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14)
2023(5900)
2022(4853)
2021(4788)
2020(4002)
2019(9378)
2018(8878)
2017(17239)
2016(8940)
2015(10327)
2014(9901)
2013(9985)
2012(9528)
2011(8715)
2010(8708)
2009(8188)
2008(8274)
2007(7100)
2006(6478)
2005(6004)
作者
(24495)
(20670)
(20594)
(19748)
(13441)
(9893)
(9373)
(7954)
(7940)
(7150)
(7104)
(6943)
(6727)
(6714)
(6587)
(6268)
(6104)
(5883)
(5834)
(5470)
(5244)
(5038)
(4812)
(4727)
(4623)
(4559)
(4543)
(4190)
(4093)
(4000)
学科
(44263)
经济(44212)
(24910)
管理(23731)
方法(20301)
(19419)
企业(19419)
数学(18885)
数学方法(18814)
中国(15301)
(11316)
(10880)
贸易(10872)
(10740)
(10069)
(8699)
(8491)
银行(8488)
(8459)
金融(8459)
(8220)
关系(7815)
业经(6885)
(6870)
财务(6864)
财务管理(6855)
企业财务(6612)
农业(6487)
(6306)
(6094)
机构
大学(136858)
学院(130819)
(70619)
经济(69808)
研究(53002)
管理(49913)
理学(42837)
理学院(42406)
中国(42324)
管理学(42013)
管理学院(41769)
(31465)
(29329)
科学(26544)
(26178)
财经(25513)
经济学(24112)
研究所(23721)
(23697)
中心(22398)
经济学院(21743)
北京(19634)
财经大学(19501)
(18592)
(17460)
(16600)
(15754)
科学院(15730)
师范(15649)
研究中心(15543)
基金
项目(84987)
科学(69054)
基金(67141)
研究(62944)
(59578)
国家(58743)
科学基金(49713)
社会(44661)
社会科(42647)
社会科学(42634)
基金项目(34100)
自然(29907)
自然科(29266)
自然科学(29257)
自然科学基金(28813)
资助(28621)
教育(28362)
(26933)
(24726)
编号(22257)
(22073)
中国(21194)
国家社会(20702)
教育部(19656)
重点(19369)
成果(19104)
(18081)
人文(17975)
(17346)
大学(16987)
期刊
(73293)
经济(73293)
研究(46001)
中国(25389)
(23625)
管理(19627)
科学(18800)
学报(17730)
(15709)
(15379)
金融(15379)
大学(14360)
财经(13755)
学学(13517)
经济研究(13407)
国际(12290)
(12178)
(12044)
世界(11625)
农业(10986)
问题(10351)
教育(9941)
技术(9488)
业经(7837)
(7393)
技术经济(7147)
统计(6407)
经济问题(5880)
(5741)
论坛(5741)
共检索到2057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段秀芳  
文章在阐述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现状的基础上,探索性提出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的总体思路和目标、目标模式和方式;并根据各国投资环境、市场潜力和产业政策等对投资区位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中亚国家鼓励外资重点领域、我国竞争优势、"走出去"战略以及国家产业发展指导思想提出了产业选择。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段秀芳  
中亚各国在市场化改革、加入世贸组织以及经济复苏等各种有利因素的影响和推动之下,都逐步完善了相关投资法规,出台了各种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引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有利推动了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的快速发展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但其投资政策的多变性、弱操作性及其投资限制等也起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国对中亚国家投资的规模和水平,尤其是中国对中亚投资的比重,保持与双方地理位置优势和"战略与协作"关系发展相适应的地位,在当前不仅是企业,更是政府和研究工作者当务之急。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孙国辉  刘培  杨一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与此同时,国家形象受到了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重视。利用2006—2014年BBC GlobalScan国家形象调查数据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数据进行匹配,基于扩展的投资引力模型,从国家形象的视角系统地考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市场寻求动机和资源寻求动机,东道国积极的国家形象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有显著促进作用,东道国的自然资源能够增强积极国家形象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东道国消极的国家形象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东道国自然资源和腐败控制会降低这种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自身的国家形象也会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尤其是我国积极的国家形象有利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郭惠君  孙玉琴  
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是一国参与世界经济的主要途径,国际直接投资会对国际贸易产生替代或互补不同的作用和影响。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中国与中亚各国在投资与贸易等方面的合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文章运用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在中亚五国直接投资的出口贸易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对中亚五国的直接投资短期内贸易促进效应不显著,长期来看促进效果明显。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程贵  王琪  胡海峰  
当前,加强对中亚国家的直接投资不仅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内实施"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选择。选取20032014年我国与中亚五国国别数据,对我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的母国产业升级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对中亚国家的直接投资,通过产业转移效应及技术进步效应有效促进了母国产业结构升级。此外,我国扩大对中亚国家出口规模、中亚国家汇率波动对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积极影响,而现阶段我国从中亚进口以及中亚国家对华投资对国内产业升级也存在一定负向影响。应从深化区域贸易合作、科学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程贵  王琪  胡海峰  
当前,加强对中亚国家的直接投资不仅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内实施"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选择。选取2003~2014年我国与中亚五国国别数据,对我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的母国产业升级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对中亚国家的直接投资,通过产业转移效应及技术进步效应有效促进了母国产业结构升级。此外,我国扩大对中亚国家出口规模、中亚国家汇率波动对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积极影响,而现阶段我国从中亚进口以及中亚国家对华投资对国内产业升级也存在一定负向影响。应从深化区域贸易合作、科学选择对外投资产业、推进金融合作以及加强政策指导与技术创新等方面推动我国向中亚国家直接投资、提升母国产业国际竞争力。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恩  陈博  
