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77)
- 2023(12211)
- 2022(9603)
- 2021(8650)
- 2020(6998)
- 2019(15831)
- 2018(15317)
- 2017(28377)
- 2016(14264)
- 2015(15806)
- 2014(15097)
- 2013(15194)
- 2012(14559)
- 2011(13559)
- 2010(13621)
- 2009(12961)
- 2008(12643)
- 2007(11284)
- 2006(10383)
- 2005(9649)
- 学科
- 济(90110)
- 经济(90050)
- 管理(46369)
- 业(43600)
- 企(36880)
- 企业(36880)
- 方法(29777)
- 数学(26401)
- 数学方法(26243)
- 中国(24241)
- 地方(19406)
- 业经(18715)
- 技术(16641)
- 财(16544)
- 农(15980)
- 贸(15218)
- 贸易(15203)
- 易(14791)
- 地方经济(13725)
- 融(13312)
- 金融(13312)
- 制(13154)
- 学(12844)
- 产业(12669)
- 银(12631)
- 银行(12623)
- 技术管理(12392)
- 行(12328)
- 环境(11029)
- 农业(10907)
- 机构
- 大学(219735)
- 学院(215680)
- 济(113389)
- 经济(111788)
- 管理(83768)
- 研究(80790)
- 理学(71493)
- 理学院(70750)
- 管理学(69946)
- 管理学院(69499)
- 中国(63162)
- 财(49178)
- 京(45817)
- 科学(40930)
- 财经(38937)
- 所(38770)
- 经济学(37717)
- 经(35596)
- 研究所(34668)
- 中心(34656)
- 经济学院(33727)
- 江(30821)
- 北京(30000)
- 财经大学(29004)
- 院(28860)
- 范(26321)
- 师范(26160)
- 农(24959)
- 商学(24844)
- 商学院(24578)
- 基金
- 项目(137485)
- 科学(112105)
- 研究(104785)
- 基金(104494)
- 家(89627)
- 国家(88961)
- 科学基金(77681)
- 社会(73848)
- 社会科(70505)
- 社会科学(70488)
- 基金项目(53464)
- 省(49795)
- 教育(46488)
- 自然(45062)
- 自然科(44162)
- 自然科学(44152)
- 自然科学基金(43452)
- 划(41793)
- 资助(41778)
- 编号(38657)
- 创(34365)
- 国家社会(33159)
- 部(32217)
- 成果(31988)
- 创新(31226)
- 发(31004)
- 重点(30827)
- 教育部(28902)
- 中国(28781)
- 人文(27912)
- 期刊
- 济(129329)
- 经济(129329)
- 研究(75495)
- 中国(46008)
- 财(37040)
- 管理(36966)
- 科学(27421)
- 学报(25481)
- 经济研究(23453)
- 融(23150)
- 金融(23150)
- 农(22576)
- 财经(21213)
- 大学(21048)
- 教育(20145)
- 技术(19828)
- 学学(19393)
- 经(18601)
- 贸(17166)
- 问题(16617)
- 业经(16310)
- 国际(16194)
- 农业(15431)
- 世界(14833)
- 技术经济(14664)
- 统计(11665)
- 策(11396)
- 科技(10450)
- 经济管理(10086)
- 业(10019)
共检索到3468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芮帆 洪祥骏 林娴
在中国企业赴“一带一路”国家投资的背景下,考察了2000—2019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会对“一带一路”国家的数字经济创新水平产生正向影响,其中被投资国交易成本降低、私人投资增多、治理水平提升是其可能的影响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当“一带一路”国家的外债水平较高、GDP增速较低以及签署了双边贸易协定时,中国企业对该国的投资会促进当地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明哲
基于构建的“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考察“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同时对其影响的异质性和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已成为重要的东道国区位因素,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区位选择整体上更倾向于数字经济发展程度高的东道国。在区域异质性上,东南亚和西亚中东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投资区位选择产生正向影响,即促进了中国对该区域的直接投资;中亚和蒙俄地区的影响并不显著;南亚、中东欧地区产生抑制作用。在作用机制上,“一带一路”沿线数字经济发展可以通过提升东道国制度质量和提升东道国人力资本等路径正向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行为。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研究结论对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投资区位选择实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周波 李国英 李冀
“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上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开放水平。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起到显著促进作用;“一带一路”倡议制度框架,有利于沿线国家降低税负,提高税收征管效率,进而通过改善税收营商环境,显著提高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水平。因而,应继续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税收合作,帮助沿线国家提高税收征管能力;加快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税收协定谈判和签署步伐,修订现有已签订的税收协定中的不适宜条款;继续基于“一带一路”框架优化中国“走出去”企业对外投资税收服务,为中国企业参与对外直接投资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卫峰
从投资主体、投资规模、投资方向及投资空间分布来看,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在国际直接投资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极。当前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应与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新常态有机结合;应继续加大对周边国家和东亚经济圈、欧洲经济圈国家的直接投资,协调处理好大国间的利益均衡关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互联互通,发挥中国比较优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卫峰
从投资主体、投资规模、投资方向及投资空间分布来看,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在国际直接投资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极。当前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应与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新常态有机结合;应继续加大对周边国家和东亚经济圈、欧洲经济圈国家的直接投资,协调处理好大国间的利益均衡关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互联互通,发挥中国比较优势。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宋勇超 张佳讯
使用中国上市公司与《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匹配后的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对外直接投资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绩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技术创新效应较强;对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技术创新效应较弱,通过一系列检验之后,实证结果依然稳健。结论表明,应当构建有利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制度环境,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引导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隋广军 黄亮雄 黄兴
