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94)
- 2023(13928)
- 2022(11660)
- 2021(10637)
- 2020(8845)
- 2019(20286)
- 2018(19500)
- 2017(36824)
- 2016(19882)
- 2015(22760)
- 2014(22642)
- 2013(22700)
- 2012(21623)
- 2011(20076)
- 2010(19823)
- 2009(18767)
- 2008(18476)
- 2007(16603)
- 2006(14819)
- 2005(13568)
- 学科
- 济(107570)
- 经济(107483)
- 管理(52223)
- 业(47719)
- 方法(41866)
- 数学(37570)
- 数学方法(37277)
- 企(36427)
- 企业(36427)
- 中国(28183)
- 农(25140)
- 地方(24406)
- 学(21558)
- 财(20836)
- 业经(19772)
- 贸(18745)
- 贸易(18736)
- 易(18162)
- 制(17078)
- 农业(16970)
- 地方经济(15437)
- 环境(15434)
- 融(14791)
- 金融(14788)
- 银(14405)
- 银行(14365)
- 和(13929)
- 行(13855)
- 发(12751)
- 体(12400)
- 机构
- 大学(304566)
- 学院(302130)
- 济(140051)
- 经济(137505)
- 研究(115555)
- 管理(108718)
- 理学(93052)
- 理学院(91886)
- 管理学(90411)
- 管理学院(89859)
- 中国(87131)
- 科学(69802)
- 京(65371)
- 所(60267)
- 财(60087)
- 研究所(54968)
- 农(54460)
- 中心(50858)
- 财经(48115)
- 经济学(45744)
- 江(45117)
- 业大(44697)
- 经(43763)
- 农业(43213)
- 北京(41880)
- 院(41129)
- 经济学院(41115)
- 范(39560)
- 师范(39123)
- 科学院(35991)
- 基金
- 项目(198722)
- 科学(156295)
- 基金(145800)
- 研究(142649)
- 家(129009)
- 国家(128032)
- 科学基金(107250)
- 社会(93589)
- 社会科(88801)
- 社会科学(88772)
- 基金项目(75943)
- 省(75496)
- 自然(67320)
- 自然科(65718)
- 自然科学(65692)
- 划(64897)
- 自然科学基金(64559)
- 教育(64332)
- 资助(60321)
- 编号(55101)
- 重点(46262)
- 发(45756)
- 成果(45296)
- 部(45166)
- 创(40706)
- 国家社会(40245)
- 课题(39455)
- 创新(38388)
- 科研(38312)
- 教育部(38285)
共检索到4602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牛雪琪 马晓君
文章基于2011—2015年全国省份数据,设置宽口径指标体系,从多投入多产出角度研究经济效率。在经济区域划分基础上,运用超效率SBM模型、Malmquist指数和共同前沿Malmquist指数,并将动静态分析相结合,考察经济效率的变化趋势及区域效应下的技术差异比率。结果表明,我国经济效率和技术效率还处于发展中期,局限主要源自技术效率和资源配置两方面,各省市应从这两方面入手来促进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祁红梅
选取2010~2019年中国29个省份数字经济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DEA-MI动态指数模型与Dagum基尼系数对各省份数字经济产出效率进行统计测度。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产出效率Malmquist指数整体表现出先升后降趋势;29个省份数字经济产出效率Malmquist指数存在显著空间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七大区域数字经济产出效率差异存在不同程度变化态势,且区域间差异是导致中国数字经济产出效率存在地区差距的主要因素。鉴于此,应打造“政府+市场”双管齐下的共治模式,发挥社会非营利组织与市场组织等的作用,协调好经济与社会间的关系,从而实现数字经济产出效率提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金华
根据经典的效益理论,效益就是所出与所费之比。产业效益,是一定时期全产业生产活动的所出与所费之比。宽口径下,所费包括生产过程中的物化劳动消耗、活劳动消耗,也包括对未计入生产成本的那部分自然资源的消耗;所出包括生产的中间产品、最终产品,还包括利用生产废弃物通过循环经济活动生产的衍生品。先测定单个厂商的宽口径效益,进而可测定出全产业的宽口径效益。产业的宽口径所出与宽口径所费之比,是全产业的宽口径产业效益指数;产业所出的增长率与产业所费增长率之比,是全产业的效益弹性。在效益弹性分析的基础上,可构造宽口径产业效益最大化目标函数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
关键词:
宽口径 产业效益 研究路径 测定方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郑月明 曾丹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FDI)不断涌入我国,并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制度变迁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外资并没有均衡地进入到我国各地区。从东、中、西三大地带看,东部地区占据绝对优势,外资的区域分布差异异常悬殊。FDI在地理空间上的这种非均衡分布及其变动趋势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和持续增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FDI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袁晓玲 仲云云 郭轶群
当前有关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间差异中的个体差异的研究尚未得到足够重视。本文利用TOPSIS方法,选取GDP、人均GDP、居民消费水平等10项综合经济指标,测度了中国31个省市在1997-2007年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动趋势,并对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类以揭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变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中国区域经济差异较大,表现为省际差异、东部与中西部的地带间差异以及东部地带内差异,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构模式存在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的变动趋势。
关键词:
TOPSIS方法 区域经济差异 发展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蔡安宁 庄立 梁进社
系统地计算了1978—2009年江苏省县域人均GDP的基尼系数,并将其分解为三个部分:区域内经济差异、区域间经济净差异和区域间经济逆差异。结果表明: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总体上呈波动性的扩大趋势。在小尺度县域单元上,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主要受一般县市经济差异的影响,市辖区的差异变化不大。在大尺度区域单元上,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间的经济净差异决定着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随着区域间经济逆差异越来越小,苏北、苏中人均GDP高的县市逐步被苏南人均GDP的低的县市赶上和超过。要积极壮大苏中和苏北县域经济,实施有利于缩小经济差异的区域政策和措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于成学