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金额和比重逐年上升,并且主要流入了亚洲和非洲地区。本文选取2005-2013年中国对81个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对影响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具有市场寻求、自然资源寻求的动机,东道国市场规模、自然资源禀赋以及基础设施、政治制度环境、与中国签订的双边投资协定对吸引中国直接投资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是东道国工资水平、技术水平、与中国地理距离、中国向东道国出口额则有显著负向影响,人民币升值能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瀚然  胡庆江  
基于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理论,在对投资效率、投资潜力和投资区位选择的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别构建随机前沿投资引力模型和投资潜力主成分综合评价体系,对"一带一路"沿线55个国家的投资效率和投资潜力进行了测算与评价,通过两者的组合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划分为"效率高潜力高、效率高潜力低、潜力高效率低、潜力低效率低"四种类型,在组合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应优先投资"效率高潜力高"国家、"效率低潜力高"国家的结论。需要从准确定位投资区位与投资类型、系统加强投资风险控制两方面对优化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布结构、引导我国资本更好地"走出去"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建军  胡宗义  邓羽佳  
区位选择是企业OFDI战略决策的首要考虑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某项投资的风险与成败。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考察东道国制度质量因素等对一国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并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研究样本,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东道国制度质量、制度质量各分项指标以及母国与东道国制度质量距离等因素对中国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东道国制度质量本身相比,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度质量距离对中国OFDI的区位选择影响更大;不同维度制度质量对中国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程度虽然有别,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同时具有低政治制度质量偏好和低法律制度质量偏好,而对高经济制度质量的偏好不显著;相比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质量本身,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质量距离对中国OFDI区位选择偏好的影响力更大。因此,我国应充分利用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更为广阔的产业合作,并进一步推动"南-南"投资的发展,积极构建"南-南"合作组织、推动"南-南"合作机制形成。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詹琳  杨东群  秦路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农业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迅速发展,系统研究中国农业企业境外投资区位选择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种投资决策行为,企业的区位选择首先取决于企业的投资动机。文中归纳了中国农业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三种主要动机,即:寻求互补资源、进入目标市场与获得战略资产;分析了不同的投资动机下,中国农业企业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与影响因素;以此为基础,构建起了适用于中国农业企业OFDI区位选择的"投资动机—区位决定因素—区位影响因素—投资区位"决策框架,并进一步给出了三种动机下中国农业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策略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素昆  杨雅琳  
东道国基础设施是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将基础设施划分为通讯基础设施、运输基础设施及能源基础设施,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别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地理位置视角,对“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基础设施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通讯基础设施是影响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发达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中东欧国家、南亚、中亚和蒙俄地区国家的通讯基础设施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正相关;东南亚地区国家的通讯基础设施和能源基础设施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负相关。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岳咬兴  范涛  
自2003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FDI)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其中,亚洲作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聚集地,截至2011年末,该地区投资存量已占总量的七成以上,其境外企业覆盖也为各洲最高。区位选择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战略决策,国内外近年来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问题已从最初的传统经济因素转向制度性因素。本文基于2003-2011中国对亚洲26个主要国家及地区的直接投资数据,通过制度环境因素与不同动机FDI的交互作用,发现:(1)两国制度环境差距较东道国制度环境的作用更加重要;(2)中国FDI总体偏向于与自身制度环境差距较大且制度环境较差的国家或地区,但与自身制度环境差距较小的国家更加吸引中...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秦放鸣  张力民  毕燕茹  
本文通过对中国与中亚国家双边的投资现状分析,总结了双边投资的特点。对影响中国对中亚投资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加强中国与中亚国家投资合作的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池建宇  方英  
文章基于2003~2011年中国对65个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考察了东道国的经济与政治法律制度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中国对市场经济体制不太健全的非OECD国家的直接投资显著高于具有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OECD国家,东道国政治法律制度质量对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时,倾向于进入那些市场经济不发达但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同时投资行为又以市场为导向,力图规避政治风险,体现了入世以后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新动向。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黄友星  张珊珊  赵艳平  
在剖析东道国疫情影响中国OFDI区位选择机理的基础上,利用跨国疫情链接数据集实证检验东道国疫情对中国OFDI流向的影响,结果显示东道国疫情暴发显著阻碍了中国OFDI的流入,且该结果在多种模型设定及考虑内生性的条件下依然稳健。机制检验表明,疫情主要通过抬高交易成本、增大投资风险及阻滞东道国出口三重机制对中国OFDI区位选择产生负向影响。研究亦证实由疫情引发的OFDI阻碍效应在与疫情自身特质、投资特征及东道国时空分异三者的互动中表现出广泛异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