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03)
- 2023(14496)
- 2022(11925)
- 2021(10949)
- 2020(9300)
- 2019(20868)
- 2018(20389)
- 2017(38699)
- 2016(20950)
- 2015(23153)
- 2014(22746)
- 2013(22779)
- 2012(20745)
- 2011(18650)
- 2010(18646)
- 2009(17933)
- 2008(18185)
- 2007(16238)
- 2006(14442)
- 2005(13470)
- 学科
- 济(95263)
- 经济(95115)
- 业(90823)
- 企(82300)
- 企业(82300)
- 管理(79744)
- 方法(42001)
- 数学(33661)
- 财(33637)
- 数学方法(33490)
- 业经(30410)
- 农(29460)
- 中国(25237)
- 务(23804)
- 财务(23785)
- 财务管理(23758)
- 制(23553)
- 企业财务(22606)
- 农业(20730)
- 贸(19512)
- 贸易(19501)
- 易(19094)
- 技术(18483)
- 体(17360)
- 划(17009)
- 策(16726)
- 和(15437)
- 银(15129)
- 银行(15095)
- 体制(15022)
- 机构
- 学院(309416)
- 大学(307586)
- 济(141808)
- 经济(139602)
- 管理(123324)
- 理学(106030)
- 理学院(105031)
- 研究(104181)
- 管理学(103851)
- 管理学院(103284)
- 中国(84117)
- 财(68014)
- 京(64028)
- 科学(58961)
- 农(55580)
- 财经(53697)
- 所(52355)
- 经(49031)
- 研究所(46954)
- 中心(46375)
- 江(45917)
- 业大(45225)
- 经济学(44415)
- 农业(43796)
- 北京(40390)
- 经济学院(40150)
- 财经大学(39910)
- 院(36966)
- 商学(35927)
- 商学院(35612)
- 基金
- 项目(200569)
- 科学(160446)
- 基金(151312)
- 研究(144039)
- 家(132558)
- 国家(131427)
- 科学基金(113716)
- 社会(97436)
- 社会科(92618)
- 社会科学(92595)
- 基金项目(79547)
- 省(75358)
- 自然(73006)
- 自然科(71384)
- 自然科学(71359)
- 自然科学基金(70243)
- 教育(64369)
- 划(63511)
- 资助(61536)
- 编号(54235)
- 部(46246)
- 重点(45021)
- 创(44813)
- 业(43695)
- 成果(42870)
- 发(42236)
- 制(42171)
- 国家社会(42009)
- 创新(41229)
- 教育部(40090)
- 期刊
- 济(158001)
- 经济(158001)
- 研究(93266)
- 中国(60216)
- 财(56933)
- 农(51663)
- 管理(50912)
- 学报(46940)
- 科学(45387)
- 大学(36490)
- 学学(35166)
- 农业(34934)
- 融(31481)
- 金融(31481)
- 财经(28250)
- 经济研究(26140)
- 业经(25555)
- 技术(25540)
- 经(24364)
- 业(21546)
- 教育(21144)
- 问题(21031)
- 贸(19502)
- 国际(17944)
- 技术经济(17824)
- 世界(17613)
- 财会(15169)
- 现代(14979)
- 版(14445)
- 商业(14229)
共检索到4685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毛其淋 许家云
本文使用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和贸易数据,深入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企业加成率的微观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显著提高了企业加成率,其中投资高收入国家对企业加成率的提升作用要明显大于投资中低收入国家。此外,研发加工型和多样化型OFDI对企业加成率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进一步对影响机制的检验表明,一方面,OFDI促进了企业进行新产品创新,降低了需求弹性,从而有利于企业制定更高的价格;另一方面,OFDI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从而可能降低企业的边际生产成本。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毛其淋 许家云
本文以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为背景,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深入地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员工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显著地提高了员工的平均工资水平,并且这种正向的"工资溢出"效应具有持续性而且还是逐年递增的。与此同时,对外直接投资也显著地拉大了企业内工资差距。进一步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对员工收入的影响因东道国收入水平、企业经营范围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最后我们还尤其关注了对外直接投资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发现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并未明显提高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的影响渠道检验表明,尽管对外直接投资显著地提高了员工平均工资,但同时也显著促进了劳动生产率增长,正是由于后者的"生产率"...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杨先明 王希元
动态能力理论将对外直接投资视为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因"、而非企业成长后的"果"。以此逻辑基础建立理论框架,研究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动态能力影响的路径和机制。利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和2010-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不利于促进中国企业低阶盈利能力的提升,但却显著促进高阶成长能力提升。这一方面证明了中国跨国企业是"无优势的跨国企业"的命题是成立的,更重要的是,说明了中国企业在自身优势不足情况下,仍然具有从全球化机制获得战略资产实现能力提升和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内在属性,验证了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诸竹君 黄先海 宋学印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匹配数据,以加成率为视角,运用倍差法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了考察。