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63)
- 2023(11995)
- 2022(10463)
- 2021(10159)
- 2020(8435)
- 2019(19865)
- 2018(19662)
- 2017(37643)
- 2016(20392)
- 2015(22934)
- 2014(22815)
- 2013(22809)
- 2012(20919)
- 2011(18948)
- 2010(18764)
- 2009(17194)
- 2008(16713)
- 2007(14352)
- 2006(12482)
- 2005(11042)
- 学科
- 济(84253)
- 经济(84167)
- 管理(57903)
- 业(54600)
- 企(45332)
- 企业(45332)
- 方法(40312)
- 数学(35547)
- 数学方法(35227)
- 中国(23883)
- 财(21087)
- 农(20858)
- 业经(17250)
- 贸(17248)
- 贸易(17240)
- 易(16846)
- 学(16793)
- 地方(14911)
- 制(14244)
- 农业(13871)
- 务(13619)
- 财务(13559)
- 财务管理(13541)
- 和(13150)
- 环境(13027)
- 企业财务(12915)
- 理论(12621)
- 技术(12438)
- 银(12168)
- 银行(12127)
- 机构
- 大学(292481)
- 学院(287222)
- 济(121683)
- 经济(119349)
- 管理(116532)
- 理学(101436)
- 研究(100368)
- 理学院(100357)
- 管理学(98865)
- 管理学院(98360)
- 中国(74628)
- 京(62810)
- 科学(60184)
- 财(53294)
- 所(49952)
- 研究所(45868)
- 中心(43845)
- 财经(43559)
- 农(43501)
- 业大(41545)
- 北京(40533)
- 经(39926)
- 江(38441)
- 范(37222)
- 师范(36930)
- 经济学(36901)
- 院(36312)
- 农业(34226)
- 经济学院(33316)
- 财经大学(32734)
- 基金
- 项目(199437)
- 科学(157171)
- 基金(146856)
- 研究(146541)
- 家(128239)
- 国家(127248)
- 科学基金(108840)
- 社会(92974)
- 社会科(88182)
- 社会科学(88155)
- 基金项目(78037)
- 省(73803)
- 自然(70621)
- 自然科(68988)
- 自然科学(68969)
- 自然科学基金(67740)
- 教育(66570)
- 划(63835)
- 资助(61008)
- 编号(58743)
- 成果(47977)
- 部(45566)
- 重点(44368)
- 发(41983)
- 创(41160)
- 课题(39914)
- 教育部(39290)
- 国家社会(38683)
- 创新(38447)
- 科研(38071)
- 期刊
- 济(128073)
- 经济(128073)
- 研究(87540)
- 中国(51238)
- 学报(44475)
- 管理(42320)
- 科学(41955)
- 农(39087)
- 财(38886)
- 大学(33664)
- 学学(31542)
- 教育(30588)
- 农业(28081)
- 技术(23831)
- 融(23143)
- 金融(23143)
- 经济研究(21130)
- 财经(21096)
- 业经(18313)
- 经(17999)
- 问题(16988)
- 业(15294)
- 图书(15254)
- 贸(15241)
- 技术经济(14339)
- 理论(14217)
- 世界(13959)
- 国际(13951)
- 科技(13648)
- 现代(12863)
共检索到4157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郭宏 葛顺奇
中国与东盟在基础设施领域开展合作,有利于促进各自发展和区域经济合作。本文在考察东盟基础设施投资需求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对东盟基础设施投资的现状和特征,指出东盟日益显现的投资机会、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动机、从海外合同获得收入增长的战略以及中国政府的鼓励措施,促进了中国对东盟基础设施投资的迅猛增长;中国企业对东盟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特征体现为多样化的投资动机、非股权安排为主导、"点式"和分散的投资形式。未来需要通过强化政治互信、完善投资合作机制、整合国际国内资源,进一步推进中国与东盟基础设施投资合作。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海外工程承包 东盟基础设施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姜慧 韩琪
东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但最后加入东盟的四个国家电力基础设施滞后,严重阻碍了整个东盟电力基建的建设,更不利于"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开展。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对新四国的电力基础设施投资的现状来充分挖掘四国的投资潜力,为今后中国投资者对新四国电力基础设施投资增强信心和提供对策。
关键词:
东盟新四国 电力基础设施 投资 潜力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友孝 宁静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中国-东盟合作的优先领域,也是制约中国-东盟合作的瓶颈。目前中国-东盟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领域还存在诸多问题,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优化东盟各国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合作机制对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发展意义重大。文章通过构建交通、能源以及电力基础设施评价指标,并基于2001~2015年中国和东盟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随机效应模型研究东盟基础设施限制对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能源、交通以及通讯基础设施解释变量均对双边贸易额产生正的影响。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对双边贸易额的影响最大,能源基础设施变量对双边贸易额的影响最小。
关键词:
中国-东盟 基础设施状况 双边贸易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吴朝阳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启动之后,摆在各成员国面前的是如何进行后续建设以充分发挥自贸区的整体效果这一现实难题。而在诸多制约自贸区发展的因素中,包含交通、电力、电信、能源管道等诸多领域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无疑是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在剖析中国—东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郭宏宇 竺彩华
中国—东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影响范围超出了基础设施建设本身,对全球的政治与经济版图有着重要影响。为此,本文结合中国—东盟自贸区(CAFTA)升级版与海上丝绸之路方略分析了中国—东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优势与面临的问题,并延伸至中国、东盟、区域内大国和区域外大国在东南亚的利益博弈,以及我国产业转型、金融监管、政府分权对中国—东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的制约。本文建议,在中国—东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中,要增强中国与东盟的战略互信、注重中国与东盟的产业对接,并且努力控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融资风险。
关键词:
中国 东盟 基础设施 互联互通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何敏 郭宏宇 竺彩华
