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30)
2023(9540)
2022(8342)
2021(8061)
2020(6872)
2019(16345)
2018(16241)
2017(30702)
2016(16781)
2015(19776)
2014(20218)
2013(20290)
2012(19199)
2011(17564)
2010(17914)
2009(16698)
2008(17138)
2007(15581)
2006(13650)
2005(12673)
作者
(49875)
(41824)
(41700)
(40247)
(26730)
(20195)
(19293)
(16465)
(15730)
(15181)
(14373)
(13941)
(13417)
(13379)
(13236)
(13037)
(12771)
(12383)
(12221)
(12135)
(10666)
(10380)
(10244)
(9475)
(9434)
(9374)
(9319)
(9272)
(8578)
(8504)
学科
(75095)
经济(75018)
管理(44691)
(42557)
方法(34759)
(32920)
企业(32920)
数学(30465)
数学方法(30148)
(24476)
贸易(24463)
(23793)
中国(22857)
(20993)
(18865)
(15524)
(14462)
业经(14147)
地方(13674)
农业(13286)
(12743)
银行(12720)
(12157)
(11567)
金融(11565)
理论(11153)
(11029)
(11001)
(10994)
财务(10969)
机构
大学(253148)
学院(251991)
(113501)
经济(111273)
研究(90877)
管理(90639)
理学(76262)
理学院(75353)
管理学(74095)
管理学院(73615)
中国(71756)
(54675)
科学(52606)
(51877)
(47314)
研究所(42418)
(41849)
中心(41416)
财经(40756)
(39032)
(36857)
经济学(36479)
北京(35769)
业大(34306)
(33171)
经济学院(33080)
师范(32892)
农业(32815)
(31966)
(31118)
基金
项目(153775)
科学(119202)
研究(115321)
基金(110837)
(95912)
国家(95139)
科学基金(79484)
社会(72296)
社会科(68487)
社会科学(68467)
(57761)
基金项目(57340)
教育(53532)
(49262)
自然(48972)
自然科(47790)
自然科学(47774)
资助(47515)
编号(47433)
自然科学基金(46937)
成果(40305)
(35783)
重点(35072)
(33913)
课题(33362)
(31236)
中国(30852)
教育部(30721)
国家社会(30378)
(30151)
期刊
(128517)
经济(128517)
研究(81174)
中国(51413)
(40872)
(38355)
学报(37495)
科学(34000)
管理(32335)
大学(28150)
教育(28004)
学学(26073)
农业(25691)
(25623)
金融(25623)
技术(22211)
经济研究(22037)
(21399)
财经(20748)
业经(19930)
国际(18764)
问题(18763)
(17997)
世界(14773)
(14654)
技术经济(13258)
图书(12832)
统计(12379)
理论(12033)
商业(12020)
共检索到3955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何正全  
从1993年开始,中国对东盟贸易一直保持着逆差,而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本文分析了造成这一局面的四个主要原因,即,国际产业转移所形成的全球贸易格局,中国入世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影响,亚洲金融危机,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最后得出简短结论,认为当前我国对东盟保持着贸易逆差,对我国来说是件大好事情,一方面有利于使我国对外贸易达到平衡,另一方面有利于我国利用国外资源。我国对东盟的贸易逆差将会长期存在,而且贸易逆差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旭  
一、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逆差迅速扩大1.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向贸易大国迈进。2011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4191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3.9倍,年均增长19.3%,增速比同期全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高出10个百分点左右。服务贸易总额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比重从2.7%上升至5.2%。其中,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比重从2.5%提高到4.4%,世界排名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峰  梁楚云  盛少钦  
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逆差是中国重要的贸易逆差来源之一。2004年以后中国与东盟贸易逆差的减少来自于中国对东盟出口的增加。本文从国别结构、行业结构、产品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与东盟贸易逆差的结构,并比较了中日对东盟贸易产品结构的不同。本文得出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是中国与东盟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而经济发展水平是中国与东盟贸易逆差的直接原因。最后本文从政府、行业和企业三方面探讨了应对中国与东盟贸易逆差的对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韦倩青  
该文分析了中国-东盟工业制成品贸易的特征——零部件贸易比重高,产生了不同国家的贸易逆差。进而运用台湾学者陈宏易附加值数学模型,推算了中国-东盟间的贸易附加值,测度了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工业制成品上的贸易利益。得到结论:在中国-东盟工业制成品逆差下,中国从贸易中获得贸易利益体现在贸易附加值逐年增加的趋势上;但剔除出口扩张数量效应的贸易附加值率,计算结果表明,中国依靠出口规模的扩大从对东盟的工业制成品贸易中获得了直接贸易利益。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袁冬梅  刘海云  
