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95)
2023(15268)
2022(13132)
2021(12345)
2020(10220)
2019(23956)
2018(23451)
2017(44980)
2016(23763)
2015(26921)
2014(26374)
2013(26366)
2012(24173)
2011(21844)
2010(21734)
2009(19895)
2008(19404)
2007(16690)
2006(14724)
2005(13232)
作者
(67972)
(56705)
(55956)
(53496)
(36324)
(27090)
(25473)
(22155)
(21409)
(20109)
(19259)
(19238)
(18035)
(17931)
(17554)
(17378)
(16856)
(16318)
(16141)
(16134)
(13894)
(13826)
(13561)
(12855)
(12605)
(12527)
(12424)
(12152)
(11251)
(11062)
学科
(101985)
经济(101875)
管理(68934)
(67384)
(55533)
企业(55533)
方法(46956)
数学(41257)
数学方法(40847)
中国(28942)
(25759)
(25646)
(22905)
贸易(22894)
(22366)
业经(20627)
(20348)
技术(19265)
地方(18424)
农业(17240)
(16824)
环境(15238)
(15236)
理论(15179)
财务(15162)
财务管理(15135)
(14964)
(14672)
金融(14671)
(14433)
机构
大学(345101)
学院(338476)
(146427)
经济(143712)
管理(136376)
研究(119273)
理学(118590)
理学院(117308)
管理学(115454)
管理学院(114839)
中国(88558)
(73960)
科学(70632)
(64563)
(59130)
研究所(54004)
财经(52396)
中心(52395)
(50901)
业大(48313)
(48086)
北京(47437)
(46861)
经济学(45380)
(44146)
师范(43779)
(43292)
经济学院(41108)
农业(39741)
财经大学(39437)
基金
项目(234332)
科学(185922)
基金(173764)
研究(171858)
(152120)
国家(150697)
科学基金(129364)
社会(110972)
社会科(105434)
社会科学(105403)
基金项目(91532)
(87048)
自然(83129)
自然科(81259)
自然科学(81240)
自然科学基金(79806)
教育(78080)
(74293)
资助(71740)
编号(67836)
成果(54944)
(53410)
重点(52287)
(49495)
(48901)
国家社会(47062)
课题(46340)
教育部(46265)
创新(45676)
人文(44554)
期刊
(153796)
经济(153796)
研究(104683)
中国(63992)
学报(52665)
管理(50863)
科学(49972)
(47703)
(45611)
大学(40447)
学学(37710)
教育(36478)
农业(32537)
技术(30562)
(27288)
金融(27288)
经济研究(26171)
财经(25810)
(22158)
业经(22021)
问题(20204)
(19854)
(18363)
技术经济(18344)
图书(18230)
国际(17544)
科技(17072)
世界(16925)
理论(15931)
现代(14886)
共检索到5002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金叶  许朝凯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中国开放新时期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区域,实现并扩大中国对外投资的正向技术溢出,对促进沿线各国转型发展、提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益均有重要影响。利用38个沿线国家2003—2015年的面板数据,借助GMM估计法分析我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存在显著的正向技术溢出,但与出口贸易相比溢出水平较低;东道国科技研发实力、对外开放程度、金融发展水平等因素可显著扩大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先明  黄华  
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已经越过快速增长的初期阶段,如何转向高质量发展是亟待解决的命题。本文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滞后模型检验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存在的不平衡、循环因果和毗邻效应等特征,筛选出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关键区位;并结合"一带一路"对外直接投资的空间布局现状和大数据研究中心公布的投资环境指数,对最具投资效率的区位进行修正。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当前分布与关键区位存在差异,应当调整投资向关键区位集聚,提高中国跨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空间效率并克服"外来者劣势",从而论证了关键区位研究的创新意义和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关键区位的建设重点,如发展共生机制、调整投资计划和重视投资环境等政策建议。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战琪  
基于2003—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研究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签订双边自贸协定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存在显著的正向效用,"一带一路"沿线东道国的技术创新水平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东道国与中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经济距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而对不同国家的分析表明,2003—2014年,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获得的国外研发溢出效率排名前5位的国家分别为新加坡、巴基斯坦、越南、匈牙利和斯里兰卡。技术无效率函数的估计结果发现,东道国法律与腐败监管的严厉程度、东道国经济自由度在降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逆向技术溢出无效程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东道国当地的文化环境,同时应加快向东南亚、南亚及中亚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最后,应制定政策鼓励国内研发实力强的企业对科技资源密集型的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战琪  
基于2003—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研究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签订双边自贸协定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存在显著的正向效用,"一带一路"沿线东道国的技术创新水平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东道国与中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经济距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而对不同国家的分析表明,2003—2014年,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获得的国外研发溢出效率排名前5位的国家分别为新加坡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荣珍  魏倩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交流得到进一步深化,双向投资与贸易规模不断提升,经贸合作领域日益拓宽。与此同时,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发展势头迅猛,成为即亚洲地区外又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集聚区域,但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在迎来对外投资良好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东道国的投资风险。基于此,本文在分析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特点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考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优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而为我国企业更有效的"走出去",开展并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晓钟  徐慧娟  
本文利用2007-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9个国家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的面板数据,分整体、区域和产品结构分别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影响总体上不显著,但是对不同收入国家的不同贸易结构影响效应不同,存在着创造和替代双重效应;同时互联网普及率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存在交互影响。文章进一步探讨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提供有益的思路。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原  
