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34)
2023(15911)
2022(13396)
2021(12667)
2020(11023)
2019(25450)
2018(25100)
2017(47993)
2016(25899)
2015(29352)
2014(29448)
2013(29298)
2012(26934)
2011(24200)
2010(24087)
2009(22765)
2008(22885)
2007(20227)
2006(17314)
2005(15879)
作者
(73519)
(61751)
(61394)
(58748)
(39267)
(29467)
(28260)
(24186)
(23468)
(21853)
(20990)
(20752)
(19491)
(19473)
(19343)
(19267)
(18448)
(18321)
(17911)
(17637)
(15098)
(15019)
(14946)
(14026)
(13929)
(13903)
(13722)
(13495)
(12385)
(12139)
学科
(107922)
经济(107774)
管理(80066)
(77112)
(63676)
企业(63676)
方法(52404)
数学(46757)
数学方法(46249)
(33493)
中国(30728)
(27372)
(25813)
业经(22177)
(22009)
贸易(21999)
(21653)
财务(21592)
财务管理(21535)
(21528)
企业财务(20535)
(20009)
银行(19980)
(19359)
(18960)
(18724)
金融(18719)
农业(17611)
(16745)
地方(16530)
机构
大学(374857)
学院(370502)
(161481)
经济(158373)
管理(146541)
理学(125655)
理学院(124350)
研究(124015)
管理学(122388)
管理学院(121678)
中国(99949)
(78404)
(78386)
科学(71611)
财经(61781)
(61685)
(58308)
中心(58150)
(56247)
研究所(55563)
(54463)
业大(52110)
经济学(50573)
北京(49636)
财经大学(46165)
农业(45794)
经济学院(45585)
(44561)
(44505)
师范(44038)
基金
项目(245148)
科学(194620)
基金(182801)
研究(177679)
(158709)
国家(157473)
科学基金(136091)
社会(115661)
社会科(109848)
社会科学(109818)
基金项目(96047)
(92109)
自然(88176)
自然科(86205)
自然科学(86175)
自然科学基金(84697)
教育(82290)
(78626)
资助(75857)
编号(70213)
成果(57240)
(56659)
重点(54765)
(50695)
(50648)
教育部(49244)
国家社会(49063)
(48371)
课题(47789)
科研(47683)
期刊
(173115)
经济(173115)
研究(111383)
中国(72434)
(63867)
学报(54945)
管理(54324)
科学(51985)
(51900)
大学(42728)
学学(40461)
(39548)
金融(39548)
农业(34998)
教育(32604)
技术(32561)
财经(31347)
经济研究(28255)
(26778)
业经(25189)
问题(22835)
(21067)
(20019)
技术经济(19100)
国际(19053)
统计(18733)
世界(18052)
理论(17924)
(17365)
财会(17160)
共检索到5554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德森  
东道国利益相关者是引发中国对东盟投资项目风险的重要风险源。国家特定优势是中国对东盟投资的根本动力,利益相关者风险是中国对东盟投资项目风险的核心特征。本文基于威胁性与合作性两个维度构建了一个分析框架,将东道国利益相关者划分为支持型、混合型、反对型、边缘型四种类型。中国对东盟投资项目风险是由企业层面和国家层面双元结构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其根本原因是利益相关者管理不当。本文从建立风险决策机制、完善利益协调机制、构建风险分担机制和创新动态管理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中国对东盟投资项目风险防控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赵国华  陈岩  
近年来,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到海外进行投资,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企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海外投资风险。其中,东道国政府与利益相关者引致的海外投资风险占了很大比例,给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带来了许多损失。因此,加强对东道国政府和利益相关者引致的海外投资风险的了解和研究,建立东道国政府与利益相关者管理体系,防范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应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严景宁  刘庆文  项昀  
合理的风险分担对水利PPP项目的成功实施起着关键作用。文章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界定了水利PPP项目的关键利益相关者、主要利益相关者、次要利益相关者和一般利益相关者;采用案例调研和文献调研的方法,初步识别出水利PPP项目的 30项风险;以初步识别的风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专家咨询法确定对水利PPP项目实施起决定作用的外部关键风险和内部关键风险;基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水利PPP项目的特点,提出了水利PPP项目风险分担的六项原则;从政府、社会资本方和金融机构这三方关键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设计了水利PPP项目的外部关键风险分担方案和内部关键风险分担方案,构建了水利PPP项目风险分担框架,提出了水利PPP项目风险分担的针对性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严景宁  刘庆文  项昀  
合理的风险分担对水利PPP项目的成功实施起着关键作用。文章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界定了水利PPP项目的关键利益相关者、主要利益相关者、次要利益相关者和一般利益相关者;采用案例调研和文献调研的方法,初步识别出水利PPP项目的 30项风险;以初步识别的风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专家咨询法确定对水利PPP项目实施起决定作用的外部关键风险和内部关键风险;基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水利PPP项目的特点,提出了水利PPP项目风险分担的六项原则;从政府、社会资本方和金融机构这三方关键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设计了水利PPP项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蔡承彬  
本文利用"中国全球投资追踪"数据库,采用面板离散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经济风险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工程项目投资总体上存在风险偏好,更倾向于投资经济风险较高的国家和地区。但分样本来看,中国企业工程项目投资呈现出明显的风险偏好,而对外直接投资则没有明显的投资风险偏好。这说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整体呈现高风险偏好主要是由于工程项目投资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屏蔽效用。其次,本文的研究结果还显示,不论是对外直接投资还是工程项目投资,东道国(地区)市场规模、企业综合税率均是影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孟志华  任冶坤  
