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98)
- 2023(18103)
- 2022(15367)
- 2021(14525)
- 2020(12305)
- 2019(28602)
- 2018(28091)
- 2017(54184)
- 2016(28725)
- 2015(32597)
- 2014(32150)
- 2013(31854)
- 2012(29331)
- 2011(26459)
- 2010(26423)
- 2009(24680)
- 2008(23489)
- 2007(20233)
- 2006(17792)
- 2005(15912)
- 学科
- 济(118032)
- 经济(117902)
- 管理(81809)
- 业(78620)
- 企(63675)
- 企业(63675)
- 方法(56230)
- 数学(50099)
- 数学方法(49530)
- 中国(39177)
- 财(31777)
- 农(31399)
- 融(29881)
- 金融(29879)
- 银(28891)
- 银行(28857)
- 行(27784)
- 业经(25528)
- 贸(25140)
- 贸易(25120)
- 制(25054)
- 易(24548)
- 地方(22904)
- 学(21632)
- 农业(20903)
- 务(19864)
- 财务(19791)
- 财务管理(19747)
- 企业财务(18787)
- 理论(18024)
- 机构
- 大学(409576)
- 学院(405175)
- 济(173622)
- 经济(170221)
- 管理(161519)
- 理学(139987)
- 理学院(138564)
- 管理学(136288)
- 研究(135581)
- 管理学院(135568)
- 中国(109806)
- 京(86996)
- 财(80507)
- 科学(79150)
- 所(65791)
- 财经(65272)
- 中心(63187)
- 研究所(59848)
- 经(59546)
- 农(59003)
- 业大(56361)
- 江(55792)
- 北京(55663)
- 经济学(54365)
- 范(51068)
- 师范(50635)
- 院(49396)
- 经济学院(49306)
- 财经大学(48911)
- 农业(46076)
- 基金
- 项目(274508)
- 科学(216909)
- 研究(203135)
- 基金(201907)
- 家(174697)
- 国家(173313)
- 科学基金(149578)
- 社会(130145)
- 社会科(123614)
- 社会科学(123583)
- 基金项目(106113)
- 省(103275)
- 自然(95373)
- 自然科(93194)
- 自然科学(93170)
- 教育(92868)
- 自然科学基金(91507)
- 划(87622)
- 资助(84254)
- 编号(82671)
- 成果(67033)
- 部(62039)
- 重点(60949)
- 发(58162)
- 创(56884)
- 课题(55653)
- 国家社会(54692)
- 教育部(53933)
- 创新(53166)
- 科研(52532)
- 期刊
- 济(179851)
- 经济(179851)
- 研究(123006)
- 中国(73495)
- 财(59329)
- 学报(58986)
- 管理(58616)
- 科学(55357)
- 农(52529)
- 融(48587)
- 金融(48587)
- 大学(46176)
- 学学(43264)
- 教育(40838)
- 农业(36187)
- 技术(34398)
- 财经(31782)
- 经济研究(30680)
- 业经(28181)
- 经(27180)
- 问题(24015)
- 贸(22087)
- 理论(20814)
- 图书(20654)
- 统计(19644)
- 国际(19394)
- 技术经济(19311)
- 实践(18693)
- 践(18693)
- 业(18614)
共检索到5966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振新 陈享光
本文尝试将境外部门纳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动态博弈模型中,考察境外金融资本和外资企业影响金融分权的理论机制。结合2005—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GMM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境外金融资本和外资企业对我国金融分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境外金融资本规模的增大明显地提高了我国金融分权水平;外资企业的进入对我国内资企业产生明显的挤出效应,强化了地方政府干预金融资源分配的动机,最终推动我国金融分权化的发展。因此,我国应当对金融业坚持开放而又审慎的原则,同时,加强内资企业的自主创新,强化金融可得性建设,逐渐减少对外资的依赖,规避外资对宏观经济稳定和金融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少瑾
本文采用我国1991~200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就收入不平等与对外开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进出口的增加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进入均导致了我国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提高。以往的研究并没有将进口和出口的影响区分开来,本文分别分析了进口和出口对各地区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发现进口能够显著提高各地区的收入不平等程度,而出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收入不平等。文章最后就对外开放对我国收入不平等产生影响的可能途径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懿
文章基于1988-2014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就中国对外开放与地区间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就全国而言,贸易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就业率的提高是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且外资依存度的影响程度最大;东部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主要依赖于进出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率;中部地区收入差距的拉大主要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就业率和人均生产总值的提高;而西部地区主要依靠进出口贸易、就业率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增加。分析认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加剧了各区域收入差距。因此,必须重视对外开放政策的作
关键词:
对外开放 收入差距 区域经济 商品贸易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懿
文章基于1988-2014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就中国对外开放与地区间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就全国而言,贸易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就业率的提高是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且外资依存度的影响程度最大;东部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主要依赖于进出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率;中部地区收入差距的拉大主要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就业率和人均生产总值的提高;而西部地区主要依靠进出口贸易、就业率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增加。分析认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加剧了各区域收入差距。因此,必须重视对外开放政策的作
