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97)
- 2023(13430)
- 2022(11244)
- 2021(10617)
- 2020(9034)
- 2019(20847)
- 2018(20196)
- 2017(38595)
- 2016(20300)
- 2015(22755)
- 2014(22220)
- 2013(22040)
- 2012(20254)
- 2011(18249)
- 2010(17823)
- 2009(16335)
- 2008(16050)
- 2007(13651)
- 2006(11733)
- 2005(10601)
- 学科
- 济(92902)
- 经济(92814)
- 管理(61075)
- 业(60061)
- 企(50641)
- 企业(50641)
- 方法(46286)
- 数学(41116)
- 数学方法(40681)
- 中国(24958)
- 财(23811)
- 农(21237)
- 贸(18543)
- 贸易(18535)
- 学(18413)
- 易(18107)
- 业经(17904)
- 技术(17550)
- 制(15757)
- 务(15066)
- 财务(15028)
- 财务管理(14994)
- 企业财务(14428)
- 农业(14213)
- 地方(13786)
- 理论(13731)
- 融(13302)
- 金融(13301)
- 银(12859)
- 银行(12818)
- 机构
- 大学(299862)
- 学院(293877)
- 济(133349)
- 经济(131203)
- 管理(116124)
- 研究(103352)
- 理学(101724)
- 理学院(100666)
- 管理学(98942)
- 管理学院(98416)
- 中国(78052)
- 京(63102)
- 科学(60803)
- 财(57864)
- 所(51108)
- 财经(47589)
- 研究所(46897)
- 农(46764)
- 中心(45792)
- 经(43814)
- 经济学(43039)
- 业大(43021)
- 江(40066)
- 北京(39755)
- 经济学院(38818)
- 院(37760)
- 农业(37019)
- 财经大学(36027)
- 范(35991)
- 师范(35531)
- 基金
- 项目(204544)
- 科学(163975)
- 基金(155021)
- 研究(145022)
- 家(137081)
- 国家(136084)
- 科学基金(117344)
- 社会(96565)
- 社会科(91927)
- 社会科学(91904)
- 基金项目(80949)
- 自然(76785)
- 自然科(75148)
- 自然科学(75125)
- 省(74947)
- 自然科学基金(73879)
- 教育(66978)
- 划(65310)
- 资助(64473)
- 编号(54343)
- 部(47695)
- 重点(46628)
- 创(43434)
- 发(43086)
- 成果(42720)
- 国家社会(42194)
- 教育部(41358)
- 创新(40808)
- 科研(39852)
- 人文(39082)
共检索到4248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茜 薛求知
基于一国技术进步是耗散结构的假设,构建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技术进步之间的灰关联熵模型,并运用2003—2010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逆向技术外溢效应的存在性。结果表明:2003—2008年期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技术进步并没有持续、显著的作用,此期间并不存在逆向技术外溢;2009年和2010年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给国内技术进步带来了负熵流,此期间存在逆向技术外溢,并且它推动了国内技术向良性方向发展。该结果意味着,对外直接投资是一把"双刃剑",有可能增加我国技术进步的熵值,也可能导致负熵流入、促进我国的技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仇怡 吴建军
本文选取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比较集中且技术水平比较发达的九个国家(地区),利用我国和九国(地区)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数据,测算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母国和东道国的研发资本存量,实证分析了我国直接投资到这些国家(地区)所产生的逆向技术外溢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得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能给母国带来正的技术外溢效应,只是由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相对吸引外资而言发展缓慢,因而其技术外溢效应相对较低。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朱彤 崔昊
本文在国际技术溢出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逆向技术溢出对中国技术水平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创新在于将人力资本溢出引入了国际技术溢出的研究范畴。前人仅研究了逆向研发资金溢出对中国技术水平的影响,而本文还研究了逆向人力资本溢出对中国技术水平的影响。通过研究,主要发现:(1)在本文的研究年限中(1985~2008年),整体而言,东道国逆向研发资金溢出和逆向人力资本溢出对中国技术水平没有显著的影响;(2)对于逆向研发资金溢出而言,中国的人力资本可以形成一定的吸收能力,为使得逆向研发资金溢出对国内技术有正向的影响,存在国内人力资本的"门槛效应",即,从2001年开始,逆向研发资金溢出经过国内人力资本的吸收,对国...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朴英爱 于鸿
发达国家技术密集型行业是逆向技术溢出的主要来源。以中国2003~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实证检验OFDI逆向技术溢出影响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研发投入强度、政府支持研发力度、对外开放水平在达到门槛值后,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负面影响显著增强;劳动者受教育程度在越过第二门槛值后,OFDI逆向技术溢出仍显著抑制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但抑制作用有所减弱;当与东道国技术差距较大时,OFDI逆向技术溢出显著促进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水平在低于门槛值时,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负向调节作用不明显,达到门槛值后,负向调节作用显著增强。因此,中国应在持续优化OFDI产业选择与区位布局、提高先进技术吸收能力的同时,不断改善国内研发投入结构和财政科技拨款结构,推动中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OFDI 逆向技术溢出 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明霞
本文利用2003~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以及国内外技术差距对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逆向溢出效应;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技术差距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且技术差距与逆向溢出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比线性关系模型拟合得更好。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明霞 王学军
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技术进步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一个较新论题,也是中国政府推出"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预期之一。本文利用2003~200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逆向技术溢出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吸收能力影响逆向技术溢出的大小。另外,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技术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国内R&D投资促进了国内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同时阻碍了国内技术效率的提高。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欧阳艳艳 喻美辞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的逆向技术溢出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有关的行业分析尚不多见。本文基于中国各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变迁,运用DEC模型计算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的平均生产率(Malmquist指数)、技术效率(TEC指数)和技术进步(TC指数),并与各行业对外直接投资所产生的外国研发溢出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的逆向技术溢出与行业平均的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数呈中等关联度,其中,第二产业(制造业、建筑业)的关联度较强,而第三产业的关联度差别较大。技术含量不高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具有较高关联度;技术含量高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则不具较高的关联度。因...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 行业差异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胡亚楠