通过检验我们得出如下几点经验证据:对外直接投资(ODI)当期会降低企业加成率;ODI有显著正向的滞后"加成率效应",且呈现增长趋势;技术研发和生产加工型ODI具有显著的滞后"加成率效应";中国对非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金砖国家投资有显著超过平均水平的正向滞后效应。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许明 邓敏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海关匹配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深入考察劳动报酬提高对企业加成率的微观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现阶段,提高员工的劳动报酬有效促进了中国出口企业加成率的提升。平均而言,员工获得的劳动报酬每提高10%,则出口企业加成率将提升0. 495%—0. 523%,同时,提高劳动报酬通过强化质量效应与选择效应会间接影响出口企业加成率,因而企业应重视人力资本对企业的贡献,重点提高高学历员工的薪金待遇。本文的结论对于理解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有效提升员工的劳动报酬提供了现实路径——通过提升出口企业加成率惠及一个国家。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诸竹君 黄先海 王煌
将"担保效应"和"挤出效应"纳入同一框架解释房价上涨对工业企业加成率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对理论命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为:总体上,房价上涨显著降低了中国工业企业加成率;分样本回归显示,民营、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东部地区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受房价上涨的负向"加成率效应"较强;作用渠道检验证实中国工业企业在房价上涨时整体上"担保效应"和"挤出效应"不显著,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和生产率显著下降,从价格和成本渠道分别降低了企业加成率;与房地产行业相关性和地区市场化指数显著影响企业的负向"加成率效应"。结论对"去库存"和提升工业企业竞争力政策协调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
房价上涨 企业加成率 担保效应 挤出效应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沈春苗 郑江淮
本文以“十一五”以来环境规制政策的实质性推进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0—2011年《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合并得到的微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DID),考察环境规制政策实施对制造企业成本加成率的影响效果及其微观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环境规制政策显著提升了制造企业的成本加成率;环境规制对成本加成率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创新补偿机制实现,市场结构变动机制对成本加成率的影响不明显,遵循成本机制对成本加成率的影响为负;环境规制政策对高污染行业和中部地区制造企业成本加成率的促进效果更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磊 白道欢 冼国明
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迅猛增长的背景下,本文研究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的影响。论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投资动机的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就业的影响机制,然后利用微观企业层面数据,经验研究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公司就业人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同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次数越多,对国内就业的促进也越明显。其促进效应并不受企业所有制类型、投资目的地收入水平的影响。不同投资动机类型对就业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企业资源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公司的就业效应受行业类别的影响,而水平型对外直接投资和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公司的就业效应,受投资目的地国家收入水...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就业 投资动机 贸易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夏 汪亚楠 施炳展
企业"走出去"和汇率制度安排灵活化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的两大典型特征,本文从企业异质性视角讨论了双边事实汇率制度选择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效应。理论层面上,本文将Gali and Monacelli(2005)的一般均衡框架拓展为两国模型,发现双边固定汇率制度降低了企业进入东道国开展OFDI活动的生产率阈值,提高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倾向。同时,尽管企业生产率的提升能够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但其促进力度明显不及双边事实固定汇率制度安排。实证层面上,本文采用了中国商务部公布的2000-2013年《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等微观企业数据,发现双边事实固定汇率制度能使企业进行OFDI概率平均提高0.8%~55.4%。考虑其他异质性因素及内生性问题后,本文主要结论依然稳健。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袁柳 廖夏 林波
充分发挥数字产品的技术特点,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的盈利能力及其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贸易利得。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贸易数据库进行匹配,本文构造了数字产品进口指标,详尽考察了数字产品进口对企业成本加成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产品进口有效提升了企业成本加成率,该促进作用对非出口企业、本土企业、加工贸易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的进口更为显著;考察变量之间的内生性、采用不同的估计方法以及更换不同的衡量指标后,估计结果依然稳健可靠;机制检验发现数字产品进口通过“提升生产率”和“增加研发投入”两个作用渠道显著促进了企业成本加成率提升。本文证实了数字产品进口对企业成本加成率的促进作用,对新时期评估中国数字贸易政策的经济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宏兵 郭界秀 翟瑞瑞