对外直接投资是中国影响世界、对世界做出贡献的重要手段,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领域。基于"一带一路"建设背景,采用2003年~2012年64个沿线国家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分析中国向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与沿线国家人均实际GDP的关系。首先以主成分法构建基础设施评价指数来衡量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发现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正不断完善,区域差异在缩小;再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进行研究发现,中国向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增长1%,即能显著促进沿线国家人均实际GDP增长0.01%,中国投资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12%;最后通过检验中介效应模型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效应约有30%是通过完善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来实现的。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志东 惠诗濛 荆中博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和成熟产业转移是我国各省份技术创新的动力来源。以要素配置为视角,本文基于2005—2019年中国全球投资追踪数据(CGIT)手工整理得到的省际对外投资数据和DEA-Malmquist指数刻画的技术创新效率指标,检验“一带一路”倡议下省际对外投资影响技术创新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有效提升我国的技术创新效率,加速技术创新动力结构转变,但也加剧技术进步衰减。其中,东部省份的技术进步削弱效应十分显著,同时西部省份则受益于技术效率的提升。“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各省份产业升级,但经济结构的快速调整并不能带来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提升;“一带一路”倡议加速各省份人力资本要素跨过技术吸收“门槛”,人力资本促进各省份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提升;各省份研发资本要素的有效供给不足成为技术进步的最大阻碍。本研究从要素配置视角为各省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证据与政策思考。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伦晓波 韩云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绿色转型给中国承担新使命、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和绿色发展创造了新机遇。基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特征,研究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国OFDI主要通过绿色技术溢出机制、增长机制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该绿色技术创新效应随着互联互通合作水平提升而显著增强,且对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的改善效果主要体现在高收入组国家。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左思明 朱明侠
构建投资便利化衡量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一带一路"沿线48个国家的投资便利化水平。在确定沿线国家投资便利化得分的条件下,采用固定效应的检验方法考察2008-2016年沿线国家投资便利化水平对中国OFDI的影响。结果表明:投资便利化、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数量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正向拉动作用;而东道国与投资国的距离对OFDI呈负向影响。未来中国应积极推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升合作国的投资便利化水平;并通过推动区域投资一体化,带动跨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的投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钟春平 潘黎
一带一路战略与自贸区试验构成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战略选择。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是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要内容之一,顺应了中国现阶段国际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有鉴于海外长期投资项目的风险和沿线各国的政治局势,政府层面的沟通应强调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企业则需要客观评价市场收益与风险、实时监控风险、牢固树立企业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现实 风险 策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勇超
产能过剩是制约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推动优势企业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是化解产能过剩的有效举措。文章对国际直接投资与产能合作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利用2001-2014年中国28个省份对外直接投资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以市场寻求型为主,转移过剩产能的主观倾向并不明显,但是客观上来讲,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中国产能过剩状况有所缓解。因此,当前中国应积极开展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能合作,但是为避免投资决策的"潮涌现象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柳 张友棠
以2007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41个国家金融生态多样性数据为样本,编制国家金融生态多样性指数,测度“一带一路”国家金融生态多样性水平,并基于系统GMM模型实证分析其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国家金融生态多样性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显著促进作用;金融资源获取度和金融稳定性对吸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的贡献最大;各国的金融生态多样性存在差异,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更容易流向“一带一路”沿线金融生态更丰富的欧洲国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勇超
文章把市场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细分为市场开拓型和贸易寻求型,然后以"一带一路"战略为研究背景,分析了市场开拓型和贸易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并指出了中国在两种类型对外直接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对外直接投资引力模型,对中国2005-2014年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有规避贸易壁垒的动机,同时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之间具有明显的互补作用,即对外直接投资产生了贸易创造效应。另外,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的中长期贸易效应较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