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902)
2023(21286)
2022(17898)
2021(16723)
2020(13999)
2019(31989)
2018(31523)
2017(59798)
2016(32843)
2015(36632)
2014(36431)
2013(36446)
2012(33769)
2011(30757)
2010(30844)
2009(28967)
2008(28972)
2007(25860)
2006(23312)
2005(21329)
作者
(97924)
(81457)
(81024)
(76853)
(52015)
(39015)
(36668)
(31815)
(30991)
(29311)
(28026)
(27553)
(26229)
(26178)
(25488)
(24832)
(24235)
(24042)
(23487)
(23410)
(20411)
(20331)
(19774)
(18550)
(18257)
(18220)
(18192)
(18040)
(16448)
(16103)
学科
(140208)
经济(140025)
(108679)
管理(105521)
(94034)
企业(94034)
方法(57840)
数学(47237)
数学方法(46800)
(40755)
(40467)
中国(40054)
业经(37125)
(30643)
地方(29518)
农业(27676)
(27431)
(27001)
财务(26922)
财务管理(26881)
(26721)
贸易(26697)
(25954)
企业财务(25550)
(24215)
技术(23511)
(22982)
银行(22909)
理论(22687)
(22056)
机构
大学(477095)
学院(475511)
(197134)
经济(193142)
管理(184407)
研究(167794)
理学(157541)
理学院(155764)
管理学(153370)
管理学院(152500)
中国(129031)
(103840)
科学(102375)
(93220)
(86355)
(85216)
研究所(78086)
中心(74439)
财经(73086)
(72258)
业大(72097)
农业(66850)
(66459)
北京(66419)
(60988)
师范(60319)
(60270)
经济学(59292)
(57482)
财经大学(54077)
基金
项目(313437)
科学(245981)
基金(227720)
研究(226759)
(200186)
国家(198470)
科学基金(169160)
社会(144293)
社会科(136775)
社会科学(136737)
(121201)
基金项目(119993)
自然(109963)
自然科(107313)
自然科学(107282)
自然科学基金(105403)
教育(102785)
(102467)
资助(93944)
编号(90907)
成果(74336)
重点(70584)
(69426)
(69118)
(65995)
课题(63062)
创新(61267)
国家社会(59821)
科研(59588)
教育部(59148)
期刊
(226850)
经济(226850)
研究(145418)
中国(98596)
(78861)
学报(78749)
(73780)
管理(72625)
科学(71669)
大学(59090)
学学(55658)
农业(53816)
教育(49903)
(46424)
金融(46424)
技术(40094)
业经(37148)
财经(36909)
经济研究(35646)
(31730)
(30305)
问题(29694)
(24621)
技术经济(24250)
图书(22940)
科技(22808)
世界(22743)
国际(22735)
(22670)
现代(22096)
共检索到730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郑燕霞  朱丹丹  黄梅波  
基于2003—2017年20个非洲国家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非洲资源依赖国制造业发展发挥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该影响主要通过技术溢出与基础设施发展来实现,这表明中非投资合作是助力非洲工业化的重要力量,这有力地驳斥了西方国家认为中国试图在非洲进行"新殖民主义"的论调。此外,研究结果还发现,非洲制造业的发展有待于其贸易结构的优化、非正规经济的抑制、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等。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马光明  郭东方  
进入21世纪以来,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金额及占比开始显著上升,其对母国国内制造业就业的影响不容忽视。理论上,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可能基于替代效应与刺激效应对母国制造业就业产生正负两方面影响。本文利用35个OECD国家2003—2017年以及10个非OECD国家和地区2005—2018年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不同发展阶段国家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占GDP比重与母国制造业就业的相关性,发现对于OECD国家而言,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强度对于母国制造业就业人数占比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影响;而对于非OECD国家和地区而言,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会直接显著减少国内制造业就业人数占比;针对OECD国家不同时间段的滚动回归发现,2003—2017年OECD国家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正向促进效应越来越小;而在制造业不同子行业层面,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显著降低了母国相应制造业子行业就业比重,而石化制药、机动车辆等技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则增加了母国相应子行业的就业比重。中国在扩大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同时也须注意其对国内就业市场的冲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聂飞  刘海云  
构建包含OFDI因素的制造业集聚决定模型,运用20032013年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参数估计,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路径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发现,OFDI的规模经济效应和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制造业产值区位熵和Krugman专业化系数有着显著正向影响。分区位看,东部地区OFDI能带来资本存量和研发投入增加,制造业集聚效应更为明显;分行业看,OFDI能通过增强资本禀赋以及自主创新禀赋对我国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程度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最后,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聂飞  刘海云  
构建包含OFDI因素的制造业集聚决定模型,运用2003~2013年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参数估计,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路径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发现,OFDI的规模经济效应和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制造业产值区位熵和Krugman专业化系数有着显著正向影响。分区位看,东部地区OFDI能带来资本存量和研发投入增加,制造业集聚效应更为明显;分行业看,OFDI能通过增强资本禀赋以及自主创新禀赋对我国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程度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最后,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琴  
文章运用2000—2019年的数据,基于STIRPAT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并没有降低母国的碳排放规模,反而对碳排放规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分解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发现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通过规模效应拉动母国碳排放,产业结构效应和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可以降低碳排放。通过对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分类实证研究发现,三类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碳排放效应都为正,说明对外直接投资没有降低国内的碳排放,但是影响系数存在较大差异。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政策含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琴  