为了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差异性,创新性地采用泰尔指数测度法,对我国1997—2007年间四大区域的经济差异及其演变过程进行了比较,设计了5个测度指标。分析得出4个结论,即全国五项指标的区域差异均有缩小的趋势;人均GDP、人均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城镇人均住房面积3项指标的区域间差异均占全国区域总差异的主导地位,另外两项指标比重较小;从区域内部差异来看,东部大于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内部差异最小;地区的教育水平(除东北地区外)差异最大,而波动幅度最大的是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这与全国五个指标的整体差异相吻合。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泰尔指数 多指标测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袁永科 赵美姣
文章将经济分为九个产业部门,从部门的视角运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衡量不同部门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及收敛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之间的交互效应对经济发展差异的贡献率达到65%左右,明显高于单个产业的贡献率。同时,我国的经济发展总体呈现σ收敛态势,但各产业的σ收敛特征差异显著。农林牧渔业不存在收敛,房地产业没有呈现持续的收敛或发散特征,剩余七个产业部门则存在显著的σ收敛。而且,产业之间的交互效应动态变化显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芦惠 欧向军 李想 叶磊 孙东琪
借鉴国外相关差异系数和极化指数等系列数理公式,以地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2000—2010年连续11年为研究时段,定量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极化的演变过程和格局。结果表明:近10年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和极化演变趋势基本一致,总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从演变格局来看,东部地区的经济差异和极化较为显著,西部地区经济差异与极化扩大增强较快,东北地区的经济差异和极化呈现不断下降趋势,而中部地区经济差异和极化较小,却呈现逐步扩大趋势;就省域而言,大部分省域内部差异和极化的变化正向关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任建军 阳国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和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快速发展,被世界各国誉为"中国之谜"。从GDP、人均GDP和城乡居民三个层面对四大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发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四大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这种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出台一些针对性较强、操作性较好的财政金融等政策。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经济发展 差异分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彭宝玉 谢桂珍 魏雪燕 何月娟
基于泰尔指数和GIS地图技术分析了2001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和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研究表明:全国省域层面金融发展差异显著小于经济发展差异,经济发展差异呈缩小趋势,而金融发展差异呈扩大趋势;经济发展差异主要由四大板块间差异形成,而金融发展差异主要由东部10个省份间差异形成;金融发展格局显著不同于经济发展格局,区域经济发展表现出显著的地带性差异,区域金融发展没有表现出地带性差异,西部省份金融比率提升显著,中部6个省份经济增长提速明显,但金融发展显著滞后。这意味着在区域层面上,经济发展只是影响金融发展的因素之一,其他因素如国家宏观调控、金融空间组织、金融机构的信用区域分配等都会影响区域金融发展。
关键词:
经济发展 金融发展 区域差异 中国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米娟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区域经济差异日益突出。此项研究通过对地区经济差异的统计描述,并运用经济计量模型,在传统的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的基础上,增加了技术要素和制度要素两个变量来考察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得出了结论和启示。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区域增长差异 经济增长因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郝丽莎 赵媛
效率导向的石油资源利用布局使我国的原油生产格局与加工利用格局之间形成显著错位。鉴于石油资源利用的根本目的应是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追求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论文基于区域投入产出表,构建增加值拉动乘数和增加值推动乘数两个投入产出系数,测算并对比了我国不同区域石油资源利用的区域综合经济效应,指出:1)我国石油资源利用的区域经济效应分异小于其直接经济效应分异,表明各区域的石油资源利用均通过区内产业链传导,促进了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2)区域的资源禀赋、经济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特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我国石油资源利用的区域经济效应分异的主要因素;总体而言,资源型和精加工型产业结构在实现石油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崔光庆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飞 高铁梅
本文利用时变参数模型,从总供给和总需求两个方面对我国区域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及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总供给曲线变得较为平缓,东部地区总供给曲线更为平缓,扩大总需求不仅不会产生通货膨胀压力,而且还会带来产出的较大增长。东部地区的投资需求弹性呈倒U型曲线变化,表明东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发展较快,产业结构更为合理,正在向快速发展第三产业的更高阶段迈进。中、西部地区需求模式较为接近,其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消费需求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
关键词:
区域差异 结构变化 时变参数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