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37)
2023(4295)
2022(3521)
2021(3511)
2020(2876)
2019(6804)
2018(6501)
2017(12279)
2016(6351)
2015(7351)
2014(7019)
2013(7231)
2012(6886)
2011(6472)
2010(6268)
2009(5994)
2008(6008)
2007(5097)
2006(4541)
2005(4244)
作者
(17559)
(14762)
(14664)
(14215)
(9467)
(7057)
(6630)
(5712)
(5640)
(5204)
(5032)
(4842)
(4809)
(4773)
(4664)
(4570)
(4428)
(4194)
(4157)
(3798)
(3679)
(3557)
(3432)
(3423)
(3282)
(3233)
(3184)
(2996)
(2904)
(2893)
学科
(35076)
经济(35050)
管理(17329)
方法(17007)
(16990)
数学(16146)
数学方法(16110)
(12997)
企业(12997)
中国(11997)
(9784)
贸易(9778)
(9679)
(9181)
(6827)
关系(6639)
(5874)
(5817)
财务(5815)
财务管理(5810)
(5682)
金融(5682)
企业财务(5668)
(5600)
(5452)
银行(5449)
(5328)
业经(4746)
环境(4746)
对外(4559)
机构
大学(101087)
学院(96407)
(55693)
经济(55172)
研究(39290)
管理(36173)
中国(31636)
理学(31340)
理学院(31012)
管理学(30752)
管理学院(30570)
(23926)
(21474)
财经(19712)
经济学(19579)
(19136)
科学(19017)
(18366)
经济学院(17721)
研究所(17398)
中心(16137)
财经大学(15030)
北京(14445)
(13824)
科学院(12081)
(12059)
(12001)
研究中心(11626)
商学(11375)
商学院(11280)
基金
项目(62430)
科学(51090)
基金(50562)
研究(45586)
(44212)
国家(43942)
科学基金(37623)
社会(33322)
社会科(31919)
社会科学(31911)
基金项目(25611)
自然(22588)
自然科(22142)
自然科学(22136)
资助(21839)
自然科学基金(21805)
教育(20352)
(18604)
(17390)
中国(17278)
(16715)
国家社会(15918)
编号(15415)
教育部(14931)
重点(14073)
人文(13506)
(13117)
成果(12867)
社科(12834)
大学(12724)
期刊
(55710)
经济(55710)
研究(34010)
(17844)
中国(17065)
管理(14088)
科学(13407)
学报(12841)
财经(10987)
经济研究(10939)
(10906)
国际(10777)
(10700)
金融(10700)
大学(10553)
(10496)
学学(10004)
(9605)
世界(9021)
问题(8245)
农业(7585)
技术(6526)
技术经济(5599)
(5278)
贸易(5278)
业经(5274)
教育(5243)
(5215)
统计(5102)
经济问题(4455)
共检索到1480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乔晶  胡兵  
基于2003~2011年中国对全球118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运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了中国投资的前沿水平以及实际投资相对于前沿水平的偏离程度。结果发现,下偏效应远大于上偏效应,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整体表现为投资不足而非投资过度,投资不足程度平均为26.59%。各洲间投资不足严重程度不同,对欧洲投资不足程度比对北美高出近10个百分点,但投资不足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趋向缓解。对发达国家、制度质量和技术水平较高国家或地区组的投资不足程度比其各自对照组的不足程度更严重,对资源丰富国家或地区的投资不足程度比其对照组不足程度低,双边投资协定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对外直接投资不足问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毛其淋  许家云  
2001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实现了持续快速的增长,本文旨在考察对外直接投资究竟对企业出口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利用高度细化的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首次从微观层面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显著地提高了企业出口占销售的比例,而且还提高了企业出口的概率。此外,通过引入生存分析模型的研究表明,对外直接投资显著降低了企业退出出口市场的风险,即倾向于延长企业出口持续期。本文从微观层面证实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出口创造效应,这一核心结论在剔除贸易中间商、排除加工贸易、剔除投资于避税港的企业以及采用最近邻匹配样本进行估计时都非常稳健。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先锋  蒋慕超  刘有璐  吴飞飞  
如何平稳化解企业过剩产能是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企业能否实现良性发展所面临的重要现实难题,而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则是解决这一问题可供选择的两个重要路径。本文分析了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化解过剩产能的内在机制,并基于2007-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比较了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化解过剩产能的差异化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提升对外出口水平仍是削减企业过剩产能的主要突破口,而对外直接投资尚未成为企业化解过剩产能的主要路径。虽然出口增加对化解过剩产能存在一定的负向反馈效应,但这一负向作用并没有抵销出口对化解过剩产能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先锋  蒋慕超  刘有璐  吴飞飞  
如何平稳化解企业过剩产能是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企业能否实现良性发展所面临的重要现实难题,而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则是解决这一问题可供选择的两个重要路径。本文分析了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化解过剩产能的内在机制,并基于2007-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比较了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化解过剩产能的差异化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提升对外出口水平仍是削减企业过剩产能的主要突破口,而对外直接投资尚未成为企业化解过剩产能的主要路径。虽然出口增加对化解过剩产能存在一定的负向反馈效应,但这一负向作用并没有抵销出口对化解过剩产能的正向作用。尽管从理论上看,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相比,更能够化解企业过剩产能,但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时间短、总量小,尚未对消化过剩产能产生显著影响。上述结论在使用多个估计方法、替换变量测度方法等分析后仍然是稳健的。本文研究为客观评估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对化解过剩产能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同时也为进一步合理消化过剩产能提供了有益的路径参考和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韩立岩  顾雪松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ODI)是过度还是不足的?这一问题随着我国ODI的迅速发展日益引起关注。本文利用66个国家1991-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力图为回答这一问题提供经验证据。首先,通过补充实体经济因素和引入制度性因素来扩展投资发展路径理论(IDP),建立母国影响因素与ODI相联系的基准模型。然后,在基准模型中加入"中国"虚拟变量,以判断我国ODI相对于基准模型决定的期望水平是过度还是不足。最后,加入虚拟变量与影响因素的交叉项,发现我国ODI发展的推动和阻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我国ODI是不足的,"走出去"政策的实施有效推动了ODI,但是仍然低于适度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出口和国际储备积累是我国ODI发展的推动因素,而国内投资较强的替代效应和较差的融资环境是主要障碍。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余官胜  李会粉  
