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08)
2023(17922)
2022(15252)
2021(14028)
2020(11865)
2019(27440)
2018(26617)
2017(50806)
2016(27154)
2015(30663)
2014(29689)
2013(29490)
2012(27157)
2011(24434)
2010(24297)
2009(22776)
2008(22035)
2007(19136)
2006(17014)
2005(15460)
作者
(77407)
(64985)
(64479)
(61350)
(41263)
(31110)
(29170)
(25056)
(24746)
(22887)
(22308)
(21979)
(20690)
(20671)
(20542)
(20301)
(19292)
(18718)
(18715)
(18688)
(16135)
(15798)
(15781)
(14860)
(14646)
(14549)
(14275)
(13961)
(13037)
(12712)
学科
(116578)
经济(116423)
管理(81810)
(76108)
(62619)
企业(62619)
方法(54801)
数学(48941)
数学方法(48364)
(32485)
中国(32355)
(29604)
(23763)
业经(23667)
(22955)
(22090)
贸易(22078)
(21546)
环境(20462)
地方(20299)
农业(19565)
(18917)
财务(18858)
财务管理(18813)
(18342)
金融(18339)
(18068)
银行(18024)
企业财务(17903)
(17238)
机构
大学(388979)
学院(383629)
(167773)
经济(164843)
管理(148121)
研究(134671)
理学(128271)
理学院(126919)
管理学(124663)
管理学院(123972)
中国(103329)
(81944)
(79958)
科学(79527)
(67070)
(63516)
财经(63373)
中心(61113)
研究所(60849)
(57942)
业大(56221)
(56220)
经济学(53574)
北京(51583)
农业(49912)
(48931)
经济学院(48368)
财经大学(47525)
(47381)
师范(46787)
基金
项目(263149)
科学(209523)
基金(196838)
研究(187913)
(174209)
国家(172661)
科学基金(148090)
社会(124191)
社会科(118015)
社会科学(117986)
基金项目(102262)
(98769)
自然(95806)
自然科(93673)
自然科学(93641)
自然科学基金(92037)
教育(86413)
(84702)
资助(81908)
编号(71482)
(60049)
重点(59940)
成果(58166)
(55724)
(55052)
国家社会(53836)
教育部(51948)
创新(51726)
科研(51166)
(50981)
期刊
(175933)
经济(175933)
研究(116201)
中国(76869)
学报(62836)
(62186)
科学(58142)
管理(56980)
(56351)
大学(48665)
学学(45892)
农业(38407)
教育(36122)
(35165)
金融(35165)
技术(33008)
财经(31952)
经济研究(30347)
(27492)
业经(25511)
问题(23170)
(22083)
(21112)
统计(20236)
世界(19004)
技术经济(18776)
国际(18723)
(18422)
(18333)
科技(17080)
共检索到5762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史恒   屈小娥  
文章基于吸收能力和制度环境视角,实证检验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母国绿色生产率增长效应。结果表明:(1)社会资本存在“双重门槛”效应,产业集聚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创新能力存在“三重门槛”效应。社会资本和产业集聚门槛下,OFDI对绿色生产率的影响呈正向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越过产业集聚门槛的主要以少数东部省市为主。创新能力门槛下,OFDI与绿色生产率之间呈“U型”关系,目前只有少数东部省市越过门槛值。(2)政府参与度存在“双重门槛”效应,该门槛下OFDI与绿色生产率之间呈“倒N型”关系,即政府适度参与有利于发挥OFDI逆向溢出效应,但过度参与和参与不足则会起反作用,这些省份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存在“单一门槛”效应,环境规制跨过一定的门槛值后OFDI的正向效应才变得显著,目前越过门槛值的只有少数东部省市。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屈小娥  赵昱钧  王晓芳  
文章基于制度环境和吸收能力双重视角,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的母国绿色发展效应。结果表明,从制度环境视角看,政府参与度和资源配置条件下,OFDI对绿色发展呈现出“双重门槛”特征,环境规制条件下呈现“单一门槛”特征。政府资源配置能力门槛下,OFDI对绿色发展的边际效应呈递增规律,OFDI对绿色发展的正向溢出效应在环境规制跨过特定门槛值后变得显著。从吸收能力视角看,人力资本条件下,OFDI对绿色发展呈现出“三重门槛”特征,产业集聚呈现出“单一门槛”特征,金融发展呈现出“双重门槛”特征。只有当人力资本、金融发展跨过特定门槛值后,OFDI才能显著推动绿色发展;产业集聚门槛下,OFDI对绿色发展呈现边际效应递增规律。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胡琰欣  屈小娥  李依颖  
现有关于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如何影响经济发展的研究多集中在OFDI的纯经济增长效应,有关"一带一路"OFDI如何影响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文献极少。因此,本文从绿色经济增长视角切入"一带一路"国际直接投资的母国效应,首先从理论上厘清"一带一路"OFDI影响我国绿色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并提出三个可能的传导途径。然后选取我国29个省级经济单元2004—2017年的面板数据,分别采用OLS、GMM和空间计量方法实证检验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传导途径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无论是否考虑内生性和空间相关性,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都显著促进了我国绿色经济增长;从作用机制看,"一带一路"OFDI仅能通过推动技术进步效率这一机制对绿色经济增长产生正向作用,而非通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实现;从区域和国别差异看,我国对"一带一路"亚洲国家投资产生的正向效应远高于欧洲国家,对发展中国家OFDI的绿色经济效应远高于发达国家;从传导途径看,"一带一路"OFDI主要通过改善劳动力错配、产业结构升级、增加研发投入对绿色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本文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以及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贾妮莎  雷宏振  