关键词:
对外开放 收入差距 区域经济 商品贸易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懿
文章基于1988-2014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就中国对外开放与地区间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就全国而言,贸易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就业率的提高是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且外资依存度的影响程度最大;东部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主要依赖于进出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率;中部地区收入差距的拉大主要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就业率和人均生产总值的提高;而西部地区主要依靠进出口贸易、就业率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增加。分析认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加剧了各区域收入差距。因此,必须重视对外开放政策的作用,使开放利益在地区间的分配趋于合理。
关键词:
对外开放 收入差距 区域经济 商品贸易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长庚 田龙鹏 陈彬 戴克明
本文基于2006—2011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从理论与实证角度分析了金融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如何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公平。通过广义矩估计(GMM)模型估计发现,农村金融排斥显著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其中,条件排斥、地理及营销排斥显著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价格排斥却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回归方程分解分析结果表明,这四大排斥平均解释度分别为10.75%,1.00%和14.35%,农村金融排斥共解释城乡收入差距的26.1%。此外,非农业就业比例的提高与城镇化的有效推进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也有重要影响。因此,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与"公平"并重、提高农民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的积累和增加农村金融服务宽度对于缩小城...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陈钦 林秋斌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上,要结合金融手段解决农民收入问题,进一步增强金融资金支持的精准意识和绩效观念。为检验我国农村金融扶贫的成效,选取资本、技术、劳动三种投入要素的代表性变量,利用2010~2015年我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实证对农村金融支持与农民增收、农村减贫关系进行研究检验。实证结果表明:随着政策的支持和金融支农力度的加大,农村金融规模和效率逐步提高,农民收入显著增长,贫困人口也在日益减少。此外,改善农村劳动力结构和提高农业科技投入也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农民增收,缓解了农村贫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冉光和 张冰 庞新军
笔者运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外商直接投资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总体及分区域影响。结果显示,金融发展和外商直接投资均对我国内资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并且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外商直接投资 企业研发投入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顾乃华 朱文涛
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而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则是推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有效手段。基于2004—2014年的行业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并结合工具变量法,从整体和细分行业角度考察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整体来看,以生产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和服务贸易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对外开放有助于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融合;从分行业来看,运输和通信服务对外开放对提高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融合的影响最为明显,金融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对外开放也有利于促进产业融合,而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对外开放对产业融合的影响并不显著。要通过进一步降低服务业外资准入门槛、简化投资审批流程、提供良好投资环境等综合措施,积极吸引优质外资流向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推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阚大学 罗良文
本文利用1999~2008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在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运用sys-GMM估计对东部、中部以及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对人力资本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经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东部地区的对外贸易有利于人力资本提升,主要是由于对外贸易额增加使高等教育程度的人力资本增长,同时抑制了只受过基础教育的人力资本,且东部地区通过进口贸易引进了大量的资本技术型产品和设备,给东部地区带来了更多的技术模仿与学习机会;二是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对人力资本提升的正相关关系不显著,主要是由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额小,对各层次人力资本影响均不显著。
