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075)
- 2023(21946)
- 2022(18834)
- 2021(17608)
- 2020(14723)
- 2019(33742)
- 2018(33402)
- 2017(63383)
- 2016(34753)
- 2015(38863)
- 2014(39004)
- 2013(38133)
- 2012(35806)
- 2011(32438)
- 2010(32735)
- 2009(30351)
- 2008(29739)
- 2007(26162)
- 2006(23485)
- 2005(21339)
- 学科
- 济(149687)
- 经济(149511)
- 管理(96417)
- 业(91571)
- 企(74068)
- 企业(74068)
- 方法(59711)
- 数学(51762)
- 数学方法(51091)
- 中国(43167)
- 农(39662)
- 财(36429)
- 地方(33474)
- 学(32202)
- 业经(31738)
- 制(28160)
- 贸(27239)
- 贸易(27221)
- 农业(26419)
- 易(26389)
- 银(24194)
- 银行(24129)
- 融(23629)
- 金融(23620)
- 行(23261)
- 理论(22850)
- 环境(21885)
- 和(21750)
- 务(21566)
- 财务(21473)
- 机构
- 大学(493162)
- 学院(490739)
- 济(205015)
- 经济(200630)
- 管理(186174)
- 研究(178098)
- 理学(158994)
- 理学院(157157)
- 管理学(154286)
- 管理学院(153413)
- 中国(134755)
- 科学(107901)
- 京(106717)
- 财(95096)
- 所(91427)
- 农(84250)
- 研究所(82842)
- 中心(79680)
- 江(74583)
- 财经(74472)
- 业大(72555)
- 北京(68483)
- 经(67735)
- 范(66254)
- 农业(65813)
- 师范(65533)
- 院(64521)
- 经济学(61963)
- 州(59422)
- 经济学院(55490)
- 基金
- 项目(325914)
- 科学(255207)
- 研究(237531)
- 基金(235176)
- 家(206857)
- 国家(204979)
- 科学基金(173937)
- 社会(149318)
- 社会科(141373)
- 社会科学(141334)
- 省(126016)
- 基金项目(122765)
- 自然(112552)
- 自然科(109935)
- 自然科学(109905)
- 教育(109698)
- 自然科学基金(107922)
- 划(107129)
- 资助(98372)
- 编号(96185)
- 成果(79970)
- 重点(73622)
- 部(72264)
- 发(72010)
- 课题(67893)
- 创(66910)
- 创新(62515)
- 科研(62124)
- 国家社会(61644)
- 教育部(61626)
- 期刊
- 济(234652)
- 经济(234652)
- 研究(152582)
- 中国(102416)
- 学报(80294)
- 农(77230)
- 科学(72797)
- 财(72537)
- 管理(71758)
- 大学(60648)
- 教育(58529)
- 学学(56946)
- 农业(52856)
- 融(48640)
- 金融(48640)
- 技术(44028)
- 经济研究(37971)
- 财经(37018)
- 业经(36431)
- 经(31943)
- 问题(29987)
- 业(28371)
- 贸(25504)
- 图书(25069)
- 技术经济(24278)
- 国际(23585)
- 世界(23487)
- 版(22902)
- 科技(22737)
- 统计(22702)
共检索到757962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来会 邓文慧
本文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2006-2014年4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使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区分进入阶段与规模选择阶段,研究了影响沿线国家中国OFDI的相关因素,同时对处于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进行了区分。研究发现,我国在该地区直接投资具有明显的市场和资源寻求动机。具体来看,高收入水平国家的市场规模和对中国产品偏好以及政权的稳定性是影响中国OFDI进入和规模选择的主要因素,中低收入国家的中国OFDI的资源寻求动机更加明显。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在该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扩展和风险防范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OFDI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来会 邓文慧
本文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2006-2014年4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使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区分进入阶段与规模选择阶段,研究了影响沿线国家中国OFDI的相关因素,同时对处于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进行了区分。研究发现,我国在该地区直接投资具有明显的市场和资源寻求动机。具体来看,高收入水平国家的市场规模和对中国产品偏好以及政权的稳定性是影响中国OFDI进入和规模选择的主要因素,中低收入国家的中国OFDI的资源寻求动机更加明显。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在该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扩展和风险防范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OFDI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郑玉雯 薛伟贤