本文基于开放经济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数理模型,利用2003—2015年中国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数据,以及43个沿线国家经济指标,探讨中国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对沿线东道国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OFDI整体上推动了沿线东道国产业升级,且沿线国家与中国领导层密切互访有助于强化中国OFDI对沿线国家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OFDI通过技术溢出、要素供给及生产率效应推动了沿线东道国产业升级。区分样本发现:相对投资于中高收入的沿线国家,投资于中低收入沿线国家的产业升级效应更为明显;中国OFDI更能显著推动包含华人经济圈的沿线国家产业升级;与中国非相邻沿线国家的产业升级效应强于与中国相邻的沿线国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伦晓波  韩云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绿色转型给中国承担新使命、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和绿色发展创造了新机遇。基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特征,研究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国OFDI主要通过绿色技术溢出机制、增长机制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该绿色技术创新效应随着互联互通合作水平提升而显著增强,且对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的改善效果主要体现在高收入组国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赛  
本文利用2007—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OFDI的贸易效应,考察了制度在OFDI的贸易效应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同时,本文还对沿线国家按照地区和收入进行分组,以检验制度在OFDI的贸易效应中所产生的异质性。结果显示,OFDI与贸易之间存在显著互补效应,即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增加能显著促进对外贸易的提高;完善的制度能够促进贸易规模的上升,随着东道国整体制度环境的改善,预计中国对沿线国家的贸易规模将有明显提升。不过,制度在OFDI的贸易效应中起到了显著的阻碍作用,即在制度薄弱的国家,中国对其直接投资反而能带动贸易的增加;在东南亚和西亚地区,制度对OFDI的贸易效应产生了阻碍作用,在中东欧地区则表现为促进作用;在低收入和高收入国家,制度均对OFDI的贸易效应起到了阻碍作用。因此,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中,既需要发挥投资对贸易的促进作用,还需要综合考虑东道国的制度环境,达到投资和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协天紫光  薛飞  葛鹏飞  
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中国对沿线国家投资规模的迅猛增长,"中国污染转移论"也被大肆渲染。为了探寻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与"一带一路"地区绿色发展的关系,文章基于DDF-GML指数系统测算了沿线56个国家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位数回归模型和面板门限回归模型检验了中国OFDI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OFDI显著促进了沿线东道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这种促进作用将随着东道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逐渐减弱;同时,其他国家的整体投资则显著抑制了东道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中国OFDI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经济规模和人力资本的门槛效应。经济规模较大或人力资本充裕的国家,通过引进中国OFDI,将更有利于本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反之,则作用效果并不明显。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树立中国负责任投资大国的形象,而且正面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投资动机的质疑,为绿色"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文佳  魏龙  
"一带一路"倡议是多边框架下的制度联通平台,对中国OFDI产生着重要影响。本文使用全球治理指数(WGI)指标构建制度的全局莫兰指数,探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度空间关联;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制度的空间关联对中国OFDI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国OFDI存在空间集聚效应。东道国制度的空间关联影响中国OFDI"制度风险偏好"。制度的空间关联强化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间的相互作用最终影响中国OFDI的空间集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葛鹏飞  徐璋勇  黄秀路  