美元特权的形成使贸易逆差成为输出美元的主要途径,并对贸易逆差起到了助长作用,集中表现在美元特权使美国维持着巨额贸易逆差而不受外汇储备短缺的制约和金融危机的威胁,却使其他追求美元储备的国家依靠贸易顺差和过度储蓄来摆脱不利处境,从而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推动了美国贸易逆差的持续扩大。但贸易逆差的继续发展和未来的调整势必会影响美元特权地位的巩固,使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经济活动面临极大的风险。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叶静怡  王沛  
使用中国资讯行 (海关统计 )和《海关统计年鉴》1992年—2003年中韩贸易数据,运用比重法、RCA指数法、IIT指数法对中韩贸易结构和比较优势进行研究,发现两国贸易产品价值差异使贸易逆差存在潜在的可能,韩国国内市场相对狭小、市场进入限制以及中国具有比较优势行业在韩国国内的“相对劣势”,则使得中方贸易逆差从可能转变为现实;韩国出口对中国市场依赖度增长和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公司从其母公司进口设备、原材料,则引致贸易逆差的扩大。两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所决定的贸易赤字不能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扭转,但人为限制中国产品进入韩国市场而引发的贸易赤字,则是应该而且可以通过要求韩国市场进一步开放来加以解决;韩国在华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彭福永  
美国贸易逆差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形成美国长期巨额贸易逆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认为美国的经济政策、美国的经济特点、美国经济的全球化和国际环境等几个方面的因素共同导致和维持了美国巨额贸易逆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彭有祥  
中美两国产业结构和资源状况的互补性很强,发展中美经贸合作能够实现互利双赢的目标。造成目前中美贸易逆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美之间在贸易问题上产生分歧甚至发生纠纷也是正常的。只要双方采取建设性的态度,不把经贸问题政治化,本着平等协商的原则,积极主动地加以协调,中美之间就能避免造成两败俱伤的贸易战,使中美经贸关系的良好势头得以保持和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海闻  芬斯阙  胡永泰  姚顺利  
全球贸易统计数据主要来自联 合国,而联合国的数据又依赖于各个成员国公布的贸易统计数据。在这些报告中明显的数据差异表现为,A国说它向B国出口的商品与服务的价值与B国所说的它从A国进口的不一致。进口国与出口国公布的这些数据差异不仅是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远鹏   王超男  
中国对东盟的数字产品贸易长期处于巨额贸易逆差地位,并且贸易逆差呈现出“先升后稳”的发展态势。中国对东盟数字产品贸易长期巨额逆差的主要原因包括:全球产业链分工下中国大量进口东盟的电子元器件产品而加工组装后出口美欧等市场,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美国对中国在东盟市场数字产品贸易的挤压打压,东盟国家对数字产品的消费能力有待提升,东盟国家数字产品贸易的营商环境有待改善,中国数字产品的市场拓展能力有待提高等。为此,中国应全面加强在“一带一路”和RCEP框架下的高层沟通与对接,努力帮助东盟国家消减数字产品贸易壁垒与障碍,持续加强中国企业在东盟的市场开发和本地化策略执行力度,深入开展数字产品贸易的标准与规则制定。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姚枝仲  
2002年伊始,美元对各主要货币开始贬值,截止到2002年12月20日,美元对欧元贬值达15%,对日元贬值达8%。美元贬值有深刻的政治经济背景,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美国持续多年的大规模贸易逆差所造成的贬值压力。美国贸易逆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仲常   余翔  
在中国与欧盟贸易高速发展的同时,欧盟对华贸易逆差不断扩大。本文运用来自欧盟、世界贸易组织以及中国国内的大量统计数据,对欧盟对华贸易逆差的成因进行解析。分析表明:欧盟的经济政策与欧元的持续升值、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欧盟对华贸易“逆差集中效应”,以及欧盟全球化配置资源的需要促成了欧盟对华贸易逆差不断扩大,这四大因素将对未来欧盟与中国的贸易产生持续的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建江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名义上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但其实际上的贸易逆差要小得多。因为:(1)大量在跨国公司母子公司内部发生的交易难以准确反映美国贸易状况;(2)传统的贸易统计方法扩大了贸易逆差;(3)电子商务、网络贸易的出现改变了贸易差额的内涵,通过缩小美国的出口数据扩大了贸易逆差。由此可见,对外贸易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是经济福利,而不是名义顺(逆)差;发展中国家应正确看待贸易差额,避免走入经济发展的误区。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艳  吴晓颖  
随着近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总量快速增长,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持续放大。在国内,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逐步提高,缺乏比较优势,农业生产方式等因素制约着农产品生产的品质,农产品出口大都以原材料为主且价格普遍偏低。本文探讨了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探索性地提出减少中国对东盟贸易逆差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