开放条件下,对外投资通过数量效应和结构效应影响母国和东道国的就业,就业"双赢"在理论上是可能的。采用2003—2016年面板数据的分析表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能够促进东道国的就业增长,且并没有导致中国国内就业岗位的流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投资正向影响中国就业,但作用比较微弱;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就业效应与投资领域、东道国产业结构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等有关;中国中央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资有助于沿线国家的就业增长。中国应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向投资协作和劳动力市场领域的沟通合作,优化产能合作方式和投资结构,提升就业效应;同时,要增强引资策略与国内产业政策的匹配性,提升FDI的就业促进作用;还应客观评估中国OFDI的经济效应,降低外界对中国资本的偏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雪梅  陈汉林  
"一带一路"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世纪战略,该战略的实施为中国在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提供了便利契机。伴随中国在该地区投资的快速增长,探讨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能否对国内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正向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鉴钱纳里标准结构模型,以"一带一路"沿线58个国家为样本,基于2003—20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投资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显示: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与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值呈负相关,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尚未显示出产业结构升级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莉  
文章从L-P模型入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实证研究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外溢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OFDI产生了积极的逆向技术外溢,同时,进口、FDI(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内研发也都促进了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基于此,中国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并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OFDI。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姚战琪  
通过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模型得出:我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进口贸易获得的国际研发资本存量显著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提高,但当存在人力资本和研发资本存量时,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各国OFDI获得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对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负向影响。中西部地区从"一带一路"沿线OFDI获得的逆向技术输出通过人力资本和国内研发资本存量消化吸收,并对其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积极影响。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姚战琪  
通过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模型得出:我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进口贸易获得的国际研发资本存量显著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提高,但当存在人力资本和研发资本存量时,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各国OFDI获得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对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负向影响。中西部地区从"一带一路"沿线OFDI获得的逆向技术输出通过人力资本和国内研发资本存量消化吸收,并对其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积极影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志东  高洪玮  
本文利用2007—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55个国家的金融生态数据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数据,采用邻接矩阵、地理距离矩阵和贸易矩阵三种空间权重矩阵设定的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东道国金融发展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以及东道国周边国家金融发展对我国对东道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空间溢出效应,并分析了不同维度的金融发展在国家和地区间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对东道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不仅受到东道国金融生态状况的影响,还与周边国家金融生态的空间溢出效应有关。此外,东道国及其周边国家金融发展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会因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开放程度的差异而呈现异质性,具体表现在金融生态内部的不同维度、不同国家,以及不同地区。本文首次从金融生态视角出发,分析了东道国金融发展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并在充分考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缘关系和贸易联系的基础上,引入东道国周边国家金融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更加全面地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发展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现实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姚战琪  
当前中国对外开放强度逐渐加大,随着2015年3月《推动攻坚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正式发布,2016年1月"亚投行"成立并投入运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正式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借助"走出去"的制造业本身具有的逆向溢出效应,通过OFDI可获取国际先进技术和知识的溢出,将推动制造业大发展。因此,推动中国各地区通过OFDI的技术溢出,获取国外先进技术以提升本国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姚战琪  
当前中国对外开放强度逐渐加大,随着2015年3月《推动攻坚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正式发布,2016年1月"亚投行"成立并投入运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正式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借助"走出去"的制造业本身具有的逆向溢出效应,通过OFDI可获取国际先进技术和知识的溢出,将推动制造业大发展。因此,推动中国各地区通过OFDI的技术溢出,获取国外先进技术以提升本国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邹宗森  郭昌明  冯等田  
本文考察了1996—2018年人民币双边实际汇率变动和空间溢出效应对中国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民币双边实际汇率变动显著影响中国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口且存在门限效应,人民币升值能增加进口,贬值则抑制进口;实际汇率变动幅度低于门限值时对进口的影响明显超过高于门限值时产生的影响;中国自沿线国家进口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且表现出集聚性,在选择邻接矩阵、地理距离逆阵和经济距离矩阵作为权重矩阵以及在模型中引入因变量时间滞后效应后结论依然稳健。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时,应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基本稳定;同时应充分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注重优化贸易结构和区域布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协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