在中国企业"走出去"步入新常态和就业压力持续加大的复杂背景下,探寻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极化及其作用机理,对缓解我国当前的就业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利用匹配后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和倍差法实证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就业极化效应。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上显著增加了母国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但影响程度具有显著差异,对高技术和低技术企业的就业水平的影响更为明显,而对中等技术企业的提升作用相对较小,即存在"两端高、中间低"的就业极化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1)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有利于缓解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极化;(2)与投资中低收入国家相比,对高收入国家的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母国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极化趋势;(3)与外资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加剧了劳动力的低技术"极化"趋势。上述研究为实现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与就业优先战略的良性互动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就业极化 倍差法 就业效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宏兵 郭界秀 翟瑞瑞
在中国企业"走出去"步入新常态和就业压力持续加大的复杂背景下,探寻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极化及其作用机理,对缓解我国当前的就业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利用匹配后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和倍差法实证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就业极化效应。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上显著增加了母国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但影响程度具有显著差异,对高技术和低技术企业的就业水平的影响更为明显,而对中等技术企业的提升作用相对较小,即存在"两端高、中间低"的就业极化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1)企业对"一带一路"沿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就业极化 倍差法 就业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诸竹君 张胜利 黄先海
本文首次探讨对外直接投资(ODI)能否治愈僵尸企业,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匹配数据,以加成率为视角,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法(PSM+DID)对中国僵尸企业ODI的加成率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整体上,ODI显著降低了僵尸企业的当期加成率;僵尸企业ODI具有明显的正向动态加成率效应;分样本来看,技术研发型、生产加工型和对高收入经济体的僵尸企业ODI具有显著超过平均值的动态加成率效应;僵尸企业对非洲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DI的动态效应突出,大于全样本结果;对于僵尸企业ODI后状态演进的实证结果表明,ODI有利于促进僵尸企业转变为健康企业。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曹亚军 毛其淋
中国政府在1999年实施了以"大学扩招"为核心的高等教育改革,导致2003年之后人力资本急剧增加。文章以此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研究了人力资本扩张对中国企业成本加成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人力资本扩张明显提高了企业成本加成率,平均而言,样本期内企业成本加成率提升的14.8%可以被人力资本扩张所解释;(2)人力资本扩张一方面有利于企业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从而可以制定相对较高的价格水平,另一方面会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进而降低了企业的边际生产成本,即人力资本扩张通过提高产品价格与降低边际成本两个渠道提升了企业成本加成定价能力;(3)自然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人力资本扩张对企业成本加成率的提升作用最大,其次是经管法领域,而其他领域人力资本扩张的作用较弱;(4)人力资本扩张显著提升了东中部地区的企业成本加成率,但对西部地区的企业成本加成率的影响不明显。上述结论意味着,我国政府应继续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突出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本质量,以此促进企业竞争力提升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人力资本 企业成本加成率 准自然实验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邱立成 刘灿雷 盛丹
自"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利用2004-2006年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数据,本文从成本加成率的视角,对这一问题给予了系统回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高了母公司的成本加成率,有助于改善母公司的经营绩效。然而,这种效应主要由低技术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所主导,在高技术行业并不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通过市场定价渠道影响母公司的经营绩效,生产效率渠道并不明显。因此,进一步发掘对外直接投资的"学习效应"以及提升高技术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效率将是中国企业"走出去"亟需增强的地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