解,进一步丰富了制度理论和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理论,对加强中国的制度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宝友 范榕榕 孟丽君
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阐述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作用机理,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在两者间的调节效应,并以2011—2021年沪深服务业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国服务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显著的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效应;同时,知识产权保护能显著调节这种呈“U”型非线性特征的促进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效应存在空间异质性。本文为我国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建设时空分异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科学提升服务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效应,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经验证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于津平 夏文豪
文章基于2009~2020年Zephyr全球并购数据和fDi Markets绿地投资数据,结合A股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PSM-DID)的研究方法,实证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能显著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在进行了相关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该推动作用在国有企业、高生产率企业以及服务业和高科技行业的企业中更为凸显。机制检验表明,对外直接投资通过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缓解融资约束和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三条路径推动数字化转型与升级。文章的研究结论对理解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实现数字强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