本文利用2003年-2012年全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对外直接投资的基准计量模型和包含吸收能力的交互计量模型对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进而通过建立静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考察了吸收能力对逆向技术溢出影响的"门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其吸收能力密切相关且存在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以人力资本、研发强度、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证实吸收能力影响逆向技术溢出的效果具有"门槛效应",且吸收能力越高,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越显著。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吸收能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强 刘海峰 汪冬华 徐驰
在以往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中,通常使用的是笼统的宏观统计数据,没有对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进行区分,因而一定程度影响了研究结论的精确性。本文采用拓展的LP模型,将中国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作为独立的变量,利用主成分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内研发投入、商品进口、外商来华投资、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和其它对外直接投资均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其中外商来华投资的影响显著高于其它因素,国内研发投入和商品进口的影响居中,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和其它类型对外直接投资也都对国内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显著的正面影响,但程度均较低。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 技术溢出 主成分分析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霍忻 刘宏
对外直接投资(OFDI)作为一种技术外溢路径能有效提升国内技术水平,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和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向前迈进。在L-P模型的基础上,针对1985—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以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技术水平衡量指标系统可以探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技术进步效应及影响因素。结论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能够产生明显的逆向技术溢出效果,也即对外直接投资每上升1%将提高国内全要素生产率0.016 3%,但影响效果不及外商投资、进口贸易和国内研发;此外,逆向技术溢出作用程度受到国内研发强度、人力资本、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以及技术差距等因素的显著影响。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曾智洪
企业作为一个开放系统,从创立、成长、成熟到衰退,经历着快速发展变化的复杂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由于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不断变化,无时无处不存在危机。研究通过企业危机形成与发展的几个阶段和企业危机管理模型的介绍,分析管理熵与管理耗散结构理论和企业危机管理的关系。综合运用管理熵和管理耗散结构理论,探析企业危机与管理效率的实质,建立企业危机管理系统,使企业得以生存与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游达明 陈凡兵
文章应用耗散结构理论,通过对产业创新系统耗散结构形成过程及形成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了从产业创新系统的关联熵和运行熵进行测算的产业创新系统熵变模型,并结合产业创新业系统的实际情况给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熵变计算公式。依据所建模型及公式进行实例验证,结果与产业实际发展情况基本吻合。
关键词:
产业创新系统 耗散结构 关联熵 运行熵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常玉春
本文以我国100家国有大型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分别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与投资企业人力资本积累、技术创新绩效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企业的人力资本密集度与其境外资产存量的相关性不显著,但技术创新绩效与境外资产存量显著正相关。这说明我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外溢效应主要表现为物化技术溢出而不是非物化技术溢出。基于此,建议积极引导我国企业优化对外投资结构,加大对国外研发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创新活跃地的直接投资,充分发挥海外机构或研发基地在技术吸纳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双重作用,促进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自主创新步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莹 沙文兵
从对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机理、影响因素、研究视角以及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差异性四个方面,尝试对该领域研究最新动态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论述,并尝试构建一条以"研发互动—成果传递—内部吸收"为主线的循环技术溢出模型,据此分析已有研究的进展,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工作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OFDI 逆向技术溢出 最新动态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艳艳
国内外研究显示,一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技术寻求动机,而且普遍存在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但是针对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研究处于相对空白。本文以中国作为分析对象,从东道国的创新能力、国际技术传递渠道和中国的消化吸收能力3个方面归纳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10个影响因素,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并运用辅助分析手段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东道国的研发资本存量、人均国民收入和中国的GDP是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三大因素,真实汇率水平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负相关,而政府支持力度的影响很小,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寻求逆向技术溢出主要还是企业的要求和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