对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实现协同发展的驱动因素进行识别,探索沿线国家在协同发展进程中经济增长动力、市场分割程度、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的不适应,有助于准确认识和把握沿线国家的协同发展规律。本文立足于区域协同发展的特征,基于区域比较优势的空间关联及其内在扩散作用机理,从比较优势(RCA)、经济联系(RER)和价值链分割(RVS)三个维度构建理论模型,运用哈肯模型实证分析2008-2012和2013-2017十年间两阶段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42个主要国家协同发展的驱动因素并进行分阶段识别序参量。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比较优势演化存在显著的关联性,沿线国家协同发展的序参量由2008-2012年第一阶段的RCA转变为2013-2017年第二阶段的RCA和RVS,实现了由单一驱动机制转向多重驱动机制的协同演变,沿线国家协同发展进程进入了新阶段,协同程度整体上由低协同状态上升为高协同状态;市场分割程度降低,得益于沿线国家技术差距的缩小以及技术溢出水平的提高;协同发展的国际市场环境逐渐开放并得以优化;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区与拓展区协同发展水平的差距在逐渐缩小。研究结论旨在为沿线各国加快构建协同发展创新机制与合作协同体系,以及解决丝路沿线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美霞
西北五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通过明确战略定位、建立起初步互通的物流通道、培育发展新产业、搭建对外开放合作沟通交流新平台、扩大文化交流与宣传等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战略定位相似、建设目标雷同、无序竞争、经济基础薄弱、缺乏有效平台和载体等。为此,从搭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平台、整合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域内资源、发挥各省区比较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沿线省区协作联动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省区协作 联动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凡 许昕 刘姿含
探索发展中国家可再生能源政策制定影响因素对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开展更为务实的可再生能源领域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选取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32个发展中国家2000-2015年间176条可再生能源政策,基于国内和国外两个视角,从6个系统总计选取23个指标,运用面板Logit模型剖析并重点比较四类可再生能源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一国的经济状况和能源储备状况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发展中国家制定可再生能源政策时的重要影响因素;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发展中国家可再生能源政策受到来自垂直系统的国际扩散效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凡 许昕 刘姿含
探索发展中国家可再生能源政策制定影响因素对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开展更为务实的可再生能源领域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选取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32个发展中国家2000-2015年间176条可再生能源政策,基于国内和国外两个视角,从6个系统总计选取23个指标,运用面板Logit模型剖析并重点比较四类可再生能源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一国的经济状况和能源储备状况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发展中国家制定可再生能源政策时的重要影响因素;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发展中国家可再生能源政策受到来自垂直系统的国际扩散效应更为显著;不同类型的可再生能源政策受到的国内和国际影响因素不同,其中能源目标政策的制定主要受到国内系统的影响;框架政策和金融税收政策的制定主要受到国内因素和国际垂直扩散系统因素的影响;公共投资政策则受到了国内因素和国际水平、垂直扩散系统因素的综合影响。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喻春娇 阮琪
从出口产品结构变动角度考察2001-2014年期间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个国家出口增长的源泉,研究发现:从国别层面看,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大多数国家,如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出口增长主要依赖于集约边际,对少数国家如乌兹别克斯坦等的出口增长依赖于扩展边际。从行业层面看,中国传统的优势产品,如纺织品服装和机电产品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出口扩张主要呈现出"老产品、老市场"的特征,同时显示出"新产品、新市场"的"增量"发展趋势,表明双边贸易存在巨大潜力。从影响二元边际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喻春娇 阮琪
从出口产品结构变动角度考察2001-2014年期间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个国家出口增长的源泉,研究发现:从国别层面看,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大多数国家,如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出口增长主要依赖于集约边际,对少数国家如乌兹别克斯坦等的出口增长依赖于扩展边际。从行业层面看,中国传统的优势产品,如纺织品服装和机电产品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出口扩张主要呈现出"老产品、老市场"的特征,同时显示出"新产品、新市场"的"增量"发展趋势,表明双边贸易存在巨大潜力。从影响二元边际的因素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进口国与中国的收入差距、多边贸易阻力因素对出口增长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均有正向影响,而距离因素则对出口增长构成阻碍。中国与贸易伙伴国是否都加入区域合作组织对中国出口增长的集约边际有正向作用,对中国出口增长的扩展边际的正向作用尚未显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吾斯曼·吾木尔 布娲鹣·阿布拉 丁世豪