本文基于2004-2012年中国和东盟国家的面板数据,利用引力模型和边界效应模型分析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对中国东盟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交通、通信、能源三大领域的"硬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的影响最大,其次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目前中国东盟各国间的双边贸易影响并不明显;中国东盟各国间存在贸易边界效应,程度较小,在3.51-9.52之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提高了贸易效率,有利于减少市场分割,从而降低贸易的边界效应,对于中国东盟各国间的贸易产生了积极的正向影响。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勇 黎鹏
从时空压缩效应、通用目的技术、信息通信平台和网络效应四个功能维度,分析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机理。利用2000—2016年东盟国家面板数据,对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对东盟国家的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东盟国家的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属于技术进步主导型的东盟国家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具有显著的网络效应,对东盟国家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呈现倒U型的非线性特征。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黄梅波 卢冬艳
非洲共有40%的人口生活在内陆国家, 国家和地方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自20世纪60年代起,中国在同非洲的发展合作中就非常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截止到2011年,中国在非洲的884个全套(交钥匙)工程中有500个是关于基础设施的。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同非洲的发展合作的力度,逐渐成为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大的合作伙伴之一。一、非洲基础设施的现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孟秀转
基础设施投资与BOT孟秀转基础设施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瓶颈”问题日益严重,每年全国约有40%的工业生产能力因电力不足而难以发挥,大量原材料、物资因运力不足而积压。据估计,由于基础设施“瓶颈”问题...
[期刊] 改革
[作者]
潘雅茹 高红贵
利用2008~2017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在分别测算各省(区、市)资本错配指数和劳动力错配指数的基础上,采用系统GMM方法考察基础设施投资对资本和劳动力错配的纠正程度。研究发现:一般性基础设施投资有助于降低资本和劳动力错配指数,而科技型基础设施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资本和劳动力错配;基础设施投资对资源错配的影响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随着基础设施投资的调整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其中,科技型基础设施投资对资本和劳动力错配均呈现先加剧后改善的非线性关系,一般性基础设施投资对资本错配则呈现先改善后恶化的非线性特征;分地区估计结果表明,基础设施投资对资源错配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沈沛龙 苗居楠 张文龙
基础设施投资有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利用2003~2012年的31个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双对数模型估计了基础设施的投资乘数效应。全样本回归结果表明教育投资对国内总产出的促进作用最大,培育人才对促进经济的作用显著。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对中部地区总产出的促进作用最大,教育投资对西部地区总产出的促进作用最大,水利基础设施对东部地区总产出的促进作用最大,表明基础设施投资在各区域存在不均衡效应,各地区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进行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
关键词:
基础设施 投资效率 投资结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晓 张壮壮 李美玲
文章聚焦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视角,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03-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首先运用莫兰指数测度中国环境污染的空间相关性,其次构建包含异质性基础设施投资对环境污染的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运用面板分位数模型进行非线性检验,实证分析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对中国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加两类基础设施均能显著改善环境发展状况,且增加技术型基础设施的作用会略微明显;技术扩散效应和成本效应是增加两类基础设施投资对环境污染的作用路径;随着环境污染的扩散加强,两类基础设施的边际效应均呈现出倒U型的特征。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夏友富 俞雄飞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赵云鹏 张滨
物质资本的积累是产品生产的基础,而基础设施投资是物质资本积累的形成过程,其建设与完善不仅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硬实力的体现,还是加速产品生产、运输与流通,进而提高居民终端消费水平的保障。本文使用2007-202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不同视角定量考察基础设施投资对地区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础设施投资显著提高了地区总体消费水平,且由于时滞的存在,当期基础设施投资对未来两期内的地区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同区域间基础设施投资对消费的影响存在差异,中部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对消费的促进作用较强,东部地区相对较弱;最后,空间效应分析发现基础设施投资不仅对当地消费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邻接地区的消费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邻接地区消费的促进作用要弱于对当地消费的促进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毓萍 崔秀丽
东道国的区位优势是跨国公司成功地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本文侧重分析基础设施对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影响,建立经济模型,通过SPSS软件运行,得出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货运量、邮电业务总量和电话拥有量对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基础设施 回归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