文章运用2000—2019年的数据,基于STIRPAT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并没有降低母国的碳排放规模,反而对碳排放规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分解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发现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通过规模效应拉动母国碳排放,产业结构效应和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可以降低碳排放。通过对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分类实证研究发现,三类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碳排放效应都为正,说明对外直接投资没有降低国内的碳排放,但是影响系数存在较大差异。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政策含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明  王思文  
关键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胡雁斌  
中国吸引外资(In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IFDI或FDI)与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OFDI或ODI)的差额近些年来有逐渐收敛的趋势,去年流量差额进一步缩小,只有53.8亿美元,双向投资首次接近平衡。纵观国内外企业生产率的发展历程,中国企业受此影响尤为明显。新形势下,建立在"新贸易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等一系列经典理论基础之上的模型,需要重新考量投融资约束对原有模型的调整,从理论到实证来剖析中国金融发展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胡雁斌  
中国吸引外资(In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IFDI或FDI)与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OFDI或ODI)的差额近些年来有逐渐收敛的趋势,去年流量差额进一步缩小,只有53.8亿美元,双向投资首次接近平衡。纵观国内外企业生产率的发展历程,中国企业受此影响尤为明显。新形势下,建立在"新贸易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等一系列经典理论基础之上的模型,需要重新考量投融资约束对原有模型的调整,从理论到实证来剖析中国金融发展状况、融资环境、要素扭曲、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创新影响异质性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选择等传导机制、作用原理,利用现有的国家地区企业等中观、微观数据库,来测算检验上述指标的内在联系。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薛军  郑毓铭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应保证制造业比重的基本稳定。为探究迅速增加的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是否会对中国去工业化产生影响,基于中国2005—2018年27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验证了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去工业化效应,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投资来源区域、投资主体所有制、投资动机的不同会使去工业化效应产生明显差别。机制检验表明,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通过直接替代效应和投资挤出效应对去工业化水平产生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贾妮莎  申晨  
本文利用马氏距离匹配法为2005-2007年522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制造业企业找到可供比较的对照组,运用倍差法(DID)实证检验了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升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上促进了制造业高中端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份额的提升,对低端技术企业增加值份额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进而推动了制造业产业升级;企业投资于发达国家有利于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企业投资于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产业升级效应尚未凸显。这表明,现阶段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拉动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新动力之一,相较于投资于发展中国家,投资于发达国家更能充分发挥"走出去"的制造业升级效应。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海云  聂飞  
本文在探讨制造业OFDI的"离本土化"和"离制造化"两类空心化效应发生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包含资本要素的动态制造业空心化模型,并结合2003-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制造业OFDI规模的过快扩张会造成中国制造业资本存量的缩减和实际利率的上升,制造业资本会向虚拟经济领域流动,制造业资本一劳动比下降,进而出现"离制造化"现象;相较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对成本变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受OFDI的资本挤出更明显;相较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结构单一且更为要素密集型,OFDI会通过利率传导机制削弱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在新...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丁秀飞  毕蕾  仲鑫  
本文基于2003—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及WIOD数据,通过测算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建立联立方程模型来验证对外直接投资与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双向促进关系。实证研究发现:整体而言,对外直接投资与全球价值链地位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对外直接投资发展会影响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反之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也会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对于不同技术密集度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全球价值链地位的作用不同:对于低技术行业与中低技术行业,对外直接投资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效应不显著,只有高技术行业,对外直接投资才会显著影响全球价值链地位;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对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效应也受到行业影响:低技术行业不显著,中低技术行业和高技术行业才显著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清容  李纪珍  
本文讨论了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关系,从跨国公司发展动向出发,提出中国的发展战略是抓住发达国家制造业外移的机遇,制造业整体进入世界先进水平或领先行列,而有选择地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对此,中国必须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竞争,同时改变传统的“民族产业”思想,树立“大制造”观点。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佳骏  李晓华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规模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由于逆全球化加剧和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与持续,全球产业链面临重构,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链现代化影响的不确定性增加。如何在保持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持续性的同时,保障中国产业链韧性、稳定性与安全性,从而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成为急需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情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资源开发、技术寻求、市场拓展、成本控制和空间布局五种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类型给产业链现代化带来的机遇,剖析了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的替代、挤出、关联三种效应对产业链现代化形成的挑战,从而提出以深化实施兼并收购、内外联动、技术合作和数字化战略,实现依托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推进中国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的发展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