立足于市场开拓驱使的横向动机和成本节约驱使的纵向动机,通过构建逻辑框架,阐明决定横向和纵向动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东道国经济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跨国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回归方程,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兼具横向和纵向动机,在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中,横向和纵向动机均较为显著;而在针对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中,两类动机均较不明显。这意味着从动机角度更易推动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政府应采取针对性的促进政策。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连立帅  
中国政府有关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OFDI)的融资优惠政策以及对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的优惠融资政策差异会影响企业的债务状况。文章利用2007-2015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实证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如何影响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的过度负债情况。研究发现,已开展OFDI非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可能性及其程度均高于国有企业;相对于政府控制层级越高的国有企业,已开展OFDI非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可能性及程度越高;已开展OFDI非国有企业与国有企业的过度负债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OFDI目标为技术寻求。最后,已开展OFDI非国有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的过度负债会降低企业价值;政府部门加强OFDI有关风险监管事件期间,相对于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非国有企业在此期间的市场反应更差。文章丰富了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后果研究,为金融机构与政府评估对外直接投资有关的债务风险、加强监管提供了政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阎大颖  任兵  赵奇伟  
从组织社会学视角的制度理论出发,探讨了企业选择跨国并购和合资新建两种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的决策动因,并对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模式选择符合基于制度理论的假设。一方面,如果东道国的制度环境有助于完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则外国企业倾向于选择跨国并购而非合资新建;另一方面,东道国制度环境能通过调节企业资源和能力的影响效果,间接影响投资模式的决策。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寻菊贤  
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寻菊贤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我国的对外投资发展迅速,从1979年以来,年均增长35%以上,但是,与同期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实际投入相比,则国内引进外资和海外投资的比例仅为1∶0.037,这远远低于世界平均1∶1....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郭国云  
进入21世纪后,中国政府在坚持"引进来"战略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和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本文认为,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产业选择上应以资源开发产业和劳动密集-技术成熟产业为主;针对未来的长远发展,中国应大力发展对海外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最后,本文给出了发展海外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群英  
文章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数量及投资地区进行了分析 ,认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少 ,这与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相称 ,应该改善和创造条件 ,发展和扶植对外直接投资 ;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则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一致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黄益平  
2004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开始迅速增长,成为东道国政府与公众广泛关注的重要经济现象。中国在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成为对外投资大国,深层次的原因之一是外汇储备快速积累,尤其是外汇储备投资回报低下。中国企业向海外进行直接投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培育自身的竞争优势。对外直接投资可能存在一个生命周期,即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机逐步从获取战略资产到提高生产效率再到占领当地市场。文章建议,一是考虑尽快取消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限制;二是支持国有企业走出去宜审慎并有选择性;三是应更多地鼓励能够帮助国内产业升级的对外直接投资;四是政府功能要从管制转向提供服务与保护。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有  
逆向获取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是一国获得快速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利用1 981-2009年主要发达国家和我国经济数据对我国逆向获取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两种方式——出口贸易和外向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出口贸易是现阶段我国逆向获取技术先进国家技术溢出的主要渠道;以研发人员形式存在的人力资本在出口贸易和外向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获取效应的大小和显著性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国内研发的生产率效应不显著甚至为负。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依颖  王增涛  余洁  
中国工业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外资流入的重点领域,在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背景下关于工业行业引资规模已经过度的呼声日高,在引起学界广泛关注的同时亦对引资政策造成了较大影响。为准确测量出中国工业行业实际引资规模相对最优规模的偏离程度,本文以2001-2016年工业行业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对中国工业实际引资规模相对最优规模的偏离效应进行了测算。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工业行业实际引资规模相对最优规模:第一,整体呈净下偏效应;第二,行业大类净偏离效应均为负值且制造业绝对值最小,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居中,采矿业最大;第三,分行业净偏离效应差异巨大,上偏和下偏行业俱存。因此,中国工业领域实际引资规模呈现整体不足但部分行业已经过度的事实。基于此,政府应采取差异化的工业行业引资政策,积极引导外资流入工业领域的同时严格审批程序以促使低端外资和引资过度行业外资流出。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勋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依然是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挑战之一。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经济结构扭曲和经济失衡的结果。金融抑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抑制性的金融政策,扭曲了资金成本和资金分配,造成经济结构失衡,导致经常账户顺差。由于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以及国内金融体系欠发达,拥有净储蓄的企业在国内直接投资或者金融投资机会较少。国内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可以获得适宜的技术或者廉价的生产要素以促进国内生产,提高国内生产效率和整体投资回报率。特别的,在金融抑制政策中,对金融市场的限制、信贷约束以及利率管制是导致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