关键词:
对外贸易 人力资本 实证研究 面板数据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何元庆
本文运用DEA的方法,先测算出1986—2003年各省域经济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TFP增长,然后实证研究人力资本、国际进出口及FDI对三者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和出口对技术效率的提高有正向作用,进口负向影响技术效率,FDI的影响不显著。出口对技术进步和TFP增长有轻微的负向影响,进口对二者具有小幅度的正向促进作用;而人力资本、FDI对技术进步和TFP增长的正向影响要大于进口。综合来看,对外开放能够促进TFP的增长,但是其影响只有人力资本正向效果的十分之一。
关键词:
对外开放 全要素生产率 数据包络分析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孔令池 高波 李言
平衡"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关键与核心在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产业结构优化形成方面。本文系统分析了市场开放与地方财税竞争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机制,并采用2003—2014年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市场开放显著推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但国际市场开放和国内市场开放作用力的大小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国内市场开放的作用力更大,中部与西部地区则相反。地方财税竞争一方面有利于产业结构高级化,另一方面抑制了产业结构合理化。本文进一步考察发现,地方财税竞争会削弱市场开放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促进的效力。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存在"拉弗效应",结构性减税只要与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保持一致,就能在增加财税收入的同时优化产业结构。地方财政支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产业结构高级化,但是,其中的经济建设性支出会扭曲资源配置,抑制产业结构合理化。地方税收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存在显著的结构效应,所得税相比商品税更趋于优化产业结构。这些研究结论对于深化市场开放、矫正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实施财税体制改革等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孔令池 高波 李言
平衡"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关键与核心在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产业结构优化形成方面。本文系统分析了市场开放与地方财税竞争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机制,并采用2003—2014年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市场开放显著推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但国际市场开放和国内市场开放作用力的大小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国内市场开放的作用力更大,中部与西部地区则相反。地方财税竞争一方面有利于产业结构高级化,另一方面抑制了产业结构合理化。本文进一步考察发现,地方财税竞争会削弱市场开放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促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飞飞 邱斌
笔者基于1998年~2012年我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以高技术产业出口比重来衡量出口结构,考察了区域金融成长和外商投资对地区出口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成长有助于缓解高技术产业的融资约束,促进区域出口结构优化;外商投资不仅能直接影响高技术产业的空间布局,还能缓解高技术产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FDI资金可以通过替代金融机构资金填补了地区金融水平的不足以促进区域出口结构优化;金融成长和外商投资对出口结构优化的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这也为不同地区政府制定适合本地区发展的差异化政策提供了一定参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俊
本文以流通规模、流通结构、流通效率、流通专业化指数等四个指标表示流通业发展水平,并以2000—2008年我国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流通业发展水平对制造业TFP的影响。研究发现,流通规模扩大显著地促进了制造业TFP上升。在以我国三大区域组成的子样本估计中发现,流通业发展水平对制造业TFP的正面影响效应在东部地区最显著。实证结果说明了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是确实存在的,流通业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制造业生产效率的高低,中西部地区流通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有可能成为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关键词:
流通业 制造业 TF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城镇化对扩大内需影响研究——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
金融发展、技术进步与区域内就业结构变迁——基于我国东部地区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对外开放扩大还是缩小了中国的工资不平等?——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证据
中国对外开放、产业结构与绿色经济增长——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财政分权与地方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经济集中会阻碍金融发展吗?——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普惠金融发展的贫困减缓效应研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
区域绿色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基于我国省级面板的实证分析
土地市场化程度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研究——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城市金融产业集聚形成原因的实证研究——基于我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