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政府职能之一,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的兴起,有效解决了政府投资基建过程中建设周期长、耗资大所带来的拍板难、效率低的问题。该模式通过社会资本方的有效参与来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分担项目风险,以此达成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效率的最终目标。但社会资本的参与增加了项目在建设及后续运营中的潜在风险。同时在PPP项目审计中,多方主体的异质化需求给审计人员也带来了挑战。基于此,本文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找到PPP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风险缺口,以此来确定和完善PPP项目审计的治理路径。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盛斌  段然  
国际投资协定中的投资者—东道国争端解决(ISDS)机制成为当代投资协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其自身也存在着一些制度性与技术性缺陷,在处理投资争端问题中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分析与研究ISDS机制有助于中国在中美、中欧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中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并增强中国在制订国际投资新规则领域的话语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红丽  
本文引入原用于多变量统计分析的因子分析技术,探讨以其逆运算来模拟生成具有特定相关结构的随机数的方法,并结合某工程项目的投资估算进行具体说明。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猛  于津平  
本文使用2003~2007年中国与74个东道国的数据,采用GMM方法进行动态面板数据分析,考察了对东道国区位优势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相关性。经验研究发现:东道国市场规模和资源禀赋是决定现阶段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密切的贸易联系也会显著地促进中国的投资,然而东道国良好的制度建设却会产生抑制作用,此外东道国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较高的技术水平也不会显著地引起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变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潘镇  金中坤  
本文将政治因素纳入制度分析框架,考察了双边政治关系和东道国制度风险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机制和效应。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2003-2013年在117个国家直接投资数据的分析,本文发现:(1)从总体上看,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趋于流向政治关系好和制度风险高的东道国;(2)政治关系和制度风险的效应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着明显的差异;(3)在制度风险大的东道国,良好的政治关系作为一种替代性的制度安排,减弱了在东道国经营的不确定性,有效地促进了对外直接投资,而在制度风险小的东道国,良好的政治关系没有带来对外直接投资的明显增加,更多地起到了对东道国环境的补充作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海军  
利用中国大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统计数据和两类政治风险指数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来自东道国的政治风险对OFDI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本土的政治风险对于OFDI也有实质影响;经济增长、经济开放程度以及政府政策等因素对OFDI也有显著作用。
[期刊]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作者] 龚柏华  
本文在回顾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的由来和演进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TPP拟定中的投资者-东道国争端解决的条款。本文在结合中国双边投资协定的实践基础上,指出了中国应该尽早参与TPP的谈判,反映中国的利益诉求,以便协调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中的立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泽忠  
美国对外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和ICSID"中心"秘书处提出的有关创立上诉机制的建议对传统的"一审终审制"提出挑战。建立上诉机制有益于保持裁决的一致性、纠正适用法律错误和可能的严重事实错误以及弥补目前裁决审查机制的不足,但也存在与仲裁终局性原则相矛盾、增加待解决案件的数量以及导致争端解决制度政治化的缺限。少数发达国家和ICISD率先尝试建立国际投资争端上诉机制的行为反映了发达国家力图提升东道国对外资保护的强度;鉴于此,发展中国家应当提高警惕并采取因应之策。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建  张宏  
本文采用2003-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上升期的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方法对中国OFDI流量和东道国政府治理等变量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在反映东道国政府治理水平的六个指标中,"政府施政有效性"与中国OFDI流量显著正相关,"贪腐控制"与中国OFDI流量显著负相关,而"公民参政与政治人权"、"政治稳定程度"、"市场经济限制程度"、"司法有效性"等指标与中国OFDI流量关系不显著。这一结果反映出中国OFDI在快速上升的过程中,隐含着一定的制度风险。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朱念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越来越多东盟国家的响应,我国企业对东盟投资逐年增加,东盟国家已成为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投资地之一。我国企业对东盟投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形式的国家风险,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与应对。由此,文章首先分析我国企业对东盟投资所面临国家风险的特征,随后探究我国企业对东盟投资国家风险发生的诱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