本文构建包含科研创新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TFP)的一个新经济增长模型,从理论层面阐述了基础性的科研创新对绿色TFP的影响机制。随后,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在测算绿色TFP的基础上,实证检验科研创新是否提高了沿线国家的绿色TFP。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国家的绿色TFP整体呈缓慢增长态势;科研创新能够显著提升沿线国家的绿色TFP,影响路径主要为纯技术进步;科研创新对沿线亚洲国家绿色TFP的促进作用,仅通过提高纯技术进步实现;而对沿线欧洲国家的促进作用则通过纯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双重路径实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葛鹏飞  徐璋勇  黄秀路  
本文构建包含科研创新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TFP)的一个新经济增长模型,从理论层面阐述了基础性的科研创新对绿色TFP的影响机制。随后,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在测算绿色TFP的基础上,实证检验科研创新是否提高了沿线国家的绿色TFP。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国家的绿色TFP整体呈缓慢增长态势;科研创新能够显著提升沿线国家的绿色TFP,影响路径主要为纯技术进步;科研创新对沿线亚洲国家绿色TFP的促进作用,仅通过提高纯技术进步实现;而对沿线欧洲国家的促进作用则通过纯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双重路径实现。支持沿线国家科研合作,倡导建立"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研究院,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乃全  戴晋  
本文从母国环境责任的视角切入国际投资对东道国环境影响的讨论,选取"一带一路"沿线50个国家2003—2013年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面板数据,采用不同的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OFDI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OFDI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环境产生了积极的"污染光环"效应,而其他国家的整体投资则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环境产生了消极的"污染天堂"效应。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其他国家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投资的环境效应还存在差异性,而中国对外投资的环境效应则没有出现差异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世翔  林艺璇  廖昆  王辉  
文章以"一带一路"沿线62个国家在2001—2016年的经济、人口等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分组并结合EKC检验方法对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命运共同体"效果明显,双边贸易和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的动态关系;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对双边贸易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双边贸易也可促进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与不同组别国家之间促进贸易往来和经济增长的具体策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瑞良  
基于制度距离视角,以"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为研究对象,建立扩展的投资引力模型,实证检验制度距离对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管制性制度距离和规范性制度距离对企业的区位选择有负向影响;传统影响因素对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的选择行为仍然重要。基于管制性制度距离的复杂机制,本文对其方向性加以区分并检验,发现中国企业选择制度环境较好的国家投资时,制度距离的影响更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田原  李建军  
本文提出了基于资源与制度视角的一国OFDI区位选择理论假说。并以"一带一路"沿线45个国家作为研究样本,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具有较强的"资源寻求"动机,虽然市场规模并非吸引中国OFDI的主要因素,但总体而言,市场机会更多、市场潜能更大、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更充裕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OFDI有更大的吸引力;(2)单纯从制度质量角度分析,中国OFDI倾向于流入政治风险较高、经济制度质量和法律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罗良文  毕道俊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对沿线国家政治风险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关系进行分析,重点就我国在沿线国家的OFDI是否存在政治风险偏好做出说明。运用OFDI集中的35个沿线国家2007~2015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扩展引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OFDI并不存在政治风险偏好;自然资源丰裕的沿线国家的法制水平对我国OFDI有着显著影响;非自然资源丰裕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有效性水平对我国OFDI有着显著的影响;我国对沿线国家整体的直接投资同时表现出了资源寻求动机和市场寻求动机,而地理距离成本已经不再是限制OFDI的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