借助贸易互补性指数、出口相似度指数、贸易专业化系数对2001-2012年双边农产品贸易关系、贸易互补性质进行剖析,研究结果表明: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强,吻合度都较高,产业内互补与产业间互补并存;双边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先增强,再下降,后又增强的趋势,占领国际市场的竞争仍然激烈。双边应谋求在加强互补性的基础上实现农产品贸易的双赢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贺宁华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飞速发展,中国企业对该领域的直接投资不断增加。丝路沿线核心国家经济规模较小、贸易规模不大、交通设施落后等状况给直接投资带来严重影响。降低直接投资风险,基于国家层面要加强地缘优势和共赢目的宣传、在签订双边投资合作协议时注重对等开放市场;基于企业层面要做好贸易与投资相互替代、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
丝绸之路 OFDI 经济风险 防范策略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学武 顾成军
本文选取20012015年中国及35个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相关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进口、出口贸易的贸易效率、贸易潜力及其提升空间。研究结果显示实际贸易和贸易潜力间存在的差额主要是由于人为贸易非效率因素的影响。进口和出口贸易非效率的阻碍效应分别递减和递增。经济规模和上海合作组织对进口、出口贸易有着正向促进作用。俄白哈关税同盟具有负向阻碍作用或竞争效应。距离对进口、出口贸易表现出负向作用;从是否与中国接壤看,距离对进口、出口贸易表现出了"距离悖论"效应。清廉指数反映了权力寻租或腐败对进口、出口贸易的抑制作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建军 孙慧 田原
本文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2003—2014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产品内分工对发展中国家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结果显示:参与产品内分工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全球价值链攀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分阶段检验结果表明,并非参与产品内分工就能促进发展中国家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其作用的发挥需要有经济增长、资本积累、FDI和制度质量等相关支持性条件的协同;产品内分工主要通过经济增长、物质资本积累和FDI技术溢出效应等三种传导途径促进全球价值链攀升,同时,产品内分工也通过人力资本"挤出效应"和制度质量"弱化效应"对发展中国家全球价值链攀升形成了阻碍。由此,本文提出加快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完善产业基础和培育服务体系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静中 曾勇
本文作者使用2005~2014年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机电产品贸易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相对应的扩展引力模型,研究中国对这些国家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和贸易潜力。实证结果表明:进口国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开放程度、对中国直接投资和优惠贸易制度安排会推动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而地理距离和进口国为内陆国是主要的阻碍因素。潜力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在机电产品贸易领域仍有较大潜力,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最后,基于模型结果,作者提出了促进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机电产品出口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静中 曾勇
本文作者使用20052014年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机电产品贸易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相对应的扩展引力模型,研究中国对这些国家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和贸易潜力。实证结果表明:进口国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开放程度、对中国直接投资和优惠贸易制度安排会推动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而地理距离和进口国为内陆国是主要的阻碍因素。潜力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在机电产品贸易领域仍有较大潜力,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最后,基于模型结果,作者提出了促进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机电产品出口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马远 雷会妨
利用2006年~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28个国家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数据构建二模网络,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能源贸易二模网络的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二模网络密度为0.9167,即28个国家已形成密切的能源贸易关系。中国、印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网络中心度较高,隶属于网络核心位置,而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中心度较低,位于国家-能源网络边缘位置。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能源的进出口水平差异性较大,贸易集团化不明显,不平衡的非互惠性贸易模式在整个贸易中普遍存在。二模网络具有一定脆弱性,并不是完整的网络。中国在贸易网络中扮演着进口发起国和核心国的重要角色。
关键词:
二模网络 丝绸之路经济带 能源贸易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